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广东省红火蚁发生危害现状与防控对策
《植物检疫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红火蚁入侵广东省已17年,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红火蚁的发生面积、传播途径及分布区域,分析了红火蚁防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政府主导,属地负责;部门协同,落实任务;植物检疫,监管执法;科学防控,确保实效;科学指导,宣传培训."的防控对策,以期对广东及其他省份红火蚁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广东省;红火蚁;发生危害;防控对策


基于遗传算法与SVM的香蕉果实成熟度判别模型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香蕉果实外形棱角特征与成熟度之间的关系,构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与SVM的香蕉果实成熟度判别方法。【方法】采用同一种类不同成熟度的176个香蕉果实,根据果身长度进行横向平均切割,获取果实在上、中、下三个部位的横切面,再通过手工测量的方法获取横切面中每个棱角的夹角值,并以测量出的棱角特征作为判别成熟度的特征,通过遗传算法优化SVM分类模型参数,使成熟度判别模型能有效地将不同成熟度的香蕉果实进行区分。【结果】基于遗传算法与SVM的香蕉果实成熟度判别模型经过10次预测后,模型的平均准确率为86.20%。【结论】该方法能较为准确地得到香蕉果实成熟度判别结果,验证了香蕉果实的外形棱角特征与香蕉果实成熟度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可建立模型进行判别。


鸡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穿梭使用对鸡球虫耐药性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究肉鸡养殖场使用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物生物穿梭方案对鸡球虫耐药性的影响。【方法】在花都5个采用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物生物穿梭方案的鸡场和英德5个仅使用抗球虫药物的鸡场中分离得到柔嫩艾美尔球虫,分别测试花都、英德虫株对6种常见抗球虫药物的耐药性,采用指标包括抗球虫指数(ACI)、病变计分减少率(RLS)、最适抗球虫活性百分比(POAA)和相对卵囊产量(ROP)。【结果】花都虫株攻虫对照、英德虫株攻虫对照肉鸡的盲肠组织切片均显示损伤波及粘膜层,肠腺丧失、炎性细胞浸润,粘膜及粘膜下层可见较多球虫虫卵。ACI指标显示,花都虫株对尼卡巴嗪、氯羟吡啶、马杜霉素严重耐药,对其余3种药物中度耐药;英德虫株对6种药物均中度耐药。POAA指标显示,花都虫株对马杜霉素尼卡巴嗪合剂敏感,对其他药物表现耐药性,英德虫株则对6种药物均敏感。RLS和ROP指标显示,两地虫株对6种药物均表现耐药。综合判定,花都虫株对尼卡巴嗪马杜霉素合剂中度耐药,对其余5种药物表现严重耐药;英德虫株对6种药物均中度耐药。【结论】野外鸡球虫耐药性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性。花都虫株和英德虫株均对6种药物表现出中度到严重耐药,与仅使用抗球虫药相比,球虫疫苗和抗球虫药物穿梭使用方案不能显著恢复球虫敏感性。


基于黄地老虎转录组测序的SSR和SNP特征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基于黄地老虎转录组测序结果,对其SSR及SNP位点信息进行分析.[方法]对黄地老虎总RNA进行提取,使用Illumina平台对转录组进行测序,利用MISA和GATK软件分别对黄地老虎转录组的SSR和SNP位点特征信息进行分析.[结果]黄地老虎转录组数据库包含66469条Unigene序列.利用MISA对Unigene序列进行搜索,得到SSR位点4438个,分布于4048条Unigene序列上,占总序列的6.09%.其中,以单碱基和三碱基重复为主,分别占总重复类型的54.73%和29.29%.A/T基元是黄地老虎SSR的优势基元.SSR基元包含4~24次重复,以5次重复(21.67%)为主.SSR位点序列长度为12~127 bp,包含3493个中等多态性位点、820个高度多态性位点.利用GATK对Unigene序列SNP位点进行搜索,得到转换类型(237619个)和颠换类型(133529个)共371148个.C/T占SNP位点总数的18.61%,比率最高;G/A位居其次(18.28%),均属于转换类型.转换类型(64.02%)显著高于颠换类型(35.98%).[结论]黄地老虎转录组数据库中SSR位点分布频率较高、种类较多且多态性丰富,转换类型是主要的SNP变异类型,可为今后开展黄地老虎种群遗传结构与分化、遗传进化关系、迁飞规律及该害虫综合防治等研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地老虎;转录组;微卫星;简单重复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


干燥方式对九制陈皮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气是衡量食品品质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九制陈皮以其独特的香气而闻名,比较不同干燥方式对九制陈皮香气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烘干与晒干两种干燥方式九制陈皮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其特征风味指纹图谱、感官分析以及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探讨了不同工艺产品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种样品共鉴定出46种单体及部分物质的二、三聚体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醛、醇、酯、酮、烯烃、酸以及呋喃7大类.分析指纹图谱发现,两种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存在差异,其中苯乙酸乙酯、乙酸乙酯以及3-甲基丁醛等6种特征物质为晒干样品的主要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2-甲基-1-丁醇、(E)-2-己烯-1-醇、(Z)-3-己烯-1-醇、环己酮、γ-己内酯等13种特征物质为烘干样品的主要特征挥发性风味成分,烘干样品的香气更加丰富.PLSR分析发现,烘干样品与柑橘香、干草香、果香和甜香香气属性强度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优于晒干样品,进一步验证了九制陈皮GC-IMS分析结果与感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结论]GC-IMS技术能够快速鉴定、区分不同干燥方式(烘干和晒干)制备的九制陈皮挥发性风味物质,烘干制备的九制陈皮香气更丰富.
关键词: 九制陈皮;香气化合物;气相离子迁移谱(GC-IMS);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PLSR);感官分析


低鱼粉饲料中添加4种添加剂对花鲈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4种添加剂(包膜赖氨酸+包膜蛋氨酸、复合核苷酸、植酸酶、复合芽孢杆菌)对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养殖水体理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13.50±0.06)g的花鲈400尾,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鱼.以含28%鱼粉的饲料作为基础饲料(对照组,G0组),在G0组基础上分别添加0.71%包膜赖氨酸和1.30%包膜蛋氨酸(G1组)、0.04%复合核苷酸(G2组)、0.04%植酸酶(G3组)、0.10%复合芽孢杆菌(G4组)配制4种试验饲料.饲养周期56 d.结果表明:与G0组相比,G2组和G3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花鲈的全鱼粗蛋白、粗脂肪、灰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G3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G0组(P<0.05),各添加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G2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G1组和G3组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G0组(P<0.05);各添加组总抗氧化能力均高于G0组,其中G2组和G3组达到显著水平(P<0.05);G3组水体总磷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水体总氮和氨氮含量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低鱼粉饲料中添加植酸酶或复合核苷酸能显著提高花鲈的生长性能、抗氧化能力,增强花鲈对植物蛋白的利用率,其中植酸酶作用效果最明显;此外,添加植酸酶可降低花鲈养殖水体总磷含量,提高花鲈对饲料磷的利用率.
关键词: 花鲈;包膜氨基酸;核苷酸;植酸酶;芽孢杆菌;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水体理化指标


pH对乳糖-乳铁蛋白复合物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现代食品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究热处理条件下不同pH对乳铁蛋白(LF)-乳糖复合物的结构与理化特性的作用,对LF-乳糖复合物的浊度、粒径、微观结构和构象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pH(2~10)条件下,LF-乳糖以不同的结构存在.在pH为2和4的酸性环境中,LF和乳糖处于共溶状态,热处理前后溶液浊度没有明显变化,其粒径维持在10nm左右.在弱酸性和碱性环境中(6~10),LF和乳糖形成复合物,其溶液浊度明显增大,其粒径也从约10 nm增加到约460 nm.扫描电镜(SEM)显示了其结构从零散分布到线性聚集,再到团状聚集的过程.红外光谱(FT-IR)显示了复合物形成后的酰胺带和890cm-1处β-糖苷键的特征峰的变化.圆二色谱(CD)显示α-螺旋随pH增加从20.62%减少到18.23%,β-折叠则逐渐从33.35%增加到37.17%.SDS-PAGE图谱表明,碱性条件下生成了以非二硫键为主要作用力的聚集体.研究结果拓展了乳铁蛋白在食品中的应用.


基于TPA法的荔枝资源果肉质地品质分析
《果树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不同荔枝资源的质地品质的相关分析,为快速、客观、合理的区别荔枝所属类群和评价不同荔枝品种质地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采用质构仪的全质构分析(TPA)模式,分别对2020年的120份荔枝资源和2021年196份资源进行质地品质指标参数测定,包括硬度、最大黏附力、黏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以及咀嚼性,并分析各质地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区分荔枝所属不同类群、不同质地荔枝品种。【结果】2 a(年)TPA测试结果显示,各指标之间相关性达到极显著(p<0.01)且趋势一致。对质地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主要分为3个主成分,其中2020、2021年前3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90.535%和89.619%,反映荔枝质地品质的绝大部分信息具备较高的质地品质信息代表性,根据主成分中指标参数的比重,这3个主成分可依次作为适口性因子、口感黏附性因子和凝聚性因子。对2021年的196份资源(2个年份中有62份资源相同,取均值)的质地指标聚类分析,显示被分为3大类群,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可知,分别为适口性类群、口感黏附性类群和凝聚性类群。【结论】聚类分析结果可知,2021年的196份荔枝资源被分为适口性、口感黏附性和凝聚性3大类群,其中适口性类群的硬度、弹性、胶黏性以及咀嚼性等的质地品质值比其他2个类群大;口感黏附性类群的黏附性比其他2个类群小,最大黏附力比其他2个类群大,2个质地品质指标呈负相关;而凝聚性类群的硬度比其他2个类群小,内聚性比其他2个类群大,2个质地品质之间亦呈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荔枝 质地品质 全质构分析(TPA)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草菇提取液对牛肉肌原纤维蛋白在风味吸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规律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食用菌对肉制品蛋白质风味吸附能力的影响,本文利用草菇提取液(Volvariella volvacea extract,VV)对牛肉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进行预处理,分析草菇提取液处理后MP蛋白间作用力及其风味吸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草菇提取液不同程度地提高了MP对苯乙醛、1-辛烯-3-醇、2-庚酮、苯甲醛和D-柠檬烯等风味物质的吸附能力;草菇提取液处理后,MP-提取液体系中上述风味物质的占比较未经处理组分别下降了2.09%、6.1%、6.41%、9.85%和11.66%.使用尿素、盐酸胍、丙二醇和β-巯基乙醇对蛋白间作用力进行破坏,推测在风味吸附过程中蛋白间疏水作用力起主导作用,其次为氢键、共价结合和离子键.草菇提取液可能通过增强MP分子间的非共价键来强化MP对2-庚酮、1-辛烯-3-醇和D-柠檬烯的吸附能力,通过增强MP间的共价相互作用来增强对苯甲醛的吸附.


淮山褐变机理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科技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淮山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药食同源食品.褐变是淮山加工贮藏过程中影响其品质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控制淮山褐变,保持其色泽和营养特性,提高其货架贮藏期,对保障淮山品质和提高消费者接受性具有重要意义.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阐述了淮山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的相关机理,围绕酚类底物、酶及氧气等酶促褐变三要素阐述了淮山酶促褐变机理,并对淮山加工及贮藏中的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非酶褐变机理进行了介绍;综述了不同褐变控制技术对淮山褐变的控制效果,分析现有问题,并对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淮山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发展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