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莱州湾水母种类多样性及群集结构的季节变化

生态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2011年5月至2012年4月(除冰期12月和翌年1—2月外)在渤海莱州湾逐月采集的数据资料,系统地开展水母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的周年季节变动,弥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相关资料的不足,有利于掌握该水域水母(主要是小型水母)主要种类数量时空分布特点,促进莱州湾生物类群对生境改变响应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所有调查中,共出现水母30种,无全年出现的种类。各月中,莱州湾水母以8月种数最多,5月数量居多。各月水母总数量的80%多由1—2种优势种贡献所致;水母优势种类组成季节更替明显。3—5月优势种为八斑唇腕水母;6月为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7月为贝氏真囊水母、9月有细颈和平水母;10月为细颈和平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8月和11月无明显的优势种,但8月细颈和平水母和曲膝薮枝螅水母数量较多。莱州湾小型水母聚集结构主要呈现季节性时间格局上的变动。春季有八斑唇腕水母为代表、在湾内分布的聚集组;夏季有以嵊山秀氏水母和贝氏真囊水母为代表、在湾口西侧和湾中部分布的聚集组,以及细颈和平水母为代表、在湾中底部分布的聚集组;秋季有四枝管水母和大西洋五角水母为代表、在湾口和中部分布的聚集组。水温对小型水母聚集结构分布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型水母在本调查出现较少。海蜇和沙海蜇出现于6—8月个别站位;海月水母7—10月均有出现,但高密集区出现在10月紧邻莱州湾的湾底水域。

关键词: 水母 群集结构 莱州湾 渤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半滑舌鳎AKT-ineracting protein基因的克隆及免疫应答表达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克隆了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膜蛋白AKT-interacting protein(AKTIP)基因,研究了其在健康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感染后免疫组织和不同病原物刺激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特征。通过常规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的半滑舌鳎AKTIP基因全长c DNA序列为1224 bp,其中包括5′-UTR为116 bp,3′-UTR为117 bp和完整的ORF序列891 bp,编码296个氨基酸,预测蛋白质的等电点(PI)为9.12,分子量是33.74 k D;同源比对发现半滑舌鳎AKTIP的氨基酸序列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较高的保守性;荧光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到半滑舌鳎各个组织中均有AKTIP基因的表达,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鳗弧菌感染半滑舌鳎后,AKTIP基因在肝、鳃、血液、肠、头肾和脾中均上调表达;病原模拟物PGN、LPS、poly I:C和WGP刺激半滑舌鳎外周血淋巴细胞均诱导AKTIP基因下调表达。研究表明半滑舌鳎AKTIP基因参与了机体免疫反应,为给半滑舌鳎免疫防御技术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半滑舌鳎 AKT-interacting protein基因 基因克隆 免疫应答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渍海蜇中铝的脱除与质构变化

湖南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研究针对海蜇制品中铝残留严重超标的问题,用5种不同试剂对盐渍海蜇进行铝脱除工艺研究,并分析了铝脱除工艺对海蜇质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剪切法(A/CKB探头)分析海蜇质构,可以更准确更稳定地测得海蜇产品的质构差异;供试的5种试剂中以复合脱铝剂的脱铝效果最佳,在脱除盐渍海蜇中铝的同时,基本保持了海蜇的质构等感官品质,可以较好保持铝脱除后海蜇的品质。

关键词: 盐渍海蜇 脱除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前处理方法对ICP-OES测定水产品中无机元素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

摘要:样品的前处理方法直接影响到无机元素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本研究探讨了高压消解罐消解、微波消解和湿法消解等3种前处理方法对水产品中无机元素测定的影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12种元素(钾、钠、钙、铁、镁、锰、铜、锌、钡、铝、磷、硼)含量,采用紫菜、扇贝和大虾等具有代表性的标准物质进行验证并与标准参考值进行了比较;对于标准物质和实际样品性状差异较大的扇贝和大虾,同时对其实际样品进行测定,进行加标回收率测试。实验结果表明,3种消解方法的消解效果均能满足日常检测工作需要,标准物质测定结果基本在参考值范围内,实际样品与标准物质的实验结果一致。但是微波消解法的测定结果在3种前处理方式中最为理想,不仅前处理过程所受环境干扰最小,同时测定结果更接近参考值,回收率在90%~102%之间。综合比较认为,微波消解法更适合扇贝、大虾、紫菜等水产品中无机元素测定的前处理要求。

关键词: 微波消解 高压消解罐消解 湿法消解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水产品 无机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糖蛋白的截短表达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糖蛋白编码基因的主要免疫原性决定区域,本研究对SVCV的糖蛋白基因进行截短表达,并用纯化的重组蛋白作为免疫原制备了兔抗血清以分析其免疫原性。通过SOSUI以及DNAStar 6.0软件对SVCV糖蛋白基因的跨膜区、亲水性以及抗原表位进行分析后,采用RT-PCR对该基因主要抗原决定区域编码片段进行扩增,并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 GEX-Gtr,对其进行诱导表达后获得截短的SVCV糖蛋白的重组蛋白。将表达的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复性后,作为免疫原制备兔抗血清,采用ELISA法检测其效价,采用免疫印迹以及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该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研究结果显示,截短表达的糖蛋白编码基因长1317 bp,编码439个氨基酸(29~467),推测分子量为49.6 k D。利用该重组蛋白制备的兔抗血清,其与重组蛋白的反应效价为1∶64000,。免疫印迹及间接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该兔抗血清与SVCV-HN株能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该重组蛋白与天然的病毒表面糖蛋白的免疫原性无差异。上述研究结果表明,截短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可应用于免疫诊断技术研发与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

关键词: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 糖蛋白编码基因 克隆 蛋白截短表达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洋渔业碳汇及其扩增战略

中国工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介绍了海洋渔业碳汇和碳汇渔业的定义、研究现状、问题及技术需求。与林业碳汇比较结果表明,海洋渔业碳汇不仅有高效的特性,还有扩增的潜质。为此,提出海洋渔业碳汇扩增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查明我国海洋渔业碳汇潜力及动态机制;大力发展以海水养殖为主体的碳汇渔业;加强近海自然碳汇及其环境的养护和管理;实施相应的渔业碳汇扩增工程建设,促进环境友好型水产养殖业发展。

关键词: 海洋渔业碳汇 碳汇渔业 碳汇扩增 养护和管理 贝藻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参的构效及其加工技术简析

农产品加工 2016

摘要:海参是具有独特性质和市场价值的营养保健食品。随着海参加工技术的日益成熟,海参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消费群体逐渐扩大,消费观念逐渐趋于理性,即食海参、冻干海参、淡干海参,以及海参胶囊、礼品海参等的消费量稳定,食参族的范围和影响进一步扩大,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海参的价值。

关键词: 海参 构效 食疗 加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境下福寿螺的可量性状特征、种群结构和密度效应

生态学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广东省11个地区中4种不同生境下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种群的可量性状特征、年龄结构、性比和密度效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福寿螺的可量性状特征在不同生境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体重与壳高之间关系符合异速生长方程,且不同生境下有不同的异速指数;福寿螺种群在不同生境条件下有不同的年龄结构,稻田、沟渠中种群表现为增长型,废田、池塘中种群表现为稳定型;生境因素对福寿螺的性比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性比与体重的关系影响显著(P<0.05);福寿螺种群增长受密度制约,不同生境下的密度制约效应存在差异,沟渠中最小,池塘中最大,稻田和废田居中。本研究表明,生境条件对福寿螺的可量性状特征、种群结构均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生境下福寿螺种群的增长潜力也不同,需要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 生境条件 福寿螺 年龄结构 性比 密度制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本开发秋刀鱼资源近况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6

摘要:日本是全球主要的渔业国家。秋刀鱼是日本重要的渔获品种之一。本文主要对日本秋刀鱼资源现状,秋刀鱼捕捞近况和出口贸易情况进行了阐述。近年来,秋刀鱼资源面临严重的压力,对此,北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采取措施,对秋刀鱼资源进行保护,日本也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应对。

关键词: 日本渔业 秋刀鱼 渔业资源 捕捞 出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两种仔稚鱼网具的采集效率比较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更为准确的数据,提高对长江口鱼类早期资源评估的准确度,本研究同时采用方形网(网口为1.0 m×2.0 m,网目1.0 mm,网衣长5.5 m)和标准网(网口为直径0.8 m圆形,网目0.5 mm,网衣长3.5 m)于2014年4—7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仔稚鱼样本,分析比较这2种网具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差异,从而选择更适宜采集长江口水域仔稚鱼的采样网具。结果表明:1方形网采集到51种仔稚鱼,多于标准网的37种,两种网具的共有种类有34种,主要优势种组成没有明显差异;24月,前弯曲期仔鱼较多,它们个体小,容易从网眼滤出,导致网目较小的标准网的样品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35—7月,方形网的样本平均密度高于标准网,但样本中仔稚鱼个体发育阶段组成有明显不同。标准网样本中前弯曲期仔鱼占多数,体形为细长形的日本鳀和鳅虎鱼的前弯曲期仔鱼平均密度高于方形网;方形网样品中后弯曲期仔鱼占优势,小黄鱼、日本鳀和鳅虎鱼等优势种的后弯曲期仔鱼平均密度均高于标准网。总体而言,方形网所采集仔稚鱼种类和数量的效果优于标准网;对于细长体形种类(如日本鳀),需结合不同网具以便采集到全部发育阶段个体,而体形较宽种类(如小黄鱼)可仅以方形网采集。

关键词: 仔稚鱼 长江口 网具 采集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