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施钾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 2007 CSCD
摘要:以强筋面包小麦“临优145”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K量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K(K2O)37.5~112.5kg/hm2范围内,随施K量增加,小麦产量逐渐提高,可增产793.5~1672.5kg/hm2,净增收益981.0~1878.0元/hm2,且处理间差异显著,但当施K量增加到150kg/hm2时,小麦产量却降低,中产条件下施用K肥以112.5kg/hm2左右为宜。施K处理对清蛋白影响小,对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影响大。施K可显著提高小麦的贮藏蛋白、总蛋白及各种氨基酸含量,进而改善小麦品质。在一定范围内小麦的主要加工品质性状随施K量的增加而改善,与对照相比,湿面筋、沉降值、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延伸性等重要烘焙品质指标均有改善。本试验条件下,N(N)、P(P2O5)、K(K2O)最佳比例以2∶1∶1、施K量(K2O)103.0~112.5kg/hm2范围内,有利于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实现高产、优质、高效。


太行和吕梁山区大豆生态型间差异比较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选择山西省西部吕梁山和东部太行山区及二者过渡带平川盆地农家大豆资源50份进行了生态型间差异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吕梁山旱地大豆生态型以高度抗旱类型为主;子粒椭圆和扁圆粒型居多数,小粒型为主;种皮黄色为主,保持一定比率种皮深色类型;开花迟,开花时期平均48.2 d,生育期149.0 d;紫花,无限结荚型;株高99.3 cm,分枝数5.8个,半匍匐型。太行山旱地大豆生态型以中高抗旱类型较多;子粒圆粒中大粒居多数;种皮青色或黄色;开花迟,开花时期平均25.9 d,生育期平均135.6 d;白花,无限结荚为主;株高71.0 cm,分枝数4.4个,半直立型。平川旱地大豆生态型以中大圆粒居多,种皮黄色,开花早,开花时期平均33.7 d,生育期128.9 d,白花,亚有限与无限结荚习性兼有,株高58.2 cm,分枝数2.7个,直立型。


中条山混沟原始森林鳞翅目昆虫考察报告Ⅱ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文章报道了2004年9月16~23日科学考察队在山西省中条山混沟原始森林采集的部分鳞翅目昆虫14科34属44种。其中2属是山西省的新记录属,11种是山西省的新记录种。


抗生育剂莪术醇对区域性害鼠的控制效应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2005~2006年,在山西隰县进行了0.2%莪术醇对区域性害鼠的防控效果试验。试验结果显示:(1)害鼠前三天对毒饵的平均摄食系数为0.47,大于0.3,接受性较好。(2)使用药剂后,雌体繁殖率降低了18.80%;平均胎仔数下降了7.5%,平均子宫斑下降了6.83%;亚成体所占的比率下降了72.28%,对害鼠的繁殖影响作用明显(。3)通过密度检测,试验药剂对种群密度的控制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效果在增加,第三次校正控制效果达到了44.73%,表明该药剂能够有效地降低害鼠的种群密度。(4)投药后,在试验区未发现天敌二次中毒及其他非靶动物出现异常现象,也未发生人、畜、禽误食中毒现象,大田使用安全。


矮败小麦在高产、超高产育种中的应用研究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矮败小麦是太谷核不育基因m s2和矮秆基因Rht10的紧密连锁体,是一种具有矮秆性状标记的显性核不育新材料,是小麦遗传改良极为有效的工具,利用它特别适用于多亲本聚合杂交和轮回选择育种,简化并加速了小麦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进程,经过十几年的潜心研究,已育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优异种质及优良品系。通过高产超高产基础群体组建及群体改良,成功选育出品2、品4、品7、品10、品13及品14等优良超高产品系,其中,品2平均产量达到8307.0 kg/hm2,比对照增产21%,品7平均产量达到8 244.0 kg/hm2,比对照增产20%。


山西省超级小麦育种问题探讨
《山西农业科学 》 2007 CSCD
摘要:当前山西省超级冬小麦类型有3种,即:高产生理型、高效生态型、高值专用型,产量指标为10 000kg/hm2。产量性状和光合生理性状是决定品种产量潜力的关键性状,超级小麦育种重点应进行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穗粒重、花后21~31 d平均光合速率、花后30 d绿叶面积、灌浆高峰期单穗平均日增重、灌浆高峰持续时间、生物学产量、收获指数等9个性状的遗传改良。集优交配法是选育超级小麦新品种的有效育种技术。为了适应超级育种的纵深发展要求,要加强光合生理特性、性状遗传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和超级小麦大穗材料创新工作,同时要进行育种技术的改进。


锌锰配施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合理的锌、锰肥配施方案,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在氮、磷、钾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石灰性褐土上锌、锰配施对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锌、锰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且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与不施锌、锰肥的对照相比,小白菜增产16.5%~64.4%,Vc、还原糖和锌含量分别提高58.8%~116.8%,29.1%~65.3%和120.9%~300%,硝酸盐含量降低2.0%~27.2%。在每hm2土壤施用尿素400 kg、过磷酸钙200 kg、硫酸钾200kg条件下,得出小白菜高产、优质的锌、锰施肥量为硫酸锌75~120 kg/hm2,硫酸锰约75 kg/hm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