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山西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8338条记录
日光温室西葫芦秋冬栽培低产原因与对策

农业科技通讯 2007

摘要:西葫芦在棚室蔬菜栽培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秋冬茬日光温室的栽种比例逐年增加。但是产量一至徘徊不前,因此探明造成栽培中低产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增产措施,对日光温室西葫芦生产十分重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意大利多元化砧木快速繁殖研究

北方园艺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以引进的意大利多元化砧木品种Penta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了快速繁殖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启动培养基为MS+BA 1.0 mg/L+IBA 0.3 mg/L;合适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 1.0 mg/L+IBA 0.3 mg/L+IAA 0.3 mg/L+NAA 0.2 mg/L;合适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大)+IBA 1.0 mg/L;移栽以3条根以上的试管苗在蛭石∶土为5∶3的基质中移栽成活率最高。

关键词: 砧木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对策

农业科技管理 2007

摘要: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曾为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一体系与新形势已不相适应。文章以山西省长治市为例,分析了新时期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其发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 新时期 农业技术推广 现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基因型差异研究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施氮和不施氮(对照)处理下,对16个不同基因型小麦拔节期和收获期氮素吸收利用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小麦的氮素吸收、利用特性存在很大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氮素胁迫条件下,氮素吸收过程是全生育期的限制因素。依据收获期小麦相对吸氮总量和相对利用效率(对照处理与施氮处理的比值),将16个基因型分为5种类型:双高型、氮吸收高效型、氮利用高效型、双低型和中间型,为小麦氮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小麦 氮素 吸收利用效率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提取苹果多酚类物质的优化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超声波处理条件下超声波设备参数和提取操作参数对苹果多酚类物质的提取作用效果。结果表明:(1)超声波设备参数中功率的效果>频率,不同功率的影响效果差异显著,不同频率的影响未达到差异显著性水平;(2)提取操作参数的相对重要性排序为:液料比**>pH**>提取温度>物料粒度>时间;(3)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工艺方案为:使用超声波频率40 kHz、功率200 W,在提取温度70℃,时间30 min,pH为3,液料比10:1,物料粒度1.19 mm的条件下,提取效率达2 375.60mg/kg。

关键词: 苹果 多酚 超声波提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葵7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07

摘要:向日葵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晋葵7号的选育为我省食用葵加工利用提供了原料保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6年早春山西省核桃冻害调查

中国果树 2007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晋麦78号的选育

山西农业科学 2007 CSCD

摘要:晋麦78号系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旱地育种研究室以扬麦5号为母本、晋麦50号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该品种冬性,中早熟,平均生育期236 d。幼苗叶色淡绿,抗寒耐冻,分蘖力强,株型较松散。株高75~80 cm,穗长方形,穗粒数28~35粒,千粒重37~41 g。具有抗干热风、耐高温、耐旱、落黄好等特点。在山西省南部旱地区试中,平均单产达3 666.6 kg/hm2,较对照晋麦47号平均增产6.52%;在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达4 165.5 kg/hm2,较对照平均增产7.0%。适宜晋南麦区旱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 晋麦78号 优质抗旱 栽培技术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现代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摘要:界定了成本管理的概念,分析了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作用,对企业如何加强成本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现代企业 企业管理 成本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树品种品系的AFLP分析

果树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完善枣种质资源分类鉴定技术体系,采用了基因组DNA-AFLP分子标记技术,从32对引物中筛选出了E-AAC/M-CCT、E-AAC/M-CAT、E-ACT/M-CCG、E-AAG/M-CCC和E-ACC/M-CAT等5个多态性好、分辨率高的引物组合,共扩增213条带,其中多态性带172条,多态性百分率76.16%。通过计算品种间单匹配系数,不加权算术平均值法绘制聚类图,可将28个供试品种和品系全部区分开;通过观察指纹图谱,也可明显看出新品系与其原种的差异带的多少,可快速准确地区分和确定新变异品系;另外,还可消除枣种质资源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从而表明,AFLP技术是鉴定枣品种的有效方法。探讨了基因组DNA-AFLP分析技术的各关键步骤,并展望AFLP技术在枣品种鉴定上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品种品系 分子标记 基因组DNA-AFLP 体系建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