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塞曼特罗(cimaterol)对肉鸭生长后期肌肉增长和体脂代谢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3种不同日粮中分别添加0.5mg/kg、2.5mg/kg和5.0mg/kgβ-受体激动剂——塞曼特罗(ci-materol),饲喂30~50日龄的肉鸭,结果显示:3种不同剂量的塞曼特罗在3种日粮条件下均可促进肌肉增长;剂量达到5.0mg/kg时,不但刺激鸭胸大肌快速生长,而且能增强腿部肌肉生长,血清磷酸肌酸激酶活性也相应升高。鸭生长后期用塞曼特罗可明显抑制脂肪在体内的沉积,但日粮中能量不可过高,否则会掩盖塞曼特罗的功效。脂肪代谢过程中血糖升高和血清高密度脂蛋-胆固醇降低,表明脂肪分解作用可能加强。

关键词: cimaterol;肌肉增长;脂肪代谢;磷酸肌酸激酶;肉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Rht3矮秆系杂种F_1粒重优势表现及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6018的利用价值较高。讨论了克服Rht3基因对粒重的不利效应,选育高粒重半矮秆杂种小麦的途径

关键词: 千粒重,杂种优势,竞争优势,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株型结构及其理想型研究 Ⅱ.无花瓣性状对构建理想株型的作用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和14C示踪技术研究有、无花瓣油菜近等基因系花期前后的株型演变及花期同化产物的运转分配。结果表明,无花瓣性状促进了中下层分枝和角果的发育,有利于增大分枝茎皮面积和角果皮面积,促进中下结角层多结角果和籽粒,并提高下层角果的质量,14C示踪也证明无花瓣性状促使花期同化产物向下部分枝和角果运转。无花瓣性状可用于构建油菜理想株型。

关键词: 油菜,株型,无花瓣,近等基因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据机动细胞硅酸体形态性状判别籼粳的研究

中国水稻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的水稻地方品种和改良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机动细胞硅酸体的形态性状在籼、粳亚种间的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探讨并建立了以硅酸体形态性状为指标的籼粳判别式,其判别效率可达90%左右,明显优于粒型判别法,与佐滕等提出的基于酚反应、氯酸钾抗性和稃毛长的判别结果基本一致。由于植物蛋白石具有残留量多和抗风化等优点,作者认为在籼、粳稻起源和分化的研究中,根据植物蛋白石的形态进行籼粳判别的方法比基于炭化米的粒型判别法更加有效。

关键词: 硅酸体 植物蛋白石 判别分析 分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稻区三化螟灾变规律和防治技术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江淮稻区三化螟的起伏历史、回升过程及其特点和对粳稻、杂交籼稻生育期的为害特性及其后效应,并从它与水稻的多层次互作协同性和农田生态系结构与功能动态,探讨了三化螟灾变的生态学规律和地方主导因子。根据稻作特点,分析了三化螟发生趋势,提出综合治理对策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三化螟;水稻品种;为害规律;治理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体细胞培养中胚性细胞出现与IAA的关系

植物学报 199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体细胞培养中胚性细胞出现与IAA的关系陈以峰1周燮2汤日圣2张金渝2梅传生1(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南京210095)2(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遗传生理研究所南京210014)关键词水稻,胚性细胞,IAA,2,4二氯苯氧乙酸,2,3,5三碘...

关键词: 水稻,胚性细胞,IAA.2.4-二氯苯氧乙酸,2.3.5-三碘苯甲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简单的热释光环境氡累积型监测器

核科学与工程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引言氡气及其子体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人类所受到的天然辐射照射的主要来源,约占50%左右。氡污染,能致发肺癌,危及人生安全。目前氡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很多,按取样方式可分为瞬时取样法和累积采样法两种。用于瞬时测氡的探测器主要有硫化锌闪烁室(屏)、金硅...

关键词: 热释光(TL),监测器,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抗旱性和抗光氧化特性相互关系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地理来源不同的50份大豆种质资源,利用人工控水法研究了它们的抗旱性。将上述材料的离体叶片在夏季放入水中,在晴天日照形成的光氧化逆境下处理4d后,根据供试材料光合色素的衰退情况,决定各品种的抗光氧化级别。将大豆的抗旱性和抗光氧化特性进行相关分析,两者的相关系数为r=0.8366**。初步结果说明大豆的抗光氧化性和抗旱性有着较高的相关性。

关键词: 大豆,种质资源,抗旱性,光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棉的培育

中国农业科学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花粉管通道途径,将合成的Bt杀虫蛋白基因导入棉花优良品种泗棉3号和中棉所12,获得了转基因植株。组织化学分析表明,GUS标记基因已在R1代植株中表达。根据对GUS阳性转基因植株的PCR分析,证明Bt杀虫蛋白基因出现在R1代植株中,并通过自交传递至R2代。经抗虫性鉴定,获得了5株对棉铃虫有高度毒杀作用的R1代转基因抗虫植株S545、S591、S636、S1001(泗棉3号+Bt/GUS)和Zh1109(中棉所12+Bt/GUS),对棉铃虫幼虫的致死率分别达到91.6%、93.8%、92.3%、85.7%和75.0%。通过自交和选育,获得了R5代转基因抗虫棉,并进行了抗虫性和转基因的跟踪鉴定,表明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抗棉铃虫的棉花新种质。

关键词: Bt基因,转基因抗虫棉,棉铃虫,抗虫性鉴定

植物病原真菌致病性的分子基础解析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病原真菌是引起植物病害的一类重要的病原微生物。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病原真菌致病性分子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评述了真菌致病基因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报道了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解析真菌对植物的吸附、侵入、定殖和扩展过程的研究结果,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前景。

关键词: 病原真菌;致病基因;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