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二化螟对薄荷精油化学成分的电生理及行为反应
《广东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g).精油中可影响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触角电位反应的化学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薄荷精油,称重法测试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取食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仪(GC-EAD)分析薄荷精油主要化学成分对二化螟成虫的电位反应。【结果】薄荷精油对二化螟幼虫具有显著的引诱取食作用,当浓度为0.15625 mg/mL时,取食率为123.01 %。GC-MS结果分析从薄荷精油中共检测出27个化合物,化合物含量占总含量的81.965 %,含量最多的为长叶薄荷酮,为15.854 %。GC-EAD测定结果表明,雌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2种化合物作出反应,长叶薄荷酮的反应最为强烈;雄虫对薄荷精油中的10种化合物有反应,丁子香酚对二化螟雄虫的影响最为强烈。【结论】薄荷精油中的长叶薄荷酮和丁子香酚可能是影响二化螟幼虫取食行为的主要化合物。
关键词: 薄荷精油 成分分析 二化螟 取食行为 气相色谱-触角电位反应 水蒸气蒸馏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Brassica napus L.)矮化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具有重要影响的油料作物。通过杂交育种在油菜上的运用,获得了相较于旧品种在生活力、生长势、抗逆性、适应力、产量、品质等方面具有更大优势的新品种,但同时也带来了油菜倒伏与机械化生产率无法提高等问题。水稻和小麦相关的矮化研究与应用是绿色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人们改良油菜品种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油菜倒伏和提高油菜机械化生产率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油菜矮化育种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研究围绕甘蓝型油菜矮化基因的遗传特点、基因定位、矮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油菜矮化基因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遗传特点 矮化机制 生理生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刺梨渣青贮前后与皇竹草、饲用玉米青贮的营养成分及饲喂效果比较分析
《饲料工业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刺梨渣青贮前后与皇竹草、饲用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差异。试验分为3个青贮组,分别为刺梨渣青贮组、皇竹草青贮组与饲用玉米青贮组,各组样品青贮60 d后开罐取样,测定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随后对肉牛进行青贮饲喂试验。刺梨渣青贮与皇竹草青贮相比,干物质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粗蛋白含量显著提高(P<0.05),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降低(P<0.05)。刺梨渣青贮与饲用玉米青贮相比,干物质含量极显著提高(P<0.01);粗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粗灰分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钙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pH值显著提高(P<0.05)。刺梨渣青贮组日增重显著高于皇竹草青贮组(P<0.05),与饲用玉米青贮组相近。刺梨渣青贮各项营养性能指标均衡,饲喂肉牛日增重效果较好,优于常用的皇竹草青贮,与饲用玉米青贮相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羊茅FaFT基因表达、蛋白互作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LOWERING LOCUS T(FT)对植物开花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为探索高羊茅FaF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从前期高羊茅转录组中克隆得到FaFT基因。qRT-PCR分析表明FaFT基因在长日照、短日照、连续光照、连续黑暗、昼夜颠倒和长日照下不同发育阶段都保持一定的昼夜节律并受光周期的调控。亚细胞定位显示FaFT基因编码的蛋白位于细胞核中;利用酵母双杂交筛选出可能与FaFT互作的FD蛋白,并进一步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方法进行验证FaFT与FD蛋白互作的真实性。通过构建过表达载体和功能补偿发现在长日照条件下FaFT基因促进拟南芥提前开花,FT基因功能补偿后恢复拟南芥突变体开花表型,突变体植株本身没有开花现象。以上结果说明高羊茅FaFT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得以成功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桑树品种幼苗对镉的耐受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桑树品种幼苗对镉的耐受性,筛选耐镉性较强的桑树品种。【方法】以9种桑树(Morus alba.L)实生幼苗为试验材料,分别进行浓度为0 mg/kg、5 mg/kg、50 mg/kg、150 mg/kg、300mg/kg、500mg/kg的Cd2+处理,研究不同桑树品种在镉胁迫下的生理响应,结合隶属函数法及标准差系数权重法对9个桑树幼苗的耐镉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桑树品种对镉的耐受性有差异;在镉胁迫阈值为5mg/kg的镉浓度下,不同桑树品种的各生理指标除MDA和脯氨酸外均受到抑制;根据耐镉性综合值,不同桑树品种的耐镉性为桑特优2号>桂桑5号=桂桑6号>69851>粤桑11号>粤桑51号>蛋白桑>桂桑优62号>桂桑优12号。【结论】强耐镉型品种为桑特优2号,中等耐镉型品种为桂桑5号、桂桑6号、69851和粤桑11号;镉敏感型品种为粤桑51号、蛋白桑、桂桑优12号和桂桑优62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早熟大豆新品种黔豆14的选育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育成高产早熟大豆新品种黔豆14,为贵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且适应大豆生产复种轮作、间种套种等多样化种植模式提供品种参考。【方法】以高产、早熟、多抗为育种目标,采用大豆杂交育种方法,成功培育出符合目标性状的大豆新品种黔豆14。【结果】黔豆14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831.25 kg/hm2,比对照黔豆7号增产10.6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63.15 kg/hm2,比对照增产11.84%;生育期116.6 d,比对照品种早5.9 d;紫花,灰毛,有限结荚习性,株高54.00 cm,单株荚数42.75个,单株粒数79.05粒,单株粒重13.45 g,百粒重17.15 g,蛋白质含量为41.40%,脂肪含量为19.90%,田间抗倒伏、感SMV程度轻、成熟时不裂荚,耐荫性强。【结论】新品种黔豆14适宜在贵州与高秆作物间作、与矮秆作物复种轮作及与经果林套种等多种模式的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黄1号'茶树胚轴再生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黄化茶树品种‘中黄1号’再生体系,以当年生茶籽萌发的无菌苗胚轴为外植体,探索适宜的茶籽脱菌条件,外植体愈伤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不定芽壮苗、生根培养基等条件。结果表明:(1) 75%乙醇浸泡1.5 min、0.1%升汞溶液浸泡处理20 min,污染率6.7%较低,存活率可达90%;(2)萌发培养基为MS+1 mg/L GA3,萌发率可达98.8%;(3)愈伤诱导及分化培养基为MS+2 mg/L 6-BA+0.3 mg/L IBA,出愈率可达95.5%,分化率较高,为17.5%;(4)不定芽壮苗培养基为MS+1 mg/L 6-BA+0.5 mg/L IBA,株高差5.3 cm;(5) 50 mg/L IBA浸泡5 min,接种至1/2MS+0.5 mg/L IBA生根率较高,达82.35%;(6)按照自然光炼苗5 d后,组培苗移至V营养土∶V蛭石=2∶1的基质条件进行移栽,成活率可达66.7%。本研究获得较高效的‘中黄1号’茶树再生体系,为后续的遗传转化研究提供技术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香螺的选育
《中国蔬菜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香螺是以自交系10011A为母本,以自交系jq55-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鲜食辣椒一代杂种。中熟,生育期170d(天)左右;植株生长势强,连续坐果能力强,株高65cm,开展度65cm;果实牛角形,果面有皱褶,呈螺纹状,果长16~20cm,果肩宽1.3~1.8cm,青熟果绿色,老熟果鲜红色,VC含量1?342.0mg·kg-1,辣椒素含量0.12%;田间对病毒病的抗性强于对照长辣7号,每667m2鲜椒产量2?200kg左右,适宜贵州地区春季露地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茯砖茶金花发酵剂的制备工艺优化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茯砖茶金花发酵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为茯砖茶的工艺改良和品质提升提供参考。[方法]以发酵剂产孢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人工接种金花菌发酵剂配方。[结果]茯砖茶金花发酵剂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以10 g黑毛茶为基质,添加含水量31.96%、蔗糖含量2.98%、接种量321.92μL,28℃条件下,该条件下培养10 d的产孢量达27.36×107个/g。[结论]优化的工艺参数经济可行,孢子产量更高及发花品质较好,更加适宜进行工厂化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火龙果周年生育期模拟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准确预测火龙果生长发育进程,为贵州火龙果栽培管理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火龙果周年生长发育状况为研究对象,针对贵州火龙果栽培的实际生产条件,采用生理发育时间作为衡量尺度,通过定量火龙果生长发育对温度和光强反应的差异,构建火龙果周年生育期模型,并利用独立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构建了火龙果周年生育期模型,通过模型得到火龙果枝条萌动期、生长迅速期、果实生长期和生长停滞期的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相对根均方差分别为18.17%、17.21%、16.86%和18.64%,均小于20%,模拟效果较好。【结论】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火龙果周年内的生长发育进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