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lncRNA表达谱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解析lncRNA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的表达谱特性,为进一步揭示lncRNA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发育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从患病绵羊肝无菌采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提取总RNA,构建原头蚴lncRNA文库,利用RNA sequencing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首次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鉴定出609个新的lncRNA分子.其中intergenic lncRNA有431个,intronic lncRNA有11个,anti-sense lncRNA有68个,sence lncRNA有99个.GO分析表明,其表达量前200的lncRNA分子主要与MAP激酶的负调控、SMC结合复合物、IMP的生物合成以及乙酰转移酶激活剂活性相关.KEGG分析结果表明,其表达量前200的lncRNA分子主要与细胞凋亡、萜类骨架生物合成、碳代谢以及背腹轴形成相关.cis分析结果表明,在这609个新的lncRNA分子中,与虫体Wnt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Notch信号通路、胆酸盐信号通路以及背腹轴信号通路相关的lncRNA分子分别有79、31、10、128、43、84和73个.qRT-PCR的验证结果表明,表达量前10的lncRNA分子与测序结果一致.RNA荧光探针原位杂交结果表明,高表达的lncRNA分子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吸盘以及表皮均有表达.综上所述,本研究首次解析了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中lncRNA的表达谱特性,丰富了细粒棘球绦虫lncRNA的数据,为进一步解析lncRNA在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蚴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GTP基因与羊毛细度的相关性分析及其启动子活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构建高甘氨酸-酪氨酸蛋白(HGTP)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验证其活性,阐明HGTP基因在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皮肤毛囊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与羊毛经济性状的关系.运用PCR方法扩增HGTP基因启动子序列片段,克隆至pGL3-Basic载体中构建重组质粒,并通过双酶切验证和测定核酸序列鉴定;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并检测报告基因的活性;测定羊毛的纤维直径、长度的数据,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HGTP基因在不同品种绵羊的皮肤毛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萨福克羊与中国美利奴羊的羊毛纤维直径及自然长度差异极显著(P<0.01),HGTP基因表达水平与羊毛纤维直径存在极显著的高度正相关(P<0.01),与羊毛自然长度呈现显著的中等负相关(P<0.05),而羊毛直径与自然长度之间存在极显著的高度负相关(P<0.01).HGTP基因在萨福克羊和中国美利奴羊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极显著(P<0.01).启动子活性荧光素酶检测结果显示,KAP6.1、KAP7和KAP8.1启动子元件在绵羊皮肤成纤维细胞和3T3细胞中均有表达,且在绵羊成纤维细胞中的活性极显著高于在3T3细胞中的活性(P<0.01).HGTP基因可以作为研究羊毛纤维直径、自然长度的候选基因.构建不同长度的表达载体,转染皮肤成纤维细胞,获得的2个启动子元件都能驱动外源基因在体外细胞水平表达.绵羊HGTP基因启动子的功能研究为调控羊毛发育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绵羊 高甘氨酸-酪氨酸蛋白(HGTP) 启动子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履带自走式果园气爆深松施肥机研制
《农业工程学报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现有果园人工施肥作业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以及机械开沟、挖穴施肥作业翻动土壤破坏土层结构和损伤果树根系的问题,该文结合新疆及中国北方干旱区果园土壤深松和深位施肥的要求,研制了一种履带自走式果园气爆深松施肥机,解决了坚硬土层快速打穴、定量取肥排肥、高压气爆深松施肥等关键技术难题.该机采用全液压驱动履带行走方式,主要由打穴注肥装置、定量加肥装置、气爆发生装置等关键部件组成,可一次完成果树根部土层定点打穴、气爆松土和定量深位施肥等多道工序.为提高作业效率和施肥效果,以单次作业时间和肥料扩散半径为评价指标,以打穴深度、施肥插杆内径、气爆压力为影响因素,进行了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试验,通过Design-ExpertV8.0.6.1软件,建立了评价指标与各影响因素的数学回归模型,分析了显著因素对评价指标的影响,优化试验参数,确定最优参数组合为:打穴深度600 mm、施肥插杆内径30 mm、气爆压力0.6 MPa.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参数组合下,单次作业时间为22.1 s,肥料扩散半径为413.6 mm.试验样机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牧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检测,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了样机设计的技术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果园气爆深松施肥机产品研发与改进提供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逆透视变换的条播作物早期作物行识别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条播作物田间作业的对行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作物行检测方法.首先通过选取透视图像中底部区域进行垂直投影,获得透视图像中作物行的边缘点并进行逆透视变换,然后基于逆透视变换算法消除图像几何失真,利用骨化算法求取逆透视图像中作物行的骨架线交点集,在逆透视变换图像中根据边缘点对骨架线交点集进行划分,最后对交点集分类后的作物行进行拟合,以获取不同的作物行.通过对300幅不同生长条件下的小麦作物行图像进行识别试验,其行识别拟合结果表明:作物行拟合的平均误差为2.136 7°,标准差为1.024 3°,平均耗时为0.364 7 s,能够满足实时工作要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兵团团场农牧职工科学素质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新疆农垦科技 》 2019
摘要:农牧职工队伍是兵团经济建设和维稳戍边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团场农工外流现象严峻.本文选取兵团团场从事农牧业生产经营的劳动力作为研究对象,以职工对农业科学技术的认知、获取及使用行为等为核心考察内容,对团场农牧职工科技素养状况从个体特征、科学认知、科学态度、科学行为、科技需求及获取5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和影响因子分析.研究显示:抽样对象年龄居于41~50岁、51~60岁的约占70%以上;文化程度主要集中在小学和初中两个水平;对农业新技术大多数处于了解层面,使用数量较少,种类单一;团场科技培训设施和科普宣传人员普遍匮乏,以上因素制约着团场农牧职工的科技素质水平.政策启示:加大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化经营,培育种植大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牧团场科技基础条件和科普资源建设,广泛传播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和科学种植技术,提高存量农牧职工尤其是少数民族职工对农业新技术的认知度和使用度,培育新型农工队伍;加大知识青年劳动力向农业生产聚集,优化兵团农业人口结构,提升兵团农牧职工队伍整体科学素质水平.
关键词: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农牧职工 科学素质 调查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配置模式下机采棉脱叶催熟视觉症状及机理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机采棉脱叶和吐絮视觉症状和影响因素,研究不同脱叶剂在棉田的脱叶催熟规律,为脱叶剂在新疆早熟棉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不同脱叶剂处理,在每个处理内外行选择长势均匀的棉株进行挂牌调查,分析取样叶和棉铃。【结果】叶片脱落的先后顺序是上层先掉小叶、新叶,后掉大叶、老叶、主茎叶,间隔3~5 d;中下层先掉主茎叶、大叶、老叶,后掉其他叶,间隔3~5 d;整体棉株主茎叶、铃对位叶先脱落,其他叶片,如铃上位叶、铃下位叶后脱落,间隔3~5 d。棉铃吐絮顺序是自下而上,内行快于外行1~2 d。叶片脱落过程中叶片颜色由绿色4~5 d后变成褐红色再过3~4 d后变成黄色,形态上由正常4~5 d后形成斑点,4~5 d后斑点连片,再过4~5 d后整叶老化干枯。离层在喷药后3~5 d先从下部裂开,再过3~5 d后断裂,形成完整离层。叶片脱落和棉铃吐絮顺序受到棉花品种(生育期121~125 d)、配置(66 cm+10 cm或76 cm+76 cm)、施药时间(9月5~15日)、药剂浓度(225~525 mL/hm~2)、药剂种类、温度(日均温>18℃,最低温度>12℃)、雨、风(>3级)、草害、病虫害、支撑点(>1)及外界碰撞等内外因素的影响。【结论】喷药后3~5 d开始出现脱叶和吐絮加快症状,20 d后脱叶基本稳定,脱叶率83%~99%以上,吐絮率增加到81%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伊犁牧区传统手工奶酪中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功能分析
《食品科学 》 2019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疆伊犁牧区传统手工奶酪中的可培养乳酸菌和细菌多样性,首先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细菌16S rRNA基因的V1~V3可变区进行测序分析,结果显示:14份奶酪中共存在493种细菌属和780种细菌种,其中奶酪中的优势细菌属和优势乳酸菌属为雷尔氏菌属和乳杆菌属,优势乳酸菌种为瑞士乳杆菌,且奶酪中还存在致病菌。在此基础上,利用传统培养法从MRS培养基中筛选出68株可培养疑似乳酸菌,经生理生化实验及16S 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技术对其进行属种鉴定。结果表明:68株疑似乳酸菌分别为短乳杆菌、融合魏斯氏菌、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耐久肠球菌、鸟肠球菌、棉籽糖肠球菌、植物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其中融合魏斯氏菌为奶酪中的优势乳酸菌种。在乳酸菌的属种鉴定上,传统培养法能够更准确地将乳酸菌鉴定到种水平。奶酪微生物基因COG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奶酪中的微生物富含与氨基酸转运和代谢有关的基因。将各个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功能组成进行比较,发现各个样品的细菌群落组成虽存在明显差异,但其功能组成却具有高度相似性。
关键词: 手工奶酪 微生物 多样性 Illumina MiSeq测序 COG功能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天山北坡原料乳质量安全风险因子调查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调查天山北坡规模化奶牛场原料乳中风险因子残留状况,采用色谱技术对天山北坡3个规模牧场324份原料乳中激素、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和硫氰酸根(SCN~-)进行检测和分析。检测结果显示,3个规模化牧场原料乳中均存在激素、PAEs和SCN~-污染风险。原料乳中孕酮检出值范围为0.75~6.17 ng/mL,平均值为(2.61±1.02) ng/mL;丙酸睾酮在个别牛场检出,阳性检出率为16.7%,检出值范围为0.51~1.84 ng/mL。所有原料乳中未检出苯甲酸雌二醇。4种PAEs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在原料乳中检出率较高,但残留量未超标。SCN~-阳性检出率为83.3%,检出值范围为0.033~0.98 mg/kg,含量低于国内其他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原料乳安全监管及相关标准的修订提供数据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