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锶元素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比值的库尔勒香梨产地鉴别
《食品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开展锶(Sr)元素含量及其稳定同位素比值鉴别库尔勒香梨产地的可行性研究,明确新疆库尔勒香梨87Sr/86Sr同位素特征值,为库尔勒香梨产地真实性鉴别提供科学依据.以陕西红香酥梨和甘肃香梨作为对照,借助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新疆库尔勒香梨与对照样品及其对应果园土壤的Sr元素含量,采用多接收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分析库尔勒香梨果皮与果肉87Sr/86Sr同位素比值.通过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不同年际土壤及果实中Sr元素含量的差异,探讨果实与土壤Sr元素含量的相关关系,以及不同产地果实87Sr/86Sr同位素比值与Sr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新疆、甘肃、陕西共3个产地梨园土壤Sr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年际间梨园土壤Sr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果皮与果肉Sr元素含量存在极显著相关(P<0.01),但二者与土壤Sr元素含量均不存在显著相关.3个产地梨果肉/果皮Sr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3个产地87Sr/86Sr同位素比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果皮Sr同位素更适合用于库尔勒香梨产地鉴别研究.本实验通过稳定同位素技术为库尔勒香梨产地鉴别提供参考.


金华猪肠道ANGPTL4的表达分布特征和发育性变化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在机体脂肪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并参与介导肠道微生物区系对脂肪沉积的调节.本实验以金华猪为研究对象,分析ANGPTL4在猪肠道中的分布特征及其发育性变化.分别选取45、90、150日龄和270日龄体重相近的健康金华猪各4头,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和结肠等组织,通过RT-PCR测定ANGPTL4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同时取270日龄金华猪肠道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观察ANGPTL4在肠道中的染色情况.结果表明:免疫组化显示在金华猪的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ANGPTL4阳性细胞分布;金华猪空肠ANGPTL4表达量显著高于十二指肠和结肠;在90日龄阶段金华猪空肠、回肠和结肠的ANGPTL4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270日龄,且十二指肠和盲肠ANGPTL4相对表达量在90日龄达到最高,随后逐渐降低.综上,ANGPTL4在金华猪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和盲肠等组织中均有分布,在空肠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同时在90日龄后,随日龄增加,金华猪各肠道ANGPTL4表达量均呈现下降趋势.
关键词: ANGPTL4;金华猪;肠道;发育性变化


基于iTRAQ的急性热应激下绍兴鸭肝脏差异表达蛋白的鉴定与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蛋鸭(Anas platyrhyncha)养殖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夏季持续高温引起的热应激问题给蛋鸭安全生产带来严峻挑战.为阐明热应激对蛋鸭肝脏蛋白表达的影响及探索差异蛋白基因的功能,本研究选取产蛋高峰期(245日龄)的绍兴鸭进行热应激处理(40℃),采集肝脏组织,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fication,iTRAQ)和液相色谱质谱串联(LC-MS/MS)技术,共鉴定到98个热应激肝脏差异表达蛋白,其中热休克蛋白60(heat-shock protein 60,HSP60)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热应激后差异蛋白显著富集于15个代谢通路,其中糖酵解和糖异生、三羧酸循环和丙酮酸等代谢途径可能与热应激反应存在相关性.GO生物学过程富集分析显示翻译延伸、葡萄糖分解、糖酵解等代谢过程相关蛋白显著富集.应用RNA干扰技术,通过筛选和优化HSP60-siRNA干扰条件,将HSP60-siRNA转染入鸭肝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发现,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处理组HSP60基因表达量降低75.69%(P<0.01),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cytochrome C oxidase,CCO)和应激活化蛋白激酶基因(stress-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APK)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蛋白激酶B基因(protein kinase B,PKB)表达极显著降低(P<0.01),肿瘤坏死因子凋亡诱导因子受体基因(tumor necrosis factor-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receptors,TRAIL-Rs)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急性热应激条件下蛋鸭肝脏中HSP60表达量显著增加,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关键基因的表达来抑制细胞凋亡.本研究初步探索了蛋鸭热应激发生机理,有助于预防控制蛋鸭热应激发生.
关键词: 绍兴鸭;热应激;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RNAi;热休克蛋白60(HSP60)


蝉花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蝉花多糖对肉鸡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试验选取270只1日龄雁荡麻鸡,公母各半,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在11~17日龄和25~31日龄,A组(非免疫)和B组(免疫)灌服生理盐水,C组灌服杆菌肽锌(50 mg/kg),D~F组分别灌服蝉花多糖25,50,100 mg/kg、1次/d、0.5 mL/次,试验期42 d.结果 显示,E组28日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C组(P<0.05),42日龄体质量显著高于B、C组(P<0.05);E组8~28日龄平均日增体质量(ADG)显著高于B、C组(P<0.05),料重比(F/G)显著优于A~C组(P<0.05);29~42日龄E、F组ADG显著高于C组(P<0.05),D组F/G显著低于C组(P<0.05);E组全期ADG高于其余各组且显著高于B组(P<0.05),D、F组全期F/G显著低于C组(P<0.05);D、E组血清中T-AOC、SOD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GSH-Px含量显著高于A~C组(P<0.05);E、F组的α、β多样性,Shannon指数较B、C组降低,表明蝉花多糖对雁荡麻鸡肠道菌群有一定影响;在属水平上,E、F组拟杆菌属较B、C组有增加,E组粪杆菌属较C组有增加;Lefse分析在E组中富集的菌群有拟杆菌属(Bacteroides)、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梭菌属(Fusobacterium),F组富集的菌群有巨单胞菌属(Megamonas)、Negativicutes纲、Selenomonadales目、韦荣菌科(Veillonellaceae);通过KEGG代谢通路途径差异分析,E组中的免疫系统、环境适应等通路,F组中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通路均与C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蝉花多糖能提高雁荡麻鸡体质量、平均日增体质量,降低料重比,并提高雁荡麻鸡血清抗氧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鸡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本试验条件下,蝉花多糖灌服剂量为50 mg/kg时效果较佳.


不同施肥方式下氯吡脲对藤稔葡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施肥方式下氯吡脲对葡萄生长和品质的影响,以藤稔葡萄为材料,采用二因素(施肥方式、氯吡脲剂量)随机区组设计,评价不同处理对葡萄生长、产量、品质和残留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和使用氯吡脲均能使葡萄果实显著膨大,增加百粒重和穗质量,高浓度氯吡脲(50mg·kg-1)对藤稔葡萄的增产作用有限。施肥可显著影响葡萄大小粒指数。氯吡脲用量显著影响穗梗直径和穗梗木栓化程度,肥料充足处理下的穗梗木栓化程度轻于无肥料处理。葡萄品质同时受施肥方式和氯吡脲用量的影响,高浓度氯吡脲处理下,肥料供给充足时,糖酸比在所有处理中最低;在无肥料供给时,可溶性固形物和总黄酮含量最低。所有处理采收期均未检出氯吡脲残留。雷达图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氯吡脲用量为10 mg·kg-1和20 mg·kg-1,配合充足的肥料,藤稔葡萄生长、产量和品质等较好,且各指标的均衡性最佳。说明藤稔葡萄生产上可以使用氯吡脲膨果,但宜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使用,且不可随意加大用量。


浙江省人为镉排放源与汇时空格局解析
《环境科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人为镉排放对我国生态环境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而污染源识别在污染治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本文以工农业集产区浙江省为案例,通过文献调研,构建了浙江省人为镉工农业排放因子清单,并采用清单核算法对浙江省人为镉排放的源汇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浙江省人为镉排放在1995—2017年期间基本呈上升趋势,从1995年的39 t增加到2007的141 t,自2007年以后,浙江省的镉排放量达到了一定的峰值,其排放量在140 t·a-1左右.其中75%以上的镉通过固废的形式排放进入环境,而进入大气和水体的镉分别约占15%和10%.在所有排放源中,原煤燃烧的镉排放贡献率最大,占总排放量的50%以上;其他排放源从大到小依次是钢铁生产、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生产、水泥生产、塑料生产、有色金属开采、油料消费、磷肥生产、蓄电池生产、平板玻璃生产和陶瓷生产.各个地区镉排放表现出较大的空间差异,2015年杭州市和宁波市镉排放量已达到20 t以上,以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北部区域远远高于南部区域.因此,建议未来浙江省镉污染排放源头治理重点是减少原煤燃烧,其次是钢铁生产、有色金属冶炼、造纸生产、水泥生产,尤其北部区域.


稻飞虱靶标杀虫剂亚致死剂量多代处理对两种赤眼蜂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四种稻飞虱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对稻螟赤眼蜂和螟黄赤眼蜂成蜂和蛹的毒性,以及亚致死剂量对两种赤眼蜂多代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成蜂中等风险;噻虫嗪对螟黄赤眼蜂成蜂中等风险,其他均安全。四种杀虫剂对两种赤眼蜂蛹均安全。亚致死剂量的噻虫嗪和烯啶虫胺处理可以刺激两种赤眼蜂的寄生力,该刺激作用并不会随着处理次数的增加而衰减。而吡虫啉和噻嗪酮显著降低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力,其中随着吡虫啉处理次数的增加,螟黄赤眼蜂的寄生力逐步降低。四种杀虫剂对子代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四种杀虫剂对稻螟赤眼蜂的子代雌性比无显著影响;除吡虫啉外,在噻虫嗪、噻嗪酮和烯啶虫胺多代处理后,螟黄赤眼蜂的子代雌性比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综上所述,如果在放蜂期间必须喷洒杀虫剂防治稻飞虱,建议要避开赤眼蜂成虫期,在放蜂4~6 d后优先选择噻嗪酮或烯啶虫胺。
关键词: 稻飞虱杀虫剂 稻螟赤眼蜂 螟黄赤眼蜂 毒性 亚致死影响


覆盖防雨布对杨梅果实品质及熟期的影响
《中国果树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以18年生‘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以露地栽培为对照,设置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防雨布2个处理,研究覆盖防雨布避雨栽培对高山‘东魁’杨梅的品质影响,以期筛选出最佳覆盖时间。结果表明,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均能有效延长杨梅采摘期3~4 d,改善果实品质。在成熟中期,杨梅单果重增加22.44%~35.80%,可滴定酸含量降低19.38%~20.16%,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3.98%,各期杨梅落果率均较对照低。杨梅果实肉柱饱满,色泽艳丽,风味浓郁,综合品质更佳,硬核期和转色期覆盖防雨布处理667 m2增加效益分别为3 109、3 208元,值得在高山杨梅产区适度推广应用。


不同钝化剂对小米椒吸收和积累镉的影响
《浙江农业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石灰、生物质炭、海泡石、钙镁磷肥等单一和复合钝化剂对小米椒吸收和积累Cd的影响,结合土壤性质和养分含量变化,以期筛选出能有效降低小米椒果实中Cd含量的钝化剂类型。结果表明:供试辣椒品种艳椒425对土壤中Cd有较强的吸收积累能力,不同部位的Cd含量为茎叶>根>果实;不同处理辣椒果实的Cd含量介于0.049~0.106 mg·kg-1,除生物质炭处理外,其他钝化剂处理辣椒果实的Cd含量显著降低,降幅在25%~54%,其中,海泡石处理降幅最高,其次为复合钝化剂。除个别处理外,各钝化剂处理有效地降低了Cd的转运系数和富集系数,降幅分别在26%~44%和23%~52%。辣椒中Cd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钝化剂的施入提高了土壤pH值,降低了土壤中有效态Cd含量;土壤pH值与对照相比提高了0.8~2.4个单位,有效态Cd含量降低了68%~93%,其中,海泡石处理效果最佳,其次为复合钝化剂。此外,不同钝化剂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主要养分含量。总体来看,海泡石和复合钝化剂能在改善土壤性质的同时有效降低辣椒对土壤中Cd的吸收、转运和积累,有利于保障辣椒的安全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