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对团头鲂幼鱼生长性能、肝脏抗氧化指标、肠道菌群结构和抗病力的影响。选取初始体重为(1.81±0.01)g的团头鲂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分别饲喂添加0(T0组,作为对照组)、2×10~7(T1组)、2×10~8(T2组)、2×10~9CFU/g枯草芽孢杆菌(T3组)的等氮等脂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T1组和T2组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且T1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T1组团头鲂幼鱼的肝脏抗氧化酶(超氧化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同时该组肝脏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3)各组全鱼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4)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图谱显示摄食不同添加量枯草芽孢杆菌饲料的团头鲂幼鱼的肠道菌群结构发生了改变。5)采用嗜水气单胞菌对鱼体进行攻毒,各组96 h后的累积死亡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但T1组和T2组的累积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和T3组。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2×10~7CFU/g的枯草芽孢杆菌能够提高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但对其体成分和抗病力没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团头鲂 枯草芽孢杆菌 生长 抗氧化能力 肠道菌群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运输条件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在鳜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

摘要:在模拟运输条件下,分析孔雀石绿(MG)及其代谢产物隐色孔雀石绿(LMG)在鳜体内的代谢规律。将体重为(20±5)g的健康鳜放入100μg/L MG药液中,分别药浴5 min、1 d和2 d后,于药浴后取样检测,发现鳜体内MG和LMG残留量随药浴时间增加而增加,药浴2 d的鳜在药浴后90 d仍有MG和LMG残留。采用100、200和400μg/L MG药浴2 d后,鳜体内LMG药峰浓度C_(max)分别为658.37、1 128.80和1 461.25μg/kg,鳜体内LMG的富集量随药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00μg/L MG溶液药浴下鳜体内MG和LMG消除半衰期T_(1/2)分别为64.39和42.69 d,表观分布容积V_d为21.55和0.98 L/kg,清除率CL分别为0.232和0.016 L/d,体内平均驻留时间MRT分别为81.05和49.43 d。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运输条件下鳜体内MG和LMG消解较慢,易造成鳜中MG和LMG超标,建议加强鳜运输环节中MG的监管,确保鳜等水产品的质量安全。

关键词: 孔雀石绿 隐色孔雀石绿 代谢 消除 残留 运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虾组织中噁喹酸残留

分析科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测定对虾血淋巴、肌肉和肝胰腺等组织中噁喹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乙腈提取对虾血淋巴、肌肉、肝胰腺和鳃组织中噁喹酸,色谱柱为Aglient Zorbax SB-C18柱(150×4.6mm,5μm),以乙腈-0.01mol·L-1四丁基溴化铵(磷酸调节pH为2.7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荧光检测器检测。噁喹酸在0.002~1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6~0.9999。加标回收率为84.70%~90.60%,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分别为1.60%~4.02%、2.91%~4.73%,定量限分别为0.02μg·mL-1、0.01μg·g-1、0.02μg·g-1和0.02μg·g-1。该方法操作简单,重现性好,适用于对虾样品中噁喹酸含量的分析。

关键词: 噁喹酸 对虾组织 残留 检测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匙吻鲟表皮葡萄球菌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患病匙吻鲟进行致病菌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为匙吻鲟暴发性出血病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从患病匙吻鲟分离细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Sr DNA和PCR引物特异性检测,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通过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发病匙吻鲟病灶组织分离到1株致病菌菌株Pol15001,为γ溶血、革兰氏阳性球菌,生化反应结果、16S r DNA和PCR引物特异检测与表面葡萄球菌相似性均较高,药敏实验结果显示其耐药性较强,对复方新诺明、克林霉素、氨苄西林等7种受试药物耐受,仅对头孢曲松、头孢西叮、氯霉素、头孢噻肟等4种受试药物敏感。【结论】匙吻鲟为表面葡萄球菌一种新发现的宿主,生产上可通过改善水质及使用头孢曲松、头孢西叮、头孢噻肟等头孢类药物进行防治。

关键词: 匙吻鲟 表面葡萄球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蛋白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源,鱼油和豆油等比例混合油为脂肪源,采用4×4因子实验来确定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幼鱼饲料中的合适蛋白能量比(P/E),其中饲料蛋白水平分别为20%、25%、30%、35%,能量水平为12.5、13.7、15、16.2 k J/g,饲料蛋白能量比的范围为12.1~27.3 mg/k J,共16组饲料,每组设3个重复,连续投喂初体质量(16.85±0.29)g的草鱼幼鱼10周,研究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草鱼幼鱼生长性能、蛋白利用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最高末体质量和特定生长率出现在P/E为18.3 mg/k J组,而P/E为16.0 mg/k J组的饲料系数最高,蛋白质效率和蛋白沉积率最高组分别为P/E 12.10 mg/k J组和15.20 mg/k J组。(2)P/E为27.30 mg/k J组的能量沉积率和总氮排泄率最大。(3)在同一饲料蛋白水平下,鱼体的脂肪含量随饲料能量水平升高而升高;在同一饲料能量水平下,鱼体的蛋白含量随饲料蛋白含量升高而升高。对生长、蛋白利用、体成分的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草鱼幼鱼饲料的最适蛋白含量为30%,最适P/E为19.5 mg/k J。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蛋白能量比 生长 体成分 总氮排泄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配保鲜剂对反复冻融鱿鱼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加压失水率、嫩度、质构特性、色泽、盐溶性蛋白质含量(SSP)和活性巯基含量为指标,将鱿鱼分别进行0、1、3、5、7次冻融处理,研究复配保鲜剂对反复冻融鱿鱼品质的影响,并和对照组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解冻损失、蒸煮损失和加压失水率随之增加,且复配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最大剪切力先增大后减小,质构特性(硬度、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和咀嚼性)逐渐变差,L*值、a*值下降,b*值增加,复配组嫩度、TPA和色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但和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盐溶性蛋白质含量和活性巯基含量下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复配保鲜剂能够提高鱿鱼的保水性和嫩度,改善其质构特性和色泽,提高鱿鱼的SSP含量和活性巯基含量,保持冻藏鱿鱼的品质。

关键词: 复配保鲜剂 冻融循环 鱿鱼 肉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监测牡蛎养殖区中腹泻性贝毒

渔业科学进展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根据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Solid phase adsorbent and toxin tracking,SPATT)原理,在牡蛎养殖区内,利用HP20大孔吸附树脂对海水中常见的4种腹泻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kadaic acid,OA)及其衍生物鳍藻毒素(Dinophysistoxin-1,DTX-1和Dinophysistoxin-2,DTX-2)、米氏螺环毒素(Gymnodimine toxins,GYM)进行吸附,对其吸附效率进行评价;建立了从海水中富集与检测4种常见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方法;在养殖区内,选取5个采样点,每隔7 d,同步采集海水与牡蛎样品,对牡蛎养殖区海水中和牡蛎体内的腹泻性贝类毒素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分析海水中与牡蛎体内毒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显示,HP20树脂对4种腹泻性毒素吸附回收率良好,OA为98.9%,DTX-1为103.3%,DTX-2为93.5%,GYM为76.6%。在整个监控期内,除DTX-2外,其他3种毒素均有检出,OA浓度为20.451–422.352μg/kg,DTX-1浓度为15.954–368.678μg/kg,GYM浓度为20.452–282.231μg/kg。在整个监控期内,海水样品中3种毒素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呈现同一分布特征,牡蛎体内毒素含量随着海水中毒素含量的升高而升高,且峰值出现延后现象。研究表明,该技术能有效对养殖区水环境进行时空监控,为海水中和海洋贝类体内毒素的监控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也为贝类毒素预警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法支持。

关键词: 腹泻性贝类毒素 牡蛎养殖区 固相吸附毒素跟踪技术 高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主要养殖淡水、海水经济鱼类肌肉营养组成及对比分析

食品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我国常见几种养殖鱼类肉中的水分、灰分、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脂肪酸进行测定。研究了其肌肉营养组成,对比分析了几种海水鱼和淡水鱼的营养价值区别,为常见鱼类的加工利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表明:草鱼中肌肉中蛋白质和灰分含量最高;大黄鱼的水分含量最低,粗脂肪含量最高。就氨基酸总量言(干重计),淡水鱼略高于海水鱼,淡水鱼为72.2%~77.6%;海水鱼为51.5%~69.0%。6种鱼的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比值(WEAA/WTAA)为42.4%~43.7%,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WEAA/WNEAA)为90.9%~94.6%。6种鱼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都是Met+Cys,大菱鲆的EEAI值最高,达90.3,氨基酸营养最均衡。大黄鱼总脂肪酸种类最多,含量最高约占肌肉的10.7%;其脂肪酸中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值(LNA:ALA)达5.9;EPA和DHA的含量最高,总和占肌肉含量的1.44%,脂肪酸营养价值最高。

关键词: 淡水养殖鱼类 海水养殖鱼类 营养组成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主衣壳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鳜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疫苗抗原含量的ELISA检测方法,制备了3株抗ISKNV主衣壳蛋白(MCP)的单克隆抗体,鉴定了其生物学特性。将大肠杆菌表达的重组MCP纯化复性后,连续3次免疫BALB/c小鼠,然后将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经过克隆、筛选,获得3株能稳定分泌抗ISKNV MCP蛋白的单克隆抗体阳性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F1、3D9和5B4,均为Ig G1亚型。间接ELISA实验表明,3株单抗可特异性识别ISKNV,与鳜弹状病毒、大鲵虹彩病毒等无交叉反应。将5F1株免疫小鼠后制备腹水,以重组MCP和ISKNV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为检测抗原,ELISA检测腹水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400。间接免疫荧光(IFA)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5F1能够与ISKNV病毒发生特异性反应,并初步确定5F1单抗株制备的腹水用于IFA的使用浓度为1∶200、Western Blotting的使用浓度为1∶1000。结果证实,成功制备了抗ISKNV MCP的单克隆抗体,可特异性识别ISKNV病毒粒子和MCP蛋白,为建立ISKNV疫苗抗原含量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 主衣壳蛋白 单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黄芩对多重耐药哈维弧菌耐药性的逆转作用

广东药学院学报 2016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黄芩对多重耐药哈维弧菌的耐药逆转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以耐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和红霉素的哈维弧菌X12XC30为实验对象,用倍比稀释法测定黄芩对菌株X12XC30的亚抑菌浓度;以SDS为对照,采用影印培养法测定黄芩作用24 h和48 h的耐药逆转率;通过质粒凝胶电泳观察黄芩对该菌株质粒的消除情况。结果黄芩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的总逆转率为3.00%(24h)和4.33%(48 h);SDS对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的总逆转率为0.33%(24 h)和1.33%(48 h)。结论黄芩对多重耐药哈维弧菌有耐药逆转作用。

关键词: 黄芩 哈维弧菌 多重耐药 耐药性逆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