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南极磷虾热风干燥特性及干燥模型
《渔业现代化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南极磷虾热风干燥特性并构建干燥模型,以冷冻南极磷虾为原料,研究不同温度和干燥量对南极磷虾干燥用时、干燥速率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干燥条件下南极磷虾水分有效扩散系数和干燥活化能.采用Lewis、Henderson and Pabis、Page、Modified Page和Wang and Singh五种干燥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检验值X2、均方根误差M和误差平方和S为模型拟合效果评价指标,确定最佳干燥模型,并对干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温度上升或干燥量减小,干燥用时缩短,干燥速率增大,且干燥量对干燥用时及干燥速率的影响小于温度;温度为 50~100℃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 1.459×10-8~6.310×10-8,干燥活化能为 29.599 kJ/mol;干燥量为 0.5~3.0 kg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为 4.630×10-9~3.533×10-8;对比 5 种模型的拟合效果评价指标发现Page模型具有高的R2 值,低的X2、M和S值,能更好地拟合南极磷虾试验数据,模型预测值与试验值的重合度高,可准确预测南极磷虾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比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升高温度或降低干燥量均能缩短干燥用时,提高干燥速率,Page模型能准确描述南极磷虾热风干燥过程,可为南极磷虾热风干燥过程的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Catch-MSY模型的西北太平洋日本鲭资源评估及敏感性分析
《海洋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日本鲭(Scomber japonicus)的资源状况,利用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PFC)统计的1995—2019年渔获量数据和生活史信息,基于Catch-MSY模型估算了西北太平洋日本鲭最大可持续产量(maximum sustainable yield,MSY),评价了渔业管理策略,同时对该模型开展了敏感性分析研究.根据不同模型参数先验分布、不同时间序列渔获量数据及过程误差设立了16个情景进行敏感性分析,考虑各因素对模型评估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基准方案情景S1 A中,日本鲭MSY估计值为49.62×104 t(38.72×104 t~60.52×104 t);情景S1 B中,日本鲭MSY估计值为49.47×104 t(38.51×104 t~60.43×104 t);2)与参数内禀增长率r相比,环境容纳量K具有相对较窄的后验分布,lnK随着lnr的增加呈逐渐减小的趋势,MSY的值与r先验分布的下限呈正相关关系;3)MS Y值的估算结果对渔获量数据的时间序列长度较为敏感,但时间序列对资源利用状况的估算结果影响有限.研究结果可为科学管理日本鲭资源和了解Catch-MSY模型敏感性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 Catch-MSY模型 日本鲭 敏感性分析 资源评估 西北太平洋


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加州鲈池塘养殖水质和水体菌群结构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定期添加有效微生物菌群(EM)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池塘养殖水质和菌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在Ⅰ期(4月10 号)、Ⅱ期(5月10 号)、Ⅲ期(6月10 号)和Ⅳ期(7月10 号)对实验组(EL)和对照组(L)进行监测,并通过水质理化指标、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每个时期的水质和菌群结构.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池塘中在Ⅲ期亚硝酸氮含量显著降低了0.18 mg/L;实验期水体主要优势菌门为拟杆菌、变形菌、放线菌、蓝细菌等,其中拟杆菌为实验组在Ⅲ期和Ⅳ期的丰度最高菌,丰度分别为42.07%、38.52%,而对照组在Ⅲ期和Ⅳ期丰度最高菌为放线菌,丰度分别为 71.83%、31.37%;蓝细菌在实验组的养殖前期丰度较大,但在后期(Ⅲ期和Ⅳ期)丰度小于1%,而对照组在整个采样期,蓝细菌丰度都大于 1%;在Ⅲ期和Ⅳ期,实验组水体中分支杆菌属相对丰度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d指数显示,实验组在Ⅰ期(4月份)多样性pd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Ⅲ期(7月份)的多样性pd指数及其显著高于对照组.PCoA和聚类结果显示,在养殖实验后期(Ⅲ期和Ⅳ期)实验组相比较于对照组,距离更近,样品间重叠,并聚为一类.分析表明,添加EM菌可以改善养殖水体水质,改变养殖水体的菌群结构,增加水体菌群多样性,减少病原菌的丰度,对蓝藻有一定的控制和抑制效应,养殖水体的微生态系统稳定性有所提高.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菌群 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菌群结构 高通量测序 水质调节


低鱼粉饮食中添加半胱氨酸对卵形鲳鲹幼鱼脂质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半胱氨酸对低鱼粉引起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10.05±0.05) g]代谢紊乱的影响,采用动植物蛋白(鸡粉、大豆浓缩蛋白、发酵豆粕等)部分替代鱼粉制作卵形鲳鲹基础饮食,分别添加0 (C0组,对照组)、0.30%(C1组)、0.60%(C2组)、0.90%(C3组)和1.20%(C4组)半胱氨酸制成5种等氮等脂饲料。56 d的饲养实验结果显示:1)半胱氨酸通过激活S6K/PI3K/TOR/4E-BP1通路,提高卵形鲳鲹蛋白质合成代谢能力。补充0.6%~0.9%半胱氨酸通过上调肌肉核糖体蛋白S6激酶(S6K)、雷帕霉素靶蛋白(TOR)、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4E结合蛋白1 (4E-BP1)基因的mRNA水平,增加肌肉和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含量与肌肉粗蛋白含量,降低血氨(Serum ammonia, SA)、肌肉和肝脏尿素氮(Urea nitrogen, UN)含量,促进肌肉蛋白质沉积。2)补充0.6%~0.9%半胱氨酸通过下调肌肉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 (PPARγ)基因的mRNA水平,降低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基因的mRNA水平与酶活水平,抑制脂肪合成代谢;同时,上调肌肉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 (PPARα)基因的表达水平,使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和肉毒碱棕榈酰转移酶1 (CPT1)基因高表达并伴随酶活提高,进而促进肌肉中脂肪酸β氧化反应,减少蛋白质因分解供能所带来的消耗,促进肌肉中蛋白质沉积。


淮河安徽段秀丽白虾肠道菌群时空变化特征
《生态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淮河干流安徽段底栖动物群落的肠道菌群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利用16S rDNA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区域优势虾类秀丽白虾的肠道菌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秀丽白虾肠道菌群共检出37门855属,其中假单胞菌属、短波单胞菌属、青枯菌属、柄杆菌属、乳球菌属和鞘脂单胞菌属为主要优势属;对比枯水期(3月)、平水期(6月)和丰水期(9月),秀丽白虾肠道菌群丰富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β多样性指数显示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各水域秀丽白虾肠道菌群的组成逐渐趋于相似;从枯水期到丰水期,各水域秀丽白虾肠道菌群共有ASVs逐渐增多,且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存在显著差异菌群(P<0.05),而丰水期则未发现;因不同水域生境差异及水文情势变动的影响,淮河干流安徽段秀丽白虾肠道菌群表现出规律的时空特性,各水域肠道菌群组成差异呈现为枯水期最大、平水期次之、丰水期则不显著的总体特征。


"长心卡帕藻北方夏季养殖"通过专家现场验收
《水产科技情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9月1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岛增殖实验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组织专家在山东长岛对三方联合开展的“长心卡帕藻北方夏季养殖”项目进行现场验收。专家听取了项目组关于红、绿两种长心卡帕藻苗种在长岛的生长总体情况汇报,考察了养殖现场,进行了抽样测量和统计。专家组认为,项目组从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琼海科研基地引进的长心卡帕藻红、绿2个株系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性状,于2023年7月12日在长岛庙岛塘海域下海养殖,至2023年9月17日,共养殖65 d。


噬菌体防治副溶血弧菌感染研究进展
《中国动物检疫 》 2023
摘要: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不仅是我国水产养殖中引发细菌性疾病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引发水产品食源性疾病的重要致病菌.近年来,噬菌体(bacteriophage)作为抗生素替代品在防治细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未来可能是破解抗生素滥用导致的微生物耐药难题的新型生物制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噬菌体具有高度宿主特异性和宿主菌依赖性,可有效控制软体动物、甲壳类动物、鱼类动物副溶血弧菌感染;结合基因工程技术、鸡尾酒疗法可解决噬菌体在防治副溶血弧菌感染中的一些不足,但噬菌体安全风险仍需进一步评估.今后,深入研究噬菌体的结构与功能,揭示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作用关系,是推动噬菌体应用于生产实践的重要基础;优化噬菌体鸡尾酒疗法、噬菌体基因编辑等,将成为噬菌体治疗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噬菌体将为水产养殖绿色发展和生物安保提供重要技术手段.


基于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分析蒸制过程中草鱼肉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蒸制草鱼的风味品质,通过顶空-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headspace-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HS-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及感官评定研究了草鱼白肉和红肉在蒸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在鱼肉中共鉴定出40种化合物,其中白肉(34种)和红肉(37种)共有的挥发性化合物有30种,主要是醛类、醇类、酮类和酯类。蒸制处理会促进鱼肉中挥发性化合物(异丁醛、戊醛、己醛、庚醛、2-乙基己醇和2-戊酮)的形成;蒸制后,红肉中挥发性成分的数量和相对含量都高于白肉。PCA结果表明,在蒸制过程中,红肉的风味变化较白肉更为丰富。在蒸制时间到达9 min时,鱼肉整体的风味趋于稳定,鱼肉中的挥发性成分可以代表熟草鱼肉的风味。感官评定的结果也显示,蒸制9 min的草鱼肉具有较好的风味和整体可接受度。综上,HS-GC-IMS和PCA的组合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蒸制时间的草鱼白肉和红肉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并为确定草鱼适宜的蒸制时间提供依据。
关键词: 草鱼 蒸制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色谱 白肉 红肉 挥发性成分


联合地震初至走时与早至波形的深度学习速度建模
《地球物理学报 》 2023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地震初至走时和早至波形数据含有丰富的速度结构信息,被广泛用于地震速度建模.采用初至走时建模稳定,但精度不足;而地震波形速度建模虽然精度较高,但稳定性较低.联合采用初至走时和早至波形可能有助于同时提高速度建模的稳定性和精度,但走时和波形的物理意义不同,在数据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难以直接在常规层析成像或波形反演中联合.本文提出联合地震初至走时与早至波形的深度学习速度建模方法,通过对特征数据集的异构数据进行维度变换,使初至走时和早至波形以不同通道输入到深度神经网络,形成相对应的速度模型映射.数值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现了初至走时和早至波形在速度建模中的优势互补,其建模精度优于仅采用初至走时及仅采用早至波形的深度学习建模方法和层析成像方法.利用异构数据开展深度学习速度建模的思路,对联合其他数据开展高精度速度建模也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地震速度建模 深度学习 早至波 初至走时 地震层析成像 异构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