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贵州典型酸性黄壤中3种叶菜类蔬菜对Cd累积特性及低累积品种筛选
《安全与环境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酸性黄壤中3种叶菜类蔬菜作物——苋菜、油菜和芹菜的12个品种(每种蔬菜有4个供试品种)对重金属Cd的吸收差异,并通过聚类分析和作物对Cd富集规律的探讨,筛选出对Cd的低累积品种。结果表明,随土壤Cd添加量增加冠一青梗菜、四季小香芹及圆叶白苋菜生物量变化不显著。3种叶菜类蔬菜对Cd的富集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苋菜、油菜、芹菜。对于3种供试蔬菜的不同品种对Cd的累积水平,苋菜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大圆叶红苋菜、圆叶白苋菜、圆叶淡黄白苋菜、红圆叶苋菜,油菜为五月慢、宝竹青梗菜、紫冠一号、冠一青梗菜,芹菜为黄苗实芹、荷兰红芹、四季小香芹、津南实芹王。聚类分析表明,四季小香芹、荷兰红芹及津南实芹王为Cd低累积类群,五月慢、红圆叶苋菜、圆叶淡黄白苋菜、圆叶白苋菜、大圆叶红苋菜为Cd高累积类群,其他品种均为Cd中累积类群。3组处理(对照组、低质量比、高质量比)中,苋菜的4个品种和五月慢对Cd的富集系数大于1,芹菜的4个品种和冠一青梗菜对Cd的富集系数则小于1,宝竹青梗菜和紫冠一号仅在高Cd质量比处理时富集系数大于1。初步筛选出四季小香芹为Cd低累积叶菜类蔬菜品种。
关键词: 环境学 酸性黄壤 叶菜类蔬菜 镉 累积 低累积品种


巴哈雀稗幼苗对PEG和NaCl持续胁迫的生理应答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巴哈雀稗(Paspalum notatum)幼苗在干旱和盐持续胁迫条件下的生理变化规律,采用PEG6000和NaCl溶液处理模拟逆境胁迫,研究巴哈雀稗的生理适应性变化并对其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SOD活性、叶绿素a含量均表现为先增后降趋势,CAT活性则呈现先降后增趋势;叶绿素b与总叶绿素含量呈先升后降再小幅度上升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随胁迫时间延长含量增加;随着Na Cl胁迫时间的延长,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为逐渐下降趋势;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均随着Na Cl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余指标均呈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在PEG胁迫下,脯氨酸与可溶性糖呈极显著正相关,丙二醛与可溶性糖、脯氨酸间呈显著负相关,与SOD、POD、CAT间呈显著正相关;NaCl胁迫下,可溶性蛋白与可溶性糖、脯氨酸间显著正相关,可溶性糖与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之间显著负相关,丙二醛与SOD、POD、CAT间显著正相关。通过以上分析得知,巴哈雀稗适应逆境胁迫受到多种生理生化指标的调节且各生理生化物质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其生理指标的动态变化体现了巴哈雀稗对逆境胁迫、缓解损伤的适应性反应。


不同运动强度对黑鲷生长、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水生生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以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体长(6.75±0.03)cm,体重(11.56±0.15)g]为研究对象,设计对照组(0 bl/s、体长/秒)和训练组(1.0、2.0和4.0 bl/s)4个水流速度,探讨2周游泳运动训练对黑鲷生长、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训练组的特定生长率(SGR)和增重率(WGR)都出现显著下降(P<0.05),4.0 bl/s组存活率(SR)最低(P<0.05)。在2.0 bl/s强度下,血糖(GLU)、总胆固醇(TCHO)、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均显著下降(P<0.05),而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GSH)则显著升高(P<0.05)。随着强度的增加,训练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过氧化氢(H2O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上升;丙二醛(MDA)和蛋白质羰基含量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差异不显著。2周的训练显著增强了抑制羟自由基能力(P<0.05),对溶菌酶(LZM)活性无显著影响。运动训练对黑鲷肝脏T-AOC和MDA没有显著性影响,GSH含量、AKP、ACP和CAT活性均呈现上升的趋势。综合考虑黑鲷生长、血清和肝脏抗氧化指标得出,在游泳训练强度为2.0 bl/s时,最有利于提升黑鲷机体抗氧化能力。


贵州芒果畸形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确定引起贵州兴义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种类,为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典型的芒果畸形病株花序为试验材料,采用组织分离法获得纯化菌株,通过离体接种和活体接种方法进行分离菌株的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结合r 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的种类。【结果】分离真菌菌株MGXJB-1在离体条件下能侵染芒果果实,形成褐色的水渍状圆形病斑,在活体条件下能侵染芒果花序并引起畸形病害,根据培养特征和显微形态学特征结合r DNA-ITS序列的分子系统学鉴定该菌株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结论】贵州兴义芒果畸形病的病原菌为腐皮镰刀菌(F.solani),是国内首次报道腐皮镰刀菌(F.solani)能够引起芒果畸形病害。


木薯叶片显微结构及叶绿素荧光参数比较
《生物技术通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野生橡胶木薯(Manihot glaziovii)、野生近缘种W14(M.esculenta ssp.flabellifolia)和栽培种华南205(M.esculenta cv.SC No.205)为材料,对其叶片解剖结构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比较,了解其结构与光合效率上的差异。采用石蜡切片对木薯功能叶片的显微结构进行观察,95%乙醇直接提取法提取叶绿素,采用叶绿素荧光仪PAM-2500测定叶片光系统II(PS II)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橡胶木薯和SC205叶片拥有"独特"的绿色维管束鞘细胞结构,但没有C4植物典型的"花环结构";W14叶片海绵组织叶肉细胞围绕维管束鞘细胞排列,但发达程度略低,整体形状略似"花环结构",但没有典型C4植物的"花环结构"明显。W14叶绿素a及总叶绿素含量均显著低于橡胶木薯和SC205。橡胶木薯、W14和SC205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ΦPS II从大到小依次为SC205、橡胶木薯和W14,但W14叶片Fv/Fm值较橡胶木薯和SC205更高,推测W14有较大的潜在光合能力。橡胶木薯和SC205均属于C3植物,W14是一种介于C3和C4之间的木薯种质。光系统II中光合效率ΦPS II从大到小依次为SC205、橡胶木薯和W14。


小菜蛾幼虫肠道细菌肉杆菌的代谢表型分析
《应用昆虫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肠道细菌肉杆菌Carnobacterium maltaromaticum是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肠道的可培养优势细菌,本研究旨在阐明肉杆菌的代谢表型特征。【方法】采用BIOLOG细胞表型芯片技术系统地研究了肉杆菌的细胞表型;采用PM1-PM10代谢板,对肉杆菌的950种代谢表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肉杆菌能代谢34.74%的碳源、99.47%的氮源、100%的硫源和79.66%的磷源;高效代谢的碳源为有机酸类和糖化合物类,高效代谢的氮源为氨基酸类和肽类。该肠道细菌未表现出生物合成途径。肉杆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在分别具有高达10%氯化钠、6%氯化钾、5%硫酸钠、20%乙二醇、6%甲酸钠、7%尿素、8%乳酸钠、200 mmol/L磷酸钠(p H 7.0)、200 mmol/L苯甲酸钠(p H 5.2)、100 mmol/L硫酸铵(p H 8.0)、100 mmol/L硝酸钠和100 mmol/L亚硝酸钠的渗透溶液中正常代谢,不能在9%-12%的乳酸钠渗透溶液中代谢;其适应p H值范围为5-10,最适约为10.0。在多种氨基酸的作用下,肉杆菌仅有脱氨酶活性,而无脱羧酶活性。【结论】肉杆菌的代谢特征增加了我们对该肠道细菌的认识,同时为其功能的研究和其与宿主小菜蛾的互作研究提供了信息基础。
关键词: 肉杆菌 小菜蛾 Biolog表型芯片 代谢指纹图谱 肠道细菌


黄壤区烤烟轮作与连作根系形态、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变化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贵州黄壤烤烟主产区烤烟的合理种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16-2017年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田间试验,设置稻烟-轮作和烟-烟连作两种种植模式,在一个轮作周期内,控制氮、磷和钾施用总量一致,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烤烟根系形态、水稻和烤烟的产量、养分吸收及利用,分析了烤烟收获后土壤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烟-烟连作相比,稻-烟轮作烤烟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显著提高5601. 1 cm、1976. 3 cm2和59. 17 cm3,平均直径降低0. 17 cm。连作后,烤烟产量和产值分别为1098 kg·hm2和28 548元·hm-2,显著低于轮作模式。烤烟对氮、钾的吸收轮作模式高于连作模式,两季作物收获后,连作模式下0~20和20~40 cm土壤深度的除土壤pH降低外,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较轮作模式均升高。【结论】稻-烟轮作中烤烟养分吸收、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优于烟-烟连作,在实际生产中应重视烤烟与水稻等其他作物轮作,以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促进烤烟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5)N示踪探究黄壤区稻-烟模式烤烟氮素的积累
《西南农业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贵州黄壤烟区稻烟轮作模式烤烟合理施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5年4月至2016年10月在贵州省遵义市开展稻-烟轮作试验,于烤烟季采用~(15)N示踪法探究不同生长期烤烟各器官氮素含量、累积量及来源比例,明确土壤和肥料对烤烟氮素营养的贡献及各器官的氮素来源。【结果】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不同施氮处理烤烟的根、茎和叶氮含量均呈先下降后小幅上升趋势,相同施氮条件下,烤烟不同部位的氮含量均为叶﹥根﹥茎,各部位氮含量均以N_(270)处理最高;烤烟根、茎和叶片氮素累积量表现为先升后降趋势,均在移栽后95 d达最大值,不同处理烤烟氮素累积量均以N_(270)处理最高,根、茎、叶和植株最高氮素累积量分别达0.94、1.13、2.93、5.0 g/株;不同施氮处理烤烟根、茎和叶吸收的肥料氮素占总氮素的比例均以N_(270)处理最大,N_(180)处理次之,N_(90)处理最小;土壤氮素比例呈相反趋势,表现为N_(90)﹥N_(180)﹥N_(270),且烤烟吸收的土壤氮素大于肥料氮素,随着生育期推进,各处理根、茎和叶吸收的土壤氮素比例逐渐增大,肥料氮素比例逐渐减小。【结论】贵州黄壤烟区稻烟轮作模式下,烟株吸收的氮主要来源于土壤,随着生育期的推进烤烟吸收土壤氮素比例增加;稻烟轮作模式下烤烟施氮素要考虑水稻季施用氮肥的后效和烤烟对土壤氮素的吸收能力。
关键词: ~(15)N同位素 黄壤 稻-烟轮作 烤烟 氮累积 贵州


草铵膦胁迫下油菜苗期叶片药害相关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油菜大面积种植和田间草害的日益严重,草铵膦近年来被尝试性地用于田间除草,但草铵膦在杀除杂草的同时或轻或重会对油菜产生药害,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甚至影响其产量。本研究通过比较,选取最能体现油菜苗期耐药性差异的200 mg L–1作为胁迫浓度。以506份具有代表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系)为材料,利用芸薹属60k Illumina Infinium SNP芯片分析其基因型,对油菜种质苗期的单位叶面积干重耐除草剂系数(CLW)、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CCC)和综合药害指数(CPC)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从基因组水平分析油菜在草铵膦胁迫下的生理和形态反应。关联分析中,扫描到与单位叶面积干重耐除草剂系数显著相关的SNP位点6个,表型贡献率在6.53%~10.04%之间;与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相关的SNP位点共22个,表型贡献率在4.97%~6.20%之间;与综合药害指数相关的SNP位点98个,覆盖了A、C基因组,贡献率在3.25%~18.66%之间。通过对显著SNP位点对应的LD区间基因序列的分析,共获得18个与草铵膦的灭生机制相关的候选基因。在叶绿素含量耐除草剂系数关联位点的LD区域发现11个候选基因,其中9个参与酰基转移酶活性的调控,2个与乙酰CoA转移酶活性有关。在与综合药害指数关联位点的LD区域发现7个候选基因,其中1个与谷氨酰胺转移酶活性有关,参与谷氨酰胺代谢,其余6个和乙酰CoA转移酶活性有关。这些基因调控的生理生化过程均与叶片干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及草铵膦的灭生机制有关。这些关联位点和候选基因的挖掘,将为油菜在草铵膦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态反应的基因调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


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综合肥力演变及作物产量响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长期不同施肥下黄壤综合肥力的演变特征及其与作物产量的响应关系,寻求黄壤综合肥力提升和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科学施肥模式,为黄壤耕地保育和地力提升提供依据。【方法】依托农业部贵州耕地保育与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的黄壤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采集10个不同施肥处理2011~2016年的作物产量和耕层土壤样品,包括:不施肥(CK)、施氮肥(N)、施氮磷肥(NP)、施氮钾肥(NK)、施磷钾肥(PK)、氮磷钾肥(NPK)、3/4化肥+1/4有机肥(3/4NP+1/4M)、1/2化肥+1/2有机肥(1/2NP+1/2M)、有机肥(M)、氮磷钾肥+有机肥(NPK+M),运用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进行评价。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评估土壤性质指标与土壤综合肥力的关联性。采用稳定性指数和可持续性指数评估不同施肥管理下土壤综合肥力对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生产的影响。【结果】通过20年的不同施肥管理,黄壤综合肥力发生了显著(P <0.01)的变化,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以NK处理最低,NPK+M处理最高;长期不施肥(CK)或者偏施化肥各处理(N、NP、NK、PK)土壤综合肥力指数显著低于施用有机肥的各处理(3/4NP+1/4M、1/2NP+1/2M、M、NPK+M)。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表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土壤性质指标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H值、碱解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极显著地直接影响土壤综合肥力指数的高低。土壤综合肥力指数与作物产量呈极显著的直接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704~(**),通径系数达0.716~*。分析不同施肥处理维持作物高产、稳产和可持续性表明,长期施用有机肥各处理具有高综合肥力和作物高产,不施肥或偏施化肥各处理具有低综合肥力和作物低产;NPK和NPK+M处理作物在获得高产的同时,能够维持产量的高稳定性和高可持续性;CK和PK处理作物低产,并且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低。【结论】土壤综合肥力指数能够客观反映黄壤生产力的高低,长期施用有机肥促进了黄壤综合肥力提升并维持作物高产。合理平衡施用化肥或与有机肥配合施用可以维持较高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