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薄皮甜瓜单性花性状转育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雄全同株类型薄皮甜瓜品种单性花转育的研究 ,表明单性花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 ,转育F1均表现为雌雄异花同株 ,回交后代出现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的分离 ,经卡方检测 ,分离比例符合 1∶1。经杂交 1代 ,回交 2代的转育 ,后代果实性状逐渐趋于薄皮甜瓜品种 ,性状表现优良 ,通过自交 ,可选育出薄皮甜瓜单性花自交系 ,用于杂一代制种上。


不同类型沙地上差巴嘎蒿细根的分布状态
《植物生态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长于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上,处于植被演替不同阶段的半灌木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种群为对象,用土钻取样法研究了生长季(2000年)降雨期前后差巴嘎蒿的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分布、生长动态及其与根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关系,观察到:1)降雨期前各土层的根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加的幅度为流动沙地>固定沙地;降雨期后根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减少的幅度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2)表土层(0~15 cm)中差巴嘎蒿的主根分布量在流动沙地显著高于固定沙地。3)降雨期前,差巴嘎蒿细根(直径<1 m/n)分布比例在两种不同类型沙地上的差异表现为:在土层0~45 cm中固定沙地(84.9%)极显著高于流动沙地(61.9%),而在深土层(>45 cm)中流动沙地(38.1%)显著高于固定沙地(22%);降雨期后,不论是在固定沙地还是流动沙地细根多集中于0-15 cm的表土层中,流动沙地的细根分布比例由降雨期前33%增至降雨期后的78%,固定沙地由降雨期前的49%增至降雨期后的63%。表明流动沙地差巴嘎蒿种群细根的生长比固定沙地活跃,能够在生长季降雨期后迅速调整细根的分布比例,使细根分布适应降雨期后浅层土壤含水量高的特点。固定沙地的细根分布难以迅速适应土壤水分的变化,不利于差巴嘎蒿对水分的吸收,成为种群衰退?


河套苹果梨不同行间套作物昆虫群落结构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CSCD
摘要: 通过对河套苹果梨产区不同果园行间套作物内昆虫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河套地区果园天敌昆虫资源丰富,果园中主要害虫为害、益害虫比值及多样性指数与当地果园化学喷施次数密切相关;果树行间套种适宜作物或适宜种草有利于天敌昆虫的栖息,促进天敌昆虫数量的增加。


甜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某些生理特性的差异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生殖生长阶段的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ATP酶活性均表现为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这反映线粒体内外末端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可能与胞质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赤霉素含量表现为胞质雄性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


植物过氧化物酶生理功能研究进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CSCD
摘要:论述了过氧化物酶在植物抗逆研究中、生长发育中、遗传育种中、木质素合成中及其它生理过程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普通小麦—Aegilops crassa核质杂种的同工酶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普通小麦—Aegilopscrassa核质杂种及其核亲本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测试核亲本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谱带数和带有Aegilopscrassa细胞质的3个核质杂种的酶谱数不尽一致,但其中谱带1的酶活性均以弱势表达;核质杂种的酯酶同工酶与相应的核亲本比较酶带数目变化不明显,只是存在活性上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不同测试材料间也并未发现规律性的变化,表现了不同的核质杂种灌浆期旗叶过氧化物酶与酯酶同工酶的活性有所不同。说明Aegilopscrassa细胞质与普通小麦的细胞核结合产生的特异核质互作,在灌浆期旗叶的有关同工酶上也有所体现。
关键词: 普通小麦 Aegilopscrassa 核质杂种 同工酶


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带状留茬间作轮作防风蚀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带在冬春季地表大部分裸露、风蚀沙化严重的现状 ,结合当地实际 ,试验了小麦与马铃薯带状留茬间作的耕作措施 ,研究其抗风蚀的效果。结果表明 :该种措施在滞留积雪 ,增大土壤湿度 ;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速度 ,保持土壤墒情 ;增大地表粗糙度 ,降低近地面风速等方面比当地传统的秋耕翻地有明显的效果 ,从而有效地减少了耕地的土壤风蚀量。同时具有轮作培肥土壤和边际增产作用 ,小麦平均增产 14 .4 % ,马铃薯平均增产 8.1% ,是适应当地条件的有效、简单、经济可行的防风蚀方法。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带状留茬间作 风蚀 耕作措施 阴山北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