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保水剂对杜梨(P. betulaefolia Bge.)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盆栽条件下,对保水剂处理的杜梨苗木的生长及生理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生长环境中,3种保水剂用量处理对杜梨苗木生长量依次为T2(50 g/盘)、T3(70 g/盘),T1(25 g/盘),且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而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随着保水剂用量增加生长量也增加,且苗木生存期显著延长,比对照显著提高29.7%~58.2%。在干旱胁迫前期,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随剂量增加而上升,但达到一定剂量会受水分的胁迫而下降;而在干旱21 d时,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随剂量增加而上升。


基于ASAR数据的水稻制图最佳时相参数提取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ASAR交叉极化模式数据,选用HH/VV极化比值提取水稻制图的最佳时相参数。结合SAR图像统计特性,采用比值变化检测方法,通过理论公式计算和比较变化检测的总误差概率,分别提取单时相双极化和多时相双极化水稻制图的最佳时相参数。结果显示,单时相制图的最佳时相是水稻生长中后期,即水稻幼穗分化期至水稻收割前期内任一时相;而多时相制图的最佳时相为一组时相的组合,即应至少包含水稻移栽期和水稻生长中后期各一时相。最后,采用阈值分类算法对最佳时相参数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选用最佳时相影像和理论推导的分类阈值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制图的精度。


蟠桃种质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果树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38个蟠桃品种和9个其他类型桃品种为试材,利用24对位于桃参考图谱上8个连锁群的SSR引物进行了蟠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24对SSR引物共获得179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1个,多态率达95.53%。蟠桃资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e)为0.242 5,平均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79 8;南方蟠桃品种群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4.30%,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203 8,Shannon信息指数为0.316 3;北方蟠桃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1.06%,Nei’s遗传多样性为0.244 9,Shannon信息指数为0.382 4。群体间存在较小的基因分化系数(Gst=0.065 9),遗传变异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群体内,可能与其较大的基因流Nm=7.086 1有关。UPGM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相似系数为0.66~0.95,在相似系数为0.67时,所有南方品种聚于同一类群,北方品种除新疆蟠桃、黄肉蟠桃及香金蟠外也聚于同一类群,聚类结果支持蟠桃多起源假说。


金霉素在鸡排泄物中的残留及降解动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肉鸡经由饲料摄入不同剂量金霉素后其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量的变化,以及不同处理条件下排泄物中金霉素残留的降解动态。结果表明:肉鸡分别摄入含金霉素204.23 mg.kg-1和589.66 mg.kg-1饲料,分别有62.37%和79.84%的金霉素被排入排泄物;排泄物中的金霉素残留浓度分别在6和8 h达到峰值,然后逐渐减少,到50和72 h分别降到检测限以下。金霉素在鸡排泄物中的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2>0.9937)。排泄物中金霉素的降解方式主要是微生物降解和光解,并且与排泄物中金霉素含量有关,金霉素含量越高,降解半衰期越长。灭菌和避光处理明显减缓了金霉素的降解速率,灭菌兼避光处理组半衰期为138.62 d,避光未灭菌组半衰期为63.01 d,光照未灭菌处理排泄物中金霉素含量从高到低为33.57、20.34和10.49 mg.kg-1,其半衰期分别为67.29、37.87和13.46 d。这表明肉鸡经饲料服用金霉素后有较高比例金霉素以原形形式随排泄物排出,且不易被降解。提示排泄物中高含量金霉素残留存在较大环境风险。


氮素对弱筋小麦宁麦13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优质弱筋小麦宁麦13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和氮肥运筹比例对其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240 kg/hm2,籽粒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施氮能极显著提高宁麦13的穗数和每穗粒数,但蛋白质含量也相应提高。在相同施氮水平下,增加拔节孕穗期氮肥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但蛋白质含量也有增加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分析表明,弱筋小麦宁麦13在施氮量180 kg/hm2的条件下,以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为5∶1∶4∶0时最易实现优质与高产的协调。
关键词: 弱筋小麦 氮肥水平 氮肥运筹 籽粒产量 蛋白质含量


参考作物蒸散模型对比分析及评价
《气象科学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山东省6个气象台站45 a(1960—2004年)的逐日气象资料并选用7种参考作物蒸散模型,分别计算了上述各地的参考作物蒸散,对模型结果进行时空分布对比分析;进而以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为对照,利用最小一乘法对其余6种模型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模型进行时空比较。结果表明:Makkink模型在6个台站的时空分布模拟效果均最好,Mass-transfer模型在7—8月明显偏低,NetRad iation模型各站全年基本都偏高;根据不同月份的相对偏差情况,采用最小一乘法进行分月优化,优化后的模型预测月参考作物蒸散标准误差小于5 mm,平均相对误差小于8.5%,台站的年参考作物蒸散相对误差也基本小于10%,说明这些含参数较少的模型经优化后基本上可用,当资料缺损时不失为Penman-Monteith模型的替代模型。


高山杜鹃品种光合特性比较
《江苏农业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红粉玉蝶、井岗紫霞等5个从河北石家庄等地引进的高山杜鹃优良品种的主要光合生理指标、光合日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各品种的光响应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水分利用率(WUE)和光饱和点(LSP)之间的差异明显,各品种的光补偿点(LCP)均较低;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也存在明显的品种间差异,有3个品种呈"中午降低型"的双峰曲线,2个品种呈单峰曲线。品种红粉玉蝶、井岗紫霞具较高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表现出较高的光合作用能力和生产潜力;同时这2个品种又有较低的光补偿点和较高的光饱和点,表现出较强的弱光利用能力和强光利用潜力。因此,从光合特性角度考察,这2个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推广种植。
关键词: 高山杜鹃 品种 光合速率 光饱和点 光补偿点 光合日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