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不同浓度食用酒精对鲜切山药褐变及质构品质的影响

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鲜切加工时山药易发生褐变、软化和营养损失等问题.为探究食用酒精(Edible alcohol,EA)对鲜切山药褐变及质构品质的影响,研究设定3个浓度处理(10%、20%和40%),以水处理为对照,处理后4 ℃贮藏7 d,测定失重率、质构、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和 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等品质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第7天,3种处理均明显延缓果肉褐变,同时降低失重率,其中10%和20%EA处理抑制褐变效果更显著.7d内,3种处理均不同程度延缓总酚的积累(P<0.05),并抑制PPO活性升高.第4天,10%EA处理总酚含量低于40%EA处理,而40%EA处理PPO活性低于另外2个处理.第7天,10%和40%EA处理的PPO活性均低于对照(P<0.05).3种处理CAT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其中10%EA处理的活性最高,7 d时20%EA处理CAT活性也高于40%EA处理(P<0.05).另外7 d时,3种处理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亦高于对照(P<0.05).3种处理均可延缓硬度、脆性、回复性的上升及黏附性的下降(P<0.05).此外不同处理的硬度和脆性均与黏附性(紧实度)呈负相关,而它们与胶着性、咀嚼性和回复性正相关.综上所述,3种浓度EA(尤其是低浓度10%和20%)处理通过延缓山药总酚积累及PPO酶活性升高,同时升高抗氧化酶系统CAT活性及DPPH自由基清除率,最终降低山药失重率并延缓黏附性下降以及硬度和脆性的上升,抑制果肉褐变,保持山药质构和外观品质.

关键词: 食用酒精 鲜切山药 质构 褐变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粉碎方式对桃渣膳食纤维粉理化和结构特性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利用桃渣资源,该试验采用醇沉法提取桃渣中的膳食纤维,采用气流粉碎、臼式研磨和离心研磨3种方式处理桃渣膳食纤维,并对其理化性质及结构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种粉粹方式未引起桃渣膳食纤维的晶体结构及官能团的改变。离心研磨粉体的粒径最大,臼式研磨次之,气流粉碎后粉体表面粗糙、粒径最小为9.46μm。随着粉碎粒径的减小,粉体的持水持油能力、溶胀性、阳离子交换能力显著增加(P<0.05)。气流粉碎后DPPH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IC50值分别为0.48 mg/mL和2.25 mg/mL。亚硝酸盐吸附能力达394.93μg/g显著高于其他2种处理方式(P<0.05)。与臼式研磨和离心研磨粉碎方式相比较,气流粉碎具有较好的理化和功能特性。该研究结果可为获得高质量的桃渣膳食纤维粉提供数据支撑。

关键词: 桃渣 膳食纤维 气流超微粉碎 理化特性 结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菌周年侵染循环规律

中国植保导刊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2018-2022年利用我国小麦茎基腐病优势病原假禾谷镰刀菌,研究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病菌周年侵染循环规律.利用室内分层接种技术,明确了小麦播种层及以上的病菌能侵染小麦胚芽、地中茎、根茎结合处、芽鞘或叶鞘,但不侵染根系,病菌在种子5 cm以下不侵染小麦,为深翻有效压低菌源基数提供了依据.采用田间接种发现,苗期感病严重的可造成死苗,或分蘖减少;成株期茎秆枯死或白穗,分蘖更易发病,白穗呈零散分布,分散在小麦的不同高度.小麦收获后贴茬播种玉米,麦茬上携带的病菌能在玉米田生态环境中继续繁衍;玉米收获后,病菌随麦茬与玉米秸秆同时粉碎并旋耕,使病菌在田间得到扩散,进而再次侵染下茬小麦.据此揭示了黄淮海小麦秸秆还田、玉米(谷子等夏播作物)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小麦茎基腐病逐渐成为严重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同时,研究结果表明假禾谷镰刀菌是当地菌源,经逐年优选和积累成为了优势病原,提出了以生态调控为核心的茎基腐病绿色防控策略.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免耕播种 保护性耕作 小麦茎基腐病 病菌侵染 周年发生规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热激转录因子ZmHsf06的耐热功能及其调控通路研究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玉米(Zea mays)不同生育期遭遇高温热浪渐成常态,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热激转录因子(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Hsf)能够激活下游多种耐热途径,调控耐热相关基因表达从而提高植株耐热性.本研究在前期对玉米HsfA1亚族基因ZmHsf06特性及耐热性功能初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创制ZmHsf06过表达玉米株系,深入研究该基因的耐热功能,进一步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seq)和蛋白互作及转录激活活性实验,分析并确定ZmHsf06的下游靶基因和高富集通路.结果表明,ZmHsf06能自身互作形成同源多聚体,具有转录激活活性;与野生型相比,ZmHsf06过表达玉米株系的耐热性明显提高.ChIP-seq分析表明,热胁迫下共富集差异基因2 218个,其中受ZmHsf06诱导特异上调的基因有1 169个,主要富集在电子载体活性、光合作用、内质网蛋白加工和热激响应等通路中.ZmHsf06结合基序同时含有热激元件、C2C2、TEAD、MADS等其他转录因子的结合元件和一些未知元件.凝胶迁移实验表明,ZmHsf06蛋白与筛选出的3个代表性基因(Zm00001d000260,Zm00001d000272,Zm00001d033987)的启动子热激元件互作.本研究为深入研究玉米Hsf家族的耐热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玉米 热激转录因子 耐热性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ChIP-seq)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FY-6型液态有机粪肥施肥机研制与试验

农机化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前,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液态有机粪肥,由于施用机械短缺、智能化程度低造成了液态有机粪肥回用率低的问题。为此,研制了一种智能化液态有机粪肥施用机械,由动力行走系统、贮肥装置、粪水均分装置、粪水开沟注射装置和流量智能调控系统等组成,通过对粪水管路的设计排布,使机具具有多通道抽污功能,可实现不同方位及不同方式的抽污作业;通过对流量智能调控系统、粪水均分装置的设计,使得各行注射肥量均匀一致,且定量可控。

关键词: 施肥机 液态有机肥 注射 智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脂质热解形成的挥发性成分及途径研究进展

粮食与油脂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脂质的基本类别和结构组成,分析了脂质热解的基本原理、挥发性成分形成的具体途径以及影响脂质热解产物种类和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氧气、金属离子等,总结并展望了脂质热解形成挥发性成分途径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研究脂质热解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 脂质 脂质热解 挥发性成分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精量播种复合作业机具设计及试验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现有玉米播种机播种精度以及播种合格指数较低的问题,设计一种玉米精量播种复合作业机具。阐述播种复合作业机具的工作原理以及主要技术参数,一次进地可同时完成苗带旋耕、施肥、精量播种、覆土和镇压等工作。选用苗带旋耕,并对旋耕机构作业运动状态进行理论分析,确定旋耕刀周向排列,来达到保护性耕作和提高播种精度的要求。确定平行四连杆仿形机构的总体结构,并对其进行受力和尺寸参数分析,通过计算得到仿形机构的杆长,使播种单体有足够的仿形量,保证播深一致性。选用气吸式排种器,确定气吸式排种器结构,计算得出排种器最高转速,可达到精量播种的目的。在黄淮海地区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播种机作业速度为4 km/h,苗带旋耕机构转速为280 r/min时,机具通过性良好,苗带宽度合格率为93.5%,播深合格率为93.1%,粒距合格率为93.5%,重播率为5.9%,漏播率为3.3%,合格粒距变异系数为15.64%。各项性能指标满足农艺要求。

关键词: 玉米 精量播种机 苗带旋耕 气吸式 仿形机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粪和羊粪对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生理特征和产量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有机肥施用条件下河北低平原咸水补灌区盐碱障碍粮田冬小麦的耐盐抗氧化特征,设置常规施肥(CK)、推荐施肥(RC)以及在RC基础上猪粪和羊粪各3个施用量(低量:9 t·hm-2;中量:18 t· hm-2;高量:27 t·hm-2)处理,分析了不同处理下盐碱田冬小麦生长、碳氮代谢、抗氧化特性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高量猪粪和羊粪处理下小麦孕穗期单株分蘖数较RC处理分别提高了 18.42%和23.68%;高、中量猪粪和羊粪处理下干物质积累量在孕穗期、开花期和收获期较CK和RC处理均显著提高,其中在收获期高量猪粪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4.54%和24.60%,高量羊粪处理的增幅分别为29.94%和29.99%;高量猪粪和羊粪处理较CK和RC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小麦花后旗叶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含量及SOD、POD活性,降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积累量,其中羊粪较猪粪显著提高了可溶性糖含量.高、中量有机肥处理提高了穗数和千粒重,增产效果显著,其中高、中量猪粪处理较CK分别增产15.09%和8.95%,高、中量羊粪分别增产22.06%和9.34%,但两种有机肥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综合来看,针对河北低平原咸水补灌区轻度盐碱土壤,建议在生产实践中施用高量(27 t·hm-2)猪粪或羊粪,以改善冬小麦耐盐生理特征,进而促进产量提高,且总体上羊粪增产效果优于猪粪.

关键词: 有机肥 盐碱障碍粮田 冬小麦 生理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全自动顶空固相微萃取箭型-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老面小米馒头发酵过程中挥发性成分

食品科技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更好地萃取老面小米馒头的风味物质,文章对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箭型(Arrow)不同萃取图层进行筛选,并优化了萃取条件,并结合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比较Arrow法和传统SPME法的萃取效果差异。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Carbon WR/PDMS萃取图层、加水量0 mL、萃取温度60 ℃、萃取时间30 min;Arrow法相比较传统SPME法所得到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更多且浓度更高。利用Arrow法测定不同发酵时间(2、4、6、8、10 h)老面小米馒头的风味物质,分析发现发酵4 h馒头的挥发性成分最丰富,共鉴定出39种化合物;其中,一些主要风味化合物如苯甲醛、辛酸乙酯、异戊醇、壬醛等对构成其特征风味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老面 小米馒头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箭型 气相色谱-质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湿热处理对豆粉营养品质及面团物化特性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湿热处理研究不同豆粉抗氧化、营养特性及面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红豆粉和豌豆粉的总酚、黄酮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0.5 h和1.0 h时达到最大,而白芸豆粉总酚、黄酮含量呈增加趋势,在8.0 h达到最大;湿热处理对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趋势与总酚、黄酮含量一致;3种豆粉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分别为棕榈酸、硬脂酸、亚油酸、顺-11-二十碳一烯酸和油酸;湿热处理2.0 h及以上,对白芸豆粉中油酸、亚油酸和顺-11-二十碳一烯酸含量有显著影响;湿热处理后红豆粉和白芸豆粉中游离氨基酸参与美拉德反应,含量显著下降,而豌豆粉中更多结合态的氨基酸游离出来,使其含量升高;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结果显示,随着湿热处理时间延长,蛋白质变性和部分淀粉发生糊化,出现孔洞、黏附等现象;淀粉的重结晶使得豆粉的峰值黏度、谷值黏度和回生值下降,抗剪切力变差;面团水分分布测定结果显示,湿热处理后红豆粉的弛豫时间T21、T22增加,红豆粉成团性优于其他面团;湿热处理使混合豆粉热机械特性中的蛋白弱化度增强,抑制了淀粉的回生,降低了老化度,有益于提升产品品质。

关键词: 湿热处理 杂豆 营养品质 糊化特性 水分分布 热机械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