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摸清氮肥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投入阈值范围,从污染源头控制氮肥的迁移、流失,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优化减氮25%、优化施肥、优化增氮125%、优化增氮150%、优化增氮200%等6个处理,研究黄壤坡耕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及可溶性氮累积、迁移规律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的含量及其累积量;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且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主要集中在0~40 cm土层,分别占总硝态氮含量的37.3%~55.1%、29.3%~45.1%,2种作物可溶性氮的垂直迁移趋势基本一致;与优化施肥相比,优化增氮处理对硝态氮、铵态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作用明显,但对土壤可溶性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不明显;施肥各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及小麦和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及提高作物产量。优化减氮(OPT-N)措施较其他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显著提高,是值得推荐的施氮措施。


5种生物农药防治甘蓝菜青虫药效评价
《农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印楝素、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B.t.苦参碱等生物农药对甘蓝菜青虫的防除效果.[方法]在菜青虫1~3龄期对甘蓝叶片正反面进行喷雾处理.[结果]0.6%苦参碱AS 1.67 ml/L防治菜青虫的速效性最好,施药3d后防效达93.56%,100亿孢子/mL短稳杆菌SC 1.11 mL/L、16 000 IU/mg B.t.WP 8.33 mg/kg、80亿孢子/mL金龟子绿僵菌OD 2 ml/L对菜青虫的防效施药后处于增长趋势,药后14d防效可达94%以上,持效期较长;0.3%印楝素EC对菜青虫的防效较差,且在各时间段与其他处理均存在差异.[结论]短稳杆菌、金龟子绿僵菌、B.t.、苦参碱对甘蓝菜青虫有较好防效,是无公害绿色蔬菜的理想农药,生产上建议选用以上药剂进行推广应用.


松乳菇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松乳菇菌丝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其多糖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初步研究。采用超声波辅助浸提的方法,以温度、时间、料液比和次数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之上,利用Box-Benhnken方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实验设计,以多糖得率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通过测定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的能力来评价其抗氧化活性,并与维生素C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松乳菇多糖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2.8℃、提取时间1.6 h、料液比1∶28(g∶m L)和提取次数3次,此条件下松乳菇多糖得率预测值为10.60%,实测值为10.41%,与预测值相对误差为1.79%,说明优化工艺可行。松乳菇多糖对DPPH自由基、OH自由基和O-2自由基都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其IC_(50)值分别为0.855,1.147,1.126 mg/m L;但与维生素C比较,其抗氧化活性较弱。热水浸提法提取松乳菇多糖高效、简单、低成本,可用作松乳菇多糖的提取工艺;松乳菇多糖具有明显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贵州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菌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贵州省马比木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通过采集贵阳修文、遵义播州、铜仁万山3个县区的不同季节的健康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样本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分析分离菌ITS r DNA序列,采用分子系统学方法,对3个地区的不同季节马比木植物不同组织部位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归类,并进行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从1 444个马比木组织块中分离出1 037株内生真菌,分别隶属于30个属,其中间壳座属Diaporthe为优势属,分离率与分离频率分别为40.24%与57.58%;夏季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最高,4个季节的相似度在0.40–0.71之间,贵阳的相似性指数最高,三地的相似性指数在0.42–0.55之间,果实的多样性指数最高,各个组织部位的相似性指数在0.00–0.54之间。表面植株生长环境及部位对内生真菌的组成和多样性均有影响。


紫茎泽兰堆肥对葡萄产量、品质和土壤性状指标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茎泽兰是我国危害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农业、林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防除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是控制紫茎泽兰蔓延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试验将新鲜紫茎泽兰就地制作成堆肥,研究该堆肥与化肥配施对当地主栽水果——葡萄的产量、品质和土壤微生物、养分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试验处理葡萄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但M75(25%化肥+75%堆肥)处理的葡萄果粒最大,单果最重,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及糖酸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同时,随堆肥用量增加,葡萄果实VC含量升高,硝酸盐含量下降。M50(50%化肥+50%堆肥)和M75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相近,比单施化肥分别高23.2%~29.4%和17.5%~20.8%,葡萄转色期土壤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显著高于或相似于单施化肥。此外,施用紫茎泽兰堆肥减轻了土壤酸化程度。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活性随葡萄生育期不断变化,与葡萄各时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相一致,堆肥与化肥适量配施提高了土壤酶活性。紫茎泽兰堆肥配施化肥显著改善了葡萄品质并提高了土壤肥力。因此,在紫茎泽兰泛滥的区域,制作紫茎泽兰堆肥可以作为一种化害为利、资源化利用的模式。


籼型杂交稻新组合成优981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成优981是贵州省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中籼迟熟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抗倒伏、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等特点,根据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开花习性,尤其是,依据母本成丰A柱头活力较差而导致制种产量较低、种子生产成本较高是该组合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制约因子的特点,结合多年来在福建的成功制种经验,总结出提高其制种产量的关键技术是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提高母本柱头活力和搞好人工辅助授粉等。


高羊茅春化基因FeVRN2的克隆及其在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
《植物生理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VRN2基因是受春化作用负调控的开花抑制子。为揭示非生物胁迫下高羊茅(Festuca elata)春化基因VRN2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以高羊茅为实验材料,采用c 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克隆得到VRN2基因全长c DNA序列,命名为Fe VRN2。Fe VRN2基因c DNA全长为1 219 bp,具有一个完整的长度为657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蛋白质产物长度为218个氨基酸,并包含一个CCT保守结构域。同源性分析表明Fe VRN2与禾本科植物圆锥小麦(Triticum turgidum)、节节麦(Aegilops tauschii)、山羊草(Aegilops speltoides)、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大麦(Hordeum vulgare subsp.vulgare)的亲缘关系非常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e VRN2基因在高羊茅叶片中的表达受高温、干旱与高盐胁迫特异诱导,说明该基因参与了高羊茅对高温、干旱与高盐胁迫的适应性调控。


烟叶米根霉检测、碳源代谢表型及其对7种杀菌剂的敏感性
《农药学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组织分离法检测了烘烤烟叶霉烂病病原菌米根霉Rhizopus oryzae,采用Biolog FF代谢板分析了其碳源代谢表型特征,并测定了其对7种杀菌剂(多菌灵、异菌脲、咪鲜胺、氟硅唑、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和嘧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米根霉在田间烟叶、编烟杆和编烟绳上的检出率均为100%。米根霉能代谢和产孢的碳源分别有66和30种,主要包括核糖醇、D-阿拉伯醇和?-环式糊精等;不能代谢和产孢的碳源分别有29和65种,包括α-环式糊精、L-海藻糖和D-半乳糖醛酸等。7种杀菌剂对烟草米根霉的菌丝生长均表现出不同的抑制作用,抑菌活性最强的是氟硅唑和苯醚甲环唑,其EC_(50)值分别为8.31和9.71 mg/L;其次为丙环唑、异菌脲和咪鲜胺,其EC_(50)值分别为14.24、32.84及> 10 mg/L;最弱的为嘧菌酯和多菌灵,其EC_(50)值均> 100 mg/L。研究结果可为烘烤烟叶霉烂病化学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 烟叶霉烂病 米根霉 碳源 代谢表型 杀菌剂 敏感性


控氮对黄壤坡耕地小麦-玉米轮作土壤氮素分布特征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摸清氮肥与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明确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氮肥投入闻值范围,从污染源头控制氮肥的迁移、流失,提高氮肥吸收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小区试验,设置不施肥对照、优化减氮25%、优化施肥、优化增氮125%、优化增氮150%、优化增氮200%等6个处理,研究黄壤坡耕地土壤中硝态氮、铵态氮及可溶性氮累积、迁移规律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均能提高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的含量及其累积量;各处理硝态氮、铵态氮的垂直迁移趋势不同,且土壤硝态氮、铵态氮主要集中在0~ 40 cm土层,分别占总硝态氮含量的37.3%~55.1%、29.3%~45.1%,2种作物可溶性氮的垂直迁移趋势基本一致;与优化施肥相比,优化增氮处理对硝态氮、铵态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作用明显,但对土壤可溶性氮向土壤深层迁移趋势影响不明显;施肥各处理的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含量及小麦和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处理均有显著增加.[结论]合理施用氮肥可降低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可溶性氮及提高作物产量.优化减氮(OPT-N)措施较其他施肥处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有显著提高,是值得推荐的施氮措施.


我国石漠化地区乡土构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世界林业研究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我国精准扶贫——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扶贫工程的需要,结合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草食畜牧业工程建设情况,发展构树产业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有着重要意义。文中综述了构树功能性状与环境关系以及其生态修复的机理,概述了构树资源利用价值及相关生态产业,简要分析了喀斯特石漠化地区开发构树资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指出构建"以树养畜、以畜治石"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科研机构+构树+合作社"的创新发展模式以及构树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是实现构树技术转移和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乡土构树树种饲料化、林浆纸一体化等产业化发展,带动地方经济,进一步推动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
关键词: 喀斯特石漠化 构树 乡土树种 植物功能性状 生态修复 生态产业 效益评价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