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三疣梭子蟹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建立及条件的优化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三疣梭子蟹22个多态性高的微卫星标记,经过引物间的搭配、组合测试以及反应条件的优化(退火温度、Mg2+含量、dNTPs的浓度等参数),构建了多重PCR扩增技术体系。本研究最终建立了47个二重PCR组合,并在47个二重引物的组合基础上建立15个三重PCR组合,3个四重PCR组合。该多重PCR技术体系的建立为三疣梭子蟹品种选育、种系评估提供快速、有效分子检测技术。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SSR 多重PCR体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和卵黄囊仔鱼生长的影响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观察比较了8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和45]下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及卵黄囊仔鱼的畸形率,并在上述条件下对七带石斑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高于35,孵化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5,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为30~35,此盐度下的仔鱼存活系数为24.7±0.36和23.27±3.01。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胚胎发育 盐度 SAI 饥饿耐受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州湾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的食物竞争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2008年7~8月在黄海海州湾海域进行的定点底拖网调查,应用胃含物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法、饵料重叠系数法等,对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幼鱼和黄鲫Setipinna taty幼鱼的食物竞争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的营养级相同,均为3.33级。但是它们的食物组成相似性(0.06~0.20)和饵料重叠系数(0.03~0.38)并不高,均小于0.6,而两种鱼类幼鱼种内的食物组成相似性和饵料重叠系数则较高。从饵料组成来看,甲壳类中的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和长额刺糠虾Acanthomysis longirostris在两种鱼类幼鱼体长/叉长较小阶段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重叠,之后随着个体的生长发育,摄食逐渐产生分化。从本研究的结果判断,小黄鱼幼鱼和黄鲫幼鱼之间可能存在较弱的种间资源利用性食物竞争,而两种鱼类幼鱼各自则可能存在较大的种内资源利用性食物竞争。

关键词: 小黄鱼 黄鲫 饵料重叠 食物竞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虾养殖中后期虾塘沉积物的硝化与反硝化作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9年7~8月,通过使用乙炔抑制技术对对虾养殖池塘的投饵区和非投饵区沉积物硝化与反硝化速率进行了测定,并同时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虾塘表层N2O浓度。结果表明,虾塘沉积物硝化、反硝化和硝酸盐还原速率分别为10.70~337.47μmol/m2.h、1.10~17.92μmol/m2.h、0.090~7.48 mmol/m2.h,虾塘表层N2O浓度为5.98~10.90 nmol/L,海-气交换通量为1.76~3.89μmol/m2.d。虾塘硝化与反硝化作用较为复杂,不仅存在着显著的区域性差异,而且呈现出明显的养殖季节变化特征,其中8月中旬硝化与反硝化速率达到最高值,而在整个养殖季节,投饵区硝化速率约为非投饵区的2~10倍,反硝化速率约为非投饵区的1~4倍。反硝化作用在虾塘生态系统的氮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日无机氮去除量为2.80 g/d,占虾塘无机氮总输入的2.34%,占总输出的2.56%。

关键词: 虾塘 沉积物 硝化 反硝化 N2O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应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金乌贼精子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精子全长为191.84μm(n=10),由头部和尾部组成。其中,头部主要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尾部分为中段、主段和末段3个部分。头部顶体为呈倒"U"字形的囊状体,亚顶体腔呈∩形。细胞核细长,呈圆柱状,稍弯曲,为高电子密度的均质结构。核后窝偏离细胞核中心位置。尾部中段较长,由线粒体距及其不完全包围的鞭毛组成。线粒体距分为上段和下段,上段含较多线粒体,下段无线粒体。尾部鞭毛主段细长,由"9+2"结构的轴丝及外围9束粗纤维组成,构成典型的"9+9+2"结构。

关键词: 金乌贼 精子 超微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胁迫下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机免疫力的变化及其对海豚链球菌易感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温度这一重要环境因子与罗非鱼免疫力及对海豚链球菌的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分别进行了不同温度下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试验和不同温度对罗非鱼非特异免疫相关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碱性磷酸酶,AKP以及补体C3)活性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罗非鱼感染海豚链球菌的死亡率与水温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特别是在高温条件下,罗非鱼免疫力受到了明显的抑制,具体表现为SOD活性呈现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AKP活性在12h较28℃时显著上升(P<0.05),血清溶菌酶活性则受到抑制作用,而补体C3活性在12h和24h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了10.99%和13.40%(P<0.05).试验结果显示高温能够引起罗非鱼免疫力低下,使鱼体对病原菌易感性增强,致使罗非鱼因感染海豚链球菌造成的死亡率显著升高,为研究罗非鱼海豚链球菌病爆发的环境机制提供了相关资料.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温度 免疫力 易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囊藻毒素一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及相关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腹腔注射的方式研究了微囊藻毒素-LR( MC-LR)对罗非鱼肝脏活性氧自由基含量(ROS)及相关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实验设计了5个剂量组(对照组、50、100、250、500 μg· kg-1 MC-LR),并在2、12、24、36、84 h检测了ROS含量、SOD和CAT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MC的作用下,肝脏组织能够产生大量的ROS.SOD和CAT这两种抗氧化酶在清除过量ROS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同的作用,SOD酶动态变化的过程表现为在36 h突然上升后恢复的趋势,而CAT酶活性在24 h和84 h有两个高峰.实验结果为以抗氧化酶如SOD、CAT作为监测MC-LR引起罗非鱼毒性作用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可行性的依据,为进一步从抗氧化系统的角度研究MC对鱼类的毒性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微囊藻毒素 罗非鱼 活性氧自由基 抗氧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EPR模型的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研究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1 CSCD

摘要:运用单位补充量产卵量(egg production per recruit,EPR)模型评价了北部湾二长棘鲷资源状况。推测在当前捕捞死亡系数下,EPR为5 963.51粒.尾-1,相当于未开发状态下的15.49%,表明该渔业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管理策略模拟分析发现实施禁渔期和改变开捕体长,都可使EPR得到提高。取得相同资源管理目标时,EPR模型估算的捕捞死亡系数明显高于单位补充量亲体量(spawner biomass per recruit,SBR)模型。建议可将F20%EPR作为北部湾二长棘鲷渔业管理的限制生物学参考点。若要到达该目标,相关捕捞努力量需削减15.53%或者将开捕年龄延长到1a。

关键词: 二长棘鲷 单位补充量产卵量 繁殖力 生物学参考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扇贝精子及卵子的受精生物学特性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方法,结合全光谱扫描分析方法,对栉孔扇贝和虾夷扇贝的精子及卵子的受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包括精卵产出后形态学变化、卵水的特性、精子顶体反应、卵子皮层反应以及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对卵子的作用5个方面。结果表明,这两种扇贝精卵生物学特性没有本质的区别,扇贝精子排入海水中10min以内,外形没有太大的变化,但30min以后约有1/4的精子出现头部膨大变成圆球形的现象,受精能力明显下降;扇贝卵子产入海水中1h以内受精能力没有变化,但2h以后,约1/3的卵子出现卵裂现象,未见极体的排放,且卵裂多停止在2细胞期,少数达到4细胞期,基本属于均等卵裂,并失去受精能力;滴入卵水中的精子极易发生自溶解体,未解体的精子发生凝集,10min之后卵水中基本检测不到完整的精子,卵水和钙离子载体A23187均能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精子分级分离组分分别为精浆、精子头部和精子尾部,这三部分除了少数精子头部能够附着在卵子表面外,其他都不具备激活卵子的作用。对扇贝精子和卵子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将为解释不同种扇贝的精卵相互识别并受精的现象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 扇贝 精子 卵子 卵水 顶体反应 皮层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Bootstrap统计方法探讨体长-体重关系中的幂指数对小黄鱼产卵期的指示作用

渔业科学进展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2004年在29°N以北、127°E以西海域所采集的小黄鱼近全年的生物学数据,在日、周、半月、月4个不同时间尺度下,对小黄鱼体长与体重关系中幂指数的周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利用Bootstrap统计方法,把小黄鱼产卵期内的幂指数与年内其他时期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全年当中,小黄鱼在产卵期内的幂指数显著偏小(P<0.05)。研究发现,根据平均b值来判断产卵期与非产卵期,采用周、或者比周更长的时间尺度所得到的数据是比较可信的;根据单个采样b值判断,采用半月、或比半月更长的尺度所得到的结果才可信。对全年各时期的幂指数进行分析发现,在4~5月份之间,幂指数出现一个低谷;在11~12月之间,出现一个高峰。且随着时间尺度的提高,这一变化特征更加显著。

关键词: 体长 体重 幂指数 小黄鱼 产卵期 Bootstrap统计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