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840条记录
饲料抗生素添加剂的应用技术

广东饲料 2007

摘要:饲料是人类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药物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广泛应用,在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会由于滥用致使畜牧食品中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丘陵山地黄皮高效栽培管理关键技术

农技服务 2007

摘要:通过长期的山地种植黄皮实践,总结出选好园地,选用良种,修梯田,挖大穴,适时定植,合理密植,注意整形修剪,加强水肥管理,适时疏花、疏果、保果、果实套袋和病虫害防治等一整套栽培措施。

关键词: 黄皮 丘陵山地 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地区猪源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中国兽医杂志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奶业发展现状

中国奶牛 2007

摘要: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h增加到2300h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MJ/m2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从广东省的气候可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弱感光型杂交稻振优998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中国稻米 2007

摘要:振优998是广东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利用三系不育系振丰A与恢复系广恢998组配的弱感光三系杂交稻新组合。在广州地区种植,全生育期114~116 d,株高103.7 cm,穗长22.2 cm,每穗总粒数148.7粒,结实率82.9%,千粒重24.5 g。该组合具有株型适中、耐肥抗倒、高产稳产、米质优、中抗稻瘟病、适应性较广等特点,适合在华南稻区的粤中南、桂中南和海南等地区作晚季种植,2006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该组合的特征特性和栽培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弱感光 振优998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全"在养猪生产中的新诠释-猪病与生物安全

猪业科学 2007

摘要:生产安全猪,建设生物安全体系倡导在养猪业早已耳熟能详,但依然是生产中需要加强和完善的重要工作,2007年生猪价格的攀升使养猪业成为关注的热点,保证养猪业平衡持续发展成为"安全"一词扩延的新含义.不但猪肉生产需要安全、养猪经营也需要"安全".为此国家采取母猪补贴、母猪保险等各项措施以保证生产经营的"安全".于是,"安全"在养猪生产中派生出新的诠释.

关键词: 生物安全体系 养猪生产 猪病 诠释 生产经营 养猪业 生产安全 生猪价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苦瓜粗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

农业机械学报 200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四元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法研究了温度、时间、水料比、pH值对苦瓜粗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具有提取条件的数学模型,确定了最优提取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对苦瓜粗多糖提取率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温度、pH值、水料比、提取时间。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96℃,时间230min,水料比27,pH值7.5,在该条件下苦瓜粗多糖提取率高达13.29%。

关键词: 苦瓜 多糖 提取 优化 数学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圆环病毒Ⅰ型ORF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中国兽医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猪圆环病毒Ⅰ型(PCV1)ORF1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了1对引物,对PCV1 ORF1基因进行PCR扩增,将扩增出的ORF1基因(939 bp)克隆入pMD18-T载体,将筛选获得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MD-ORF1。测序分析表明,克隆的ORF1与广东分离株DQ659154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9.6%,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4%。将ORF1双酶切产物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41a,得到的重组子命名为pET-ORF1。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收集菌液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PCV1ORF1在pET-41a中获得了高效融合表达,其表达蛋白的分子质量约为67.6 ku。

关键词: PCV1ORF1 克隆 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致病力的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模拟

昆虫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是我国南方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重要害虫,已对田间常用的化学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性。为寻找有效的小菜蛾生物防治措施,本实验研究了一株分离自家白蚁的玫烟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fumosoroseus(SCAU-PFCF01)对小菜蛾2~4龄幼虫的致病力。实验采用浸液法,供试浓度为1×103、1×104、1×105、1×106和1×107个孢子/mL。结果表明:随玫烟色拟青霉孢子浓度的升高,小菜蛾的感病死亡率增加,在浓度为1×107/mL时,小菜蛾2、3和4龄幼虫的累计死亡率分别为96%、85%和80%。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病力与供试龄期有关,其感病的敏感顺序为2龄、3龄和4龄。用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time-dose-mortality model,TDM)对各龄幼虫的致病力数据进行模拟,所建模型均顺利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模型拟合良好,并由模型估计出了该菌株对小菜蛾各龄幼虫的致死剂量与致死时间。2龄幼虫接种后第7天、3龄幼虫接种后第5天、4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的LC50估计值分别为1.17×104、1.44×104和5.21×104/mL,LC90估计值分别为1.98×106、3.82×107和1.29×108/mL。玫烟色拟青霉对小菜蛾幼虫的致死时间与浓度相关,供试各龄幼虫的LT50值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在1×105~1×107/mL的范围内,2龄幼虫的LT50值从3.16天降低到1.72天,3龄幼虫的LT50从3.21天降低到1.83天,4龄幼虫的LT50从3.69天降低到2.04天。即2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短,其次为3龄幼虫,4龄幼虫致死所需的时间最长。结果显示了该株玫烟色拟青霉在小菜蛾的生物防治中具较强的应用潜力。

关键词: 玫烟色拟青霉 小菜蛾 致病力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枯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中国生物防治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就国内外青枯病生物防治的研究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生物防治 青枯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