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基因高油酸甘蓝型油菜新种质的获得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获得转fad2基因ihpRNA的甘蓝型油菜的基础上,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了转基因株系W-4(T_1代)单株自交种子(T_2代)的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由49个单株组成的T_2代群体油酸(C_(18:1))含量变幅为55.87%~84.73%,其中有19个(占38.8%)单株种子油酸含量大于75%,有11个(占22.4%)单株种子油酸含量大于80%;受体(对照)的油酸含量变幅为55.28%~67.43%;获得的转基因高油酸材料(油酸含量≥75%)种子中亚油酸(C_(18:3))和亚麻酸(C_(18:3))含量明显低于受体;高油酸材料的油酸脱饱和指数ODP值为5%~12%,而受体的ODP值高达20%~36%。基于ODP值,可以推测转基因高油酸材料种子中的FAD2活性受到有效抑制,从而阻止了油酸向亚油酸、亚麻酸的合成。
关键词: 高油酸种质 转基因油菜 △-12脱饱和酶基因


禽流感病毒M2、NP融合蛋白与多种佐剂的联合运用及对免疫原性影响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禽流感病毒保守的基质蛋白2胞外区(M2e)基因与核蛋白的两个T细胞表位(NP1、NP2)基因为基础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M2e-NP1-NP2。利用IPTG诱导,目的蛋白以可溶性形式获得高效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表明重组蛋白能够与抗AIV M2e蛋白的抗体发生反应。将纯化的融合蛋白分别与弗氏佐剂、白油、壳聚糖3种佐剂进行混合以及适量诱导后的菌体与白油混合制成疫苗,肌肉注射免疫20日龄非免鸡,首免3周后加强免疫一次。免疫后每周定期采血,用ELISA方法检测抗M2e抗体水平;并在MDCK细胞上检测血清与病毒的结合能力;在鸡胚上检测血清的中和能力;利用流式细胞计数技术测定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能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反应,抗血清能够跟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结合,血清不能中和病毒但在低病毒含量感染时候抑制病毒的复制。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在免疫后明显升高(P<0.05),具有细胞免疫的特征。佐剂对于免疫反应影响明显,其中弗氏佐剂组产生抗体最高,白油佐剂组次之,壳聚糖组抗体水平最低,菌体白油组产生抗体水平与白油佐剂组相当但维持时间较长。构建的融合蛋白可用于禽流感的预防,而选择高效的佐剂增强亚单位苗的免疫效果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基于母体血浆胎盘源及胚胎源核酸分子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胎儿性别鉴定技术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动物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胎儿性别鉴定是繁殖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奶牛早期妊娠诊断可及时消除配种后假孕、妊娠后假发情等不利因素,胎儿性别早期鉴定可提高母牛犊的出生比例。近年来,随着孕妇血浆/血清中的胎儿源性游离DNA及胎盘源性游离RNA的发现,使人的早期性别鉴定技术及产前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使胎盘特异性表达基因的无创伤性研究成为可能。这些均为单胎动物,特别是奶牛的早期妊娠诊断及早期性别鉴定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持。
关键词: 动物 游离胎儿核酸分子 早期妊娠诊断 早期性别鉴定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研究了甘蓝型油菜1064-3×H105(组合Ⅰ)和1064-4×H134(组合Ⅱ)的P1、P2、F1、B1、B2和F26个世代含油量的遗传。含油量次数分布显示2个组合的B1、B2和F2群体均呈连续分布且显示多峰,呈明显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的特征。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最佳遗传模型均为D-2模型,即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显性多基因混合模型。2个组合中,广义遗传率为47.87%~65.13%,平均为53.70%;而环境变异占表型变异的34.87%~52.13%,平均为46.30%,可见油菜含油量性状受基因型和环境双重影响。2个组合中,多基因遗传率为15.22%~60.41%,平均为45.32%;而主基因遗传率为2.26%~33.10%,平均为8.38%,表明含油量的遗传体系中,微效多基因的遗传贡献占主要部分,高含油量育种应在高世代进行选择。


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农艺技术研究 Ⅰ.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直播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双低常规油菜宁油12号和双低杂交油菜秦油7号为材料,针对江苏省油菜生产特点及油菜机械化生产对种植方式的要求,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不同种植密度的直播试验。结果表明:2个品种在相同播种期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有较大影响,宁油12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8.7143x2+47.686x+157.4,最适种植密度为41.10万株/hm2,秦油7号密度与产量的关系符合二次方程y=-11.214x2+61.586x+155.8,最适种植密度为41.27万株/hm2。因此直播油菜在适宜播种期内种植密度以37.5万~45万株/hm2为宜。播种期试验结果表明,秦油7号和宁油12号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不同播种期处理间的产量水平均达到显著差异,且播种越早产量越高,因此直播油菜在茬口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早播。
关键词: 宁油12号 秦油7号 种植密度 机械化 播种 播种期


益生菌在水产上的应用及其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激素、防腐剂等药物性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广泛应用,在促进了养殖业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各种副作用,特别是抗生素的使用。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了耐药菌增多、鱼体免疫功能下降、动物性食品残留、环境污染以及饲料


NaCl和pH值对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NaCl、pH值、TDZ和光照对北美海蓬子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北美海蓬子的种子在150mmol/L的NaCl浓度时发芽率最高,随NaCl浓度增加发芽率呈下降的趋势,NaCl浓度至400 mmol/L(相当于全海水中的NaCl浓度)时,仍有21.67%的发芽率;pH值7.0最适于北美海蓬子的种子发芽,pH值高于7.0时,随pH值升高,发芽率呈下降趋势,海蓬子根系和幼苗生长受到抑制;此外,光照有利于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在光照条件下TDZ对北美海蓬子种子的萌发无明显的促进作用,在黑暗的条件下,可以促进北美海蓬子种子萌发。
关键词: 北美海蓬子 发芽率 NaCl pH值 TDZ 光照


利用RAPD和ISSR分子标记对西瓜作图亲本的多态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西瓜为材料,对基因组DNA的RAPD和ISSR分析体系中的Mg2+、dNTPs和引物浓度进行了优化。筛选出的RAPD优化体系(20μl)为:引物0.4μmol/L,dNTPs 200μmol/L,Mg2+2.0 mmol/L,DNA 20 ng,1×Buffer缓冲液,Taq酶1.0 U;ISSR优化体系(16μl)为:引物0.25μmol/L,dNTPs 160μmol/L,Mg2+1.0 mmol/L,DNA 20ng,1×Buffer缓冲液,Taq酶0.64 U。以远生态西瓜品种自交系64-1-3和6-2、及23-1和4-1-2为作图亲本,利用筛选好的RAPD和ISSR体系对作图亲本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作图亲本64-1-3和6-2中,181个RAPD引物中有11个引物不能有效扩增,其余170个引物产生了525条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在基因组中可检测到3.08个基因位点,其中可检测出多态性位点的引物有55个,产生了77条多态性扩增带,平均多态率为14.67%;62个ISSR引物中有17个引物不能有效扩增,其余45个引物产生了188条扩增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了4.18条扩增带,15个多态性引物可以在双亲间检测到多态性位点23个,平均每个多态性引物能扩增出1.53个多态性位点,多态率为12.23%。在作图亲本23-1和4-1-2中,利用499个RAPD引物进行了基因组的扩增,其中43个引物为非有效引物,456个引物产生了1 431条带,平均每个引物产生3.14条带,142个多态性引物检测到了240个多态性基因位点,平均多态率为16.77%。表明西瓜作图亲本间的遗传背景较狭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