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宁夏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955条记录
氮、磷、钾肥不同配比对甘草主要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研究

中药材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N、P、K肥料不同配比对甘草药材中主要成分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的影响,以明确利于甘草药材中甘草苷和甘草酸形成的最佳N、P、K肥配比。方法:采用N、P、K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和"3414"肥料效应试验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N、P、K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中,两年生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N、P、K肥料配比最优者分别是无P区和NPK区;三年生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N、P、K肥料配比最优者分别是无肥区和无N区。"3414"肥料效应试验中,得到最佳三元二次肥料效应方程,且两年生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在施肥料为N16P0K4和N0P8K4得到的含量较高;三年生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在施肥料为N16P4K4、N24P8K4和N16P8K0时得到的含量较高。结论:"3414"肥料效应试验中,两年生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在施肥料为N0P8K4时得到的含量最高;三年生甘草中甘草苷及甘草酸在施肥料为分别N16P8K0和N16P4K4时得到的含量最高。

关键词: 甘草 甘草酸 甘草苷 “3414”肥料效应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苜蓿草地害虫-天敌典型相关及生态位分析

草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苜蓿是我国西北地区最重要的人工牧草,近年来害虫爆发严重,为此在宁夏南部山区选择了2个典型的苜蓿种植区域,采用五点取样法进行系统监测,调查苜蓿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对天敌与害虫的协同关系和生态位进行分析,初步得出:随种植年限的增加,田间昆虫群落趋于动态平衡,天敌对害虫的跟随期缩短,大约在1周左右;2个监测点害虫亚群落与天敌亚群落的标准化线性组合分别为:V1=0.532 X1+0.326 X2+0.035 X3;W1=0.108Y1+0.482Y2+0.035Y3-0.113Y4和V1=0.356 X1-0.163 X2+0.008 X3;W1=0.063Y1+0.526Y2+0.103Y3-0.038Y4,说明刺吸类害虫种群数量较大,但易受天敌的控制;食叶类害虫、食根类害虫与食花类害虫的天敌资源较为缺乏,此类害虫对苜蓿草地的潜在威胁性较大;天敌在空间广度上和宽度上的生态位明显比害虫广泛,表明天敌在更大的范围内搜索食物;瓢虫类优势天敌多异瓢虫与苜蓿斑蚜生态位接近,表明多异瓢虫是控制苜蓿斑蚜的重要天敌。这些结果为我国西北人工苜蓿害虫综合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理论。

关键词: 苜蓿 害虫 典型相关 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荒漠草原种子雨研究

水土保持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近年来,有关土壤种子库研究的报道较多,但种子雨的研究较少,因此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样线法,以培养皿为种子雨收集器,对种子雨的散布特点及种子雨与地上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雨的植物种类为8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所占比例较大为62.5%;种子雨的散布8—10月份为逐渐递增的趋势,10月份为种子雨散布的高峰期,8—10月份种子雨的密度分别为(73.60±12.24)个/m2,(77.85±11.81)个/m2,(240.62±41.08)个/m2;种子雨植物密度和地上植物密度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种子雨植物种和地上植物种的相似性为0.457,相似性较低。研究结果可以为种子雨、种子库、地上植被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种子雨 散布特点 相似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碳储量及分布格局

生态环境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森林保护对减缓全球变暖有着重要意义。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土壤、物种构成差异很大,因此其碳汇功能也各不相同,油松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森林类型之一,为了摸清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碳储量,本文通过实地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测定的方法,于2011—2012年期间对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油松林碳储量进行了取样测定,估算了其碳储量。结果表明:油松单株平均含碳率为51.91%,高于国内其他地区的阔叶树种及灌木的含碳率;经估算贺兰山油松林总有机碳储量为13.39 kg?m-2,其中立木碳储量为2.98 kg?m-2,地被层有机碳碳储量为0.86 kg?m-2,土壤层有机碳储量为9.55 kg?m-2,土壤碳储量占林分碳储量的70%以上,是油松林有机碳的主要储存库。总体来看,针叶林的固碳能力要高于阔叶林,在营造固碳林时应优先考虑针叶树种。从分布格局来看,东经105.80°~106.15°,北纬38.36°~39.00°,海拔2 000~2 400 m的区域是油松林的主要分布区域,也是贺兰山森林有机碳的主要分布区,该区域是保护区碳平衡研究和碳汇管理应该关注的重点区域。

关键词: 贺兰山 油松 碳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用AMMI双标图分析西瓜品种的产量稳定性及试点分辨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借助AMMI模型分析了2009年国家西瓜品种区域试验中的产量数据,结果表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效应小于基因效应和环境效应,但是也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而且基因型的效应占比例较大,其次为环境效应。不同西瓜品种在各试点的品种稳定性和不同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差异较大:品种G4(09-N2)的稳定性参数最大(Dg=15.53360),G7(09-N9)的稳定性参数最小(Dg=2.56881);8个西瓜品种中高产稳产的品种是G2(09-N1)和G1(09-N7),产量低且不稳定的品种是G4(09-N2)和G6(09-N12),产量高而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8(CK,09-N15),产量低而稳定的品种是G7(09-N9),产量一般且稳定性一般的品种是G3(09-N5),产量一般稳定性差的品种是G5(09-N8);在4个参试点中,甘肃兰州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强,宁夏中卫试点和宁夏中宁试点对西瓜品种的分辨力一般,宁夏海原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差。

关键词: AMMI模型 双标图 西瓜 品种 产量 稳定性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介电特征选择的苹果内部品质无损分级

农业工程学报 201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而准确地利用介电特性对苹果内部品质进行无损分级,该文对500个富士苹果的108种特征值(12种介电参数在9个频率点下)进行了分析筛选,以获取用于5个品质等级富士苹果无损分级的最少介电特征。在整个内部品质的分级过程中,贪心选择法、基于快速聚类的特征子集选择法、稀疏主成分分析法和以信息增益为评价函数的属性排序法共4种方法被用来从108种介电特征中选择出对等级划分最有帮助的关键介电特征。试验结果显示,基于快速聚类的特征子集选择法仅选择了4种特征时分级正确率就达到了80%左右,而贪心选择法的性能明显更优,在分级正确率超过90%时,其选择的特征一般不超过10种,其最优情况为当选择了4种介电特征时,分级正确率为91.22%,而当选择了10种介电特征时,其分级正确率为95.95%。该研究为水果等农产品的品质与病虫害快速无损检测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无损检测 分级 水果 介电特征 内部品质 苹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旱作农区不同品种马铃薯栽培模式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品种、膜色以及覆膜方式为处理,研究宁夏中南部地区不同品种马铃薯全膜覆盖(黑膜或白膜)、半膜覆盖(黑膜或白膜)及露地3种栽培模式下土壤含水量、地温及马铃薯产量变化。结果表明:膜色对马铃薯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影响不大;相同覆膜方式下土壤温度白膜高于黑膜;南部山区以黑膜或白膜全膜覆盖+庄薯3号栽培模式产量最高,中部干旱带以黑膜全膜覆盖+冀张薯8号的产量最高。

关键词: 宁夏 旱作 马铃薯 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柠条发酵粉复配鸡粪基质对黄瓜光合指标和产量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柠条发酵粉复配鸡粪作为栽培基质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柠条粉作为栽培基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将柠条发酵粉与鸡粪按不同体积比设5个处理(1:40%鸡粪+3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2:30%鸡粪+4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3:20%鸡粪+5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4:10%鸡粪+60%柠条发酵粉+30%珍珠岩;5:草炭∶珍珠岩=2∶1),其中处理5为CK,研究柠条发酵粉复配基质物理性状及其对黄瓜盛果期功能叶叶绿素、光合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柠条发酵粉中添加20%或30%鸡粪基质的干体积质量、总孔隙度、通气孔隙、持水孔隙与CK基质接近,大小孔隙比优于CK;与CK相比,这2个处理能提高黄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光合效率、功能叶片电子传递能力和PSⅡ潜在活性及光能转化效率,这2种基质栽培黄瓜的长度、直径、单果质量及产量等也表现良好。【结论】柠条发酵粉中添加20%或30%鸡粪在栽培黄瓜时为最适基质配比,柠条发酵粉具有作为栽培基质的潜能,可作为西北干旱地区设施无土栽培基质进行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柠条粉 鸡粪 栽培基质 黄瓜 光合速率 叶绿素荧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沙蒿金叶甲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昆虫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温度对沙蒿金叶甲Chrysolina aeruginosa Faldermann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本实验在恒温条件(13,18,23,28和33℃)下,以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 Krasch为寄主植物,研究了温度对沙蒿金叶甲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沙蒿金叶甲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以及种群繁殖力显著影响。在13~28℃范围内,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但是,当温度上升至33℃时,幼虫和蛹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其幼虫发育历期与18℃,23℃和28℃下相比延长并达到了显著差异水平(P<0.05),成虫不能羽化出土;低温影响沙蒿金叶甲卵的存活率,高温影响其蛹的存活率,说明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沙蒿金叶甲的生长发育。成虫产卵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大小顺序为28℃>23℃>18℃>13℃,并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由直接最优法计算得到沙蒿金叶甲卵期、1-3龄幼虫期、4龄幼虫+蛹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72℃,7.11℃和18.77℃,有效积温依次为115.36,441.91和448.40日·度。研究结果为沙蒿金叶甲发生期的预测预报提供了基础参考数据,对指导生产实践有实际的应用意义。

关键词: 沙蒿金叶甲 发育历期 存活率 繁殖 发育起点温度 有效积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夏灌区盐碱地水稻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

土壤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有效防治土壤次生盐渍化,改善土壤结构,深入探究控灌节水抑盐、施用土壤调理剂等已经成为宁夏引黄灌区盐碱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进行水稻品种、土壤调理剂、灌水量在盐碱地上集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选用富源4号品种,施用丹路菌剂,采用控灌的集成效益最佳。

关键词: 水稻品种 土壤调理剂 控制灌溉 土壤全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