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基于BERT字向量和TextCNN的农业问句分类模型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词向量和深度学习模型组合对农业问句分类结果的影响,为构建农业智能问答系统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通过爬虫获取农业种植网等网站的问答数据,选择20000条问句进行人工标注,构建农业问句分类语料库.采用BERT对农业问句进行字符编码,利用文本卷积神经网络(TextCNN)提取问句高维度特征对农业问句进行分类.[结果]在词向量对比实验中,BERT字向量与TextCNN结合时农业问句分类F1值达93.32%,相比Word2vec字向量提高2.1%.在深度学习模型的分类精度对比方面,TextCNN与Word2vec和BERT字向量结合的F1值分别达91.22%和93.32%,均优于其他模型.在农业问句的细分试验中,BERT-TextCNN在栽培技术、田间管理、土肥水管理和其他4个类别中分类F1值分别为86.06%、90.56%、95.04%和85.55%,均优于其他深度学习模型.超参数设置方面,BERT-TextCNN农业问句分类模型卷积核大小设为[3,4,5]、学习率设为5e-5、迭代次数设为5时效果最优,该模型在数据样本不均衡的情况下,对于农业问句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依然能达93.00%以上,可满足农业智能问答系统的问句分类需求.[建议]通过阿里NLP等开源平台提升数据标注质量;在分类过程中补充词频和文档特征,提高模型分类精度;农业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合作,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数字化推广和服务新模式.

关键词: 农业问句 智能问答系统 问句分类 预训练语言模型(BERT) 文本卷积神经网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丘陵地区主栽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研究江苏丘陵地区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的红茶适制性,对比分析了当地主要栽培的10个茶树品种的鲜叶原料和成品红茶的物理性状、加工性能、品质成分及感官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各品种所制红茶中‘福鼎大毫’、‘福鼎大白’、‘金观音’、‘龙井43’及‘白叶1号’的(TF+TR)/TB值超过1.05,茶汤的香气、滋味及明亮度好,‘浙农113’和‘楮叶齐’外形美观,内质也相对较好,均适制工夫红茶;‘乌牛早’、‘龙井长叶’及‘群体种’则因发酵性能较差和品质成分不协调而不适制工夫红茶。适制红茶的品种中,‘金观音’外形品质较差,但是香气突出;‘白叶1号’发酵性能较差,但是鲜甜度高,两者的品质风格都较为独特,适宜开发特色红茶。

关键词: 江苏丘陵地区 茶树品种 工夫红茶 品质成分 感官品质 适制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蟹塘水质受投喂量影响的关系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晰投喂量与蟹塘水质变化之间的关系,基于2020年宜兴市中华绒螯蟹养殖试验池塘的水质、气象和投喂数据,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饲料投喂量对溶解氧质量浓度、pH值等6个水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质变化与饲料投喂量之间存在长期滞后效应.相对于投喂量的中位数,在高投喂量下,溶解氧质量浓度在75%的观测点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滞后期内最大负效应达-1.781 mg/L(95%置信区间:-2.916~-0.647 mg/L).氨氮质量浓度、电导率、pH值在部分滞后期显著减小,浊度显著上升.在低投喂量下,氨氮质量浓度和浊度在部分滞后期显著增加,其余指标显著减少.但高、低两种投喂量情景下叶绿素质量浓度变化的滞后效应均不显著.另外,同一深度不同位置及同一位置不同深度的溶解氧质量浓度受投喂量影响的滞后效应模式有所不同.研究结果可为生产环境下投喂量对水质变化的影响分析和水质调节策略制定提供支撑.

关键词: 饲料投喂 水质 中华绒螯蟹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乳酸菌及丙酸钙对全株玉米和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和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乳酸菌及丙酸钙对全株玉米和燕麦青贮饲料发酵品质、营养品质、微生物数量、霉菌毒素含量及有氧稳定性的影响,利用蒸馏水(CK组)、复合乳酸菌(LAB组,添加量为5×105 CFU·g-1鲜样)、丙酸钙(PACA组,添加量为鲜草重的0.4%)以及乳酸菌和丙酸钙复合(LAB+PACA)分别添加进全株玉米和燕麦原料中青贮120 d.结果表明:全株玉米青贮饲料发酵品质优良而萎蔫后的燕麦青贮丁酸和氨态氮含量较高.添加剂在不同青贮饲料中表现不同.所有添加剂均显著提高了燕麦青贮饲料的乳酸和乙酸含量,降低了pH值、氨态氮、丁酸含量和酵母菌数量(P<0.05).而PACA和LAB+PACA组则显著提高了玉米青贮饲料中的淀粉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和有氧稳定性并且降低了霉菌和酵母菌数量(P<0.05).LAB和LAB+PACA的使用有效降低了玉米青贮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1含量(P<0.05).在两种青贮饲料中丙酸含量只有PACA和LAB+PACA组能够显著增加.因此,添加剂尤其是LAB+PACA的复合添加对于提高玉米和燕麦青贮饲料的青贮品质和安全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乳酸菌 丙酸钙 全株玉米青贮 燕麦青贮 霉菌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分析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护坡对降雨径流中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差异.[方法]设置4种类型的护坡(网面护坡、砖面护坡、草面护坡和土面护坡),采用人工进水方式,开展为期15 d的护坡处理降雨径流中试试验.试验于不同时段采集底部出水,监测氮[总氮(TN)、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磷[总磷(TP)、颗粒态磷(PP)]、化学需氧量(COD)、总悬浮物(TSS)等指标.[结果]砖面护坡对径流中PP、TP、NH+4-N、COD和TSS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89.28%、62.87%、74.28%、56.48%和85.00%;网面护坡对径流中NO-3-N和TN的削减效果较好,削减率分别为29.24%和38.29%.通过Zi分综合评价方法计算后发现,砖面护坡对污染物削减效果优于其他护坡.砖面和网面护坡的植物和护坡表面构筑物,可以起到延缓径流流速、延长水力停留时间的作用.[结论]砖面护坡对污染物的削减优势源于其对颗粒物及其结合污染物的有效拦截;网面护坡对硝态氮和总氮的削减优势,可能源于其较好的微生物生存环境.

关键词: 护坡;水力停留时间;雨水径流;污染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生物预处理秸秆纤维浆结构、形态及成膜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研究生物预处理对秸秆纤维解离作用,促进制浆过程纤维分丝帚化及成膜性,采用实验室模拟发酵法,探讨微生物接种量及发酵时间对秸秆纤维化学组分、纤维形态及膜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接种1%外源菌处理稻秸14天时降解率达到20%,纤维降解适中,细小纤维占比仅59.63%~67.91%,纤维间交织力增强,纤维的疏解与拆分效应提升,打浆能耗降低71.54%.且随发酵时间的延长,纤维膜的抗张强度先升高再降低,第7和14天时分别提高7.6%和4.64%;3%接菌量处理14天时,浆料重均和质量加权增幅最大至28.57%和49.36%,膜撕裂度最高达240.9 mN.抗张强度与纤维质量间无明显相关性,耐破强度与纤维质量加权长度间呈负相关,撕裂强度与纤维数均长度、重均及纤维长宽比间呈显著正相关.该研究为生物降解秸秆纤维地膜的开发应用可行性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微生物 预处理 秸秆制浆 纤维形态 地膜 力学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声波联合乳酸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效果

江苏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超声波(US,400 W,50 kHz)、乳酸(LA,质量分数为0.5%, 1.0%)和超声波联合乳酸处理(US+0.5%LA,US+1.0%LA)对游离和生物膜状态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和抗生物膜机制,并且选用US+0.5%LA对羊肉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杀菌处理。结果显示,超声波联合乳酸处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明显,显著降低了生物膜胞外多糖的含量,破坏了生物膜的胞外基质(P<0.05);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超声波联合乳酸处理使得菌体细胞产生了严重的凹陷;激光共聚焦电镜和核酸泄露试验结果表明,超声波联合乳酸处理对菌体的细胞膜造成了严重破坏,使其通透性显著增加,进而造成内部核酸大量泄露;US+0.5%LA处理可以显著地控制羊肉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因此,超声波联合乳酸处理通过影响菌体细胞膜的完整性、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生物膜胞外多糖含量降低及内部核酸泄露,进而发挥杀菌作用。

关键词: 超声波 乳酸 金黄色葡萄球菌 羊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多年迷向防治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控制作用评估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科学评估多年迷向防治对桃园梨小食心虫的实际防控效果,并完善优化桃园害虫性信息素科学应用技术,在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5个乡镇大面积连片桃园内连续4年使用迷向丝防治梨小食心虫,并实时监测调查,分析各年度桃园内梨小食心虫种群消长动态,抽样法调查统计桃树折梢率。结果显示,多年迷向防治可以有效降低桃园梨小食心虫种群发生数量,各乡镇桃园内虫口基数逐年减少;洛社和钱桥2个乡镇2021年迷向防治处理区梨小食心虫平均迷向率在94.37%以上;2021年阳山镇迷向防治区平均折梢率为1.24%。结果表明大面积且连续使用迷向防治法对桃园梨小食心虫具有很好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 梨小食心虫 迷向防治 桃园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相关基因鉴定与功能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机制,通过RNA-seq技术获得亚致死剂量阿维菌素胁迫下腐食酪螨转录组序列,鉴定到138个差异表达的基因被注释到解毒代谢中,包括4个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GST),12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P450)和3个羧酸酯酶基因(CarE).利用RNAi技术沉默差异表达的11个解毒代谢基因后,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发生显著性变化,毒力指数在0.65~6.05.结果显示,GST家族中TPGST7、TPGST45和TPGST49以及P450基因TPCYP3A9、TPCYP3A13和TPCYP4C3均参与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此外,葡萄糖醛酸转移酶(GLT)家族基因TPGLT28首次被证实参与腐食酪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

关键词: 食用菌害螨 抗性相关基因 RNAi 抗药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改良基质对土壤性状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发酵腐熟的秸秆作为有机添加基质(SM)与化肥联合施用对小麦产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对我国小麦-玉米典型低产区——黄河故道(以沙壤土为主)进行了基质不同施用量的田间试验,试验包括5个处理:化肥(CK,无土壤改良基质),3000 kg·hm-2的土壤改良基质(SM1),6000 kg·hm-2的土壤改良基质(SM2),9000 kg·hm-2的土壤改良基质(SM3),12000 kg·hm-2的土壤改良基质(SM4),所有处理的化肥用量与CK相同.研究分析了不同SM添加下小麦产量,土壤性状和营养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该有机改良剂提高了小麦产量,产量最高达到了8276.40 kg·hm-2,是CK组的1.32倍.同时也增加了16S和18S基因的拷贝数,峰值分别达到CK的15.3倍和7.8倍,并改变了真菌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了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随着SM的施用量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和土壤多种酶活也同步增加.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表明,SM作为有机改良剂可以提高黄河故道由于河流冲击形成的低产沙壤土地区的小麦产量.

关键词: 农田改造 小麦产量 贫瘠土壤 微生物群落 土壤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