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过瘤胃胆碱和过瘤胃葡萄糖对围产期母羊健康、血清生化指标及产羔性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估过瘤胃胆碱(RPC)和过瘤胃葡萄糖(RPG)对围产期母羊能量负平衡及其产羔性能的影响。选取80头湖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RPG组、RPC组和RPC+RPG组每头每天分别添加15 g RPG、3 g RPC、15 g RPG+3 g RPC。试验期50 d,结果表明:1)各组间妊娠毒血症的发病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有提高羔羊断奶成活率的趋势(0.10>P> 0.05),且RPC+RPG组羔羊初生重显著提高(P <0.05)。2)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G显著降低了分娩当天母羊血清中β-羟基丁酸含量(P <0.05),同时血清中总蛋白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还显著提高了产后10 d时血清甲状腺素(T4)含量(P<0.05),对血清葡萄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3)与对照组相比,添加RPC对血清葡萄糖和β-羟基丁酸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相反还显著提高了分娩当天和产后20 d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P<0.05),添加RPC+RPG对血清生化指标无显著交互作用(P>0.05)。综上所述,围产期母羊饲粮中添加15 g/(d·头)RPG有助于缓解能量负平衡,而3 g/(d·头)RPC添加效果不显著,但添加RPC+RPG均可以提升羔羊断奶成活率,提高羔羊初生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分析
《植物保护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的病原菌组成及致病特征,于2018—2019年从江苏省13个市41个县区采集341份水稻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TRI11基因序列鉴定及产毒力测定对其产毒化学型进行分析,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力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从水稻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病原菌392株,其中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为385株,禾谷镰刀菌F. graminearum为7株。亚洲镰刀菌分为3-乙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化学型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化学型菌株,分别占亚洲镰刀菌总菌株数的66.8%和33.2%;禾谷镰刀菌均为(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化学型。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在全省范围内为优势群体,而产15ADON的禾谷镰刀菌仅在淮北地区被发现;产NIV的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性要显著高于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不同产毒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均有一定致病性,但NIV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力最强。
关键词: 水稻 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亚洲镰刀菌 产毒化学型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药块茎发育阶段基因共表达网络构建及阶段特异性分析
《江苏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山药是一种药食同源作物,块茎是其主要产品器官,其发育机制对于山药产量和品质提升相关育种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不同生长阶段(块茎膨大第1 d、第11 d、第21 d、第31 d、第41 d、第51 d,T1~T6)的山药块茎为材料进行转录组测序,经从头(de novo)组装后获得42042个unigenes,利用七大数据库进行注释,鉴定后发现山药块茎形成过程中涉及大量基因,包括激素合成、信号转导等相关基因.阶段特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块茎形成初始阶段为块茎发育的关键时期;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结果表明,在山药块茎形成初期及后期,激素相关基因的表达特别活跃,脱落酸(ABA)、茉莉酸(JA)是山药块茎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山药块茎膨大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合策略优化犬α干扰素的酵母表达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前期研究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了犬α干扰素(CaIFN),其活性较高但产量未达到理想水平.目前工作的重点是提高重组蛋白产量.构建含有1、2、4、6、8拷贝CaIFN基因的酵母转化子,其中KM-6CaIFN产量最高,与KM-1CaIFN相比提高了200.6%.共表达8种分子伴侣,其中Hac蛋白能够提高KM-6CaIFN和KM-8CaIFN的目的蛋白产量,提高幅度分别为32.1%和113.1%.在此基础上继续增加CaIFN拷贝数,可观察到KM-12CaIFN-Hac的产量最高,是KM-8CaIFN-Hac的1.33倍,同时是KM-1CaIFN的5.61倍.通过与梯度稀释的BSA进行蛋白质条带比较,评估KM-12CaIFN-Hac的靶蛋白产量约为581 mg/L,为目前报道中酵母产犬α干扰素最高值.
关键词: 犬α干扰素;毕赤酵母;重组蛋白产量;多拷贝;分子伴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内生菌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食用农产品是食品的基础原料,直接关乎人类日常生活和健康,对其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调控是农业和食品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植物内生菌是健康植物体内的共生菌,菌体及其代谢产物能对调控植株生长发育以及环境胁迫适应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目前对植物内生菌的研究已渗透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其应用价值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助推农业生产和提升农产品品质的潜在辅助手段,特别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调控上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就植物内生菌在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产地环境危害物、农药投入品危害物、病虫害以及营养品质指标等调控方面的最新研究状况进行系统综述,并就植物内生菌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指标调控研究上的技术瓶颈以及未来可拓展的研究和应用展开探讨,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品质调控领域研究提供最新的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和潜在技术创新思路.
关键词: 植物内生菌 食用农产品 质量安全 营养品质 生物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镉积累差异研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长江中下游麦区不同小麦品种对镉的积累差异,本研究于无污染农田中对长江中下游麦区107个小麦品种的镉积累能力进行了比较,并基于大田试验结果,从中选取了42个小麦品种,利用盆栽试验将其种植于轻度镉污染土壤中,进一步对小麦不同部位镉含量、农艺性状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无污染条件下107个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分布在0.040~0.082 mg·kg-1范围内,均低于我国规定的限量值(0.1 mg·kg-1).盆栽试验结果显示,42个小麦品种籽粒、秸秆镉含量范围分别为0.261~0.524 mg·kg-1和0.562~1.095 mg·kg-1,小麦籽粒镉含量与秸秆镉含量及秸秆向籽粒的镉转运系数呈显著正相关(P<0.001).小麦籽粒镉含量与小麦产量、株高、千粒质量等农艺性状无显著相关性,且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存在宁麦11这一低镉高产品种,表明通过常规育种方式筛选出低镉高产小麦品种是可行的.盆栽试验的42个小麦品种籽粒镉含量与大田试验中对应品种的籽粒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1),表明在非污染和轻度镉污染条件下,小麦自身遗传特性是影响品种间镉积累差异的主要因素.因此,可在小麦品种审定过程中,测定参加生产试验的小麦籽粒镉含量,初步评估不同小麦对镉的积累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压提取蓝莓渣花色苷的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旨在优化蓝莓渣花色苷的超高压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活力.本文以蓝莓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蓝莓渣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维生素C(VC)为阳性对照,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率、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的测定,评估蓝莓渣花色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蓝莓渣花色苷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渣花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400 MPa,提取时间9 min,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 g/mL,此条件下花色苷的提取量为5.93±0.06 mg/g,与传统溶剂浸提法(CSE)、超声波辅助提取法(USE)相比,超高压辅助提取(UPE)法的提取效果更好,花色苷提取量分别提高25.11%、10.02%;蓝莓渣花色苷对DPPH?清除能力最强,与同浓度的VC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对?OH的清除率以及FRAP铁离子还原能力则显著弱于同浓度VC(P<0.05);HPLC分析结果表明,蓝莓渣花色苷包含13种花色苷单体,其中锦葵色素-3-半乳糖苷含量最高.因此,超高压辅助提取是一种高效的蓝莓渣花色苷提取方法,且蓝莓渣花色苷因其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超高压提取 响应面优化 蓝莓花色苷 高效液相色谱 抗氧化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苏大豆上分离的豇豆轻斑驳病毒基因组序列克隆及特征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豇豆轻斑驳病毒江苏分离物的基因组结构特征,阐明其分类地位及进化特点,选择采自江苏的CpMMV大豆分离物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病毒基因组序列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以病样总RNA反转录后获得的cDNA为模板,通过分段法对其基因组序列片段进行了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T载体经验证后进行序列测定,获得的序列片段经拼接组装得到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序列分析结果显示,CpMMV江苏分离物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全长8194 bp,编码6个蛋白,5′端和3′端各含有一个非编码区(UTR),长度分别为72,117 nt;在编码的6个蛋白中,CP与其他分离物之间的同源性较高(96.5% ~100.0%),相对保守;而RdRp(81.1% ~98.2%)、TGB1(81.0% ~97.0%)、TGB3(80.9% ~95.6%)同源性相对较低,在不同分离物中表现较好的多样性;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江苏分离物与已公开的其他CpMMV分离物同源性较高,共同聚类到一个大分支上,其中与中国安徽分离物同源性最高(98.2%),与海南分离物次之(96.0%),而与美国、巴西、印度、墨西哥、肯尼亚等国外分离物同源性相对较低(<82.7%).这些研究结果表明,CpMMV江苏分离物与其他CpMMV分离物具有类似的基因组结构特征,在系统进化上,江苏分离物与国内分离物近缘而与国外分离物远缘.
关键词: 大豆 豇豆轻斑驳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 克隆 特征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g-La-Fe/沸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处理低浓度含磷废水的性能
《环境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沸石为载体,选用镁、镧和铁为改性剂,采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高效且易于磁性分离回用的载镧磁性沸石吸附剂(MLFZ).等温吸附和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其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LFZ饱和吸附量为13.46 mg·g-1;MLFZ在pH为3~9范围内均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共存离子条件下对磷酸根具有特异吸附能力,通过磁性吸附重复使用5次后,MLFZ对磷酸盐去除率维持在90%左右,突显了其易于回收再利用的优点;FTIR、XPS和Zeta电位表征显示,表面沉积、静电吸附作用和镧与磷酸盐通过配体交换形成内层络合物在吸附过程中为主要作用.将MLFZ用于处理自然池塘污水,结果显示磷酸盐浓度由0.86 mg·L-1降低到0.013 mg·L-1,表明该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