科研产出
作物转Bt抗虫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核农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概述了Bt抗虫基因的特性及其人工合成和转导技术 ,并根据转Bt基因作物种质的特点和遗传缺陷 ,总结了进行转Bt基因作物育种改良的策略 ,介绍了国内外转Bt基因植株鉴定、筛选技术和育出的优良品系及商业化生产状况 ,讨论了Bt抗虫基因在育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性信息素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的作用研究
《植物保护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性诱剂对江苏沿海地区主害代棉铃虫进行诱杀试验结果表明 ,每 0 1 34hm2 棉田放置 1个诱芯盆 ,诱蛾效果较好且经济 ,是相同面积内插入 40个树枝把的诱雄蛾量的 1 36~ 1 4 5倍 ;落卵量降低 9 9%~ 1 7 8% ;幼虫量减少 1 2 36 % ;蕾铃被害量下降 4 4 9%~ 1 0 %。大面积示范与小区试验的趋势一致。室内的性比试验证实 ,棉铃虫雌蛾的产卵量与群体中雌蛾的性比比例呈负相关 ;卵的孵化率与雄蛾的性比比例呈正相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分析
《棉花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陆地棉主要经济性状的基因效应方差分析 ,表明产量性状显性方差占表现型变异比率最高 ,单株铃数显性×环境方差占 62 .4% ,达极显著水平。纤维品质性状中 ,2 .5%跨长、比强度及麦克隆值分别以显性方差、加性方差和加×加上位性方差为主。产量性状普通狭义遗传率、普通广义遗传率最高的均是衣分 ,最低的都是单株铃数。互作狭义遗传率最高的也是衣分 ,为 1 1 .4% ,单株铃数和单铃重互作广义遗传率较高 ,都在 68%以上。 2 .5%跨长的普通狭义遗传率最低 ,仅为4.2 % ,比强度普通狭义遗传率高达 55.5%。同时还计算了各对性状基因型相关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旱轮作下长期免耕和施用有机肥对土壤某些肥力性状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00 CSCD
摘要:198 3年 6月至 1997年 10月进行的水旱轮作下连续免耕并配合施用有机肥料的长期定位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免耕和施肥造成土壤养分的表层富集 ,0~ 5cm土层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含量显著增加 ,而 5~ 10cm和 10~ 2 0cm土层上述养分含量明显低于常规耕翻处理 ;免耕对土壤结构破坏少 ,使 0~ 2 0cm土层水稳性团粒结构增多 .综合各项肥力性状 ,不同施肥处理对提高土壤肥力的贡献为 :猪粪 >秸秆 >绿肥 >化肥 >不施肥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棉花叶片内源激素与氮磷钾吸收积累的关系及其对棉铃增重机理的研究
《作物学报 》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通过肥控结合对高产棉叶内源激素的影响及其棉株的生理生化代谢研究表明 :肥料和缩节安 ( DPC)化控配合能促进结铃期棉叶中 IAA、GA3和 ZR含量的提高 ,降低 ABA的含量 ,从而诱导根系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棉叶 Ru BPase和蔗糖转化酶活性提高 ,有利于光合增强和光合产物输出 ,促进棉株各器官对氮、磷、钾的吸收 ,特别是棉铃对氮、磷、钾的吸收显著增加 ;叶片 14 C光合产物输出增加 ,向棉铃中养分输入增多 ,从而促进铃重的提高和产量增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