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CSSL的水稻穗颈长度QTL的代换作图
《遗传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穗颈长度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提高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文章利用94个以籼稻品种9311为遗传背景、粳稻品种日本晴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为材料,调查和分析CSSL群体及双亲的穗颈长度。结果表明:在17个置换系中检测到8个控制水稻穗颈长度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别位于第2、3、7、8、9和第11染色体;利用代换作图法,定位了其中的7个穗颈长度QTL;其加性效应值介于0.10~3.20之间,其中qPE-9和qPE-11的加性效应值较大,平均效应值分别为3.15和2.95,表现为主效基因特征;qPE-2-2、qPE-3-1、qPE-3-2、qPE-7和qPE-8等5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cM的区段内。利用CSSL可以有效地鉴定水稻穗颈长度QTL,这些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穗颈长度适中的水稻品系及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水稻 穗颈长度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 代换作图


以人结核杆菌hsp70为载体的“通用型”禽流感疫苗构建及免疫效力研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化学合成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M2蛋白N端胞外域基因序列3拷贝基因(3M2e),与人结核杆菌hsp70蛋白基因融合,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表达载体pET-3M2e与pET-3M2e-hsp70。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重组蛋白获得表达,通过镍亲和层析获得纯化的融合蛋白,利用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免疫原性。将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20日龄的禽流感非免鸡,以人工合成的M2e与KLH偶联后免疫鸡作为阳性对照,以pET-32a(+)载体蛋白注射组作为阴性对照,初免后2周加强免疫。通过抗M2e抗体检测、细胞病变抑制试验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评价重组蛋白免疫后产生的体液免疫反应;利用流式细胞分群及细胞因子产量检测评价重组蛋白免疫后产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加强免疫后4周用100EID50的H9N2亚型AIV攻毒,通过Real-time PCR检测攻毒后3、5、7天免疫鸡泄殖腔棉拭子中病毒的含量。结果表明,重组蛋白3M2e hsp70免疫组能够刺激免疫鸡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及细胞免疫应答,并且攻毒后泄殖腔棉拭子中病毒含量明显降低。


赤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9个赤豆品种配制的19个杂交组合的F2代每荚粒数、荚长、荚宽、粒长、粒宽、百粒重、粒色等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赤豆F2代的每荚粒数、荚长、荚宽、粒长、粒宽等农艺性状大多介于父本与母本之间,但不同杂交组合的表现有所不同;不同颜色赤豆杂交结果分析表明,棕>黄>绿>红>鞍挂,黑>黄,红>深红,前一种颜色对后一种颜色为显性;正反交对赤豆杂交种皮颜色变化没有影响。


面团配方及工艺条件对烧饼中丙烯酰胺形成的影响
《中国食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面团配方和工艺条件对烧饼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影响。面团发酵的前0.5h,丙烯酰胺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即从60.2μg/kg增至95.4μg/kg;但随着时间的延长,丙烯酰胺含量呈缓慢下降趋势,发酵1h时丙烯酰胺含量降至88.5μg/kg;在面团中添加0~5%的蔗糖,烧饼中丙烯酰胺含量随蔗糖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即从98.0μg/kg增至139.6μg/kg;在面团添加0~2%的食盐,烧饼中丙烯酰胺含量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而减少,即从100.8μg/kg降至67.7μg/kg。烘烤温度-时间模式与烧饼中丙烯酰胺含量密切相关,210℃烘烤12min时丙烯酰胺含量为134.2μg/kg,而180℃烘烤20min时丙烯酰胺含量为90.8μg/kg。在面团中减少蔗糖添加量、增加食盐添加量,并在较低温度下适当延长烘烤时间,可以将烧饼中丙烯酰胺含量控制在较低的水平。


大田条件下杂交稻光强广适应性的无损筛选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50份杂交稻组合在人工光氧化、遮阴处理和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抽穗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株高、叶质重和干物质重等生理指标分别进行测定与比较,以筛选不同杂交稻组合对高、低光强的广适应性。测试结果与相关分析表明,大田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在抽穗期剑叶的SPAD值分别与人工光氧化条件(高光强)下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以及人工遮阴条件(低光强,自然光强的4/5)下的干物质重呈显著相关。因此,可以将其作为大田条件下杂交稻对高、低光强广适应性的无损筛选指标,为水稻的广适应性育种提供了简易有效的方法。


黑莓籽中原花青素的提取
《江苏农业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低浓度盐酸-香草醛法测定黑莓籽原花青素含量。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影响黑莓籽原花青素提取工艺的关键因子及其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优化得出的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6,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80 min,pH值为4.5。在这种条件下,提取黑莓籽中原花青素得率为4.81%。


无锡水蜜桃品种群遗传多样性及与其他群体亲缘关系的SSR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无锡水蜜桃品种群体是典型的南方桃优势群体,为研究比较该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以41个无锡水蜜桃品种和91个其他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5对位于不同连锁群上的SSR引物评价群体特征,并分析了群体内外的亲缘关系。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表明:无锡水蜜桃具有较高的多态性位点百分率(71.74%),仅次于华北品种群(74.64%);该品种群体具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多样性,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e)和Shannon信息指数(H0)分别为0.2068和0.3165,两个指数值均不及华北、西南、华南以及西方国家群体。群体内聚类结果表明:无锡水蜜桃群体内并不存在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在相似系数为0.83时,无锡水蜜桃的主栽品种聚于同一组。群体间聚类结果表明:无锡水蜜桃与上海水蜜桃群体间亲缘关系最近,相似系数为0.994,其次是日本桃群体(0.985)和浙江桃群体(0.971),这4个类群在聚类图中较早的聚为一类,这与无锡水蜜桃的地理起源和演化相符。


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菌的群体组成及致病力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中国北纬33度地区小麦纹枯病病原菌的组成和致病力,对分离自江苏、安徽、河南、湖北4省的157株丝核菌,通过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进行细胞核数量观测,利用菌丝融合的方法测定其所属融合群,并测定了其中111株丝核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CI12633、陕229、扬麦158)麦苗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在供试菌株中,150株为双核丝核菌,占95.54%,都属于AG-D融合群;7株为多核丝核菌,占4.46%,其中3株属于AG-1-IB融合群,3株属于AG11融合群,1株属于AG5融合群。供试菌株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差异,双核丝核菌的致病力显著高于多核丝核菌,AG-D融合群中两种不同融合频率的菌株致病力无明显差异。不同地区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菌株对3个小麦品种的致病力有显著差异,对CI12633致病力最强,对陕229致病力最弱,对扬麦158的致病力居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