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淮安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及线虫群落现状分析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淮安葡萄园12个主要种植区土壤样本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水溶性总盐、速效钾、有效磷及土壤线虫群落等指标研究淮安地区葡萄园土壤养分及线虫群落特征.结果表明:淮安葡萄种植区土壤pH值均值6.35,有58.33%的土壤样本为酸性;有效磷均值220.97?mg·kg-1,高于40?mg·kg-1的样本占比100%;速效钾均值460.13?mg·kg-1,高于200?mg·kg-1的样本占比83.33%;水溶性总盐均值4.35?g·kg-1,高于0.5?g·kg-1的样本占比100%;有机质含量均值34.02?g·kg-1,在中等以上的样本占比91.67%.对不同葡萄园土壤养分差异分析发现,有机质在两合土中均值最高,达47.84?g·kg-1,在P0.05水平上显著高于砂土.水溶性总盐在施用复混肥的园中高出施用有机肥67.53%,在P0.05水平上达显著差异.葡萄园线虫群落主要由3类群体构成,其中,12个葡萄园中自由生活线虫类检出率为100%,寄生类线虫和其他类线虫检出率均为58.33%,螺旋线虫属为本次调查中的优势群体.速效钾与线虫总量、自由生活线虫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68、0.706,而与寄生线虫相关性低,相关系数仅为0.319.

关键词: 葡萄园 土壤养分 线虫群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枝角度是油菜重要株型性状.为筛选和发现适度紧凑的分枝角度调控基因,以提高产量利于机械化收获,以分枝角度差异显著的油菜品种Holly和APL01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在2个环境中对分枝角度进行QTL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RIL群体分枝角度表现出连续变异且呈正态分布.利用前期构建的高密度SNP遗传连锁图谱,结合2环境中分枝角度表型数据进行QTL定位分析,共定位到8个分枝角度QTL,分别位于A9、C3、C4和C7染色体上,单个QTL可解释的表型变异范围为4.05%~9.60%.与前人研究结果比较,本研究定位了2个新的稳定表达的QTL,cqBA.C4-2和cqBA.C4-3,分别在2个环境中解释表型变异的5.13%~6.80%和4.60%~7.21%.根据Holly和APL01的重测序结果,在cqBA.C4-2置信区间(10.32~14.3 Mb)内共发现7226个SNP和829个InDel,其中7226个SNP中包含220个非同义突变和5个stopgain突变,829个InDel中有15个造成移码突变,这些突变位点共对应55个基因;在cqBA.C4-3置信区间(44.39~44.46 Mb)内共发现416个SNP和65个InDel,其中416个SNP中包含50个非同义突变,65个InDel中有1个造成移码突变,这些突变位点共对应15个基因.根据拟南芥同源基因的功能注释,共筛选到4个分枝角度相关的候选基因,BnaC04g13100D、BnaC04g15900D、BnaC04g16280D和BnaC04g44330D,期待为揭示油菜分枝角度的调控机制,通过分子设计方法培育株型紧凑的油菜品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分枝角度;QTL;候选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一个低毒Bt基因的分子鉴定与染色体定位

华北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陆地棉一个低毒Bt基因转化事件的特点,采用特异引物对该Bt基因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Bt基因片段大小拟合美国Bt抗虫基因设计引物的特征片段长度310 bp,显示该种质系所含的Bt基因为美国抗虫基因。利用该种质系与海岛棉胜利1号配置杂交组合,其杂交F1中Bt基因呈显性表达,分离F2群体中有Bt、无Bt基因个体数拟合3∶1的理论分离比例,结果显示,该Bt基因是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的质量性状,即该外源基因以单位点方式插入陆地棉受体。而后采用海陆杂交F2群体,以SSR分子标记对低毒Bt基因进行染色体定位,结果显示,它位于棉花第10号染色体上,共有14对引物与目的基因相连锁,分别是SSR标记NAU5166、NAU3574、NAU456、BNL256、cgr6745、cgr5406、cgr6546、NAU7110、HAU3201、BNL1665、dPL0468、NAU5316、BNL2960、NAU3122。Bt基因位于分子标记NAU7110和HAU3201之间,其遗传距离分别为0.9,4.4 cM。

关键词: 陆地棉 低毒Bt基因 分子鉴定 基因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栝楼实时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与验证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栝楼是葫芦科栝楼属雌雄异株植物,为了解雌雄株差异基因表达水平,需要筛选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本研究根据3个栝楼品种苗期雌雄株叶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筛选出12个候选内参基因.通过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评价候选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显示,12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量在所有样本间的变化幅度存在差异,综合分析3个评估软件结果得到Actin和GAPDH基因在所有样品中的表达最为稳定.栝楼雌、雄株部分差异基因的RT-qPCR分析结果与转录组结果相吻合,说明Actin和GAPDH基因适合作为栝楼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本研究筛选出的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将为栝楼后续的基因表达研究提供校准依据.

关键词: 栝楼 荧光定量PCR 内参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生物质炭对羊粪堆肥腐殖化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添加生物质炭条件下羊粪堆肥的腐殖化特征,采用静态堆制、高温好氧发酵的方法设置了3个处理,以羊粪与食用菌渣鲜质量比9∶1混合体作为初级物料,在初级物料上分别添加450、6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占初级物料干质量百分比15%,BC450、BC650)以及未炭化的稻壳(与生物质炭等体积,CK),进行43 d的堆肥试验,监测了堆肥体水溶性有机物、总有机碳、可提取腐植酸含量等,分析了堆肥体腐殖化率、胡富比等。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添加生物质炭促进了羊粪与食用菌渣混合堆肥体的无害化及腐熟,其中BC650处理对堆肥腐解的促进作用优于BC450处理,但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堆肥过程中BC450、BC650处理较CK处理减少了水溶性有机物、可提取腐植酸、富里酸、胡敏酸含量,降低了堆肥腐殖化率、腐殖化指数,提高了总有机碳、胡敏素含量,提升了胡富比,堆肥43 d后,BC450、BC650处理的可提取腐植酸含量比CK处理分别降低了29.32%、42.37%,富里酸含量分别降低了38.05%、46.77%,胡敏酸含量分别降低了26.28%、40.83%,但BC450、BC650处理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堆温、种子发芽指数、腐植酸及其组成等腐殖化特征来看,添加生物质炭促进了堆肥的腐解,虽没有提升腐植酸及其组分的绝对含量,但提高了腐植酸的稳定度,且450℃热解的稻壳生物质炭堆肥腐殖化程度优于650℃热解生物质炭。

关键词: 生物质炭 热解温度 堆肥 腐植酸 羊粪 菌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麦草草帘浮床对农田排水中氮的去除效果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态沟渠是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自主研发黑麦草生态草帘并将其应用于生态沟渠中,探讨其对模拟农田排水中氮的去除效果并考察植物的生长状态.结果表明:致密型草帘外加5 kg·m-2过筛细土培育的黑麦草长势最好.流水试验中,低氮浓度〔ρ(TN)=8.16 mg·L-1〕进水阶段,高流量(5.0 L·min-1,D1)和低流量(2.5 L·min-1,D2)下黑麦草草帘对NH4+-N去除率分别可达到56.8%和40.5%,高于无植物对照(25.6%),这可能是反硝化及植物拦截吸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高氮浓度〔ρ(TN)=20.53 mg·L-1〕进水阶段,D1与D2对NH4+-N平均去除率有所下降,分别为44.6%和32.1%.整个流水试验阶段,黑麦草草帘对TN的平均去除率不高(13.1%~22.3%),且上、中、下层水之间均无显著差异.在ρ(TN)=8.16 mg·L-1、进水流量为1.5~2.5 L·min-1条件下黑麦草长势较好,且对NH4+-N去除效率较高.因此采用致密型草帘上覆一定细土进行育苗,制成的黑麦草草帘浮床可用于低氮负荷污染水体的拦截净化.今后可通过混播其他草种或增加草帘浮床覆盖率等方式进一步增强氮去除效率,提升其应用潜力.

关键词: 生态沟渠 黑麦草 农业面源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面法优化黄浆水超滤工艺及其代谢组学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高效分离获得蛋白的同时减轻黄浆水的污染问题,提高其综合利用率,本文采用超滤分离技术对黄浆水进行浓缩处理.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对黄浆水超滤工艺进行优化,并对超滤前后的黄浆水进行了蛋白质和总糖含量测定、生化需氧量(BOD)和化学需氧量(COD)测定以及代谢组学测定.结果表明:黄浆水超滤浓缩工艺的最佳参数为:pH为6.2、操作压力为0.22 MPa、温度为31℃.按此条件进行黄浆水的超滤操作,此时的膜通量为(51.8±1.3)L/m2·h,蛋白质截留率达到76.84%,总糖透过率达到79.10%,生化需氧量及化学需氧量去除率为69.27%、61.03%.通过对浓缩液和透过液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浓缩液和透过液中有114种化合物的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超滤可以有效地将黄浆水中的蛋白质和糖类物质进行分离,同时也对小分子物质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该研究可以为黄浆水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黄浆水;超滤;工艺优化;代谢组学;蛋白质;糖类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河南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淮北麦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不同播期条件下适宜的播种量,以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为材料,设置适期播种(10月10日)和晚播(10月25日)2个播期,每个播期下设常规播量(D1,适期播种为120 kg/hm2,晚播为180 kg/hm2)、1.25倍常规播量(D2)和1.5倍常规播量(D3)3个播量,研究播期和播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群体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期播种有利于提高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穗粒数、千粒质量、粒质量叶比和收获指数;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量、冬前茎蘖数、最大茎蘖数、穗数、叶面积指数和总结实粒数有补偿作用,但单株茎蘖数、单株穗数、成穗率、粒质量叶比、穗粒数、千粒质量和收获指数降低.与徐麦41相比,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较高的成穗率和总结实粒数,但穗粒数、千粒质量、收获指数较低.与适期播种相比,晚播条件下增加播量,多穗型品种徐麦40产量仍可维持在适期播种水平,而大穗型品种徐麦41则减产较多.适期播种条件下,多穗型品种徐麦40和大穗型品种徐麦41适宜播量分别为120kg/hm2和150 kg/hm2;晚播条件下,2个品种均以播量180 kg/hm2为宜.综上,多穗型品种徐麦40具有较强的茎蘖成穗能力和较高的成穗率,晚播条件下,由于增加播量对穗数的促进作用大于对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降低作用,故产量仍可维持适期播种条件下水平,说明该品种播期弹性较大,可适应生产上极端天气导致的播期推迟状况.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产量 多穗品种 大穗品种 群体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桃种质资源主要酚类物质含量评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57份桃种质成熟期果实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果肉中6种酚类物质和3种有机酸含量,分析比较不同种质果肉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的差异,并讨论不同肉色、肉质和有机酸含量的种质类型间酚类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显示,桃果肉中总酚含量区间为31.05~919.11 mg·kg-1 FW,其中绿原酸、新绿原酸、儿茶素含量较高,平均值分别为56.60、43.20和25.79 mg·kg-1 FW,表儿茶素、芦丁含量中等,平均值分别为14.77和14.85 mg·kg-1 FW,阿魏酸含量最低(1.57 mg·kg-1 FW);筛选到单体酚和总酚含量特异种质11份;不同肉色类型桃的主要酚类物质含量存在差异,红肉类型显著高于白肉和黄肉类型,黄肉与白肉类型差异不大;不同肉质类型桃主要酚类物质含量为硬肉显著高于溶质和硬质类型(P<0.05);果实中苹果酸、柠檬酸、奎尼酸含量均与总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关键词: 种质资源 酚类物质 有机酸 肉色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茄子果实绵疫病病原菌鉴定与种质资源抗性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果实绵疫病是茄子生产上的重要病害,明确病原菌并筛选出抗病种质对茄子抗绵疫病品种选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采自江苏省南京市和徐州市的茄子绵疫病果实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并利用获得的病原菌对146份国内外茄子种质资源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从两个地区的病样中各分离出1株菌株,两株菌株具有辣椒疫霉菌的典型特征,通过rDNA-ITS序列分析确定两株均为辣椒疫霉菌,接种茄子果实后发病症状为典型的绵疫病症状,分别命名为NJ1和XZ1.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种质资源间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抗病种质较少.3份种质资源对2个菌株具有良好抗性,可作为茄子抗绵疫病育种的抗源,其中G42和G114兼抗菌株NJ1和XZ1,G135抗菌株XZ1、中抗NJ1.本研究为茄子抗绵疫病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关键词: 茄子 果实绵疫病 辣椒疫霉菌 种质资源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