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紫外光B辐射对菠菜叶片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

植物学报 1998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菠菜(SpinaciaoleraceaMil.)品种“华菠一号”生长在室内条件下,以0.0和13.0kJ·m-2·d-1的UVB进行照射处理,研究了UVB对菠菜叶片内类黄酮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UVB辐射降低了菠菜的单株叶鲜重,诱导了体内吸收UVB的类黄酮化合物的大量积累,并使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叶绿素含量下降。UVB辐射能使菠菜叶片内O-·2及丙二醛(MDA)含量大幅度上升,而使抗坏血酸(AsA)含量下降。UVB辐射能使菠菜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X)、SOD的活性大幅度上升,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仅略有增加。初步推测:UVB辐射首先诱导菠菜叶片内O-·2的积累,并导致膜脂质过氧化作用,从而抑制菠菜生长。O-·2的积累能诱导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但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和吸收UV的类黄酮化合物的积累并不能扭转UVB对菠菜的伤害。

关键词: 菠菜,紫外光B,类黄酮,脂质过氧化作用,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磺隆残留的生测方法研究

植物保护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作者从指示植物的选用、玉米种子的前处理、培养器皿、加药方式、培养期间的光照处理、培养时间等诸方面对绿磺隆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玉米掖单4号为生测指示植物,25℃下浸种12h后立即播种,以一次性塑料口杯为培养器皿,采用一次性加药方式,不见光培养6d即可获得满意的生测结果。回归分析表明,绿磺隆浓度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回归模型为Y=aX~b,相关性极好(r>0.90),该方法有很好的重现性、实用性。

关键词: 绿磺隆 玉米主根长 土培生测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5N尿素在兔体内消化吸收及利用机理研究:Ⅰ.兔对^15N尿素利 …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CSCD

摘要:应用稳定同位素^15N尿素示踪技术,经兔消化代谢试验,研究尿素氮平衡状况,测定其消化率和利用系数,并对兔体内形成蛋白质沉积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形态与分配进行了讨论,肯定了尿素氮作为补充兔日粮中粗蛋白营养不足的价值.研究发现,^15N尿素在胃和小肠内容物中,具有与盲肠中相似的由微生物转化合成极易被兔消化利用的游离氨基酸^15N和蛋白质^15N等化合物的功能,从而促进了兔对日粮尿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关键词: 饲料添加剂 尿素 氮平衡 消化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胞工程在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利用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和完善了小麦体细胞无性系变异、抗DON毒素细胞突变体筛选、小麦花药培养及野生抗赤霉病基因向普通小麦转移等实用技术体系,并结合传统育种手段,开展小麦抗赤霉病生物技术育种。5年来,选育出高抗小麦赤霉病品系14个,其中“894037”、“894013”已用作抗源;育成中抗或中抗偏强的品系23个,其中“895004”、“92P28”已通过审定,在省内外大面积示范试种。还有一批高产、中抗以上的品系,正在进行田间试验。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细胞工程;DON毒素;生物技术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6的遗传及利用研究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宁A6”是以甘蓝型油菜双高雄性不育系“MICMS”为基础材料,采用双低油菜中间品系为轮回亲本,应用“育性、品质同步筛选法”转育而成。双低品质性状及不育性状的质核互作效应遗传性稳定。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宁A6与“宁B6”具有稳定的异质同核性,宁A6多出酶带(Rf为0.19和0.84)来源于不育细胞质。“宁R1”及其F1亦含有各自的特征酶带。遗传试验证明,宁A6的育性受1对显性主效恢复基因控制。“宁杂系列”双低杂交油菜强优势组合的育成,有效地协调了优质与高产的矛盾,显示出较大的增产潜力。“宁杂1号”通过省级审定投入生产,后备组合“杂7”、“杂9”“杂3”等在1996~1997年度各级中间试验中产量均居首位。

关键词: 双低油菜;胞质雄性不育;遗传;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螺旋藻高产养殖技术”荣获经贸部二等奖

江苏农业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螺旋藻高产养殖技术”荣获经贸部二等奖汪廷冯伟民钟小仙徐跃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微藻研究开发中心,南京210014)TechniquesforHighYieldCultureofSpirulinaAwardedaSecond┐clasPrizebyEc...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稻瘟病菌的发生与水稻品种的关系研究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1~1996年,从江苏省主要稻区采集到491份稻瘟病标样,单孢分离后经7个全国统一鉴别品种鉴定,共检出7群15个小种。其中,ZG1一直是江苏省的优势小种,ZD,ZE种群出现的频率也很高。各稻区小种分布不同,病害常年流行的太湖稻区种群最复杂。ZG1小种能在大部分品种上分离到,且分离频率很高,ZD和ZE群小种也有较高的分离频率。根据各稻区小种分布,选育和引进相应的抗性品种非常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 稻瘟病菌;小种;发生;水稻-品种;江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禽鸟源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分离株对鸡的致病性试验

中国兽医科技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鸡、鸭、麻雀3种不同源性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IBDV)分离株人工感染80日龄的SPF鸡,初步试验发现,这些病毒均能使接种鸡的腔上囊明显萎缩,组织切片见淋巴滤泡萎缩、坏死,从人工感染的鸡腔上囊组织中可检测和分离到IBDV。各试验组的腔上囊指数平均值分别为:鸡283,鸭314,麻雀364,对照组511。经统计学分析(t检验)3个攻毒组与对照组间均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 鸡,鸭,麻雀,传染性腔上囊病病毒,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联合固氮菌剂的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

核农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地和水田有机碳分解速率的探讨与质疑

土壤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4C标记的羊粪、杂交狼尾草(象草)及其根部分别施于淋溶土中,在30℃培养365天。土壤保持旱地(70%WHC)和淹水两种状态,进行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的对比试验。另一组试验采用14C标记的水稻秸和玉米秸,分别施于老成土和变性土中,在上述相同的水分条件下于30℃培养112天进行对比。所有加入的不同有机物料。不论是在何种土壤,其在淹水土壤中的有机碳分解速率均快于旱地土壤,而前者的残留率却明显低于后者。淹水处理中各种不同有机物料的分解半衰期约为旱地相应处理的1.4—2.0倍。这和有关有机质在旱地和水田土壤中分解速率的传统概念相反。作者认为如果旱地和水田的土壤条件均适宜于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水田土壤中不论是有机碳的分解速率还是分解量实质上均大于旱地土壤。

关键词: 有机碳分解 旱地 水田 ~(14)C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