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的配合力效应与杂种优势群划分
《中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GT-MAS:gk为抗黄曲霉菌的玉米群体,在美国作为抗源种质被释放利用,对该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与杂种优势群划分的研究,有利于外引群体在国内的有效利用和推动抗黄曲霉玉米育种工作在国内的开展。【方法】试验于2003~2005年在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长治)进行;试验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的遗传设计,以6个骨干自交系为测验种对抗黄曲霉玉米群体GT-MAS:gk等6个外引群体进行配合力测定。【结果】GT-MAS:gk群体产量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GCA为-9.9,在被测的6个群体中居中等水平,与掖478、齐319和Mo17有相对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与黄早四、丹340和B73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为负向值。【结论】GT-MAS:gk群体应归为瑞德类群,对应的杂种优势群为PA类群、兰卡斯特类群和78599选系。
关键词: 玉米群体 GT-MAS:gk 黄曲霉毒素 配合力 杂种优势群


拟南芥激活标签突变体库的构建及突变体表型的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激活标签技术(activation tagging)在植物功能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以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bzr1-D为材料,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转化方法,构建了一个含有50000个独立抗Basta株系的激活标签突变体库。其中有47个株系有明显的表型改变,包括花期的改变、株型矮小、叶片形状改变、叶柄变长、叶表皮毛消失、育性降低以及恢复了bzr1-D茎叶处的打折等。并通过TAIL-PCR和Nested PCR的方法得到了若干T-DNA侧翼序列。结果显示突变体含有1~3个拷贝的T-DNA插入,分别插入到拟南芥的1、4和5号染色体中。
关键词: 激活标签技术 拟南芥bzr1-D 表型 T-DNA侧翼序列


除草剂对优质小麦品质和旗叶保护酶的调控效应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4种除草剂在正常剂量下对2个优质小麦品种品质性状、蛋白质组分和旗叶保护酶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个籽粒灌浆过程中,2,4-D丁酯处理使籽粒蛋白质含量一直较高,世玛处理在灌浆前中期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但灌浆末期籽粒蛋白质含量最低,巨星和骠马处理影响较小.2,4-D丁酯处理使收获时籽粒蛋白质含量及组分最高,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稳定时间和评价值等加工品质最好,世玛处理则使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最差,巨星和骠马处理影响相对较小.籽粒灌浆期间,2,4-D丁酯处理使旗叶SOD、CAT和POD活性一直较低,尤其是籽粒灌浆末期活性最低;其它除草剂使旗叶SOD、CAT和POD活性在不同灌浆时期存在差异:灌浆前中期,骠马处理使3种保护酶活性最高;灌浆后期,世玛处理使旗叶中保护酶活性下降缓慢,且活性最高.籽粒灌浆期前期,4种除草剂对旗叶中MDA含量的影响是:世玛>骠马>CK>巨星>2,4-D丁酯,灌浆中后期,2,4-D丁酯和巨星处理使MDA含量快速提高,世玛和骠马处理使MDA含量升高相对较慢,到灌浆末期,2,4-D丁酯使MDA含量最高,世玛处理最低.图5表2参22


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对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山西寿阳长期定位试验田0~20和20~40 cm的褐土土壤测定和分析,探讨了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下褐土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变化以及相关性。结果表明,褐土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从0~20 cm土层到20~40 cm土层均呈减少趋势。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使微生物碳、氮量增加;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提高了褐土土壤脲酶活性;长期秸秆还田秋施肥和长期秸秆还田春施肥都可以明显提高碱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碳、氮量和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表明它们可作为综合指标来反映褐土土壤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变化。
关键词: 长期施肥 秸秆还田秋施肥 褐土 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酶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