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412条记录
藜麦副产物常规养分与抗营养因子的检测及饲用价值评价

草业科学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藜麦(Chenopodium quinoa)副产物秕谷、麸皮、糠和秸秆的饲用价值,测定其常规养分和抗营养因子及含量,并与苜蓿(Medicago sativa)干草、青贮玉米(Zea mays)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秕谷中粗蛋白(CP)和粗脂肪(EE)含量极显著高于糠、麸皮及秸秆(P<0.01),且秕谷中CP含量高于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糠、麸皮中CP含量高于青贮玉米,藜麦各副产物中EE含量均高于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秸秆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极显著高于秕谷、糠和麸皮(P<0.01),而在秕谷、糠、麸皮均低于苜蓿干草和玉米青贮;藜麦秕谷、糠和麸皮中总可消化养分(TDN)和相对饲用价值(RFV)均高于藜麦秸秆、苜蓿干草和青贮玉米。2)糠和秕谷中常春藤型和齐墩果酸型皂苷均极显著高于麸皮和秸秆(P<0.01),且秸秆中两种皂苷含量最低;秸秆NSP中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3种单糖的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秕谷、麸皮和糠(P<0.01)。3)糠、麸皮和秸秆中植酸含量极显著高于秕谷(P<0.01),而糠中单宁含量极显著高于麸皮、秸秆和秕谷(P<0.01)。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结果显示,藜麦不同副产物的关联值排序为秕谷>麸皮>糠>秸秆。综上,藜麦副产物秕谷、麸皮、糠和秸秆饲用优势明显,且饲用价值表现为秕谷>麸皮>糠>秸秆。

关键词: 干物质采食量 总可消化养分 粗饲料相对值 高效液相色谱 皂苷 非淀粉多糖 灰色关联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果番茄新品种陇番14号的选育

中国蔬菜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陇番14号是以自交系13117为母本,以自交系1311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中晚熟番茄一代杂种。无限生长类型,生长势较旺;第1花序节位为第7~9节,花序间隔3~5节;果实圆形、红色,无绿果肩,平均单果质量170.5 g;果实硬度2.09 kg·cm-2,畸裂果率2.89%;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12%,VC含量90.2 mg·kg-1,有机酸含量3.9 g·kg-1;高抗TMV,抗TYLCV、叶霉病,耐早疫病,每667 m~2产量7 000 kg左右,适宜甘肃早春茬设施栽培。

关键词: 番茄 陇番14号 一代杂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功能除草剂对蚕豆生长和田间杂草的防治效果

作物杂志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时期施用各类除草剂对蚕豆出苗、致畸性、产量形成和田间防效的影响,以蚕豆品种临蚕6号及不同除草剂为材料,开展蚕豆田间除草剂安全性、有效性和产量等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除草剂对临蚕6号的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二甲戊灵作为播种期的除草剂对蚕豆出苗和致畸性的影响最小,灭草松和5%精喹禾灵作为茎叶除草剂对蚕豆幼苗的致畸性最小;播前喷施氟乐灵和二甲戊灵产量分别提升7.9%和2.6%,茎叶期喷施灭草松和10%精喹禾灵产量分别提升7.9%和5.3%。尽管金都儿、乙草胺和15%精喹禾灵的株防效最高,然而对蚕豆幼苗的致畸性较高,不利于生产。播种后喷施除草剂也不利于产量形成。综合考虑,二甲戊灵和氟乐灵作为蚕豆的播前除草剂较好,灭草松和10%精喹禾灵作为茎叶除草剂较好。

关键词: 除草剂 蚕豆 致畸性 产量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烂茎线虫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数量动态

植物保护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腐烂茎线虫病是近年来我国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新病害,了解腐烂茎线虫的侵染规律对该病害的预防和控制及对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在苗期接种腐烂茎线虫,研究该线虫在马铃薯不同组织中的数量动态及危害程度.结果显示,在发芽-幼苗期(播种0~75d),母薯先受到腐烂茎线虫侵染;在发棵期(播种75~90 d),母薯和匍匐茎均检测到腐烂茎线虫;在结薯期到成熟期(播种90~105 d),线虫开始危害新生块茎,随着块茎膨大危害逐渐加重.在马铃薯成熟期,症状表现最明显,新生块茎中线虫数量最多,可达767.67条/g.不同时期的接种试验表明,在匍匐茎形成期(播种后70 d)接种,马铃薯受害最为严重,发病率达100%,块茎中线虫密度最高,达到99.32条/g,且块茎鲜重最低,为14.02g/个.本研究结果可为马铃薯腐烂茎线虫的适时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马铃薯 侵染部位 病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单作对枸杞园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和多样性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活性对维持农田土壤生态系统稳定和功能至关重要.前期研究表明,长期单作可导致枸杞园土壤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和群落结构变异,但对其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尚不明确.为研究微生物代谢活性对长期单作的响应,利用Biolog Eco平板分析了枸杞园表层(0~20 cm)和亚表层(20~40 cm)土壤微生物底物利用谱(CLPP)的年代变化规律.结合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测定和分析,探索了土壤微生物底物利用谱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长期单作促进了枸杞园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P<0.05),但不影响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Shannon指数.随种植年限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对吐温80和衣康酸的代谢活性增加,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对D-葡萄氨酸和苯乙基胺的利用显著降低(P<0.05).对不同碳源类型的分析发现,长期单作抑制了枸杞园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微生物对多聚物的利用能力(P<0.05),说明土壤微生物对复杂有机物的降解能力可能受到干扰.变差分解分析表明,土壤理化性质和真菌丰度是驱动枸杞园土壤微生物代谢多样性变异的主要因子.这些结果表明长期单作干扰了枸杞园,尤其是亚表层土壤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影响了其对复杂有机物的分解过程.在长期单作下,枸杞园亚表层土壤的植物-土壤负反馈作用可能更加严重,应受到更多关注.

关键词: 枸杞 连作障碍 微生物 代谢活性 Biolog Eco平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地区梨树腐烂病的病原种类鉴定

中国果树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明确甘肃省梨树腐烂病病菌的分布、组成及其亲缘关系,为有效防治腐烂病及筛选抗病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以甘肃省8个市州主要梨产区不同品种梨树上典型腐烂病症状的枝干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53株梨树腐烂病病菌,经柯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学及多基因序列(rDNA-ITS、EF-1α和tub2)构建系统发育树,明确致病菌种类及分类地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53株菌株均与模式菌株Valsa pyri聚为一支,支持率为99%,确定引起甘肃省梨产区梨树腐烂病的病原只有1种,即V. pyri(无性型为Cytospora mali),且菌株在PDA培养基上表现出不同类型的培养性状。

关键词: 梨树腐烂病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致病性验证 培养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彩色花椰菜叶绿体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种子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使用 Illumina HiSeq 2500 高通量测序平台测序组装白色、紫色、橙色、淡绿色 4 种花椰菜叶绿体全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花椰菜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 153 364 bp(淡绿色)和 153 366 bp(白色、紫色、橙色),由 4 个区域组成,包括 1 个88 136~88 138 bp的长单拷贝区(LSC)、1 个 17 834~17 835 b的短单拷贝区(SSC)以及 2 个 26 196~26 197 bp的反向重复(IRa/IRb),4 种花椰菜叶绿体基因组均注释 132 个基因,包括 87 个蛋白编码基因、37 个 tRNA和 8 个 rRNA.有 19个基因在 IR区重复;平均总 GC 含量均为 36.36%;共有 67 种密码子编码 24 种氨基酸,32 个密码子的使用频率(RSCU)大于 1.00,偏向于以 A或 U结尾的同义密码子占 90.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花椰菜和甘蓝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芥菜和欧洲油菜聚为一大类.

关键词: 花椰菜 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SSR 系统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青贮替代小麦秸秆对东乡贡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研究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青贮替代小麦秸秆对东乡贡羊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30只东乡贡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A组(对照组)羊饲喂小麦秸秆+精料,B组羊饲喂50%小麦秸秆+50%玉米青贮+精料,C组羊饲喂50%小麦秸秆+50%甜高粱青贮+精料。试验期82 d。结果显示,A组、C组东乡贡羊的末重、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东乡贡羊的平均日精料采食量显著高于B组(P<0.05)。B组总饲喂成本、每千克增重饲喂成本显著高于C组(P<0.05)。B组羊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极显著高于A组(P<0.01),C组羊的粗蛋白质、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羊的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组(P<0.05)。试验初期,C组羊中间细胞比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A组羊的血红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B组羊的血小板总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B组羊血清葡萄糖含量极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试验末期,各组羊淋巴细胞比率、红细胞总数整体上升,白细胞总数、中间细胞比率、粒细胞比率整体下降,且均在参考范围内。C组羊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B组(P<0.01),谷草转氨酶活性极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研究表明,饲喂青贮甜高粱组总饲喂成本更低,羊的平均日增重最高,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得到降低,能够提高肉羊机体抵抗力;饲喂青贮玉米组羊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较高。

关键词: 东乡贡羊 生长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燕麦饲草产量、品质和病害的影响

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品种和种植密度对燕麦(Avena sativa)饲草产量、品质、倒伏及病害的影响,本研究以国外引进改良品种‘定引1号’、自育品种‘定燕2号’、国内引进品种‘白燕7号’为试验材料,在陇中黄土高原地区进行了3个种植密度的田间比对试验。结果表明:燕麦干草产量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同密度下‘定引1号’的干草产量最大;不同品种间株高差异显著,而密度对株高的影响较小;分蘖数和茎叶比随密度增加呈递减趋势,其中‘白燕7号’的分蘖数和茎叶比最大;燕麦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随种植密度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而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呈升高趋势;随着种植密度增加,燕麦的倒伏和病害发生程度逐级增大;3个燕麦品种中,‘白燕7号’抗倒伏性好,‘定燕2号’抗病性强。基于主成分分析筛选出适宜陇中黄土高原地区种植的品种为‘定燕2号’,其最适种植密度为450株·m-2

关键词: 种植密度 产量 营养品质 倒伏 红叶病 白粉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部分地区苹果褐腐病病原分离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生物技术通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明确甘肃省静宁县及榆中县苹果褐腐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优质病原拮抗菌,为苹果采后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资源.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苹果褐腐病病果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柯赫氏法则验证、分子生物学方法结合形态学鉴定;采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细菌,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拮抗菌进行鉴定,用离体果实测定拮抗菌防病效果.结果表明,引起甘肃静宁县及榆中县苹果褐腐病的病原菌为云南链核盘菌(Monilia yunnanensis),筛选获得的最优拮抗细菌X2-2 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M.yunnanensis的菌丝抑制率达(81.29±0.57)%,在离体果实上拮抗菌的防治效果达 98.8%,能够显著抑制苹果褐腐病病斑在果实上的扩展速度.云南链核盘菌为甘肃部分地区苹果褐腐病主要病原菌,该研究筛选出的拮抗细菌X2-2 抑菌效果显著,具有作为优质生防菌株的潜力.

关键词: 苹果褐腐病 云南链核盘菌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生物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