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天津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343条记录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TE)靶区域扩增多态性:一种基于MITE的分子标记方法在水稻及其他植物上的应用

中国水稻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根据水稻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miniature inverted repeat transposable element,MITE)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以及靶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cation polymorphism,TRAP)方法中的随机引物及扩增程序对不同的水稻材料进行PCR扩增来检测MITE侧翼为基因区域的多态性,称之为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靶区域扩增多态性(MITE-TRAP)。每次扩增能产生1条或多条清晰条带,条带的大小为100~1500 bp,可在1.5%的琼脂糖凝胶上分离,有较好的可重复性,并发现了不同水稻品种间的多态性条带。进一步用基于水稻预测的MITE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来自棉花、番茄及拟南芥的DNA样品进行MITE-TRAP扩增,均能成功扩增出条带,显示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在其他植物中应用。还进一步讨论了该方法的优点及其可能的应用。

关键词: 微型反向重复转座元件 靶区域扩增多态性 分子标记 引物设计 水稻 棉花 番茄 拟南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茎秆高糖的能源玉米新品种选育研究

玉米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茎秆含糖量高的玉米自交系进行了能源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研究。结果表明:①津259、津1009、津1112、津2122、津单2号5个品种的茎秆产量、茎秆含糖量、子粒产量综合表现较好,可作为生产燃料乙醇的材料进一步试验;②玉米茎秆含糖量性状可以达到或超过甜高梁水平;③玉米各节间的含糖量变化比甜高粱相对稳定。

关键词: 玉米 能源 茎秆高糖 新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六种植物的化感作用

生物入侵与生态安全——“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2007 CSCD

摘要:紫茎泽兰水浸提液对6种植物:黄瓜、三叶草、苜蓿、莴苣、黑麦草、稗草化感作用的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受体植物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受到明显的抑制,且浸提液对受体植物幼苗的抑制作用要强于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对种子的影响主要有抑制萌发和延迟萌发两种作用形式,根长和芽长生长受到抑制,使幼苗在形态上明显发生畸形;相同浓度下紫茎泽兰地上部分水浸提液的化感作用明显强于其地下部分水浸液的化感作用;浸提液对受体植物种子萌发中根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对芽的影响。紫茎泽兰对受体植物化感作用受浸提液浓度的影响,且表现对不同种受体植物不同的化感效应,中低浓度(0.005gDW/ml、0.0005gDW/ml)浸提液对同属莴苣有促...

关键词: 紫茎泽兰 化感作用 化感潜势

浅层咸水灌溉对冬小麦和土壤安全性的研究

生态环境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主要研究利用浅层地下咸水灌溉冬小麦及土壤的安全性。试验采取3因素多水平组合设计,利用2.5~6.0g·L-1不同矿化度咸水对冬小麦进行灌溉。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与咸水矿化度呈负相关关系r=-0.8542、r=-0.8457,与咸水灌溉量呈正相关关系r=0.7487、r=0.7401。利用小于4.0g·L-1咸水灌溉对土壤具有一定的脱盐作用,咸水矿化度为6.0g·L-1时土壤中的盐分积累达到85.5%。矿化度5.0g·L-1以上的咸水不宜直接灌溉农田,需经淡水与咸水调配后,矿化度在4.0g·L-1以下方可灌溉农田。

关键词: 咸水 灌溉 冬小麦 土壤盐分 灌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微咸水灌溉对耕地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天津市静海县重壤质浅位厚层夹粘土上,布置了连续多年灌溉浅层地下微咸水(矿化度4.7g·L-1)的模拟试验,对土壤渗透特性、土壤团粒结构等物理性状以及全盐、分盐等化学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灌溉微咸水有恶化土壤化学性状、物理性状的趋势,土壤表层聚盐、氯钠离子比例提高、土壤初始入渗率逐年降低,短期灌溉还能破坏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但施用沸石、磷石膏等适宜土壤改良剂能够起到缓解的效果。

关键词: 微咸水 灌溉 土壤 改良剂 地下水 沸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咸水灌溉农作物生长的改善技术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在天津市静海县进行的11种土壤改良剂和4种施肥技术的试验表明,施用磷石膏、沸石、风化褐煤、土壤结构改良剂和土壤蓄水剂以及它们的适当组合,能够明显提高土壤的孔隙度、初始入渗率,促进水稳性团粒结构形成,降低微咸水灌溉土壤的全盐、Cl-离子、Na+离子、碱量AP、SSP,改善土壤物理、化学环境和灌溉微咸水小麦、甜菜、苜蓿的生长性状,可使作物的产量提高15%。基肥增加钙肥、有机肥,采用促发芽、生根的微量元素或生长调节剂拌种,生长季节适当增加或控制追施氮肥,可以增强作物的耐盐能力,提高微咸水灌溉适应性,促进小麦和玉米生长,增加生物产量15%~30%及经济产量15%。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施肥技术 全盐 经济产量 微咸水 灌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白菜种质资源抽薹性及其遗传性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现蕾期和抽薹期为指标,对98份有代表性的大白菜种质资源的抽薹性进行了2年的调查和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材料从播种到现蕾的时间为101~112 d,占73.8%,超过116 d现蕾的材料仅占8.7%;从播种到抽薹的时间为105~116 d,占75.1%,超过120 d抽薹的材料仅占10.1%,青麻叶类型晚抽薹材料所占比率更低。对3组不同抽薹性材料组合后代DH系群体抽薹期观察统计结果显示,抽薹期相近的双亲后代抽薹期的分布较集中,双亲抽薹期相差较远的后代抽薹期的分布较分散。比早抽薹亲本抽薹早的后代DH系普遍存在,但比晚抽薹亲本抽薹晚的后代DH系极少。

关键词: 大白菜 现蕾期 抽薹期 DH系 遗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椰菜幼苗抗黑腐病的生理机制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对黑腐病抗性不同的2个花椰菜(B rassica oleracea var.botry tis)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花椰菜苗期抵抗黑腐病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7 d后,黑腐病菌(X anthom onas camp estris pv.C amp estris)的侵入导致花椰菜幼苗干物质积累下降,抗病品种‘雪峰’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感病品种‘2003X-106’,这与接种3 d后雪峰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等下降较慢有关。病原菌侵染后,2个品种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均有增加,但是抗病品种‘雪峰’的增幅较感病品种‘2003X-106’低;‘雪峰’叶片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接种后逐渐降低,而‘2003X-106’却逐渐增加;接种后,‘雪峰’叶片的IAA和M e-JA含量均上升,ABA则显著降低,而‘2003X-106’的IAA含量降低,ABA显著增加,M e-JA则在接种后的不同时期有增有减。

关键词: 花椰菜幼苗 抗黑腐病 生理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AFLP,SSR在黄瓜黑星病抗感材料上的多态性比较

华北农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AFLP和SSR 2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黄瓜抗感黑星病材料Q6和Q12,及其F2极性集团和F2群体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多态性。结果表明,AFLP和SSR 2种分子标记的多态性比率分别为36.5%,9.6%;阳性比率分别为22%,0。在F2群体中找到了1个AFLP标记E20/M64,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是4.83 cM;1个SSR标记CSWCT02B,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距离是28.7 cM。AFLP的多态性比率要比SSR的多态性比率高。分析探讨了2种分子标记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目的基因连锁标记筛选、基因定位等研究中的应用。

关键词: 黄瓜 黑星病 分子标记 AFLP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标记预测黄瓜一代杂种的产量优势

园艺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RAPD标记研究39个黄瓜自交系间的遗传关系。在供试的178条引物中,49条引物呈现出多态性,共扩增出378条带,其中137条多态。据此所得的聚类图与形态特征相适应,遗传距离为0·0645~0·5992,平均为0·2458,表明自交系间遗传差异较大。选择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大、中、小组合各若干,配制杂交组合60个,其杂种产量及产量构成的优势表现明显,变异幅度较大(-39%~136%),在遗传距离0·19~0·27的组合中遗传距离与杂种产量及构成因子优势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与单株产量、单瓜质量、总瓜数超中优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07、0·5012和0·3918。选择遗传距离0·24~0·27的组合58个,与随机配制的60个组合相比,产量分别比‘津春2号’与‘津优10号’提高10%的入选几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 黄瓜 RAPD标记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