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GmHs1~(pro-1)多样性分析及蛋白互作预测
《大豆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mHs1~(pro-1)是Hs1~(pro-1)同源的抗线虫候选基因,通过使用不同的大豆品种克隆GmHs1~(pro-1)CDS区研究了其多样性、建立了进化树,并利用在线数据库分析预测了与其互作的蛋白。结果表明:在24种大豆品种中均克隆到长度约1 400bp的GmHs1~(pro-1)CDS区,同已有数据合并后该区段共有20个突变点,5个新突变点中的3个引起了编码氨基酸的变化。GmHs1~(pro-1)可能主要同glyma18g04770编码的蛋白互作,该蛋白受syringolide诱导。GmHs1~(pro-1)定位在胞浆内,具有1个吲哚化合物双加氧酶类似结构域,可能参与吲哚相关通路影响线虫发育。
关键词: 抗性基因 GmHs1~(pro-1) 互作预测


东北春谷区近年来谷子育成品种的评价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11年来东北春谷区育成的谷子品种产量、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为东北春谷区谷子新品种选育、推广、资源利用和育种方向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基于2005—201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东北春谷区生育期、株高、单穗重、穗粒重、出谷率、千粒重、产量等农艺性状数据,结合东北春谷区生态区域类型特点,研究参试品种的农艺性状变化规律,对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主要农艺性状用DPS软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2005—2015年参试品种共有60个,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谷子品种鉴定标准,11年间通过鉴定的品种18个。参加区试的品种和通过鉴定品种的农艺性状平均值在年度间存在一定的变异,受气候条件因素影响较大,2010年通过鉴定的品种的产量较2005年增产4.6%,2015年通过鉴定的品种产量分别较2005年和2010年的品种增产12.62%和7.66%,总体来看育成品种表现出产量逐步增加的趋势。育成品种的产量增产幅度因品种类型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异,单就产量而言,11年间九谷23、九谷14和龙谷31增产幅度超过10%,是增产幅度较大的品种。通过对18个鉴定品种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重、穗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生育期、株高、单穗重、出谷率、千粒重和公顷穗数决定了产量90.98%的变异。过去11年东北春谷区利用夏谷血缘育成的品种九谷23,表现较突出,且株高约115 cm,株高显著低于其他品种,代表着东北春谷区育种的整体方向。【结论】东北春谷区谷子品种的选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2005—2015年参试品种及通过鉴定品种的产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单穗重和穗粒重对产量影响最大,同时农艺性状受品种特性、气候、栽培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育种中应在注重单穗重和穗粒重的同时,兼顾株高、生育期、抗性等其他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特别是应该降低株高和缩短穗颈长,使新培育的品种适应机械化轻简栽培,并继续加大抗除草剂品种和优质品种的培育,满足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改善对轻简栽培和优质品种的追求。


发芽糙米多糖双水相萃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与机械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发芽糙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双水相法萃取对发芽糙米多糖的分配系数进行研究,多糖得率作为考察目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超声波辅助双水相萃取发芽糙米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发芽糙米多糖最优提取工艺为选用PEG6000、PEG6000添加量15.7%、硫酸铵添加量14.8%、萃取时间40min,该条件下多糖得率为81.07%。并采用DPPH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邻二氮菲法检测提取的多糖抗氧化活性。研究发现发芽糙米多糖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羟基自由基均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


我国北方玉米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
《玉米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我国北方1970~2000s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玉米单交种及其亲本为试材,在3个种植密度下比较分析品种更替过程中产量杂种优势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单交种更替过程中绝对杂种优势随年代的推进逐渐增加,低、中、高密度下绝对杂种优势平均增加比率分别为3.9%、7.9%和18.8%;相对杂种优势、中亲优势及杂种优势指数在低、中密度下略有降低趋势,在高密度下略有增加趋势;超高亲优势年代间变化较为平缓,1980~1990s品种超低亲优势显著低于1970s。分析表明,低密度下杂种优势对产量的贡献率较大,随着密度的增加,杂种优势越来越小,非杂种优势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越来越大。


一株烟草青枯雷尔氏菌烈性噬菌体RS-PⅡ-1的分离及全基因组分析
《病毒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离鉴定一株侵染烟草青枯雷尔氏菌的烈性噬菌体,观察其形态特征,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与分析,为采用噬菌体疗法防治烟草青枯病提供技术储备。以烟草青枯菌TB15-15为宿主菌,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噬菌体;分离得到的噬菌体经纯化浓缩,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其形态特征;提取噬菌体DNA,进行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全基因组的结构特征,比较基因组分析明确其进化关系。以TB15-15为宿主菌,从长期种植烟田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青枯雷尔氏菌烈性噬菌体。电镜观察显示,该噬菌体属于有尾噬菌体目、短尾噬菌体科。基因组全长42 042bp,GC含量为63.2%,含有46个开放阅读框,比较基因组分析确定该噬菌体为一株新的青枯雷尔氏菌烈性噬菌体,命名为RS-PⅡ-1。以烟草青枯菌为宿主菌,分离到一株新的青枯雷尔氏菌烈性噬菌体RS-PⅡ-1,明确了其形态和基因组特征,为防治青枯病的噬菌体疗法奠定基础。
关键词: 烟草 青枯雷尔氏菌 烈性噬菌体 全基因组测序 全基因组分析


玉米成熟过程中激素含量及其与子粒灌浆和脱水相关性分析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先玉335和郑单958为材料,研究了黑龙江半干旱区玉米成熟过程中子粒和穗位叶中激素含量变化及其与子粒灌浆和脱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子粒中IAA、GA3和ZR含量与灌浆速率均呈正相关,且IAA达到极显著(P<0.01),两品种相关系数分别为0.9506和0.9488;而穗位叶中ABA含量与灌浆速率呈负相关。子粒中ABA含量与子粒脱水速率呈负相关,IAA和ZR含量与子粒的脱水速率呈正相关,其中郑单958子粒中ZR含量与脱水速率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为0.8813;穗位叶中IAA、GA3、ZR和ABA含量与子粒脱水速率均呈负相关,先玉335穗位叶中ZR和ABA含量与脱水速率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296和-0.9216;郑单958穗位叶中IAA含量则与脱水速率相关性显著(P<0.05),相关系数为-0.8976。在半干旱春玉米区,玉米子粒灌浆速率主要与子粒中IAA、GA3、ZR和ABA等4种内源激素含量相关,而脱水速率则与子粒和穗位叶中各内源激素含量均相关。
关键词: 玉米 激素 灌浆速率 脱水速率 相关性 黑龙江省 半干旱区


不同品种苜蓿与无芒雀麦单、混播越冬期根系生理指标变化研究
《草地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与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 Leyss)为试验材料,通过单播及分别与无芒雀麦混播,研究不同单播及混播组合在低温条件下根系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4个苜蓿品种单播及与无芒雀麦混播苜蓿根系随着自然降温其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含量均增加,翌年春随着自然温度的回升而降低;MDA含量则随着自然温度的下降先升高后下降而后又升高,通过各抗寒生理指标综合分析表明,混播有利于提高抗寒性能。


几种除草剂防除糜子田杂草药效和安全性
《农药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剂对糜子的安全性及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方法]糜子苗后4~5叶期采用茎叶施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50%二氯喹啉酸WP、200 g/L氯氟吡氧乙酸EC、56%2甲4氯钠SP对糜子药害严重。900 g/L 2,4-滴异辛酯EC、38%莠去津SC、48%灭草松AS对糜子相对安全,施药后30 d,对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的总株防效为59.5%~91.1%,总鲜质量防效为60.2%~93.8%。[结论]糜子田苗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可选用900 g/L 2,4-滴异辛酯EC 600~750 mL/hm~2、48%灭草松AS 2250~3000 mL/hm~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可选用38%莠去津SC 3000~3750 mL/hm~2。


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为黑龙江省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选用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作为试验材料,在哈尔滨地区(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脱水速率、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不同,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灌浆启动快、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早于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各品种的脱水特征亦有不同,相比‘先玉335’‘鑫鑫2号’2个品种,‘绥玉23’‘吉单27’前期脱水速率更大,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更低。中晚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品质差异显著,中晚熟品种籽粒体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晚熟品种,品质相对更好。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哈尔滨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较为适宜。


大豆蛋白和鱼肉复合挤压过程中水分状态变化研究
《中国油脂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蛋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同时鱼肉的脂肪比较丰富,鱼糜相关制品在我国的开发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以大豆蛋白和鱼糜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压机对其进行复合挤压组织化,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复合蛋白产品。利用低场核磁共振分析测得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的复合蛋白产品自由水与结合水的相对变化情况,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同时,对产品和原料的常规理化指标进行了检测与比较。结果表明:新型复合蛋白产品的保水性较好,自由水与结合水含量相对合理,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等理化指标符合健康食品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