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稻长期不同栽培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及养分累积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长期定位水稻旱作试验土壤,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旱作方式对后作大麦产量、产量构成及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旱作均较水作有利于后作大麦的生长;水稻旱作的后作大麦株高均高于水作后作大麦,产量及其构成也均优于水作后作大麦;在不同水稻旱作方式中,水稻盖草旱作后作大麦的冬前分蘖发生早,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均略高于其他旱作处理,能够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分别较覆膜旱作和水作高10.84%和17.43%。大麦养分累积则表现为:氮累积量各生育阶段均以前茬盖草旱作处理的为最高,在成熟期达到每盆958.85mg,而磷累积量则是生育前期最高,钾累积量则是生育后期最高。


影响稻草降解及其产纤维素酶的几个关键性因素
《粮油加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考察了外加碳源、稻草不同部位、稻草预处理等对一株康宁木霉固态发酵稻草产纤维素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添加麸皮相比,添加淀粉能使产酶高峰期提前1d。12%的淀粉添加量为最适添加量,而添加不同的淀粉对产酶也有一定的影响,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配比为2∶1时产酶为最大。将稻草分为叶、茎、穗3个组分,考察了各组分对降解及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组分发酵产酶酶活、失重率、纤维素分解率最高。相对于未预处理的稻草,经水抽提后的稻草其FPA酶活降低了85%,而经乙醇抽提后的稻草其FPA酶活降低了19%。


实施水旱轮作 克服连作障碍——对江苏沿海棉作方式转变的分析
《中国棉花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江苏省盐城市沿海地区是传统的植棉老区,在江苏省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的40%~50%。近年来,由于棉花多年连作,棉田病、虫、草害严重。又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棉花种植成本逐年上升,农民植棉效益降低,严重挫伤了农民植棉积极性,使得植棉面积和产量均大幅下滑。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级农技人


油菜cDNA表达文库构建及核盘菌致病因子互作蛋白的筛选和鉴定
《作物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Bary]是引起油菜菌核病的病原真菌。核盘菌侵染植物细胞早期,可分泌一些细胞壁降解酶,如不同类型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olygalacturonase,PG)。这些酶对病菌在植物组织上的定植起关键作用,同时酶活性的高低也决定病原菌的毒性或致病性。PG可以激活细胞的防卫反应而与其酶活性无关。为了解PG的信号转导途径,利用RT-PCR方法克隆了核盘菌的PG基因,将PG的编码区与酵母GAL4的DNA结合功能区融合,构建到酵母诱饵蛋白表达载体PGBKT7中;然后在酵母中构建了油菜cDNA表达文库。通过酵母双杂交方法在油菜cDNA表达文库中对与PG互作的蛋白进行了筛选,分离到一个与PG互作的蛋白,测序及BLAST分析表明该蛋白含有一个与钙离子结合的结构域,称为C2结构域(C2-domain),推测该蛋白是一种钙依赖的膜结合蛋白。该蛋白与拟南芥中一个含C2结构域功能未知蛋白的氨基酸同源性高达80.24%。利用半定量PCR分析了核盘菌诱导后该基因在油菜花、茎、叶中的表达,结果表明该基因在叶片中表达量最高。克隆到的C2蛋白与其他物种中的C2蛋白比较发现,与钙离子结合的天冬氨酸残基很保守。


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推广双低油菜新品种"苏油4号"。[方法]比较分析了苏油4号与当地主栽品种的主要性状,并介绍了苏油4号的高产栽培技术。[结果]苏油4号具有高产与双低品质相结合,成熟期适中,抗逆性较好等特点;2007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结论]苏油4号适于江苏省及相邻地区采用育苗移栽和稻茬浅耕晚直播种植。


基于SSR标记的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SSR标记技术对56份梨(Pyrus)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筛选出的6对SSR引物共扩增40条谱带,其中多态性位点38个,多态性位点比例为95%,每对引物产生有效等位基因6.3个。各位点期望杂合度为0.0354~0.4910,平均为0.1964;有效等位基因为1.0367~1.9648,平均1.2958;香农指数平均为0.3256,说明供试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低。利用SSR标记可将44个栽培品种区分开,但无法区分芽变和原种。根据SSR标记揭示的多态性,采用NTSYS-pc2.01软件,以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所检测的56份梨材料在相似系数0.71处可分为4组,其中中国的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秋子梨(P.ussuriensis Maxin.)和砂梨(P.pyrifolia Nakai.)相互交错在一起,没有独自成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