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瘤胃微生物体外降解不同来源肽的规律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体外试验分别研究36、72、144、216、324和450mg·L-16个水平的大豆肽、玉米肽和瘤胃液肽在瘤胃微生物培养液中的降解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3种肽的降解量均显著增加(P<0 01或P<0 05),而降解速率却显著降低(P<0 01);当培养液中肽含量增加时,3种肽的降解量显著增加(P<0 01或P<0 05),降解速率显著提高(P<0 01或P<0 05),而降解率却显著下降(P<0 05)。对于不同肽源来说,培养初期瘤胃液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显著高于玉米肽,培养后期几种来源肽的降解量以及降解速率差异不显著。因此,肽的来源和结构不同,其降解规律也有差异。

关键词: 降解规律 瘤胃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不同抗性品种细胞色素氧化酶与抗虫性关系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文章对不同抗性的大豆品种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yt)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入荚盛期抗虫品种的细胞色素氧化酶(Cyt)酶谱总扫描活力小于感虫品种,Cyt 同工酶酶谱中 Rf 为0.39和0.51的E7、E10谱带与虫食率关联度最大;而且感虫品种存在 Rf=0.65的 Cyt 特征谱带。

关键词: 大豆 食心虫 同工酶 关联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标记研究燕麦属不同种的遗传差异

华北农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8个燕麦种共21份材料的遗传差异及类群划分进行了研究。22个多态性引物在21个基因型间共扩增出114条带,其中97条带具有多态性,占85.1%。用这些条带计算了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距离,发现各种间的遗传距离(0.053~0.510)普遍大于不同种内的遗传距离(0.022~0.087)。聚类结果显示,21份材料可划归为5大类群8个亚群,并与传统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由此表明,用RAPD标记对燕麦进行遗传关系和分类研究是可行的。

关键词: 燕麦 RAPD标记 遗传差异 类群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的生态问题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黄土高原北部农牧交错带气候干旱 ,丘陵沟壑遍布 ,生态环境脆弱 ,自然条件恶劣 ,经济相对落后。因此 ,如何解决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问题 ,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令人关注的问题。分析了我国黄土高原农牧交错带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和植被资源的现状 ,从退耕还草、种植结构调整、发展节水集雨灌溉农业和庭院经济四个方面论述了实现本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黄土高原 农牧交错带 水土流失 综合治理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NYVV CP基因的克隆及载体构建

华北农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菜丛根病根或病叶总RNA为模板,经反转录PCR扩增合成编码BNYVV CP的全长cDNA,将其克隆于pUCm-T载体上,获得了重组质粒pUCm-T/CP。经序列分析,此cDNA为一个567 bp长的开放阅读框架,编码由188个氨基酸组成的病毒外壳蛋白。又将CP基因构建到植物双元载体pROKⅡ中。最后通过三亲融合,得到了融合农杆菌LB4404。

关键词: 甜菜丛根病 CP cDNA 克隆 转化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牧交错带(武川县)生态系统功能的变化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结构的退化 ,生态系统的功能相应退化。以内蒙古武川县为例研究表明 :194 9— 1995年间 ,粮食单产与农作物光能利用率一直维持在 730kg·hm-2 和 0 0 8%的较低水平 ,天然牧草产量及其光能利用率则不断下降 ,分别由 82 5kg·hm-2 和 0 0 5 %下降到 375kg·hm-2 和 0 0 2 % ,农田养分输出大于输入 ,生态系统趋于退化。 1996年后这种状况有所缓解 ,粮食产量、农作物光能利用率转向上升 ,农田养分输入转向大于输出 ,农田生态系统开始得到恢复 ,但天然牧草的情况仍不容乐观。

关键词: 农牧交错带 生态系统功能 生态退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放牧制度对大针茅草原营养成分及其消化率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含量受生育期影响,随生长季节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不同放牧制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草群营养成分含量及其消化率.研究表明:放牧利用草群的营养成分含量高于无牧对照,其中轮牧区又高于连牧区;放牧绵羊日粮营养成分含量高于天然草地草群营养成分含量,其中轮牧区日粮营养成分含量又高于连牧区.不同放牧制度大针茅草原混合草群及日粮消化率与牧草粗蛋白含量呈正相关,二者均随生长季节变化而降低,但不同放牧制度之间差异不明显.7月以前连牧区放牧绵羊日粮消化率高于轮牧区,7月以后轮牧区日粮消化率高于连牧区.

关键词: 营养成分含量 消化率 放牧制度 大针茅草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技学术期刊审稿人的遴选及其职责

华北农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工作实践及自身体会为基础。阐述审稿人的遴选及其在科技学术期刊中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 科技学术期刊 审稿人 遴选 职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能流物流理论的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模式研究——以内蒙古后山旱农区为例

应用生态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 .经过多年的攻关研究 ,以能物流理论为指导 ,根据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后山旱农区的自然、社会、经济特征 ,提出了以丘陵为单元的生态治理模式 .1999年对传统顺坡种植模式、人工草地模式和生态治理模式进行观测 .能物流分析结果表明 ,生态治理模式与传统的种植模式相比 ,能提高太阳能利用率 8 3% ,提高能量输出量 8 7% ,提高能量转化效率19 4 % ,N的输出量提高 2 6 5 % ,转化效率提高 5 7 1% ,P的输出量提高 12 1% ,转化效率提高 4 5 0 %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 17 7% .人工草地模式与传统模式和生态治理模式相比 ,其太阳能利用率、能量输出量、能量转化效率都是最低的 .治理模式产出最多 ,盈利最多 ,是经济效益最好的模式 ,经济效率比传统模式提高 16 1% .

关键词: 能物流 农牧交错带 生态治理 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壤风蚀沙化影响因子的风洞试验研究

水土保持学报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风蚀沙化是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业生产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室内风洞实验研究,定量分析了土壤风蚀率(风蚀强度)与风速及土壤水分的相关关系、土壤风蚀输沙量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翻耕后土壤风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风蚀率与风速变化成正相关,随着风速增大,风蚀率相应增加,18m/s风速是风蚀由轻变重的一个转折点;土壤水分与风蚀率呈负相关,水分含量越高,风蚀率越小,6%含水量水平是土壤风蚀由重变轻的一个转折点。通过曲线拟合表明,风蚀率与风速成幂函数的关系,与土壤水分含量成对数函数关系。土壤风蚀空间不同高度输沙量呈单峰曲线的变化趋势,在距地面2~4cm范围内集沙量最多,80%左右的沙量集中在近地面10cm范围内。土地翻耕是加重土壤风蚀的重要因素,对于天然草场,翻耕后风蚀强度是未翻耕的66~306倍,对于旱作农田,留茬覆盖可以有效控制土壤风蚀,翻耕马铃薯地风蚀强度是留茬地的25~108倍。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 风蚀 风洞实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