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6829条记录
基于ITS2和SNP技术鉴定浙江铁皮石斛的初步研究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皮石斛以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备受消费者青睐,但不同品种和不同品质铁皮石斛的区分和鉴别存在困难,急需建立一种快捷、准确、高效的鉴定方法.以浙江省12个铁皮石斛和其他省的10个石斛为材料,选取DNA条形码ITS2,优化扩增体系,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经序列比对与分析,获取浙江铁皮石斛DNA条形码ITS2中的特异性SNP位点;针对位点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了PCR验证,同时建立了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技术对SNP位点的快速鉴别方法.研究结果表明,DNA条形码ITS2能较好地区分铁皮石斛与其他石斛,而铁皮石斛的ITS2序列中存在SNP位点,基于SNP的快速检测实现对铁皮石斛的快速鉴别,为铁皮石斛的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理念和技术路径.

关键词: ITS2 SNP技术 铁皮石斛 DNA条形码 快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对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其在柑橘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以红美人杂柑为研究对象,以大豆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为试验材料,从柑橘谢花2/3开始,隔20 d喷施一次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800倍液,每处理开始喷施的时间相差20 d,年生长周期内每处理各喷施3次,用来研究蛋白水解氨基酸对红美人春梢叶片的叶绿素含量、果实色度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谢花2/3时和谢花2/3后60 d开始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可显著增加红美人春梢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幅度分别为20.6%和22.6%;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处理果皮的色度L值、色度a值和色度b值均呈正值,谢花2/3时开始喷施处理的L、a、b值显著高于对照,果实橙红色,亮度较好;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的果实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对照,而总酸含量低于对照,果实的品质较好.另外,谢花2/3时开始喷施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可以增加果皮亮度,促进果实着色,单果质量较大,利于提高产量,果皮较薄,可食率增加,其综合表现最佳.因此,蛋白水解氨基酸肥料在红美人上使用时,建议在谢花2/3时开始喷施,每20 d喷施1次,连续喷3次的效果较好.

关键词: 蛋白水解氨基酸 红美人杂柑 果实色泽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姜荷花叶绿素降解酶基因PPH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姜荷花叶绿素降解的关键酶基因PPH信息,本试验在前期通过姜荷花全长转录组测序获得大量转录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分析,获得了2条PPH基因,分别命名为PPH1和PPH2。PPH1基因(GenBank:MT077178),cDNA序列全长1 795 bp,开放阅读框1 437 bp (138~1 574 bp),编码一条478 aa的氨基酸序列。PPH2基因(GenBank:MT077179),c DNA序列全长1 393 bp,开放阅读框1 227 bp (70~1 296 bp),编码一条408 aa的氨基酸序列。采用BLAST、Translate tool (ExPASy)、Clustal Omega、Find Conserved Domains(NCBI)、ProtParam、TMHMM Server、SOPMA、SWISS-MODEL、ClustalX (1.81)、MEGA 4.1等预测和分析了这2个基因编码蛋白氨基酸的一级结构(包括氨基酸序列的组成,保守区,理化特征等)、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及分子系统进化关系。PPH1和PPH2的核苷酸与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PPH基因都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两者都包含有水解酶(Hydrolase)特征PLN02578的保守区。分子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姜荷花的PPH1和PPH2聚为一小类,然后与小果野芭蕉PPH (XP018677219.1)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而与双子叶植物的关系较远。本研究为后期通过遗传转化手段改良姜荷花不育苞片的颜色提供了分子基础。

关键词: 姜荷花 叶绿素 PPH (Pheophytinase gene) 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灌水肥处理对温室甜瓜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氮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两个重要因素,在设施农业中,广大农户为了追求高产而进行盲目地灌水和施肥,导致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土壤盐碱化、地力破坏等问题。本文针对杭嘉湖地区温室甜瓜灌水和施肥不合理的问题,采用膜下滴灌施肥技术,研究不同水氮输入量对温室甜瓜干物质累积量与养分吸收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温室甜瓜优质高产及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根据温室内小型气象站数据,采用彭曼-蒙特斯(Penman-Monteith)修正公式计算作物需水量(ETc),设置ETc的60%(W1)、ETc的80%(W2)、ETc的100%(W3)3个水分水平和70(N1)、105(N2)、140 kg·hm-2(N3)3个氮素水平,另设传统沟灌施肥CK(ETc,140 kg·hm-2)为对照,共10个处理,应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与传统沟灌施肥(CK)相比,滴灌施肥下W3N3处理的甜瓜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分别增加了52.3%和39.0%。成熟期干物质增加了40.96 g,增幅为39%。整株氮、磷、钾累积量分别增加了75.40%、88.20%、67.08%;产量增加了6.78 t·hm-2,增幅为35.27%。滴灌条件下,提高灌水和施氮均能够显著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干物质累积量和养分吸收量,进而提高产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甜瓜品质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中综合主成分能够反映出全部品质指标的91.27%,综合评价最高的处理为中水中氮(W2N2)。温室甜瓜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达到提质增产和水肥高效利用的目的,滴灌施肥条件下,施氮量为N3(140 kg·hm-2),灌水量为W3(1.0 ETc)时,甜瓜干物质累积量、养分吸收量和产量均为最高。当同时追求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时,高水中氮(W3N2)处理能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氮肥偏生产力;当追求甜瓜品质和水分利用率时,中水中氮(W2N2)处理能获得最大的VC、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和较高的水分利用率。

关键词: 甜瓜 温室 干物质累积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杨梅中灭蝇胺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与风险评估

浙江农业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杨梅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经济作物,因其登记农药种类少,裸果食用的质量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果蝇是杨梅果实成熟期最为重要的虫害,对于果蝇防治药剂的残留风险评估十分必要.生产调研中发现,灭蝇胺在生产中被用于防治果蝇,但灭蝇胺及其代谢产物三聚氰胺有较强的水溶性,为其检测方法的开发带来了困难.本研究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串联质谱仪(LC-MS/MS)多反应监测的检测模式,建立了杨梅基质中灭蝇胺及其代谢产物三聚氰胺的残留分析方法,通过1%三氯乙酸溶剂提取,MCX固相萃取柱净化等前处理,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进行残留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添加回收率均在88% ~110%,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0%,灭蝇胺和三聚氰胺方法的检出限(LOD)均为0.01 mg·kg-1;方法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1,在0.01~0.10 mg·L-1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基质效应评价结果为基质抑制效应.经过风险评估,杨梅中的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慢性和急性风险商均小于1,说明杨梅中灭蝇胺和三聚氰胺的急慢性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内,一般情况下,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风险.该检测方法具有灵敏、有机溶剂使用少等优势,适用于我国杨梅中灭蝇胺及其代谢产物三聚氰胺的风险检测.

关键词: 杨梅 残留 灭蝇胺 三聚氰胺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用药策略风险评估与安全性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对水稻全生育期使用的农药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和土壤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以评估农药使用策略的合理性。[方法]对江苏省、江西省单季稻-双季稻种植区的农药使用情况及其在稻米和土壤的残留情况进行长期调查,对减施农药示范区和常规施药对照区的稻米和不同生育期(分蘖期、抽穗期和收获期)的稻田土壤进行残留监测,采用膳食暴露评估模型和生态相对风险模型(EcoRR)对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和生态环境风险进行评估。[结果]水稻上常规使用的51种农药,有4种在收获的稻米中检出,其中吡蚜酮和己唑醇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3.00%和28.75%,毒死蜱和戊唑醇检出率为14.29%和7.14%。急、慢性膳食暴露风险评估表明:稻米中残留的吡蚜酮、己唑醇、毒死蜱和戊唑醇对不同年龄人群的食用安全风险较低,减施农药仍可进一步降低膳食暴露风险。对水稻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农药残留的调查表明,有13种农药在土壤中检出,其中三环唑、己唑醇和丙环唑检出率为100%,这与其较长的半衰期、使用频率以及在前茬作物的使用有关。生态风险评估表明:减施农药能够降低稻田生态环境风险,其中穗期减少吡蚜酮的施用量对稻田生态风险的降低效果最为显著,部分地区可由中等风险转变为低风险或无风险级别。生态风险贡献率分析表明:吡蚜酮的风险贡献率最高,在水稻分蘖期、抽穗期、收获期分别为54.16%~83.68%、19.07%~84.39%和0.00%~82.32%;其次是分蘖期丙草胺、抽穗期苯醚甲环唑和收获期丙环唑的使用,风险贡献率分别为0.00%~71.50%、0.00%~68.95%和1.12%~62.24%,亦是影响稻田生态风险的关键药剂。[结论]减少关键农药品种在水稻不同生长时期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其生态环境风险,特别是吡蚜酮、苯醚甲环唑、丙环唑和丙草胺的合理使用,是调控稻田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 农药 膳食暴露风险 生态风险评估 水稻 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FAE1和FAD2基因的油菜种子脂肪酸生物合成遗传调控

分子植物育种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脂肪酸延伸酶1基因FAE1和Δ12-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是植物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酶基因,在同一甘蓝型油菜品种CY2中对这两个关键酶基因进行单表达和双表达遗传调控获得五种不同类型的具有相同遗传背景的转基因株系.本研究分析比较了种植于相同环境条件下的五类转基因株系及野生型对照的种子脂肪酸组成和含油量,结果表明,两基因单独和双重调控可显著改变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花生烯酸和芥酸等多种脂肪酸含量,其中两个内源目标基因同时沉默种子中的油酸含量从20.5%提高到了82.8%,拟南芥FAE1基因籽粒特异表达种子中的芥酸含量由43.9%增加到了60.2%.与野生型对照相比,五类转基因种子中的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相对比率和油酸脱饱和比例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此外,增强FAE1基因表达后种子含油量有所提高,而沉默两个目标基因的表达则使种子含油量降低,表明两个关键酶基因调控对油脂合成与积累也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 FAE1基因;FAD2基因;脂肪酸生物合成;遗传调控;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浙江省地方品种鸡白血病J亚群感染调查及遗传进化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J亚群禽白血病(subgroup J of avian leukosis)是由肉鸡(Gallus gallus)中分离的一种由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 subgroup J, ALV-J)引起的禽白血病的亚群,其临床上主要造成患病禽类的生长和免疫抑制,该病的普遍流行给养禽业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使用ELISA的方法对浙江省杭州光大种禽场的地方品种鸡群鸡白血病J亚群(ALV-J)的感染情况进行了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通过扩增分离株的囊膜糖蛋白(envelope glycoprotein 85, GP85)基因,对分离的禽白血病病毒进行了遗传进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0个地方品种鸡ALV-J阳性检出率差异很大,最低者只有4%,最高者则达到46%。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hicken embryo fibroblasts, CEFs)从检测阳性样本中分离出3株ALVJ (分别命名为ZJ20-1, ZJ20-2和ZJ20-3)。用PCR方法从3个分离株中均扩增出GP85特异性片段,利用DNA STAR软件对分离病毒的GP85基因进行遗传演化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分离的ALV-J分离株与参考毒株存在一定的遗传演化关系,可以分为两个拓朴群(G1和G2),分离的3株病毒属于G1群。与国内其他分离株的同源性为88%~98.0%。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ALV-J在我国鸡场中的流行规律及禽白血病净化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 感染调查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NE-4C细胞模型制备猪脑促增殖肽

中国食品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猪脑为原料,分别采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脂肪酶酶解得到猪脑多肽,研究用其培养小鼠神经干细胞NE-4C的条件,分析不同酶解液的促增殖活性.通过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比较猪脑多肽的分子质量分布.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猪脑多肽提取工艺中胰蛋白酶的添加量、酶解温度、酶解pH值和酶解时间等工艺参数.结果表明:与完全培养基相比,添加5mg/mL胰蛋白酶酶解物能促进NE-4C细胞增殖.胰蛋白酶酶解液中分子质量500 u以下小多肽占总多肽的72.09%,高于胃蛋白酶及复合酶的,说明胰蛋白酶猪脑酶解产物的促增殖活性可能与其较高比例的低分子质量肽相关.最佳酶解工艺为加酶量25 mg,酶解时间4 h,酶解温度45℃,酶解pH 7.5,在最适条件下,NE-4C促增殖活力为0.161.

关键词: 猪脑;酶解反应;促增殖活性;多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奉化水鸭体尺、屠宰性能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揭示奉化水鸭体尺和屠宰性状在性别间的差异,以及体尺与屠宰指标间的相关性,参照中国家禽体尺和屠宰性状测定标准对60只(公母各半)120日龄奉化水鸭的体尺和屠宰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奉化水鸭公、母鸭之间的半潜水长、体斜长和龙骨长呈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群体平均活重为(1 066.0±247.5)g,屠体重为(903.3±134.4)g,屠宰率为(85.1±1.1)%,全净膛重为(738.5±63.6)g,全净膛率为(69.7±5.3)%;公母鸭间的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胸肌重差异极显著(P<0.01),但公母鸭间的屠宰率、全净膛率等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鸭的活重与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奉化水鸭的选育中,活重是重要的测定指标,可优先用于预估其他生产指标,特别是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这对今后奉化水鸭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奉化水鸭 体尺性状 屠宰性能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