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淮北稻田套播麦的主要生育特点与施肥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淮北稻田套播麦具有早苗早发易早衰的特点。在施肥上,应适当减少冬前用肥比例,增加春季追肥数量。目标产量为6 750 kg/hm2的施氮量为330 kg/hm2,冬前肥与春季肥的比例为2∶1,春季追肥中起身肥与穗肥比例也为2∶1,同时应重视磷钾肥的施用。


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产量构成及其生态关联
《杂交水稻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在不同生态条件下的产量水平及其构成,揭示引发产量变异的主要构成因素及其与生态因子的关联性,应用2006和2007年中国南方稻区8个气候生态试验点的生育进程、茎蘖消长、籽粒灌浆、产量及其构成与同期气象数据,建立了产量与其构成因素、各构成因素与温光因子的统计关系。两优培九稻谷产量变幅为5~18 t/hm2。以每平方米总粒数引发产量变异的贡献率最高(60.5%),其次为结实率(32.9%)。扩增总粒数主要依赖每平方米穗数与每穗粒数的平衡增加。华南双季早稻生育中期的梅雨寡照对于每穗粒数、开花期持续高温对于结实率、长江中下游麦(油)茬稻生育前期高温对于穗数、乳熟期日照骤减对于结实率都有负面影响。云南河谷地区稻作期的适温、长日、强辐射,促成每平方米425穗、7.2万粒、结实率90%的产量结构,产量高达18.2 t/hm2。结实率累积动态呈左偏不对称的S形曲线。谷粒干物质积累呈Logistic曲线,拐点在花后8~14 d。穗数与本田营养生长期、每穗粒数与生育中期日照时数、结实率与后期日照时数都呈极显著正相关。开花期持续高温、乳熟期障碍型冷害和台风等气象灾害制约结实率的提高。每平方米总粒数是影响两优培九产量的主要因素,发挥其大穗优势、在有效分蘖临界期形成目标穗数的茎蘖数、构建足穗大穗群体,是进一步提高其产量的主攻方向。


利用DD-PCR技术研究扬稻6号基因的差异表达
《江苏农业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DD-PCR技术对扬稻6号参与的强优势组合(扬两优6号和两优培九)、明恢63参与的弱优势组合、R13参与的中强优势组合以及亲本的基因表达进行了分析。根据基因在杂交组合和双亲中的表达情况分为8种类型,统计30个引物组合在11个参试材料中的表现,获得314组差异条带,大小在250 bp至1 000 bp之间,其中强优势组合的差异表达带型UNP1、UNF1和ABF1明显低于弱优势组合,而DMP2和MONO则明显高于弱优势组合。用8种类型所占的比例对各参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扬稻6号参与的强优势组合和明恢63参与的弱势组合明显被分为两类,两者在基因表达模型上存在一定差异。此外,在基因表达水平上探讨了扬稻6号杂种优势的特殊分子基础。


日粮钙磷水平对笼养蛋鸡骨代谢及骨超微结构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56周龄新扬州鸡产蛋鸡600只,按2×2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分别饲喂不同钙磷水平(高钙低磷、高钙高磷、低钙低磷、低钙高磷)的玉米-豆粕型日粮,每组5个重复。用放免技术测定鸡蛋鸡内分泌变化,双能X射线测定鸡骨密度差别,并用扫描电镜观察鸡骨超微结构的区别,以对不同钙磷水平日粮下笼养蛋鸡骨代谢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高钙高磷组产蛋率显著高于两低钙组(P<0.05);高钙高磷组雌二醇(E2)、胰岛素促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高于低钙低磷组(P<0.05);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各组间差异不显著;高钙高磷组胫骨指数极显著高于低钙低磷组(P<0.01);骨超微结构也明显优于低钙低磷组。研究表明,钙磷互作对笼养蛋鸡骨代谢有明显影响。日粮钙磷水平分别为3.5%和0.32%,两者比例约11∶1时,笼养蛋鸡生产性能、内分泌水平及骨密度最佳,骨超微结构最为理想。
关键词: 钙 磷 笼养蛋鸡 生产性能 内分泌 骨密度 骨超微结构


长期施肥对太湖地区黄泥土有机氮和有机碳的影响
《土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Bremner法对24年长期施肥试验后黄泥土耕层土壤有机N组成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施有机肥能显著增加耕层土壤全N、酸解有机N、酸解NH4+-N、氨基酸态N、非酸解有机N和有机C含量,尤其利于提高氨基酸态N和非酸解有机N的含量;与不施N相比,施N肥能提高全N、酸解有机N、酸解未知态N、氨基糖态N和有机C含量。土壤有机N主要由酸解NH4+-N和氨基酸态N组成,其次为酸解未知态N和非酸解有机N,氨基糖态N含量最小。有机肥和N肥是影响全N、有机N、有机C和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两者配施能提高土壤供N和固C能力,是维持土壤肥力最佳的施肥方式。


脱毒甘薯高效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全面论述了脱毒甘薯高效栽培技术。产前对基地环境进行无公害选择和脱毒甘薯品种筛选;产中实行简化冷床双膜育壮苗、无公害配方施肥、系列轻便机械化作业、化除化控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产后分级收获和贮藏,分批分时销售,获得效益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