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6365条记录
瓦氏黄颡鱼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

遗传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鲿科鱼类种类繁多,外形相似,形态学分类较为困难。为了给鲿科鱼类乃至鲇形目鱼类的系统进化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文章采用参照近缘物种线粒体基因组设计覆盖全基因组引物的方法,利用16对引物对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线粒体全基因组进行扩增,PCR产物转化到质粒后测序,最终获得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其全长为16 527 bp,包括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13个编码蛋白质基因和一个非编码控制区。瓦氏黄颡鱼(P.vachelli)线粒体基因组结构和基因排列顺序与现已公布的鲇形目鱼类完全一致,序列分析表明,与鲇形目其他种属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与拟鲿属的同源性最高(91%)。利用鲇形目共4科6属9种及3个外群的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从线粒体基因组水平探讨了鲿科鱼类及其在鲇形目的系统进化地位,结果表明:鲿科鱼类的瓦氏黄颡鱼(P.vachelli)、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光泽黄颡鱼(Pelteobagrus nitidus)及越南拟鲿(Pseudobagrus tokiensis)构成一单系群;拟鲿属与黄颡鱼属的关系较近;黄颡鱼属中瓦氏黄颡鱼(P.vachelli)与光泽黄颡鱼(P.nitidus)的关系近于黄颡鱼(P.fulvidraco)。

关键词: 瓦氏黄颡鱼 线粒体基因组 基因定位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分析测试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同时分析水产品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羟基甲苯咪唑和氨基甲苯咪唑的同位素稀释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向样品中添加磷酸二氢钠溶液后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用氮气吹干后经2 mL甲醇-0.1%甲酸溶液(体积比1∶1)溶解,正己烷去脂。以Hypersil GOLD为色谱分离柱,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0.2 mL/min,用配有加热电喷雾离子源的三重四极杆质谱进行选择反应离子监测。3种化合物在0.5~100μg/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均不低于0.999 2。在草鱼、克氏原螯虾和甲鱼空白肌肉中加标水平为1~40μg/kg时,方法的回收率为91%~112%,相对标准偏差为1.5%~10.7%,检出限为0.5μg/kg,定量下限为1.0μg/kg。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准确、快速,适用于快速测定水产品中甲苯咪唑及其代谢物的残留量。

关键词: 同位素稀释 甲苯咪唑 羟基甲苯咪唑 氨基甲苯咪唑 代谢物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水产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雌雄州河鲤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雌雄州河鲤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并对其营养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雌雄州河鲤肌肉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6.20%、16.50%;雌州河鲤氨基酸总含量为184.1 mg/g,高于雄州河鲤氨基酸总含量(161.0 mg/g)14.35%,雌雄州河鲤必需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与氨基酸总量的比值无显著差异;雌州河鲤的必需氨基酸指数分值(66.90)略高于雄州河鲤(56.13)。根据氨基酸评分时,州河鲤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2限制性氨基酸为苏氨酸;而根据化学评分时,州河鲤的第1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胱氨酸,第2限制性氨基酸为酪氨酸+苯丙氨酸。说明州河鲤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食用价值,其中雌州河鲤较雄州河鲤营养更丰富。

关键词: 州河鲤 肌肉 雌雄 营养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于2008年6至10月逐月调查研究了新型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各塘水体理化和微生物分子特征。通过提取水样中细菌总DNA,扩增其16SrDNA基因V3区,再经DGGE分析获得图谱,选择其中主要的13条特征条带进行克隆测序。研究结果表现为,随水流方向(P1→P5),各循环塘溶氧(DO)和透明度(SD)依次呈明显下降趋势,而NH4+-N、TP和CODMn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与对照塘相比,循环塘DO和SD升高,CODMn和营养盐水平降低。DGGE图谱分析显示,各养殖塘微生物种类丰富,循环塘与对照塘的群落结构存在明显差异,且差异主要表现在较弱的条带上;13条特征条带的测序结果表明,池塘优势菌群分属4个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其中有2条属于蓝细菌门的条带特定分布于对照塘。典型对应分析(CCA)排序结果显示,DGGE图谱条带分布与理化因子密切相关。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该养殖模式有助于改善养殖池塘微生态环境。本研究旨为池塘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关系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复合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 微生物群落结构 人工湿地 DGG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镜鲤体重的QTL定位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217个微卫星标记和336个SNPs标记对德国镜鲤F2代68个个体基因组DNA进行基因型检测。其中507个标记共组成62个连锁群,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2805.85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6.31cM;利用软件MapQTL4.0采用区间作图法对体重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研究结果共检测到14个与体重性状有关的QTLs,分布于9个连锁群。其中BW-5-1有最大的LOD值,为4.46;BW-1-1的LOD值最小,为2.25。单个QTL平均解释表型变异介于14.10%~45.50%之间,其中贡献率大于20%的主效QTLs有9个。通过BLASTX与斑马鱼蛋白质序列数据库进行序列比对,找到了与斑马鱼酰基辅酶A脱氢酶蛋白、胰淀粉酶α2蛋白、Apoeb protein和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蛋白同源的分子标记。本研究结果对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关键词: 镜鲤 体重 数量性状基因座 分子标记辅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急性胁迫下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的生化指标

生态毒理学报 2011 CSCD

摘要:将曼氏无针乌贼幼体置于24h半致死剂量的亚硝态氮和氨态氮溶液中(10mg·L-1NaNO2和300mg·L-1NH4Cl),检测6、12和24h各点及对照组曼氏无针乌贼幼体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NaNO2处理组血细胞密度(THC)(p<0.05)、甘油三酯(TG)(p<0.05)和谷丙转氨酶(GPT)(p<0.05)均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这与谷草转氨酶(GOT)(p<0.05)和GOT/GPT比率(p<0.05)的变化趋势相反;血糖(GLU)呈"升降升"(p>0.05)的趋势;总胆固醇(CH)呈"逐步下降"(p>0.05)的趋势,这与总蛋白(T-MP)(p<0.05)的变化趋势相反。NH4Cl处理组THC(p<0.05)、GPT(p<0.05)和GOT(p<0.05)均呈"逐步降低"的变化趋势,这与GOT/GPT比率(p<0.05)的变化趋势相反;GLU呈"降升降"(p<0.05)的变化趋势,这与CH(p<0.05)、TG(p<0.05)和T-MP(p<0.05)的趋势相反。据此推测,亚硝态氮和氨态氮胁迫下,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趋势的差异可能与这两种毒物自身的作用特点有关。肝脏受到亚硝态氮的毒害要大于氨态氮,但这也并非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蛋白与血糖在消除氨态氮时发挥着互相补充的作用,且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样可以作为氨态氮胁迫的指示物。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幼体 亚硝态氮 氨态氮 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呼肠孤病毒VP6蛋白与大肠杆菌LTB亚基植物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中国水产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GenBank中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VP6蛋白的全基因序列(AF403394)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基因序列(M17874),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肾细胞(CIK)中提取病毒核酸作为模板,进行RT-PCR扩增,得到约1.3 kb的GCRV VP6基因读码框片段,同时提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H44815全基因组作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得到约370 bp的LTB基因读码框片段。将获得的2个目的片段分别克隆到pCR2.1载体上,经酶切、PCR扩增检测和序列测定确认后,将其克隆到携带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2上,成功构建了可将草鱼呼肠孤病毒VP6蛋白、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绿色荧光蛋白(GFP)融合表达的植物载体pCAMBIA 1302-LTB-VP6。本研究旨为草鱼出血病可饲化转基因植物疫苗研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呼肠孤病毒 VP6基因 LTB基因 植物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的性质及应用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为原料,研究其抗氧化活性、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亚油酸过氧化反应、红细胞溶血实验、保湿活性及添加到化妆品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肉抗氧化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77.7%;超氧阴离子清除率为46.3%;羟自由基清除率为33.5%;抗亚油酸过氧化能力和抑制膜脂质过氧化能力均较强;具有良好的吸湿及保湿能力。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在营养霜中的最佳添加量为1%,此时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8.34%±2.96%、33.52%±2.34%,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稳定性,为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在化妆品种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抗氧化肽 性质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季风转换期间孟加拉湾的初级生产力

生态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0年中国科学院东北印度洋科学考察期间,对孟加拉湾水域初级生产力展开了研究。孟加拉湾表层水体的水温较高,盐度变化范围较大,且上层水体营养盐含量较低,在真光层底部营养盐浓度突然增加。表层叶绿素a浓度较低(<0.1 mg/m3),叶绿素a最大值常出现在75 m水深处,上层水体浮游植物的生长受氮限制明显。表层潜在初级生产力低于0.2 mgCm-3h-1,且初级生产速率在50—75 m出现最大值。水柱中初级生产力变化范围为199—367 mgCm-2d-1,高值出现在88°—89°(E)附近。浮游植物固碳的主要贡献者是微微型浮游生物(<3μm),其次是小型浮游生物(>20μm)和微型浮游生物(3—20μm),但表层与75 m水深处固碳浮游植物的结构有一定差异。将孟加拉湾与阿拉伯海初级生产力进行对比,孟加拉湾水体初级生产力显著低于阿拉伯海,且初级生产力的影响因素有着显著的差异。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孟加拉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性变化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每月大潮期间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设置13个站位点,用浮游Ⅰ型生物网(口径30 cm,网目0.2mm)共拖网156次,采集到浮游动物74种,浮游幼虫10类;浮游动物中甲壳动物共63种(桡足类43种,枝角类15种,其他5种),水生昆虫5种,轮虫3种,水母类2种,毛颚动物1种。最优势种为中华华哲水蚤(Sinocalanus sinensis),优势度Y=0.52;其次为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Y=0.22。研究结果表明,长江口碎波带浮游动物以河口半咸水性浮游动物为主,受长江径流量、外海水团、温度和盐度等环境因素影响,淡水性种类和近岸低盐性种类平均密度呈季节性变化,不同区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相差较大。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性变化 长江口 碎波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