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8323条记录
基于试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海藻多糖热解机理

农业工程学报 201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该文选取海藻内2种主要的多糖分子:条浒苔硫酸多糖和羊栖菜褐藻糖胶,采用Py-GC/MS、TG-MS宏观试验和微观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海藻多糖热解过程及其热解主要产物的形成机理,Py-GC/MS试验表明条浒苔多糖的热解产物以呋喃类物质为主,典型产物为5-甲基-糠醛,而羊栖菜多糖的热解产物以酸酯类物质为主。对海藻多糖模型化合物的热解过程进行分子动力学模拟发现热解过程主要发生在中温阶段,温度升高到420 K时,开始有羟基断裂;温度升高到500 K时,糖苷键开始断裂,环状单体内部化学键相继分解成各种分子碎片,由于其成分差异,热解产物也不尽相同,模拟分析的热解规律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文还结合TG-MS试验结果推导其热解过程中主要气体产物H2O、CO2、SO2的形成机理。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分子动力学 硫酸多糖 褐藻糖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水产及水产加工品专业委员会第34届会议概况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6

摘要:本文概述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水产及水产加工品专业委员会(CAC-CCFFP)第34届会议的基本情况、主要议题和标准制定情况,总结了鱼露加工操作规范、生鲜及速冻扇贝柱加工操作规范、鲟鱼子酱加工操作规范、水产及水产加工品标准中食品添加剂规定以及组胺限量规定和抽样计划等国际标准及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提出了中国密切跟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进展,重点关注虾或对虾罐头中食品添加剂磷酸的最大使用限量、鲟鱼子酱加工操作规范、水产品中组胺的限量、抽样方案和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中国水产品加工标准化工作等措施建议。

关键词: 国际食品法典 鲟鱼子酱 组胺 国际标准跟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渤海区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渤海区分布的硬骨鱼类鱼卵几乎涵盖了所有鱼卵生态类型。本研究借助扫描电镜观察技术对近年来黄、渤海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期间采集的15种不同生态类型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形态特征进行观察,以阐明其亚显微结构并总结提炼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的特征,同时将相应鱼种产卵场环境因子引入到卵膜形态特征的认识中,以揭示其生境适应性。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类型或不同鱼种卵膜形态不尽相同,浮性鱼卵和口含鱼卵卵膜较薄,沉性鱼卵和具卵膜丝鱼卵卵膜较厚;浮性鱼卵卵膜表面壁孔密度、卵膜外表面呈现的蚀刻或特殊结构以及受精孔形状类型,沉性鱼卵卵膜黏膜层表面结构、受精孔形状类型,具卵膜丝鱼卵卵膜丝数量、着生位置及受精孔形状类型,口含鱼卵受精孔区形状及周边附着丝数量等均可用于鱼卵形态分类。鱼卵卵膜和受精孔区亚显微结构差异与鱼种系统分类地位、产卵场环境和地理分布区相关联。鱼卵卵膜表面结构可以作为区分鱼类科或属的性状,卵膜壁孔密度、表面呈现的蚀刻或奇异结构是鱼卵形态分类的重要依据;受精孔结构则一般具有物种特异性。卵膜结构与厚度可反映鱼卵对不同生境的适应性,而卵膜表面的许多特殊结构和装饰被认为是鱼卵应对产卵场环境的保护和适应性策略。本研究将为黄、渤海区硬骨鱼类早期生活史阶段个体发生和鱼卵形态分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

关键词: 鱼卵 卵膜 受精孔 亚显微形态 生态类型 生境适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国外引进品系凡纳滨对虾养殖效果的研究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对从国外引进的Kona Bay、OI、SIS和环球4种品系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1代虾苗的养殖效果进行评估,分别在150、300尾/m2两种养殖密度下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对各品系的养殖参数,包括存活率、总增重、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体质量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养殖密度下,Kona Bay品系综合养殖效果最好,低、高养殖密度养殖皆宜;环球品系与OI品系在高养殖密度条件下的存活率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条件下(P<0.05),且养殖密度增加对其总增重影响不明显(P>0.05),OI品系甚至出现负增长,表明两者不适合高密度养殖;高养殖密度对SIS品系成活率、总增重、饵料系数影响均不显著(P>0.05),但高养殖密度有利于其养殖后质量变异系数的降低,SIS品系比较适合高密度养殖。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养殖效果 养殖密度 养殖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蔗渣载体填料在海水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应用

渔业现代化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甘蔗渣作为载体填料用于海水曝气生物滤池中的可行性,在海水曝气生物滤池中培养生物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海水养殖排放水处理系统。通过监测水体总氨氮(TAN)、亚硝酸盐氮(NO2--N)等水质指标浓度变化,水体游离细菌与载体附着细菌密度变化,评价甘蔗渣载体生物滤池的降解效果。结果显示,以甘蔗渣为载体的生物滤池挂膜所需时间为26 d,挂膜完成后甘蔗渣附着可培养总菌和芽孢杆菌密度分别为3×108cfu/g和7.8×107cfu/g。在处理养殖水体时,生物滤池中水体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分别控制在0.2 mg/L和0.05 mg/L以下,同时,水体中芽孢杆菌数量由3.3×103cfu/L增加至7×104cfu/L,弧菌数量由4.9×103cfu/L下降至3.1×101cfu/L。研究表明,以甘蔗渣为载体的海水曝气生物滤池能快速有效地完成挂膜,并在海水养殖排放水处理中取得较好效果。

关键词: 甘蔗渣 生物膜载体 曝气生物滤池 海水养殖 水处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元荡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2013年对元荡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111种,隶属7门,72属,其中绿藻门为主要类群,35属48种,占浮游植物总物种的43.24%。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13 mg/L和842.80×104cells/L,主要优势种有微小平列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bia)、灿烂颤藻(Oscillatoria splendida)、小空心藻(Coelastrum microporum)、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等。蓝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春、夏、秋季,绿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冬季,黄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秋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全年均值为1.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均值为1.13,藻类综合指数全年均值为6.00,元荡湖水体呈富营养型。

关键词: 元荡湖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水质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规格虾高产高效养殖模式技术研究

科学养鱼 2016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迅猛发展。为探索华南地区一年养三茬虾的安全养殖模式,本文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早放苗、高密度、小规格、高位池养殖模式,应用生物水质调控技术,平均放苗量375尾/米2,养殖周期90天左右,饲料系数1.25,平均成活率65%,平均养成规格8克/尾,平均单产1.78千克/米2,实现高产高效目的。一、材料与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斑节对虾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斑节对虾PCNA基因(PmPCNA)的cDNA全长序列。该序列全长978 bp,包括135 bp的5′非编码区(5′UTR)、60 bp的3′UTR和编码260个氨基酸的783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PmPCNA与其他物种具有很高的蛋白同源性。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mPCNA在所监测的各组织中为组成性表达,其中在卵巢和脑中表达量较高;卵巢发育不同阶段基因的表达分析则表明PmPCNA在Ⅲ期表达量最高,是其他各期表达量的2倍;注射五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后,PmPCNA在卵巢中表达量明显上升,其中在48 h表达量升高幅度最大,是对照组的5倍左右。利用原核表达技术获得了PCNA的体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分析证实该重组蛋白为PCNA蛋白。以上研究结果表明,PmPCNA蛋白是斑节对虾卵巢发育过程中的重要调节因子,本研究为进一步认识斑节对虾卵巢发育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卵巢发育 实时荧光定量PCR 5-羟色胺(5-HT) 原核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糖蛋白的酵母表面展示

水产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糖蛋白(glycoprotein,G)是鱼类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的主要表面抗原,是病毒检测及疫苗研制的主要靶基因。为了对其进行酵母表面展示,本研究利用本实验室保存的含有IHNV-Sn1203毒株G基因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富含抗原表位的糖蛋白基因片段后,连接酵母表面展示载体p YD1,构建重组质粒p YD1-G。将p YD1-G转化酿酒酵母EBY100细胞后,利用半乳糖诱导G蛋白的表达。利用细胞免疫荧光、Western Blotting及流式细胞仪检测酵母表面G蛋白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转化了p YD1-G重组质粒的酵母细胞表面呈现出特异性荧光;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经半乳糖诱导后G蛋白在酵母细胞表面获得了成功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表明,随着半乳糖诱导时间的增加,G蛋白的表达量随之增加,并在诱导48 h时达到峰值。以上研究表明G蛋白在酵母细胞表面获得了成功表达,本研究为以酵母为活载体的新型口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 糖蛋白 真核表达 酵母表面展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月龄草鱼种免疫器官组织学及其免疫后免疫基因的转录差异

淡水渔业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处于同一时期但养殖条件不同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鱼体规格与发育状态间是否具有一致性,观察压塘3月龄草鱼与普通3月龄草鱼头肾、中肾、肠道和脾脏的显微结构,并对压塘3月龄草鱼与普通3月龄草鱼进行腹腔注射疫苗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免疫7 d后、14 d后各期草鱼头肾、中肾、肠道和脾脏中IgM与MHCⅠ的表达量。结果显示,压塘3月龄草鱼各组织发育较普通3月龄草鱼迟缓。压塘3月龄草鱼与普通3月龄草鱼在免疫后,头肾、中肾、肠道与脾脏中IgM和MHCⅠ的表达量均有上升,且IgM与MHCⅠ的相对表达量峰值均出现在普通3月龄草鱼免疫14 d后的中肾中(IgM为74.51倍;MHCⅠ为56.02倍。结果表明,草鱼出血病活疫苗可以增强草鱼头肾、中肾、肠道和脾脏中IgM和MHCⅠ的表达,且在3月龄时期进行注射免疫效果最佳。

关键词: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免疫器官组织学 疫苗免疫 IgM MHC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