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垦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580条记录
绵羊KAP6.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毛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研究KAP6.1基因与绵羊羊毛性状的相关性,为进一步研究KAP6.1基因功能及细毛羊分子育种提供基础。【方法】以693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PCR技术、SSCP技术和克隆测序的方法分析KAP6.1基因的多态性,并开展与毛性状的关联性分析。【结果】KAP6.1基因存在C159T碱基突变,经最小二乘拟合线性模型分析,C159T位点AA、BB和AB基因型间的平均毛纤维直径、卷曲度、毛长、净毛率和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而BB基因型平均污毛产量显著高于AA和AB基因型(P<0.05)。【结论】KAP6.1基因可作为绵羊污毛产量的候选基因之一,BB基因型可作为分子标记用于选择污毛产量高的个体。

关键词: 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 KAP 6.1基因 PCR-SSCP 污毛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揭膜对陆地棉根际温度、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棉花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以2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新陆早40号和新陆早45号为材料,研究了适时揭膜方式对陆地棉根际温度,蕾铃数,根、茎、叶、蕾铃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生育期覆膜相比,两陆地棉品种适时揭膜的根层5,10,15 cm处根际温度均低于全生育期覆膜(6月下旬除外),平均低0.48℃;揭膜蕾铃数目及根、茎、叶、蕾铃干重前期小于全生育期覆膜,而后期大于全生育期覆膜;揭膜的产量、单株结铃数、铃重、衣分、始节位高、麦克隆值和伸长率均高于全生育期覆膜,株高、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均低于全生育期覆膜,其中小区产量、单株结铃数、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4个指标达到了显著水平。试验结果表明,揭膜相对于全生育期覆膜而言,前期发育较慢,而后期发育较快。因此,揭膜对延缓地膜棉早衰和增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陆地棉 根际温度 揭膜 干物质积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瘟热病毒巢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犬瘟热病毒(CDV)RT-nested 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CDV弱毒株Onderstepoort的核衣壳蛋白(NP)基因序列设计套式引物,进行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实验。【结果】特异性试验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扩增出CDV NP基因片段,但从RNA病毒狂犬病病毒(RV)、DNA病毒犬细小病毒(CPV)以及正常Vero细胞中均未扩增出该条带。敏感性试验表明,RT-PCR可以扩增10-3稀释度的病毒RNA,而建立的RT-nested PCR可以扩增10-6稀释度的病毒RNA,后者的敏感性明显高于前者。重复性实验表明,不同情况下的3次重复实验,结果相同。用RT-nested PCR对石河子地区疑似感染CDV的病料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研究建立的RT-nested PCR不仅能有效的检测CDV感染,而且能够检测不同组织的样品。【结论】建立的RT-nested PCR检测方法,适用于动物CDV的快速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关键词: 犬瘟热病毒 反转录巢式PCR RT-PCR NP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黄35大豆超高产实例分析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6~2010年,在新疆8个不同地点进行大豆品种中黄35高产试验,结果平均产量达5 722.5 kg.hm-2,其中2010年获得了6 088.35 kg.hm-2的超高产纪录。如此高额的产量得自于"品种-环境-措施"三者的最佳结合与协调。中黄35系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茎秆坚韧、叶片中等大小、结荚均匀密集;新疆光照条件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光合产物积累;栽培措施主要是增加种植密度(约30万株.hm-2),同时根据大豆需水、需肥规律采取多次滴灌,肥水同步供应,满足了大豆群体对肥水的需求。

关键词: 中黄35 超高产 生理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异性纤维清理机械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异性纤维是机采籽棉中的主要杂质,也是影响棉花品质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异性纤维产生的危害,对国内外异性纤维清理机械的发展现状与展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关键词: 异性纤维 清理机械 棉花 现状 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疆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及其机制

西北农业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影响棉花产量的主要因子种植密度为主要处理,分析测定棉花各生育期的根系干物质积累、茎秆和叶片的干物质变化、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光合速率变化以及棉花生育进程和产量构成,研究棉花合理密植技术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中等肥力棉田膜下滴灌栽培时的最佳收获密度为1.20万/667 m2,播种密度1.40万/667 m2,实现匀株密植,说明北疆中等肥力棉田中密度栽培时具有较高产量水平。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构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河子滴灌冬小麦高产氮磷最小需求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提高滴灌冬小麦产量,降低氮磷肥料的浪费。【方法】试验采用两因素不完全随机设计,研究石河子中高产田氮磷对滴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1)在一定的范围内,施氮磷肥能够促进滴灌冬小麦增产,且二元二次拟合的相关系数达到0.99。(2)在研究条件下,二元二次模型更能综合反应氮磷对滴灌冬小麦的效应。(3)冬小麦的最高产量区间为氮水平200~360 kg/hm2,磷水平0~100 kg/hm2。【结论】因此,北疆中高产田滴灌冬小麦生产中应适量施用氮肥,控施磷肥,配施锌等微量元素肥料,以保证在取得高产的同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 最小需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黄萎病疑似病田的卫星遥感监测——以TM卫星影像为例

作物学报 2011 CSCD

摘要:研究TM卫星影像最佳时相(单一时相)对黄萎病疑似病害棉田诊断和分类的技术与方法,为棉花生产提供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方案,对促进棉田均衡增产、增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试验区多时相卫星影像及准同步地面调查数据,从中优选病害棉田卫星影像诊断的最佳波段和时相,对黄萎病疑似病害棉田分类并地面验证。结果表明,棉花的关键生育期,健康与病害棉田在TM影像上明显不同,由此建立病害棉田解译标志是可行的,TM4波段可作为病害棉田卫星监测的最佳波段,棉花盛铃期(7月下旬至8月中旬)可作为黄萎病卫星监测的最佳时相。基于上述分析,在病害发生的最佳时相,利用平行六面体监督分类方法将示范区黄萎病疑似病害棉田划分为健康、...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多时相 TM卫星 遥感监测

基于干燥度指数的辽西北土地风蚀荒漠化判别

地理研究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剔除山地、丘陵、岗地、水域及建筑用地等类型,研究辽西北地区风蚀荒漠化问题,试图找到一条半湿润易旱的界线。研究以TM、MODIS影像为数据源,以多种植被指数为参考指标,运用决策树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分类,结果显示:非荒漠化、轻度、中度、重度与极重度风蚀荒漠化面积分别占辽西北总面积的44.38%、25.15%、18.97%、9.34%和2.16%。同时,采用经验式k=0.16∑≥10℃/r计算干燥度,对计算结果进行Kriging插值,对比1.1、1.15、1.2、1.25和1.3五条干燥度等值线,发现:(1)选择干燥度1.2线为分界线能满足半湿润易旱区荒漠化易发生程度判别的要求,该线的北部属半湿润易旱区;(2)1.2线作为南北两部分非荒漠化、重度极重度荒漠化和耕地的分界线,效果较其他四线显著;(3)实地调查工作表明1.2线可作为辽西北地区壤土与砂土的界线,具重要的实践意义。由此可见,基于荒漠化分级结果选择干燥度1.2线科学上较为合理,实践上有利用价值。

关键词: 土地利用分类 风蚀荒漠化 决策树 干燥度指数 辽西北

葡萄皮渣多酚超声波辅助提取工艺响应面法优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食品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酿酒葡萄皮渣为原料采用超声辅助法提取葡萄皮渣多酚,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固定超声功率100W、乙醇体积分数40%,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试验优化设计方法,研究液料比、提取时间和超声温度对多酚得率的影响,依据回归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6:1(mL/g)、超声提取时间57min、超声温度50℃。在此条件下葡萄皮渣多酚提取量为(42.51±1.21)mg/5g。以水溶性VE为对照物,通过DPPH法和铁氰化钾法对葡萄皮渣多酚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体外评价,发现葡萄皮渣多酚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还原能力。由此可以得出,葡萄皮渣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其抗氧化活性与提取液的质量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关键词: 葡萄皮渣 多酚 响应面法 超声提取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