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西瓜种质资源种子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02份西瓜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单瓜种子数、种子千粒重、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11项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重量、单瓜种子数、千粒重、种子厚度、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形指数和种皮底色等11个性状都表现出较高的多样性,多样性指数介于0.69~2.05,参试材料中,种皮底色为灰黄色的品种居多,种子表面光滑的品种居多。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重量与单瓜种子数、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极显著正相关。单瓜种子数与种子厚度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种子厚度、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极显著正相关,种子厚度与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极显著正相关。


宁夏青铜峡灌区管道自流引水畦灌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的应用前景,以宁夏青铜峡灌区典型春小麦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研究不同畦田规格(2m×50m、3m×50m、3m×30m、5m×30m)对灌水质量和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并讨论了该条件下当地春小麦耗水规律。结果表明:春小麦整个生育期内,采用管道自流引水畦灌方式,在分蘖至拔节期中、拔节至孕穗期中、抽穗至开花期末进行灌水量分别为667m3/hm2、1500m3/hm2、900m3/hm2的灌溉,可满足当地春小麦生产需要。而且,在这种畦灌方式条件下,入畦流量虽然只有160L/min左右,但小块畦田(3m×30m、2m×50m)依然能够获得较高的灌水均匀度(88.1%、85.5%)和灌水效率(90.5%、86.8%),进而获得较高的产量(5149.3kg/hm2、5085.5kg/hm2)和水分利用效率(1.07kg/(mm·hm2)、1.05kg/(mm·hm2))。从田间试验角度论证了管道自流引水畦灌能实际应有于合适地区。
回交改良和花药培养在宁春50号小麦新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宁春50号(原代号H 5366)是采用西北春麦区主栽品种宁春4号为母本,法国硬粒小麦卡姆(ChamI)为父本人工杂交,在杂交后代F1中又选株与农艺亲本宁春4号回交,之后又连续回交2次,回交后代又经花药培养,再以系谱法选择,经过北育南繁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宁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宁麦审2010001号)。宁春50号在植物学特征特性和部分农艺性状继承和遗传了农艺亲本宁春4号的遗传性状,在产量及产量构成、品质和抗病性有了较大改良和提高,是回交改良设计育种与生物技术育种结合的成功典范。
宁夏玉米区域试验玉米产量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种子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继续提高宁夏玉米区域试验的水平,对2000~2010年宁夏玉米区域试验汇总资料中的玉米产量及部分玉米产量相关性状进行分析,了解宁夏玉米区域试验产量及其相关性状的发展趋势及试验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宁夏玉米区域试验的对照品种更换缓慢,试验的产量水平提升不明显;试验点间的土质气候及栽培管理,以及年份间的气候及栽培管理差异对试验的影响较大;玉米产量相关性状中的穗粒重、百粒重和出籽率对玉米的产量影响较大。因此,需要加大引种育种力度,筛选出适宜宁夏种植的优良品种,并及时更新对照品种,科学进行田间管理,促进玉米籽粒的生长发育和快速充足灌浆,提高玉米的百粒重、出籽率和穗粒重,进一步提升玉米区域试验的质量和筛选品种的效率。


盐池县典型草原优势天敌对蝗虫种群的控制
《草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010-2012连续3年的田间系统监测,掌握了宁夏盐池县典型草原上蝗虫和地表天敌的种类及优势种。运用典型相关分析研究了草原蝗虫与天敌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室内试验测定了直角通缘步甲(Pterostichus gebleri)对蝗虫优势种白纹雏蝗(Chorthippus alonemus)成虫的捕食功能。结果表明,在宁夏盐池县典型草原上,直角通缘步甲与蒙古伪葬步甲(Pseudotaphoxenus monqolicus)受蝗虫亚群落影响很大,是取食蝗虫的优势地表天敌;直角通缘步甲对草原蝗虫混合种群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其对白纹雏蝗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模型,方程为Na=1.249 5 N/(1+0.119 0%N),捕食白纹雏蝗的数量随白纹雏蝗密度增加而增大,日最大捕食量为10头。直角通缘步甲可作为一种捕食性天敌在蝗虫的生物防治中加以利用。


干旱胁迫对宁夏枸杞叶片蔗糖代谢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宁夏枸杞品种'宁杞1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棚内盆栽控水法研究了轻度干旱(LD)、中度干旱(MD)、重度干旱(SD)和正常灌水(CK)4种土壤水分条件下枸杞叶片糖分含量、蔗糖代谢酶活性和光合参数的响应规律,为宁夏枸杞在干旱地区高产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1)干旱胁迫降低了枸杞青果期叶片蔗糖和淀粉含量,轻度干旱胁迫可提高枸杞色变期叶片果糖和蔗糖含量,而成熟期叶片淀粉含量则随着干旱加重而升高.(2)干旱胁迫降低了青果期枸杞叶片中性转化酶(NI)、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的活性,降低了色变期和成熟期叶片酸性转化酶(AI)和SS的活性,但提高了色变期和成熟期叶片NI的活性.(3)随着干旱胁迫的加剧,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呈降低趋势,瞬时水分利用率(WUE)呈现:LD>CK>SD>MD的变化趋势.研究认为,轻度干旱胁迫能促进宁夏枸杞成熟期叶片蔗糖积累和水分利用率提高,有利于更多光合同化物输送到果实中.


几种药剂对压砂地甜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评价
《农药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出对压砂地甜瓜白粉病防效较好的杀菌剂,为安全、高效防治甜瓜白粉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MRT"法进行方差分析,并用邓肯氏新复极差法检验差异显著性。[结果]在第2次施药后7 d,25%三唑酮WP 105 g a.i./hm2、70%代森锰锌WP 2100 g a.i./hm2、30%醚菌酯.啶酰菌胺SC 202.5 g a.i./hm2、50%醚菌酯DF 150 g a.i./hm2、40%氟硅唑EC 48 g a.i./hm2、50%硫磺SC 750 g a.i./hm2的防治效果分别40.01%、74.76%、81.99%、75.43%、43.58%和72.55%。[结论]70%代森锰锌WP 2100 g a.i./hm2、30%醚菌酯.啶酰菌胺SC 202.5 g a.i./hm2、50%醚菌酯DF 150 g a.i./hm2、50%硫磺SC 750 g a.i./hm2对甜瓜白粉病均防效良好,且对甜瓜安全无药害,可以用来防治甜瓜白粉病,交替使用。


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昆虫群落调查与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宁夏中部干旱带荒漠昆虫群落结构特征,2010年5~9月利用网捕法对宁夏中部干旱带6个不同生境昆虫群落的组成、多样性进行初步研究,总计捕获鉴定昆虫种类87种,隶属13目37科。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昆虫以直翅目丝角蝗科、癞蝗科和鞘翅目拟步甲科为优势类群;经过对各生境昆虫群落的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样点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盐池、贺兰山、同心、白马、大青山、香山样带;不同月份多样性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7月、8月、6月、5月、9月。聚类分析表明,这6种典型生境中的昆虫群落明显地分为两种类型。


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的防控效果
《植物保护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2年在宁夏苹果园试验研究了复合式膏体迷向剂对梨小、桃小食心虫防控效果。试验设3个处理(涂抹高度2m与3.5m以及常规药剂防治),1次重复,通过监测全年诱蛾量、调查果实膨大期与成熟期蛀果率来分析防控效果。结果显示,复合式膏体迷向剂有效控制了梨小食心虫的危害,涂抹高度3.5m时,梨小食心虫诱蛾数下降94.8%,涂抹高度2m时,下降84.6%,两处理区成熟期蛀果率分别下降86.5%和63.9%。由于试验区桃小食心虫种群密度较小,本次试验尚无法确定该迷向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高产春玉米源库特征及其关系
《中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高产春玉米(15 000 kg.hm-2)的源库特征及其数量关系,揭示玉米不同密度对源、库及其产量的调控规律。【方法】在新疆、宁夏具有相似气候特征的玉米高产区共设置4个试验点(新疆农四师71团、新疆农六师奇台农场、宁夏大学试验农场、宁夏同心县),按照统一的栽培管理措施,以广适、耐密、高产品种郑单958为试材,设12个密度处理(从1.5万—18万株/hm2)以创造不同源库类型和产量水平,研究高产(15 000 kg.hm-2及以上)玉米的物质生产特征、最大叶面积指数(LAI)、光合势、单株粒重、单穗粒数、收获指数和粒叶比等源库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结果】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24 937—54 895 kg.hm-2,19 270 kg.hm-2(最高单产)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为37 417 kg.hm-2,其中吐丝前占44.31%,吐丝后占55.69%;高产玉米产量与最大LAI、光合势均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最大LAI为3.9—11.4,光合势为113 401—502 703 m2.d,最高单产玉米最大LAI为6.68,光合势为348 142 m2.d;产量与单株穗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7188**),15 000 kg.hm-2以上的玉米,单株穗重为95.5—289.6 g,穗粒数为366.6—545.9粒,千粒重为232.6—388.6 g,最高产量玉米单株穗重平均为169 g,穗粒数为469粒,千粒重为361.0 g;产量与穗粒数、千粒重均呈二次函数关系;高产玉米产量与收获指数呈二次函数关系,15 000 kg.hm-2以上玉米收获指数为31.5%—61.9%,最高单产玉米收获指数为51.5%,产量与粒数/叶面积和粒数/叶干重相关不显著(r粒数/叶面积=0.1520,r粒数/叶干重=0.2577),而与粒重/叶干重极显著相关(r=0.5847**),两者呈二次曲线关系,15 000kg.hm-2以上高产玉米,粒重/叶重为1.1—7.13,粒重/叶面积为149.4—506.5 g.m-2,最高产量时的粒叶比为5.39和366.4g.m-2。【结论】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物质积累量、光合势、吐丝前、吐丝后物质积累和吐丝前、吐丝后光合势比例均有差异,产量越高,对吐丝前干物质积累量要求越高,吐丝后光合势比例也越高;郑单958类型的品种在低密度下源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增密能够增产,而增产的主要机制是叶源的增加;高密度下源、库同时增加但增加比例不同导致的库相对不足是产量的主要限制因子,此时提高结实率和增加粒重等扩库措施是增产的主要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