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利用环境DNA技术探测南海西沙鲸类物种多样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提取南海西沙海域水体样本的环境DNA,利用鲸类线粒体12S rRNA和16S rRNA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目视观测的结果探讨环境DNA技术在鲸类物种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前景.结果显示,4种通用引物在鲸类鉴定方面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利用4种通用引物在西沙海域19个站点的样品中检测到5种鲸类,分别为热带斑海豚(Stenella attenuata)、长吻飞旋海豚(Stenella longirostris)、弗氏海豚(Lagenodelphis hosei)、小布氏鲸(Balaenoptera edeni edeni)和短鳍领航鲸(Globicephala macrorhynchus),采样过程中观测到的 3 种鲸类分别为:热带斑海豚、长吻飞旋海豚和瑞氏海豚(Grampus griseus).两种方法检获的优势物种一致,利用环境DNA技术检测到了未被观测到的物种.结合引物Cet-12S和Marver3的检测结果可以涵盖所有站点(n=17)和所有鲸类物种(n=5),表明针对不同基因片段的引物结合使用有利于检测效果的提高.对于检出的鲸类序列和物种数,4 种引物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 Cet-12S 检出的鲸类序列数和物种数占比最高,分别为 33.0%和 21.1%,而其他引物检出的鲸类序列数和物种数占比仅为 0.2%~0.6%和 2.0%~4.1%.此外,Cet-12S非特异扩增的序列数和物种数显著低于其他 3种引物,是特异性较高的鲸类环境 DNA 通用引物.相较目视观测,环境 DNA 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效率高且成本低等优势,适用于鲸类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本研究丰富了西沙海域的鲸类物种多样性信息,为鲸类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关键词: 环境DNA 通用引物 鲸类 物种多样性 西沙 南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底滑坡典型特征及石油地质学意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滑坡是一种由于重力失稳导致的广泛发生在外陆架-上陆坡-深海平原的沉积物搬运体,是海底沉积物重要的搬运过程,具有较强的侵蚀能力和搬运能力,可将大量陆架沉积物搬运至深海,为深海带来丰富的沉积物。再沉积后的滑坡体因其特殊的内部结构,对海洋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综合国内外研究,对海底滑坡空间展布特征和垂向结构特征进行总结,对滑坡体岩石物理特征进行梳理,揭示海底滑坡边界特征、内部结构以及岩石物理特征。结合海底滑坡特征,从提供物源、储层、盖层、改变海底温压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积极意义,从破坏盖层、改变海底土体温压环境等方面分析海底滑坡对海底油气藏的负面影响。最后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未来应对海底滑坡微尺度特征识别、进一步开展海底滑坡与海底油气藏联系以及加强海洋油气开发致灾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海底滑坡 结构特征 岩石物理特性 海洋油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种新型生物质炭填料的脱氮除磷性能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质炭填料是一种新型填料,明确该填料的物理属性,通过与砾石石英砂填料实验组进行比较,对比吸附生物膜处理人工污水和池塘污水的效果,研究物化性质以及作为基质附着生物膜净水的能力。结果表明:(1)生物质炭填料的主要成分是SiO2和CaCO3,无毒无害,比表面积大(8.92 m~2/g)。(2)当水温在21℃左右时,仅靠自身理化性质,填料添加量越多降氮磷效果越显著。当添加量为45 g/L时,159 h的氨氮去除率为91.58%;当添加量为20 g/L时,120 h的正磷酸盐去除率为94.12%。(3)15℃左右水温条件下,当两组填料的添加量均为20 g/L时,生物质炭填料组的降氨氮效果优于砾石石英砂组,但砾石石英砂组降低池塘污水化学需氧量的效果稍好。综上,生物质炭填料除自身能降氮磷外,附着生物膜的能力更强,有更好的净水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生物质炭填料 生物膜 基质 人工湿地填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MS代谢组学解析凡纳滨对虾在微冻贮藏过程中的代谢变化与品质的相关性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微冻贮藏对虾的品质变化机制,以体质量为(13±1)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通过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探究了微冻贮藏(-3℃)过程中第0、10、20、30天时对虾的代谢变化,以及肌肉的持水力、质构、pH、肌原纤维蛋白含量、疏水性和浊度等品质指标的变化,并结合代谢物结果筛选出反映品质指标的关键代谢物。结果表明:不同微冻贮藏时间下,对虾肌肉的总体代谢组成存在较大差异;基于OPLS-DA模型对0 d vs 10 d、0 d vs 20 d、0 d vs 30 d 3组数据进行筛选,微冻贮藏期间对虾肌肉中共检测出79种共有的差异代谢物,其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了显著变化,且涉及的主要代谢通路有氨基酸生物合成、组氨酸与嘌呤衍生生物碱生物合成、赖氨酸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以及鸟氨酸、赖氨酸和烟酸衍生生物碱生物合成;贮藏期间,对虾肌肉的持水力、硬度、弹性和肌原纤维蛋白含量下降,pH、疏水性和浊度上升;代谢通路与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显示,L-赖氨酸、L-天冬氨酸、柠檬酸和异柠檬酸可作为指示微冻凡纳滨对虾品质变化的关键代谢物。本研究从分子层面揭示了微冻对虾肌肉的代谢变化,为快速、准确地反映对虾肌肉的实时品质提供了科学参考。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冻 代谢组学 肌肉品质劣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绒螯蟹甲壳肽EsCrus3和EsCrus4表达模式与免疫功能

水生生物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克隆并鉴定了两个Ⅰ型甲壳肽(Crustin)基因,分别命名为EsCrus3和EsCrus4.随后通过生物信息学、基因表达分析、蛋白表达与纯化、免疫功能验证等研究手段,分析了这2个新型抗菌肽的表达、结构和功能.EsCrus3的cDNA序列全长567 bp,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为351 bp,编码116个氨基酸(Amino acid,aa);EsCrus4序列全长743 bp,ORF区288 bp,编码95个aa.两者都含有信号肽、富半胱氨酸的结构域(Cysteine-rich region,CRR)和WAP(Whey acidic protein)结构域.EsCrus3和Es Crus4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仅为30.77%,并且进化分析显示Es Crus3和Es Crus4分别位于两个具有分类意义的分支上,提示两者生物学功能可能存在差异.EsCrus3和EsCrus4均在卵巢中高度表达且具有相似的表达水平,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刺激时呈上调表达趋势,其中EsCrus3响应速度更快,在刺激2h时上调表达,EsCrus4则在刺激后12-24h时显著上调.重组蛋白Es Crus3和Es Crus4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和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结合活性,并且对不同微生物多糖结合活性也存在明显差异.Es Crus3对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PGN)和脂磷壁酸(LTA)具有很高结合活性,对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LPS)和真菌β-葡聚糖也有一定结合活性,而Es Crus4只对PGN具有显著结合活性.上述研究结果表明EsCrus3响应病原刺激更迅速、与病原多糖结合能力更强,提示其在卵巢的免疫防御体系中发挥更重要作用.此外,EsCrus3和EsCrus4序列和功能的差异为新型药物的挖掘提供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抗菌肽 Ⅰ型Crustin 表达分析 结合活性 中华绒螯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优化QuEChERS结合UHPLC-MS/MS法测定乌鳢肌肉中四环素类抗生素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评估乌鳢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残留风险,建立了乌鳢肌肉中4种四环素类药物残留的快速、简单、廉价、高效、耐用和安全的前处理方法(Quick、Easy、Cheap、Effective、Rugged、Safe,QuEChER)。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优化法,优化了提取和净化条件。样品经10 mL 1%甲酸酸化乙腈和2 mL 0.1 mol/L Na2EDTA-McIlvaine缓冲溶液提取,以150 mg PSA和200 mg C18进行净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UPLC-MS/MS)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0.50~1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分别为0.25~0.75μg/kg和0.84~2.00μg/kg。在乌鳢肌肉中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和多西环素的平均回收率在89.5%~118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11%~8.88%之间。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乌鳢中四环素含量的快速测定。

关键词: QuEChERS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乌鳢 四环素类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组合湿地构建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运行效果

淡水渔业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适用于高密度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组合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考察组合湿地对池塘尾水中氮、磷等物质去除效果和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5.54 m3/(m2·d)高水力负荷下,组合湿地对氨氮(TAN)、硝态氮(NO3--N)、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68.94%、-25.38%、60.86%、43.56%、16.67%和27.98%,湿地出水水质满足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养殖过程中,循环塘TAN、NO2--N浓度较低,均值分别为0.72 mg/L、0.10 mg/L,显著低于对照塘,DO均值为4.85 mg/L,显著高于对照塘且较为稳定;主养品种黄颡鱼产量达到391.38 kg,较对照塘提高9.11%;氮、磷相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0.68%和11.20%,绝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1.06%和11.49%,环境积累占氮、磷支出比例分别减少8.90%和28.21%.结果表明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节约水资源、提升养殖效果、提高氮磷物质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的生态养殖模式.

关键词: 组合湿地 池塘 净化效果 循环水养殖 氮磷收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禁食对8种幼鱼游泳运动能力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不同种类幼鱼在禁食胁迫下的游泳能力,本研究以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鲫(Carassius auratus)、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8 种幼鱼为对象,采用流速递增法测定了不同禁食时间(0 d、2 d、5 d、10 d、15 d)条件下 8 种鱼类的感应流速(Uind)、临界游泳速度(Ucrit)、爆发游泳速度(Uburst).结果表明:8 种鱼类游泳能力均为感应流速<临界游泳速度<爆发游泳速度.感应流速平均值的变化范围在(6.12~12.78)cm/s,其中草鱼、鲢和鳙的感应流速较接近且对流速的感应较敏感,感应流速为 4.75~7.75 cm/s.8 种实验鱼的游泳速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青鱼和长薄鳅的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最高,分别为(121.65±3.19)cm/s、(143.48±5.77)cm/s、(85.08±3.23)cm/s、(132.68±8.52)cm/s,游泳能力较差的为台湾泥鳅[(19.28±1.90)cm/s、(31.53±2.14)cm/s].禁食对感应流速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实验鱼的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随禁食时间的延长呈线性下降,其中临界游泳速度的下降幅度较爆发游泳速度更为显著(P<0.05).在禁食 0 d和 2 d时,实验鱼的临界和爆发游速无显著差异(P>0.05);禁食 5 d时,两者开始呈现下降趋势;禁食 5 d 后,临界和爆发游速分别下降了 13%~51%和 9%~39%.禁食 10 d 后,临界和爆发游速分别下降了29%~70%和 20%~55%,其中 10 d禁食期间的游泳速度降低幅度最为显著.因此,禁食 10 d是影响鱼类游泳能力的关键时期.禁食对幼鱼的感应流速无显著影响,但临界游泳速度和爆发游泳速度受禁食时间影响明显,且禁食时间越长,游泳能力下降越显著.此外,临界游泳速度与爆发游泳速度之间的差异可能源于不同游泳方式在能量消耗方面的差异.

关键词: 禁食 感应流速 临界游泳速度 爆发游泳速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流能力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肌肉转录组学差异分析

海洋与湖沼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抗流能力的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肌肉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筛选抗流相关基因,解析大黄鱼抗流性状形成的分子基础,收集福建福鼎沙埕湾主养区1 000尾大黄鱼,在设计制作的抗流实验水槽中,以流速1.0 m/s为筛选条件,将抗流时间>30 min的大黄鱼归为抗流组(HM组),抗流时间<5 min的大黄鱼归为非抗流组(SM组),对其肌肉进行转录组分析,并统计抗流分组后48h内大黄鱼的累计死亡率.转录组结果显示,HM组与SM组文库共富集到1806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1 090个上调,716个下调.GO功能注释发现显著富集的条目主要集中在肌肉收缩相关功能,KEGG富集分析发现上调的DEGs主要富集在心肌收缩、氧化磷酸化、黏着斑、ECM-受体相互作用、AGE-RAGE、MAPK、心肌细胞中的肾上腺素能等相关通路;下调的DEGs主要富集在真核生物核糖体的发生、蛋白酶体、内质网中的蛋白加工、RNA转运、泛素介导的蛋白水解信号通路等.此外,RT-qPCR结果表明,随机选取的DEGs与RNA-seq结果的表达趋势一致.48 h的累计死亡率结果显示,SM组大黄鱼的死亡率显著高于HM组(P<0.05).得出结论认为,抗流能力强的大黄鱼可能通过改变细胞内能量代谢及肌肉收缩的方式来提高机体应对水流的能力,且在较强水流刺激后能够获得较高的成活率,这为后续培育适宜深远海养殖的大黄鱼抗流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大黄鱼 抗流性状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裸重唇鱼3种同工酶的电泳分析

华北农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新疆裸重唇鱼的生化遗传特性,丰富新疆裸重唇鱼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借助聚丙烯胺凝胶对新疆裸重唇鱼5 种组织(心脏、眼睛晶状体、肝脏、肾脏和脾脏)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以及酯酶(EST)进行了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新疆裸重唇鱼的LDH、MDH和EST同工酶系统具有个体差异性和组织特异性.组织特异性主要表现在同工酶位点表达及其表达活性程度不同两方面,可能受遗传和代谢双重调控,与各组织执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LDH-C基因只在肝脏中表达,酶谱图上靠近阴极附近,为典型"肝带".新疆裸重唇鱼同工酶个体差异性可能是其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了能适应特殊生境的需要.新疆裸重唇鱼心脏中上清液型苹果酸脱氢酶(s-MDH)最多表达出6 条酶带,可能是新疆裸重唇鱼在进化过程中四倍体化使基因重复的结果.研究结果可从生化遗传角度为新疆裸重唇鱼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关键词: 新疆裸重唇鱼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酯酶 组织特异性 个体差异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