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春玉米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

草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Zea mays)间作豆科绿肥作物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建立优良的种植模式以控制玉米害虫,于2019年监测了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Pisum sativum)、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春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下害虫和天敌种群的发生动态。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季节内,间作针叶豌豆的春玉米上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和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种群数量分别高达每100株8 300.00和1 611.33头,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种群数量低至每100株40.00头;间作箭筈豌豆的春玉米虽然无二斑叶螨和玉米蚜发生,但棉铃虫种群数量高达每100株66.67头;并且,间作针叶豌豆或箭筈豌豆的春玉米上寄生蜂始见期早、种群数量高。甘肃省河西走廊春玉米间作箭筈豌豆有利于控制二斑叶螨和玉米蚜,但应注意防治棉铃虫;春玉米间作针叶豌豆有利于降低棉铃虫种群数量,但需注意防治二斑叶螨和玉米蚜。

关键词: 春玉米 间作 箭筈豌豆 针叶豌豆 害虫 天敌 发生动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PME-GC-MS技术分析不同地理标志辣椒粉香气成分差异

食品工业科技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区域的地理标志辣椒粉香气成分差异,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mass spectrometry,SPME-GC-MS)技术对不同区域的地理标志辣椒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试样品中共检测出11类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含烷烃类13种、烯烃类11种、醛类10种、醇类8种、酮类7种、醚类4种、酯类5种、酸类3种、呋喃类2种、吡嗪类1种、胺类1种;不同地理标志辣椒风味物质差异决定其呈香特点,高台辣椒、宝鸡辣椒、安集海辣椒、丘北辣椒、甘谷辣椒鉴定出来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数量依次为37、33、31、30、45,含量最高的风味物质分别为2,3,5,6-四甲基吡嗪、水杨酸甲酯、酞酸二乙酯、醋酸、四聚乙二醇单月桂醚;5种地理标志辣椒粉中均含有(1R,7r)-2,6,6,9-四甲基双环[5.4.0]-2,8-十一二烯、酞酸二乙酯、乙酸芳樟酯、醋酸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主成分与载荷值大的风味物质呈正相关,载荷值小的呈负相关,依据载荷值大小筛选出了对香气贡献较大的挥发性化合物。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地理标志辣椒的地理环境与呈香特点关联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地理标志辣椒粉 香气成分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对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18头健康、体重[(345.19±3.89) kg]相近的10月龄荷斯坦奶公牛,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CON组)和牛至精油组(OEO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牛。2组试验牛分别补饲0(CON组)和20 g/(头·d)(OEO组)牛至精油。预试期30 d,正试期270 d。饲养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取6头牛屠宰,取背最长肌6.0 kg,平均分成5份,贮藏在4℃有氧环境中,分别在熟化的0、1、3、5、7 d测定肉品质与抗氧化相关指标。结果显示:1) CON组和OEO组的亮度(L*)值分别在成熟5、7 d时达到最高值,红度(a*)值和黄度(b*)值均在成熟7 d时达到最高值。OEO组的L*值和a*值在成熟1、3、5、7 d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b*值在成熟3、5 d显著高于CON组(P<0.05)。2)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CON组和OEO组滴水损失持续减小,失水率和蒸煮损失先增加后趋于稳定。成熟1、3、5、7 d时,OEO组的滴水损失显著低于CON组(P<0.05);成熟5 d时,OEO组的失水率显著低于CON组(P<0.05)。3)成熟各阶段大理石花纹评分和剪切力2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4) CON组和OEO组的pH均于成熟5 d时降至最低,达到极限pH(pHu)。成熟5、7 d时,OEO组pH显著低于CON组(P<0.05)。成熟各阶段OEO组肌糖原含量显著高于CON组(P<0.05)。5)与CON组相比,成熟0 d时,OEO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成熟1 d时,OEO组GSH-Px和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成熟3 d时,OEO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显著提高(P<0.05);成熟5 d时,OEO组SOD、GSH-Px活性以及T-AOC和GSH含量显著提高(P<0.05),丙二醛(MDA)含量和GST活性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牛至精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肉色和嫩度,提高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抗氧化能力,尤其改善成熟5 d时牛肉的抗氧化能力,降低牛肉的pHu,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宰后不同成熟时间牛肉的失水率和滴水损失,从而维持生鲜肉的保水能力。

关键词: 牛至精油 牛肉 宰后成熟 肉品质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吲哚丁酸对桃砧木GF677不定根形成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激素诱导对无性系砧木不定根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清水为对照组(CK),分别用200、500、800和1 100 mg/L吲哚丁酸(3-indole butyric acid,IBA)处理桃无性系砧木GF677的1年生插穗基部,研究其扦插生根过程中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经200 mg/L IBA (T1)诱导的根系效果指数显著大于其他处理(P<0.05),生根率达94.63%。处理组插穗全氮(total nitrogen,T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和全钾(total potassium,TK)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均大于CK;插穗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ndoleacetic acid oxidase,IAAO)活性先增强后减弱,吲哚乙酸(indole acetic acid,IA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上述4个指标均在不定根形成期(21 d)出现峰值,且变幅最大为T1处理;处理组细胞分裂素(cytokinin,CTK)含量逐渐下降,且以T1处理降幅最大;处理组乙烯(ethylene,ETH)含量缓慢升高,且以T1处理变幅最小。相关性分析显示:生根率与插穗TN、TP、TK和CTK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IAA含量、IAAO活性和PPO活性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T1处理可显著提高插穗酶活性并加速IAA合成,说明200 mg/L IBA能更好地调节氧化酶和内源激素水平,促进不定根形成。

关键词: 无性系砧木 扦插生根 营养成分 氧化酶 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熏蒸剂处理对土壤理化特性及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不同土壤熏蒸剂在草莓重茬土壤上的使用效果,以连作3年草莓土壤为处理材料,设置棉隆熏蒸、石灰熏蒸、石灰氮熏蒸、威百亩熏蒸、未熏蒸(对照)5个处理,研究不同熏蒸剂处理下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物理性状等指标变化,结合妙香7号草莓生长与产量变化情况,借助药剂成本及死苗率分析,以解析连作草莓地土壤熏蒸处理的最佳药剂.结果表明,施用土壤熏蒸剂处理与对照相比,能显著提高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含量,降低全钾含量,除威百亩处理外,其他处理均可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棉隆、石灰、威百亩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4种熏蒸剂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土壤电导率.熏蒸剂处理后对土壤酶活性均有影响,其中,棉隆处理对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石灰处理对3种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石灰氮、威百亩处理均可增加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和脱氢酶活性,但抑制脲酶活性.石灰处理能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固相比例,增加气相比例,改善土壤结构,石灰氮、威百亩处理均可降低土壤孔隙度,降低气相比例,土壤结构相对恶化,棉隆处理居于中间,但各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不同熏蒸剂对草莓植株营养生长指标影响不大.除石灰处理产量减少1.39%外,其他处理均提高产量,其中以威百亩和石灰氮处理效果较优,与对照相比分别增加7.57%和6.82%.不同熏蒸剂处理后草莓死苗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威百亩、石灰、石灰氮、棉隆.可见,土壤熏蒸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物理性状,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增加产量,缓解草莓土壤连作障碍,其中威百亩效果最佳,可作为首选药剂,其次为石灰氮、石灰、棉隆.

关键词: 草莓 土壤熏蒸 土壤理化性状 土壤酶活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牌形成的系统哲学逻辑阐释

系统科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本文主要回答了“品牌是什么”这一根本性问题,揭示了品牌的哲学本质,并用系统哲学原理分析了品牌的形成过程。本文认为: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互动的关系性存在。一个产品标记符号经系统自组织的方式涌现成为凝结着消费者忠诚的品牌。而产品标志符号在这一交互过程中不是简单的消费者对产品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而是经系统整体优化后形成更高层次结构成为品牌。品牌的建立、延伸、迁移和衰退会随消费者认识的深化而变化。本文对品牌本质的揭示为品牌概念体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品牌 系统哲学 关系性存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后不同光照预处理对雾培马铃薯原原种中SGAs含量、绿变程度及发芽率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雾培马铃薯原原种的贮藏品质,为优质种子的采后预处理提供科学指导,研究采后不同光照预贮处理对雾培马铃薯原原种中SGAs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发芽率的影响.探讨了通过种薯薯皮绿变程度判断SGAs含量并快速评价预处理效果的可行性.在温度20 ℃,相对湿度75%±5%条件下,设定3个光照度:L1(1 000 lx)、L6(6 000 lx)、L12(12 000 lx),同时设置D(黑暗预贮)、S(室温散射光预贮)2个对照,分析采后不同光照度预处理对雾培马铃薯原原种失重率、叶绿素含量、薯皮色度、SGAs含量及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预贮时间的延长,5个处理组的失重率、SGAs含量均呈现出增加趋势,且光照度越大,失重率和SGAs含量越大,预处理结束时,L12组的失重率达4.99%,SGAs含量达0.449 mg·g-1,分别比D组增长43.8%和95.2%.在预贮处理期间,黑暗处理组(D)中叶绿素含量无明显变化,而光照处理组中,直射光(L1、L6、L12)的影响大于散射光(S),且光照时间越长、光照度越大,叶绿素含量增长越快;a*值作为薯皮色度评价标准,其下降趋势跟叶绿素的增长趋势一致,即叶绿素含量越高,a*值越小,薯皮绿变程度越重;经不同光照度处理的种薯在休眠期结束后,所有处理组种薯的发芽率和芽长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L6组(6 000 lx)光照处理最利于雾培马铃薯原原种的发芽,贮藏第9天,L6组的发芽率已达90.67%,贮藏第18天时,发芽率已接近100%,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通过对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SGAs含量与发芽率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45(P<0.05).由此可知,采后雾培马铃薯原原种在6 000 lx(L6组)光照条件下,进行贮藏前预处理,可促进SGAs含量的增加,能有效提高休眠期后种薯的发芽率;同时,SGAs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a*值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薯皮绿变情况判断种薯的预处理效果,以达到通过薯皮绿变程度快速判断种薯预处理完成情况的目的.

关键词: 光照处理 马铃薯原原种 绿变 生物碱 发芽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不同品种藜麦在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适宜性

江苏农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深入了解和利用不同藜麦品种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的适宜性,以6个藜麦品种(系)为材料,在观察其物候期的基础上对13项农艺性状指标、产量性状指标和品质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并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不同藜麦品种进行适宜性种植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藜麦品种(系)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的生育期均有所差别,基本从开花期就初显端倪。不同品种藜麦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后其性状表现中除了水分含量指标之外,其他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大于15%,并且各指标间均存在相关性,其中产量除与倒伏率间呈负相关外,与其他生长指标间均呈正相关,且与分枝数和有效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与有效分枝数间的关联程度更高。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排名结果显示,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藜麦较佳的品种(系)名称依次分别为陇藜5号、LXM、台湾红藜、陇藜3号、陇藜7号、C07。聚类分析后可将6个品种(系)分为3类,分别为以矮秆为特征的陇藜5号、LXM和C07等品种(系),以株型为特征的陇藜7号和陇藜3号等品种,及以产量为代表的台湾红藜。各藜麦品种(系)在黄土高原地带种植后表现出的性状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在以收获产量为目标的情况下可根据藜麦的主穗长度、主穗直径等株型性状进行选择。台湾红藜的优异表现可作为黄土高原藜麦规模化种植及地方品种种质创新的优良品种。

关键词: 藜麦 黄土高原 适宜性评价 农艺性状 产量性状 品质指标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7号桃在甘肃兰州的引种试验及栽培技术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甘肃省兰州市和平镇于2017年引进北京7号桃进行试栽,经过6年的栽培及观察,该品种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树体生长健壮,早果丰产,病虫害较少。北京7号桃果形端正,大而整齐,色泽鲜艳,风味浓甜,商品性好,果实成熟期比秦安县晚15 d左右,可有效延长市场供应期,经济效益显著,适宜兰州地区推广发展。

关键词: 北京7号 引种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赤芍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西北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定西市一种新的赤芍根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和孢子悬浮液离体接种法进行病原菌分离和致病性测定,基于形态学特征及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核糖体大亚基(Ribosomal Large Subunit,LSU)和转录延伸因子 1-α(Transcription elongation factor-1,TEF1-α)多基因序列分析进行病原菌鉴定,明确该病原菌为草莓垫壳孢(Coniella fragariae).该病原菌生长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为6~7,全光照不利于菌丝生长和产孢,在PD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OA和黑麦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菌丝对乳糖和酵母膏的利用率最高.

关键词: 赤芍 根腐病 病原菌分离鉴定,草莓垫壳孢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