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特异性IgM抗体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对疫苗免疫效果的评估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检测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特异性抗体的方法及评价疫苗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首先制备纯化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特异性IgM和兔抗罗非鱼无乳链球菌IgM的IgG,利用原核表达纯化的无乳链球菌ScpB蛋白作为包被抗原,通过优化反应条件,建立检测无乳链球菌特异性IgM抗体的ELISA方法,并通过比较测定无乳链球菌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变化与攻毒后相对免疫保护率的关系来评估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仅能够特异性的检测罗非鱼的血清抗体,而与其它鱼类的血清抗体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其敏感性为1∶800,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较好的重复性,并且抗体水平的变化与相对免疫保护率(RPS)变化具有平行相关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本研究首次建立了检测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特异性IgM抗体的ELISA方法,该方法可以作为评估无乳链球菌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手段,也为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检测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罗非鱼 无乳链球菌 IgM ScpB蛋白 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盐碱水渔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中国工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积极开发利用盐碱水域资源是有效拓展水产养殖空间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了我国盐碱水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取得的主要经验,分析了未来我国盐碱水渔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资源评价与利用、生态系统构建、耐盐碱新品种培育、高效健康养殖、生态效益评价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六大方面提出了盐碱水渔业科技创新的重点任务;同时,针对政府和企业在推动盐碱水可持续渔业发展中的不同作用与定位提出了相应的支撑保障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盐碱水渔业 发展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层网底鲆鲽网箱耐流特性的数值模拟

渔业现代化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双层网底鲆鲽网箱的网底结构在水流作用下会发生倾斜与转动。为确保网底结构的安全,需对其耐流特性进行动力分析。为此,根据有限元法建立了流场中双层网底网箱受力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机数值模拟对双层网底的最大位移与倾角进行研究,并将双层网底的计算结果与单层网底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显示,随着流速的增大,上层网底与下层网底的倾角逐渐增加,并且两层网底的倾斜方向恰好相反。研究发现,当实际海区流速超过93 cm/s时,双层网底网箱的上、下两层网底会发生接触碰撞,从而影响网底的稳定。此外,双层网底网箱的下层网底位移要大于单层网底网箱,但其倾角却小于后者,这可能与双层网底网箱的上层网底设计有关。

关键词: 双层网底 耐流特性 有限元 鲆鲽网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亚湾不同海洋功能区表层海水无机碳体系的比较研究

热带海洋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14年分4个季度对大亚湾4个典型功能区(人工鱼礁区、水产养殖区、核电站温排区和石化排污区)以及湾口区表层海水的温度、盐度、p H、总碱度(TA)等进行了调查,比较分析了不同区域表层水体溶解无机碳(DIC)体系的组成和分布特征,估算了海?气界面CO2的交换通量(FCO2),并对FCO2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表层水体的DIC、HCO3–、CO32–浓度和CO2分压pCO2年变化范围分别为1248.8~1841.9μmol·kg–1(1624.8?143.1μmol·kg–1)、1069.2~1615.7μmol·kg–1(1382.5?126.1μmol·kg–1)、152.7~283.5μmol·kg–1(236.2?35.4μmol·kg–1)、11.4~44.9Pa(21.2?7.4Pa);各区域间的DIC、HCO3–、CO32–和pCO2无显著差异(P>0.05)。表层海水FCO2的年变化范围为–37.3~4.5mmol·(m2·d)–1[–22.4?9.8mmol·(m2·d)–1],各区域FCO2(按正负数值大小)的季节变化呈现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特征,且夏季显著高于其他季节(P<0.05);在全年尺度上,各区域的FCO2均为负值,表现为大气CO2的汇,碳汇强度呈现湾口区>鱼礁区>排污区>温排区>养殖区的特征,而各区域间无显著差异(P>0.05)。偏回归分析显示,大亚湾湾口区和养殖区的FCO2时空分布主要受盐度影响,在鱼礁区和温排区主要受温度的影响,而在排污区则主要受海水p H的影响。

关键词: 大亚湾 溶解无机碳体系 CO2分压pCO2 交换通量 功能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卵生型鱼类卵子发育潜能评估研究进展

海洋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鱼类卵子发育潜能(即卵子质量)是繁育工作所用卵子好坏的直接体现。雌性亲鱼性成熟过程中,卵巢内卵母细胞营养物质的积累及其正常减数分裂过程极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进而使亲鱼所产卵子可发育能力往往有较大波动,故提前预测亲鱼所产卵子的发育潜能,将对苗种繁育的风险防范及育苗产业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文章叙述了卵子及其成分特征,从卵子外形、卵质脂肪酸、氨基酸、蛋白、酶活等生化组成以及母源性RNA等角度对卵子质量研究现状做了概括,并对各自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综上所述,从形态、脂肪酸、遗传物质等综合方面对卵质进行分析并建立其多元回归模型,将有助于找出影响卵质因素的关键信息;同时将卵质研究与家系构建相结合,后续跟踪、统计仔稚鱼至商品鱼这一生长阶段的生长参数,进行遗传评估,并最终确立具有最大经济效益的卵子参数,才是目前经济鱼类卵质标准研究需加强的方向。该研究将为今后卵生型鱼类卵子发育潜能预测方法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鱼类繁育工作风险预判提供具实践性的方法资料。

关键词: 卵子 发育潜能 生化组成 卵生型鱼类 繁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秦皇岛海域褐潮暴发区中溶解氨基酸分布特征及季节变化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现场调查,对秦皇岛海域抑食金球藻褐潮暴发区的溶解氨基酸的含量、水平分布、季节变化、组成特征以及与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区含有较高浓度的溶解结合态氨基酸(DCAA),平均浓度为3.02μmol/L,是总溶解氨基酸(DTAA)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DTAA含量的85%;而溶解游离态氨基酸(DFAA)的含量较低,平均浓度为0.52μmol/L。DCAA和DFAA均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3—6月有所升高,7月份明显下降,12月又有所回升。对氨基酸和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可知,海水中溶解氨基酸与尿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海水中DFAA的个体氨基酸组成以及酸性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含量的相对大小存在季节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来源、保存以及抑食金球藻(Aureococcus anophagefferens)对其利用能力不同有关。

关键词: 秦皇岛 褐潮 抑食金球藻 溶解氨基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通量测序与传统纯培养方法在牡蛎微生物群落分析中的应用对比

食品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牡蛎体附着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Illumina H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牡蛎的细菌种类进行了分析,并与传统纯培养方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牡蛎体附着的细菌以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77.5%)、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72.3%)为主;在目的分类水平上,弧菌目(Vibrionales,49.3%)、交替单胞菌目(Alteromonadales,12.2%)占优势;在科的分类水平上,主要是弧菌科(Vibrionaceae,36.8%)、希瓦氏菌科(Shewanellaceae,10.3%)和交替假单胞菌科(Pseudoalteromonadaceae,7.2%);在属的分类水平上,弧菌属(Vibrio,28.3%)、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10.3%)、交替假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7.2%)比例相对较高。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中,丰度前3位的菌属与纯培养鉴定的结果一致,但比例有所差异。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牡蛎 微生物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因素对大孔树脂纯化羊栖菜多酚效果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鲜羊栖菜为研究对象,比较4种大孔吸附树脂对羊栖菜多酚的吸附与解吸效果,筛选出其中最适合分离纯化羊栖菜多酚的大孔吸附树脂。研究了p H、流速、样品浓度、洗脱剂浓度4种因素对大孔吸附树脂纯化羊栖菜多酚的影响。结果表明,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对羊栖菜多酚吸附率和解吸率最高,在条件为p H 5,吸附流速1.5 BV/h,样品浓度70μg/m L,洗脱剂乙醇浓度70%,洗脱流速1.5 BV/h及洗脱剂用量90 m L下,经树脂纯化后的羊栖菜多酚含量从溶剂萃取初步分离的31.24%提高至62.15%。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纯化 羊栖菜 多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海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及其分布

南方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查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的资源量及其分布,利用科学探鱼仪(Simrad EY60)并结合灯光罩网采样方法,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对南海中南部(6°N~17°N)及2015年春季和秋季对南海北部外海(17°N~22°N)鲹科鱼类资源进行了调查与评估。在确定该方法的有效性基础上,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南海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分别是4.13×105t和3.49×105t,两季调查中鲹科鱼类分布的高值区均是15°N断面;2015年春季南海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是2.03×105t,高值区位于18.50°N~19.50°N、113.00°E~116.00°E海域,而2015年秋季该海域其资源量仅0.59×105t。研究表明,南海外海鲹科鱼类种类组成存在明显季节变化;细鳞圆鲹(Decapterus macarellus)和长体圆鲹(D.macrosoma)是最重要的经济鲹科种类;2012年秋季中南部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明显高于2015年秋季北部外海(P<0.01,t检验),但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2015年春季北部外海鲹科鱼类资源量密度与2013年春季中南部无显著差异(P>0.05,t检验),但明显大于2015年秋季(P<0.01,t检验)。

关键词: 鲹科鱼类 灯光罩网 渔业资源 声学评估 南海外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16

摘要:随机选取底播养殖虾夷扇贝213只,分别测量其壳长(L_1)、壳宽(L_2)、壳高(L_3)、绞合线长(L_4)等壳形态性状,并称量其质量(体质量m、闭壳肌质量m_1、软体部质量m_2),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以及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形态性状对质量性状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各性状间均呈正相关,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与决定系数分析的结果表明,壳高和壳长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因素,壳长是影响闭壳肌质量、软体部质量的主要因素。形态性状对各活体质量性状的线性回归方程如下:m=-118.60_3+0.869L_1+0.180L_2+0.992L_3+0._381L_4(R~2=0.70_3 9);m_1=-15.86_3+0.207L_1+0.050L_2+0.070L_4(R~2=0.474 8);m_2=-44.840+0.755L_1+0.127L_2(R~2=0.504 3)。本研究为虾夷扇贝的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虾夷扇贝 形态性状 活体质量 通径分析 多元回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