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喀斯特山区耕地休耕取得的主要成效及存在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为例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耕地资源数量和质量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休耕可在一定程度减少石漠化山区的土地利用强度,利于区域耕地质量提升及生态恢复,也有利于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为贵州喀斯特山区耕地保护政策实施以及山地农业发展方向和路径选择提供技术范式及理论指导,以西南典型喀斯特山区的贵州省耕地休耕为例,从耕地休耕时空配置(休耕区域、规模及时间安排)、休耕模式及补贴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贵州耕地休耕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立休耕奖励约束制度、做好休耕区域规划、落实休耕补助政策及集成推广休耕模式和技术措施的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KASP标记的贵州禾群体遗传多样性与结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贵州禾是贵州省特有的一种原生态水稻(Oryza sativa L.),目前对其历史形成过程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选择了121份贵州禾资源和其他地区194份水稻品种,利用120个KASP标记对其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贵州禾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具有较多的多态性位点数和观测等位基因数。遗传距离结果表明贵州禾与贵州地方粳稻遗传距离最小为0.019 7,遗传一致度最高为0.980 5;贵州禾与江苏地方粳稻遗传距离和遗传一致度分别为0.027 6,0.972 7次之。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3时,90%的贵州禾群体单独聚为一类,而且绝大多数属于粳稻,主要与江苏地方粳稻和贵州地方粳稻聚为一大类。本研究表明贵州禾区别于其他地方粳稻,具有独特的遗传结构,与贵州及江苏地方粳稻的亲缘关系更为密切。本研究结果对了解贵州禾的群体结构及与其他地区水稻品种的亲缘关系,以及探讨贵州禾起源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辣椒中腐霉利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贵州鲜食辣椒中腐霉利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的残留水平及其可能存在的膳食摄入风险。[方法]通过建立一种快速、简便的气相色谱检测鲜食辣椒中腐霉利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残留量的方法,采集贵州各地鲜食辣椒进行残留检测,并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贵州辣椒中腐霉利检出率为8.25%,残留量在0.01~0.625 mg/kg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在1.10%~1.72%之间,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1.13%~4.26%;高效氯氟氰菊酯检出率为69.31%,残留量为0.01~0.784 mg/kg之间,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在20.52%~31.92%之间,急性膳食摄入风险为19.71%~74.35%。[结论]2种农药在贵州鲜食辣椒中的残留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男/女性人群的急性、慢性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消费者膳食较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植株养分分析及饲用性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花生秸秆饲用性评价指标和饲用价值高的种质,以40份生物量较大的品种(系)为材料,利用NIRS方法分别检测收获后花生茎秆、叶片和种子部位的蛋白质、钙、磷、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酸性洗涤木质素和体外干物质消化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叶片中的蛋白质含量较茎秆高5%以上,营养价值较高;茎秆、叶片、种子部位对钙和磷的吸收均具有协同特征;茎秆、叶片中的钙、磷含量分别与蛋白质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种子中的钙、磷含量均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秸秆饲用性评价分析表明,利用主成分分析共提取到5个主成分,代表茎秆、叶片检测指标91.12%的信息,可用于花生品种(系)秸秆饲用性的综合评价;根据各品种(系)的综合得分D值筛选出10份饲用价值较高的品种(系);构建了花生秸秆饲用性评价的回归方程,D=0.014X1+0.012X2-0.003X5+0.009X7-0.023X8+0.009X10+0.011X16-1.582(R2=0.994,F=764.329,P<0.01),该方程的估计精度达88.0%以上,方程中茎秆的蛋白质、灰分、中性洗涤纤维、植物干物质、酸性洗涤木质素、叶片的蛋白质和干物质共7个指标可作为花生秸秆饲用性综合评价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氮配施有机物料对玉米-白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光合特性和产品品质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减氮配施有机物料是实现农作物减肥不减产甚至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探究减氮配施有机物料对贵州黄壤区玉米-白菜轮作系统作物产量、光合特性和农产品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以玉米和白菜作为供试作物,研究了不施肥(CK)、常规化肥(CF)、减氮(20%)配施生物炭(RF+B)、减氮配施菜籽饼(RF+O)、减氮配施生物炭和菜籽饼(RF+BO)处理,对玉米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和白菜苗期、生长期、收获期植株叶片光合特性、生物性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RF+BO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和白菜产量,增幅分别为9.7%和39.2%,RF+O处理对玉米和白菜产量的影响不显著,RF+B处理玉米增产不明显。RF+BO处理改善了玉米和白菜的生物性状,显著提升了玉米百粒重和白菜的株高、最大叶长、总生物量;延长了玉米和白菜持绿期及高光合持续时间,其中,玉米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SPAD值分别增加42.7%、11.0%、12.8%和30.2%,白菜苗期、生长期和收获期叶片SPAD值分别增加13.5%、9.2%和12.5%;玉米苗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净光合速率(Pn)分别增加11.1%、10.9%和119.8%,白菜生长期和收获期的Pn分别提高12.7%和14.6%;玉米抽穗期和收获期的气孔导度(gs)分别增加58.3%和41.7%,白菜苗期、生长期和收获期的gs分别增加10%、64.7%和19.2%;玉米苗期、拔节期、抽穗期和成熟期的蒸腾速率(Tr)分别增加55.0%、10.6%、14.0%和143.9%,白菜生长期的Tr增加26.1%。同时,玉米和白菜的营养品质明显改善,玉米籽粒还原糖、淀粉和粗蛋白含量分别提高16.2%、3.5%和20.3%,白菜Vc、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26.3%、21.0%和27.8%。这说明本试验条件下,减氮20%配施生物炭和菜籽饼组合对贵州黄壤玉米-白菜轮作系统的作物生长、产量提升、持绿期和高光合持续时间的延长、农产品品质改良均有积极效应,总体上在所有处理中提升效果最佳。减氮下单一配施有机物料对作物产量、光合和品质的整体影响不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添加无籽刺梨渣对多花木蓝青贮蛋白质降解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添加无籽刺梨渣对多花木蓝青贮蛋白质降解的影响。试验分为4组,即对照组(CK组)、5%刺梨渣添加组(CLA组)、10%添加组(CLB组)和20%添加组(CLC组),每组12个重复,分别于青贮第5、15、30、40 d采样测定营养价值、氮组分及植物蛋白酶活性。结果显示,添加刺梨渣使多花木蓝青贮干物质(DM)和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提升(P<0.05);CLC组中性洗涤纤维(ND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LC组pH值、氨态氮/总氮(NH3-N/TN)及乙酸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刺梨渣对多花木蓝青贮蛋白降解具有抑制作用。研究表明,不同比例刺梨渣添加对多花木蓝青贮营养成分、发酵特性和抑制蛋白降解均具有改善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国审苦荞品种黔苦7号丰产稳产性及主要品质指标分析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国审苦荞品种黔苦7号在贵州省开展一年多点区域试验,结果表明,黔苦7号在5个试点的平均产量为1 422.00 kg·hm-2,比对照九江苦荞平均增产19.31%。分别采用变异系数、高稳系数、适应度来评价黔苦7号品种的稳产性及适应性,黔苦7号品种的变异系数为13.07%,高稳系数为5.71%,适应度为60%,表明黔苦7号是一个丰产性很好的品种,且普遍适应性表现也较好。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显示,荞麦产量与各农艺经济性状的关联度排序为:千粒重>单株重>主茎节数>株高>主茎分枝数>生育期。品质分析结果显示,黔苦7号的灰分、蛋白质、总黄酮、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高15.38%、14.96%、11.13%、0.5%。说明黔苦7号适宜在贵州省荞麦产区进行秋播种植,可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供氮水平下火龙果果实发育模拟研究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火龙果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火龙果产业调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3年生火龙果品种紫红龙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氮素供应水平(N1:0.0 g/桩、N2:90 g/桩、N3:180 g/桩和N4:270 g/桩),采用Logistic方程对不同供氮水平下火龙果果实纵横径与生理发育时间(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time, PDT)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构建火龙果果实几何属性模型,量化模型参数与茎氮水平的定量关系,明确火龙果果实纵横径关系及果实鲜重与体积的关系,构建基于生物量的火龙果果实生长发育模型。【结果】1)建立了火龙果果实纵(PFFL)和横径(PFFW)与生理发育时间(PDT)的动态模型:■、b2为火龙果果实纵径和横径相对增长速率,a1、a2为模型参数),PFFLmax(最大纵径)和PFFWmax(最大横径)与茎氮水平呈线性正相关,模型参数a1和a2随茎氮水平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火龙果果实纵径和横径的关系可用幂指数方程表达,果实鲜重与体积的关系可用线性方程表达。2)建立了火龙果果实发育模型:■为果实鲜重,M为模型参数,K为校正系数)。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果实纵径、横径和单果重的根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RMSE)较小,分别为4.2 mm、3.0 mm和14.10 g,模拟效果较好。【结论】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不同氮素水平下火龙果果实的生长发育,为火龙果功能-结构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LAF_seq的重组自交系群体定位水稻株高QTL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定位和克隆水稻株高基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利用矮秆品种‘V20B’和高秆品种‘CPSLO17’作为亲本,构建了150个重组自交系家系(RILs),结合SLAFseq技术构建的水稻高密度遗传图谱,对水稻株高进行QTL检测。利用MapQTL5进行区间作图,阈值设定为2.5,在第1和第6染色体各检测到2个株高QTL位点,分别命名为qPH1-1、qPH1-2、qPH6-1和qPH6-2,这4个QTL位点的LOD值分别为3.2、10.4、3.1和5.6,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6.5%、22.2%、6.0%和11.6%。其中,qPH1-1、qPH1-2和qPH6-2增效位点来自于‘CPSLO17’,而qPH6-1增效位点来自于‘V20B’。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水稻株高QTLs,进而阐明株高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重组自交系 株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