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盐碱胁迫下藜麦种质幼苗生理特性及耐盐碱性评价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藜麦为研究对象,使用盆栽育苗法,设置 0(CK)、150、300 mmol·L-13 个混合盐碱(NaCl ∶ NaHCO3 = 1 ∶ 1)浓度处理,通过测定幼苗鲜质量、干质量及叶片叶绿素、可溶性糖、脯氨酸、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生长及生理指标,研究盐碱胁迫对 10 份藜麦(Q1~Q10)种质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盐碱胁迫程度加剧,幼苗的株高、根长较对照有少量增高,Q1 的 150 mmol·L-1和 300 mmol·L-1处理较CK增高 3 cm,而鲜质量相较CK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 300 mmol·L-1至150 mmol·L-1减少0.19 g;叶片叶绿素含量中的Q6 由CK的2.7 mg·g-1在 150 mmol·L-1时上升至4mg·g-1,在300 mmol·L-1时下降至2mg·g-1;Q1 的可溶性糖由CK的30.8 mg·g-1在150 mmol·L-1时升至37.59 mg·g-1,在300 mmol·L-1时升高至89.84 mg·g-1,Q1 的可溶性蛋白含量由CK的30.87 mg·g-1升至 150 mmol·L-1的 37.59 mg·g-1,在浓度为 300 mmol·L-1时达到最大为 89.84 mg·g-1.藜麦的幼苗叶内脯氨酸的含量在各盐碱处理下均显著高于CK,其中Q7 由CK的 95.12 μg·g-1升高至 300 mmol·L-1时的 216.17 μg·g-1,当盐碱浓度为 150 mmol·L-1时藜麦幼苗丙二醛含量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其中Q1 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由CK的4.76 U·g-1升高至 5.94 U·g-1后下降至 4.91 U·g-1、过氧化物酶活性由CK的 0.13 U·g-1升至 3.66 U·g-1,在 300 mmol·L-1下降至 0.56 U·g-1、过氧化氢酶活性由CK的 2.13 U·g-1升高至 3.36 U·g-1,在 300 mmol·L-1下降至 2.5 U·g-1.整体因浓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先增强后降低的趋势.综合评价 10 份供试材料,耐盐碱性最强的为HZLM-15-1、其次为HJL-33-1,对盐碱敏感的材料为HJL34-1 和LZLM-4.


溶菌酶和二氧化氯对兰州百合鳞茎片保鲜效果的比较
《食品研究与开发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不同浓度的溶菌酶和二氧化氯对兰州百合鳞茎片进行保鲜,研究单一保鲜剂对兰州百合鳞茎片的保鲜效果.依据前期学者的研究结果和保鲜剂使用说明,对两种保鲜剂分别取 3种不同浓度,研究不同浓度的保鲜剂在15d贮藏期内对兰州百合鳞茎片的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酚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筛选出保鲜效果较佳的保鲜剂及其使用浓度.结果显示:两种保鲜剂处理的兰州百合鳞茎片的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总酚含量、SOD及CAT活性均高于蒸馏水对照组;溶菌酶处理组中0.05%浓度处理的效果较0.01%和0.10%好;二氧化氯处理效果优于溶菌酶处理,且二氧化氯处理效果与使用浓度呈正比,60 mg/L的浓度保鲜效果最好.


水稻卷叶等位突变体e202的鉴定和基因精细定位
《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良好的叶片形态是保证作物产量因素之一,一定程度的卷曲能够使水稻叶片保持直立、不下垂,有利于改善群体的受光面积,使其接收更多的光能,提高光合利用率.利用EMS诱变水稻中花 11 成熟种子,从M2 后代中筛选到一个叶片内卷、挺直的突变体,命名为e202.通过表型鉴定,发现e202 表现出多种缺陷表型,与野生型中花 11 相比,不定根数目减少、根长变短,圆锥花序发育异常,小花形态、花药、花粉形态有畸形,育性极显著降低,叶绿素含量显著升高,气孔密度降低.树脂切片观察叶片结构,与对照相比,由于泡状细胞数目的增加和体积的减小,导致叶片的卷曲.同时切片观察花药,e202 中仅形成极少数花粉粒,导致育性降低.我们通过图位克隆技术将候选基因定位到第 10 染色体 440 kb的物理区域内,对区间内基因分析和测序发现Os10g0562700(LOC_Os10g41310)基因第 4 个外显子上,第 1935 位置缺失了 1 个碱基G,导致后续氨基酸错乱,蛋白翻译提前终止.综上表明,e202 是REL2 的一个新等位突变体,本研究为揭示REL2 参与水稻叶片卷曲和花的发育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甜瓜CmVDAC基因家族的鉴定及转录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DAC)是线粒体的“开关”,决定线粒体的命运,对甜瓜VDAC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对基因结构、进化、亚细胞定位及转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甜瓜全基因组共鉴定出7个VDAC家族成员,命名为CmVDAC1~7,分别分布在6条染色体上,含有5~10个内含子。该家族编码的蛋白质大多为弱碱性、亲水性氨基酸,氨基酸数量为276~380 aa。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 CmVDAC蛋白成员分为4个亚族,且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除Cm VDAC7蛋白外,其他CmVDAC家族蛋白均定位到线粒体。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 CmVDAC启动子序列包含了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两个方面的顺式作用元件,说明Cm VDAC基因可能参与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显示, CmVDAC基因在甜瓜的根、叶、果实、雌花和雄花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表明CmVDAC基因可能与植物生长发育有关,且在不同组织部位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枯萎病菌胁迫下的基因转录模式表明, CmVDAC可以响应甜瓜枯萎病菌的侵染;对CmVDAC4基因进行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mVDAC4可以响应白粉病菌的侵染,且在抗病甜瓜材料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感病甜瓜材料的表达。本研究为CmVDAC基因在甜瓜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的功能提供参考,同时也为抗病育种提供理论指导。


甘肃陇西黄芩镰孢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病株根部元素含量的变化
《草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甘肃省陇西县黄芩根腐病镰孢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对2019-2021年采集的136份病株进行分离,通过病原菌形态学特征、结合镰孢菌属通用引物、特异性引物及TEF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结果表明,从黄芩根腐病样本上共分离到83株镰孢菌,分别为尖孢镰孢菌(39.8%)、茄病镰孢菌(36.1%)、锐顶镰孢菌(16.9%)、芬芳镰孢菌(4.8%)、木贼镰孢菌(1.2%)和柔毛镰孢菌(1.2%),其中尖孢镰孢菌和茄病镰孢菌为优势病原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镰孢菌致病力不同,且同一种内各菌株的致病力差异显著;尖孢镰孢菌的相对病情指数最高,为9.0,而芬芳镰孢菌的相对病情指数最低,为1.2,木贼镰孢菌和柔毛镰孢菌没有致病性;黄芩受到镰孢菌侵染后,根部主要营养元素含量变化不显著,而微量元素锌、锰和铁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锐顶镰孢菌和芬芳镰孢菌是黄芩根腐病的新病原菌,为科学诊断该病害、研究根腐病菌对黄芩胁迫的响应提供理论依据。


甘肃根茎类中药材机械化生产现状及展望
《中国农机化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中药材是甘肃省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向特色产业转移,甘肃省中药材面积在逐年增加,种植中药材已成为广大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的需求日渐加剧。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结合根茎类中药材关键栽培农艺技术,针对当归、党参和黄芪等道地中药材,从耕种管收等作业环节,概述机械化研究及应用现状。指出机械化生产存在的问题:中药材种植区域多为丘陵山地,种植面积分散且较小;根茎类中药材品种繁多,种植方式和栽培农艺要求较多且复杂,农机农艺难融合;关键环节机具存在作业质量差等现象,中药材机具投入收益率不高,药农购买机具的积极性不高;现有机具技术含量低、创新性不足、易被仿制,企业对中药材机械化研发积极性低。提出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发展、种植模式向标准化发展、关键环节机具向高质高效发展、中药材机械生产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以期为中药材生产装备研发提供参考,助力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根茎类中药材 道地中药材 种植方式 栽培农艺 机械化生产


河西走廊产区"厂"字形整形方式对'赤霞珠'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厂”字形整形方式对酿酒葡萄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以多主蔓扇形和“厂”字形2种整形方式下的‘赤霞珠’葡萄和葡萄酒为试材,测定其总糖、总酸与酚类(总酚、总类黄酮、总黄烷醇、总花色苷和单宁)等指标,并利用GC-MS对其香气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厂”字形整形方式下的葡萄果实与对应干红葡萄酒酚类含量均显著高于多主蔓扇形(P<0.05),且“厂”字形酒样颜色参数更优。“厂”字形样品中香气化合物总量也均显著高出多主蔓扇形(P<0.05),特别是“厂”字形酒样中醇类和酯类等化合物含量的增加,为其提供更为浓郁的果香和花香。综上所述,与多主蔓扇形相比,“厂”字形整形方式更有利于果实酿酒品质的提升,从而改善葡萄酒品质。
关键词: 赤霞珠 干红葡萄酒 整形方式 酚类物质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


甜高粱青贮替代玉米青贮对肉羊血液生理生化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草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0只健康小尾寒羊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头,分别以0 (对照组)、25%、50%、75%、100%(以干物质计)甜高粱(Sorghum bicolor)青贮替代玉米(Zea mays)青贮,饲喂90 d后测定其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及血清抗氧化指标,旨在探明甜高粱青贮以不同比例替代玉米青贮对肉羊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1)以甜高粱替代不同比例玉米青贮对肉羊平均日增重和日均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 0.05)。2)不同处理对各组肉羊血液生理指标无显著影响;经90 d试验期后各组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和中间细胞比率、 25%组的白细胞总数、对照组和25%~75%组的血小板总数及75%组的血小板比容均较第1天显著降低(P <0.05)。对照组、25%组和75%组的淋巴细胞比率及25%组和50%组的红细胞总数均较第1天显著升高。3)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参考范围值;对照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组且其他组间差异不显著;对照组的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50%组和100%组;75%组的白蛋白显著低于25%组,但肌酐含量显著高于25%组;其他指标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4) 50%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100%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75%组的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各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和丙二醛水平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以甜高粱青贮替代玉米青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清生化指标,有效保护其肝脏和肾脏,同时可提高肉羊机体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甜高粱 肉羊 血常规检查 谷草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总抗氧化能力 丙二醛


番茄新品种陇番16号的选育
《中国瓜菜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陇番16号是以自交系14157为母本、自交系14151为父本配制的无限生长类型番茄杂交1代新品种。该品种中晚熟,春季塑料大棚栽培全生育期170 d左右。植株生长势旺,叶量中多。单花序,6~9节出现第1花序,花序间隔3片叶,易坐果。平均单果质量178.3 g,果实圆形,幼果无果肩,成熟果实粉红色,色泽鲜艳,畸裂果率低、硬度中等。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5.9%,可溶性糖含量3.90 g·100 g-1,有机酸含量0.44 g·100 g-1,维生素C含量25.8 mg·100 g-1,番茄红素含量4.86 mg·100 g-1,酸甜可口、品质佳。抗烟草花叶病毒病(Tobacco mosaic virus,TMV)、叶霉病及早疫病。日光温室早春茬生产试验表现良好,667 m~2产量7200 kg左右。适宜甘肃及北方地区保护地早春茬栽培。2022年6月通过农业农村部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


58份鲜食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玉米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0-2022年通过田间人工接种,对58份鲜食玉米品种进行抗性鉴定和评价,明确玉米品种对瘤黑粉病和丝黑穗病的抗性差异。结果表明,58份鲜食玉米中未检测出高抗(HR)瘤黑粉病品种,1份品种原玉糯999表现抗病(R),占比1.7%;福甜73、白甜糯3号、白玉糯2020、甘糯2020等4份材料表现中抗(MR),占比6.9%;27份品种表现感病(S),占比46.6%;26份品种表现高感(HS),占比44.8%。对丝黑穗病鉴定结果表明,未发现高抗(HR)和抗病(R)品种,仅1份品种永糯321表现中抗(MR);其余20份和37份材料分别表现感病(S)和高感(HS),分别占鉴定材料的34.5%和6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