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NA-1株鹅源副粘病毒M、F和HN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 2008 CSCD
摘要:目的获得鹅源副粘病毒(GPMV)NA-1株M、F和HN基因真核表达蛋白。方法将NA-1株GPMV经SPF鸡胚增殖、纯化,提取病毒基因组RNA。参考GenBank登录的NA-1株GPMV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利用RT-PCR法,分别扩增M、F和HN基因开放阅读框(ORF),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MD18-T-Simple载体,并进行酶切和序列测定。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CI-neo表达载体,酶切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分别命名为pCI-M、pCI-F和pCI-HN。将重组表达质粒分别转染Vero细胞,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法分别扩增出M、F和HN基因,大小与预期一致。克隆载体及表达载体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转染Vero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特异性荧光。结论利用pCI-neo真核表达载体在Ver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NA-1株GPMV M、F和HN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该病毒的出芽机制以及各结构蛋白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鹅源副粘病毒 NA-1株 M基因 F基因 HN基因 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嘧菌酯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性的新型杀菌剂25%嘧菌酯悬浮剂,对香蕉尾孢菌叶斑病的防治与应用技术进行探讨。2004~2005年试验结果表明,25%嘧菌酯悬浮剂防治香蕉尾孢菌叶斑病效果优良,该药剂833倍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9%和85.18%,显著优于对照药剂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1500倍的防效。25%嘧菌酯悬浮剂使用上推荐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施药,施药浓度为1250~833倍,每隔10 d喷药1次,连喷3次,最好能与其他类型的杀菌剂混用或交替使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州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目的】了解高州普通野生稻群体及其居群间的表型变异情况,为这一宝贵资源的合理保护和有效利用奠定良好基础。【方法】考察包括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表型性状共计22个,根据调查数据分析表型变异,并结合SPSS和DPS软件进行表型相关、聚类和方差分析。【结果】高州普通野生稻在表型性状上存在丰富的变异,众多重要性状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所聚类的7类高州普通野生稻植株群体存在显著性差异;各居群材料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没有种的变异,又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具有各自的特点,高州普通野生稻的表型变异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结论】高州普通野生稻表型多样性丰富,在水稻育种中具有重大利用价值,亟待对其进行更深入系统的发掘研究。
DGGE技术优化及其在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是一种非培养微生物研究方法,克服了实验室传统的微生物分离、培养和分类方法的局限性,是研究动物肠道微生态群落的重要手段之一。介绍了DGGE的技术原理和系统优化及其在动物肠道微生态研究中的应用和自身存在的局限性,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非培养 肠道微生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株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RT-PCR鉴定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摘要:提取送检鸭的病肝组织RNA,做RT-PCR,获得了一条长391bp的片段,序列分析表明,与DHV-I基因组5′端的非编码区(371~758)序列片段相似性约在96.4%~96.9%间,提示有DHV-I感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应用缓释肥效果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蔬菜缓释肥及缓释肥配施生物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施用蔬菜缓释肥或缓释肥配施生物有机肥能较明显改善马铃薯品质,较常规施肥处理提高氮、磷、钾养分利用率分别达0.8%~19.6%、10.7%~29.0%和30.2%~46.7%,同时减低氮、磷、钾养分用量分别为17.7%、31.8%~35.4%、23.2%~31.2%。3种缓释肥处理较常规施肥每667m2增收节支68.6~640.0元,其中以蔬菜缓释肥配施生物有机肥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