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放牧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放牧对育肥后期苏山猪生长性能、胴体性状以及肌肉中氨基酸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为(75.0±2.0) kg的苏山猪80头(公母各占1/2),随机分为放牧组和对照组,每组2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放牧组猪群每天11:00—17:00在果园中放牧,自由采食黑麦草、俄罗斯草等青绿饲料。对照组猪群舍饲。预试期7 d,正试期30 d。结果表明:1)放牧组平均日增重和屠宰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组胴体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2)放牧组背最长肌失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亮度(L*)值和红度(a*)值高于对照组,黄度(b*)值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3)放牧组背最长肌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对照组,总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组背最长肌中缬氨酸含量高于对照组,胱氨酸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4)放牧组背最长肌中总必需氨基酸、总鲜味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含量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放牧组背最长肌中棕榈油酸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月桂酸、硬脂酸、花生酸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综上所述,育肥后期苏山猪进行放牧对其生长性能影响不显著,但对其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具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是生产优质猪肉的一种重要养殖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多花黑麦草产量、饲用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 Lamk.)为试验材料,研究常规施氮水平下,不同比例的有机肥(Or-ganic fertilizer,OF)与无机肥(Inorganic fertilizer,IF)配施对多花黑麦草产量、饲用和青贮发酵品质的影响,旨在为多花黑麦草高效生产提供依据.试验设置6个处理,即100%IF、75%IF+25%OF、50%IF+50%OF、25%IF+75%OF、100OF%和对照(CK,不施肥).结果表明,与100%IF处理相比,75%IF+25%OF处理显著提高多花黑麦草产量,其中鲜草产量和干物质产量分别提高11.02%和9.13%;50%IF+50%OF与100%IF处理差异不显著,其他处理均显著低于100%IF处理.75%IF+25%OF处理下头茬草的饲用品质最好,其次是100%IF和50%IF+50%OF处理.有机肥配施处理显著提高再生草的饲用品质,其中粗蛋白含量、干物质及中性洗涤纤维体外消化率与100%I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显著高于100%IF处理.100%IF、75%IF+25%OF和50%IF+50%OF处理均得到优质的青贮料,与100%IF处理相比,75%IF+25%OF和50%IF+50%OF处理下头茬草和再生草的干物质回收率、乳酸含量和乳酸菌数量均增加,而氨态氮/总氮和pH值均降低.综合分析,在南京市地区,在常规氮量投入下,不超过50%的有机肥配施比例更适宜多花黑麦草的生产.
关键词: 多花黑麦草 有机无机肥配施 产量 饲用品质 青贮发酵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电子鼻和GC-MS对优质稻谷挥发性成分差异性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电子鼻和GC-MS对两种优质稻谷苏香粳3号和南粳46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储藏期间挥发性组分的变化和差异.结果表明:电子鼻可以有效区分不同储藏时间的稻谷样品,使用GC-MS测定稻谷的挥发性成分主要有烷烃类、苯烯烃类、醛类、酮类、醇醚类、酸酯类和杂环类7大类.温度条件对不同挥发性物质的体积分数有很大影响,两种稻谷低温时烷烃类和酮类体积分数较高,高温时酸酯类体积分数更高.对两种稻谷挥发性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可知,苏香粳3号拥有更多种酸酯类和杂环类特征性物质,而南粳46在烯烃类和醛酮类有更多种独特的物质.可以根据特征性挥发物质来区分苏香粳3号和南粳46,为通过寻找特征性挥发物质来区分不同稻谷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复合添加剂对花生秧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乳酸菌、玉米芯和稻壳粉对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秧青贮品质的影响,本试验分别将乳酸菌(LAB)、乳酸菌和5%玉米芯混合(LAB+C)、乳酸菌和5%稻壳粉混合(LAB+R)添加进两个品种(H1和H2)的花生秧中进行青贮并测定其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营养品质和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LAB+C的使用能够显著降低青贮饲料的pH值和氨态氮含量,提高乳酸/乙酸的比值。在H1品种中,LAB和LAB+R对于提高青贮饲料的发酵品质效果显著。H1比H2品种制作的青贮饲料具有更高的粗蛋白含量和更低的纤维组分含量。LAB+C处理的H1品种制作的花生秧青贮饲料具有最低的酸性洗涤木质素含量及最高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因此,建议在花生秧青贮饲料中添加乳酸菌与5%玉米芯的复合添加剂以提高其青贮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地贪夜蛾三个SfruPBPs对本种及同域种劳氏粘虫性信息素及腺体组分的亲和力
《昆虫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3个信息素结合蛋白(pheromone binding protein, PBP)(SfruPBP)对草地贪夜蛾及同域近缘种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性信息素及腺体组分的结合特性,探究草地贪夜蛾这3个SfruPBPs在两种昆虫不同性信息素组分识别中的作用。【方法】以pET-30a(+)为载体分别构建草地贪夜蛾3个SfruPBPs的原核表达质粒,导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并培养至OD600=0.6~0.8后,加入IPTG进行这3个SfruPBPs的诱导表达,采用Ni-NTA琼脂糖磁珠进行蛋白纯化;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这3个SfruPBPs与草地贪夜蛾和劳氏粘虫的共14种性信息素和腺体组分的结合特性。【结果】原核表达获得SfruPBP1-3重组蛋白,进一步纯化后电泳检测得到单一且预期大小的目的蛋白。荧光竞争结合实验测定发现,在草地贪夜蛾和劳氏粘虫已报道的总计14种性信息素和腺体组分中,SfruPBP1对这两种害虫的性信息素主组分Z9-14∶Ac特异性强结合,Ki=0.80μmol/L;SfruPBP2结合谱较广,除对性信息素次要组分Z7-12∶Ac及腺体组分12∶Ac,E7-12∶Ac和Z10-14∶Ac强结合(Ki<1.00μmol/L)外,还对性信息素主组分Z9-14∶Ac及腺体组分Z9-12∶Ac和11-12∶Ac具中等结合能力(1.00μmol/L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劳氏粘虫 信息素结合蛋白 原核表达 荧光竞争结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穗顶端退化突变体paa21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克隆
《中国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水稻穗顶端退化严重影响产量,鉴定与克隆水稻穗顶端退化相关基因,可以丰富水稻穗发育调控的分子机理,为水稻高产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基础和基因资源。【方法】从粳稻品种武运粳30号EMS突变体库筛选到一份稳定遗传的穗顶端退化突变体panicle apical abortion 21(paa21)。对退化一次枝梗比例、每穗退化粒数占比、每穗粒数、株高、穗长、单株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统计。使用台盼蓝和伊文思蓝染色检测顶端小穗是否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测定WT和paa21不同发育时期幼穗和不同穗部位的H2O2含量。paa21分别与籼稻II-32B、9311正反交进行遗传分析。利用paa21与籼稻II-32B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基因定位和克隆。使用SWISS-MODEL网站预测野生型和突变体蛋白的三维结构。利用RT-qPCR分析ROS响应标志基因、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过氧化氢酶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paa21突变体发生严重的穗顶端退化,统计paa21所有一次枝梗退化情况,发现退化小穗主要位于顶端的一次枝梗上。与WT相比,paa21的株高、每穗粒数、穗长和单株产量均降低。通过观察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发现在paa21突变体幼穗发育至12 cm时,可见穗顶端退化表型。台盼蓝和伊文思蓝染色结果表明突变体顶端小穗发生程序性细胞死亡。在退化的paa21顶端小穗中观察到更强烈的DAB染色;H2O2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与WT相比,paa21穗中积累更高水平的ROS。遗传分析表明paa21突变表型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图位克隆结果发现paa21中Os02g0673100第二外显子发生一个C到T的突变,导致丙氨酸突变为缬氨酸。该基因编码一个铝激活的苹果酸转运蛋白ALMT7。突变位点位于第4个跨膜螺旋上。SWISS-MODEL预测结果表明,该突变位点并未对突变体蛋白三维结构造成明显影响。RT-qPCR结果表明,在幼穗发育至10 cm时,paa21中ROS响应标志基因Os01g0826400、Os05g0474800和Os02g0181300,程序性细胞死亡相关基因VPE2和VPE3,过氧化氢酶编码基因CATA、CATB、CATC的表达量较WT大幅升高。此外,paa21 10 cm幼穗中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较WT明显下降。【结论】paa21幼穗在发育后期顶端小穗中积累过量的ROS,产生程序性细胞死亡,最终导致顶端小穗发生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研究进展
《中国水稻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淀粉合成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是水稻基础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淀粉合成途径受众多酶催化调控,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oluble starch synthase,SSS)是其中较重要的一种,极大地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形成.可溶性淀粉合成酶基因SSⅡa和SSⅢa是控制稻米糊化温度和胚乳支链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两个关键基因.本文重点回顾并归纳了国内外关于SSⅡa和SSⅢa基因的功能、等位变异及其互作对稻米蒸煮食味品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SSⅡa和SSⅢa基因的育种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稻米品质分子改良和育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 可溶性淀粉合成酶 基因功能 等位变异 基因互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塞米松促进鹅胚垂体生长激素细胞的分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垂体是动物重要的内分泌器官,生长激素细胞是垂体的重要组成细胞之一,探究生长激素细胞的分化规律对于研究垂体组织的发育以及动物发育生物学至关重要.[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研究糖皮质激素类激素地塞米松在鹅胚垂体发育中的作用.通过向发育不同阶段的鹅胚内注射地塞米松,向体外培养的原代垂体细胞添加地塞米松,利用放射免疫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检测地塞米松对GH蛋白、GH mRNA以及GR mRNA表达变化,研究地塞米松对垂体生长激素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胚内注射的地塞米松显著提高了胚胎血浆中的GH蛋白含量,同时提高了垂体组织中的GH mRNA和GR mRNA表达量;体外培养液中添加的地塞米松提高了含有GH的垂体细胞数量,也提高了细胞中GH mRNA和GR mRNA表达量.可见,不管是蛋内注射还是体外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都能有效诱导GH mRNA和蛋白在垂体细胞中表达.[结论]糖皮质激素在鹅胚垂体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能促进鹅胚垂体表达GH,诱导垂体生长激素细胞的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蓝莓叶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研究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超声法提取蓝莓叶多酚,测定纯化前后提取物中总酚含量.以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作用为评价指标研究其体外降血糖活性,并运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对蓝莓叶多酚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通过不同的温度和不同的pH处理蓝莓叶多酚,探究它的稳定性.以阿卡波糖为阳性对照,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评价指标,测定提取物的抑制活性.最后经酶促动力学与Lineweaver-Burk双倒数法探讨蓝莓叶多酚的抑制类型.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纯化后总酚含量、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分别较纯化前增加了 41.19%、138.70%和12.42%.蓝莓叶多酚在低温(30~50℃)和偏酸性(pH 2.0~8.0和3.0~5.0)环境下比较稳定,能够保持较高的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蓝莓叶多酚对α-淀粉酶和α-葡萄糖苷酶的IC50分别为10.926和7.276 μg/mL.动力学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对两种酶的抑制作用均为混合型可逆抑制.以上结果表明蓝莓叶多酚提取物具有良好的体外降血糖活性,为蓝莓叶研究与开发提供理论性依据.
关键词: 蓝莓叶 多酚 α-淀粉酶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类型 动力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源H2S对不结球白菜硒耐受的影响及相关基因克隆与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工业污染和过量硒肥施用导致局部地区土壤环境硒污染,进而胁迫植物生长.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是植物体内的一种气体信号分子,参与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响应.为探索H2S合成相关基因L/D半胱氨酸脱巯基酶(L/D-cysteine desulfhydrase,LCDs/DCDs)的功能,本研究以不结球白菜(Brassica rapa ssp.chiinensis)为材料研究了内源H2S及其相关基因对硒胁迫的响应方式.通过对不同硒浓度下幼苗根长和株高进行测定发现,硒胁迫显著抑制幼苗生长,并呈现浓度和时间效应;脂质过氧化和细胞膜损伤染色以及WSP-1原位荧光标记技术分析H2S对硒胁迫诱导氧化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内源H2S含量能够显著缓解硒胁迫诱导的氧化损伤效应.qRT-PCR分析显示硒胁迫前期诱导12个H2S合成家族基因(BrLCD1~BrLCD10,BrDCD1~BrDCD2)表达上调,有助于内源H2S的应激产生.最后,克隆了表达量上调较高的基因全长cDNA序列.序列分析显示这些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均包含保守的半胱氨酸脱氢酶典型特征.本研究结果为揭示植物响应硒胁迫的作用机制提供了新证据.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硒胁迫;H2S;L/D半胱氨酸脱巯基酶(LCDs/DCDs)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