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产朊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混合发酵及净水效果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组成的水产微生态制剂EM12的混合发酵技术及发酵产物的水质净化效果进行了研究。EM12在优化的条件下混合发酵,植物乳杆菌和产朊假丝酵母液体发酵的最高活菌浓度分别达6. 70×109、2. 00×107CFU/m L,固体发酵的最高活菌浓度分别达1. 64×1010、1.65×108CFU/g湿培养基。固体和液体菌剂对模拟水体中45. 0 mg/L亚硝态氮去除率分别为100%和89. 8%。产朊假丝酵母和植物乳杆菌混合同步发酵,提高了有效活菌浓度,保证了水质净化效果,为该复合菌剂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超声提取-ICP-MS法测定土壤中有效态矿质元素
《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以DTPA为提取剂,建立了超声提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铁、有效态锰、有效态铜和有效态锌的方法.考察了超声提取时间、测定条件等因素,并对基体干扰的消除进行了对比研究.在优化的ICP-MS条件下,有效态铁、有效态锰、有效态铜和有效态锌在1~2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方法检出限分别为45.6、0.90、0.32、0.44μg/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n=6).用国家土壤标准物质(GBW07413a、GBW07414a)进行准确度验证,测定结果与证书值一致,表明该方法简便快捷、检出限低,具有良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满足大批量农业土壤样品中有效态铁、有效态锰、有效态铜、有效态锌的含量测定要求.
关键词: 土壤 超声提取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有效态 矿质元素


天津地区猪饲料中霉菌毒素污染调查
《天津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了解天津及周边地区养猪场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及污染情况,笔者于2016年9月—2017年8月从天津市9个区县及周边的河北部分地区采集265份猪饲料及饲料原料,利用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分别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猪饲料及饲料原料中霉菌毒素检出率为23.77%~96.98%,且96.98%的猪饲料及饲料原料受到2种及以上霉菌毒素污染。4种霉菌毒素中,呕吐毒素污染最为严重,超标率为29.81%;其次为玉米赤霉烯酮,超标率为2.26%;黄曲霉毒素B1污染较轻,超标率仅1.13%;样品中未检出T-2毒素超标。


基于LAMP的中药材川贝母真伪鉴别方法的建立
《药物分析杂志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荧光-环状等温扩增技术,建立川贝母快速检测方法,实现中药材川贝母的荧光可视化快速鉴定。方法:依据川贝母物种特异性序列设计5套LAMP引物,并测试方法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引物Set1扩增效率最高;使用该引物建立的川贝母LAMP检测方法仅能够在6种川贝母基源药材中扩增出扩增曲线和荧光变化,在伊贝母、浙贝母、平贝母等7种常见混淆品中无扩增产物,方法特异性良好;方法检测灵敏度为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LAMP的川贝母鉴定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其快速、操作简单、易观察的优点,填补了中药材川贝母真伪快速筛查的技术空白。
关键词: 川贝母 环状等温扩增技术 真伪鉴定 检测方法 分子检测


天津棚栽火龙果蜂蜜性能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为充分利用北方大棚种植火龙果的优势,利用蜜蜂对大棚种植得到的火龙果花进行开发。本研究对得到的火龙果蜂蜜的理化指标和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制得的火龙果蜂蜜品质优良,符合行业一级品标准,同时其成熟度较高,还原糖含量(89.02%)和淀粉酶活性(16.52 mL·g~(-1)·h~(-1))均显著高于行业标准;对其挥发性成分的研究表明,火龙果蜂蜜的挥发性呈味物质主要是由玫瑰、柑橘以及柠檬等香味组成,这些香味赋予了火龙果蜂蜜更为浓郁的甜蜜香味。该研究对进一步开发火龙果蜂蜜的价值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白菜类蔬菜杂交制种新方向
《农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白菜类蔬菜杂交制种工作不断出现新的问题。笔者就在实践中遇到的较突出的问题,总结归纳了三个方面,并提出新的方向,来顺应时代的发展,为白菜类蔬菜杂交制种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柿采后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柿果实在成熟后极易变软,不耐贮藏和运输,直接影响柿果实的商品价值,因此选择合适的贮藏保鲜方法显得尤为必要.本文从物理保鲜、化学保鲜、生物保鲜3个方面综述了我国柿果实保鲜研究现状,简要阐述了各种保鲜技术的机理、优缺点等,并对我国柿果实保鲜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中国的柿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