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花生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分析与评价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不同花生种子资源品质性状差异,为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收集保存的46份不同花生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结合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不同来源花生种子资源籽粒的水分、油脂、蛋白质、芥酸、油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含量等35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46份花生种质资源的35个品质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变异系数为1.236%~39.157%;饱和脂肪酸中棕榈酸含量变幅(3.150%)最大,十七烷甲脂酸含量变幅(0.010%)最小,不饱和脂肪酸中油酸含量变幅(13.150%)最大,棕榈油酸含量变幅(0.030%)最小,而总糖、蔗糖及果糖的平均含量为25.663%、4.480%和2.323%;其鲜果重的变幅为1 664.0g;花生品质性状间关联度大,除十七烷脂甲酸和油亚比外的33个性状间存在正相关性或负相关性;主成分分析将35个主要品质性状综合为4个主成分,分别为花生荚果产量因子、花生鲜果产量因子、花生分枝因子、花生水分因子,4个主成分因子包含花生种质资源98.568%的信息;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5.80时,可将供试材料划分为2大类,第1大类包含G19025(H15034)、G19026(H15035)及G19027(H15036)等24份资源,第2大类包含G19036(H15049)、G19064(H15079)及G19129(60702)等22份资源;从中筛选到蔗糖含量、油酸含量及产量较高的优异资源10份,分别是高蔗糖品种G19032(H15043),高油酸品种G19129(60702)、G19170(88-1808)和G19173(R-5),高产品种G19435(豫花10号)、G19036(H15049)、G19192(泉花6号)、G19199(粤油551)、G19227(桂花26)、G19035(H15048)。【结论】花生主要品质性状为荚果产量因子、鲜果产量因子、分枝因子及水分因子,从46份花生种质资源中筛选到蔗糖含量、油酸含量及产量较高的优异资源10份,可为今后的花生种质资源的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五种相关光合蛋白基因在马铃薯野生种冷驯化中的表达分析
《种子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马铃薯野生种S.acaule(W 3,抗冻、具冷驯化能力)和S.cardiophyllum(Cph 12,霜冻敏感、不具冷驯化能力)为研究对象,通过荧光定量PCR,研究五种光合相关蛋白基因在冷驯化期间的转录表达量。结果表明,在冷驯化期间,两种植株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呈先降后增趋势;W 3植株叶绿素呈先增后降趋势,Cph 12植株叶片叶绿素变化不明显;叶绿体放氧增强蛋白1、叶绿体锰稳定蛋白-Ⅱ与叶绿体细胞色素f在转录水平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叶绿体光系统Ⅱ修复蛋白PSB 27-H 1在转录水平先升高,后降低;叶绿体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在W 3中先升高,后降低;在Cph 12中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前四种光合相关蛋白基因在两种材料中转录水平的表达具有较大的相似性;而叶绿体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W 3进行冷驯化1 h后即开始显著上调表达,第4天表达量显著降低,表明其参与了马铃薯对冷驯化低温环境的应急响应过程。推测光合系统对冷驯化条件的适应可能是马铃薯冷驯化能力实现的必要条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沼液浓缩的液态有机肥利用现状与展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厌氧发酵是解决有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手段,然而发酵残余物——沼液的处理利用成为限制厌氧发酵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沼液中富含养分及活性物质,可作为有机肥还田,在农田承载力和运输成本的双重约束下,沼液浓缩制肥技术迅速发展。沼液浓缩不仅可以减少储存和运输成本,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位体积沼液中的养分含量,复配成高品质有机肥,分离后的水还可回用或达标排放。本文通过查阅文献,根据现阶段的沼液浓缩技术及浓缩液利用现状,分析了不同浓缩技术的优缺点及浓缩液制肥潜力,并对沼液的应用潜力提出了展望及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樱桃GH3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与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甜樱桃(Prunus avium L.)为材料,对IAA酰胺合成酶(Gretchen Hagen 3,GH3)基因家族全基因组进行鉴定及生物信息分析;同时,分析其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外源GA3、ABA、MeJA、IAA的响应。结果表明,甜樱桃基因组中共存在8个GH3基因,根据在染色体的位置依次命名为Pav GH3.1~PavGH3.8,编码区长度为1 683~1 851 bp,预测大多数基因定位在叶绿体中;PavGH3外显子数3或4,且有较多保守基序;除5号和7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均有分布;启动子存在ABA、MeJA等6种激素响应元件;PavGH3在进化上分为2组,且PavGH3.5和PavGH3.6与拟南芥GH3一些成员存在共线性。表达分析显示,PavGH3.2、PavGH3.6和PavGH3.7为3个主要表达基因。PavGH3.4和PavGH3.5在第2次生理落果中较第1次上调表达,与正常果实相比,第1次生理落果中PavGH3.5和PavGH3.7下调表达,PavGH3.4和PavGH3.6上调表达。PavGH3.2、PavGH3.3、PavGH3.6和PavGH3.7为主要响应激素的基因。推测PavGH3基因家族广泛参与甜樱桃的生长发育,且可能与落果关系密切。
关键词: 甜樱桃 IAA酰胺合成酶 基因家族 生长素响应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酒糟发酵有机肥对酒用高粱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酒糟发酵有机肥施用对酒用高粱生长、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为酒糟发酵有机肥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于2019年分别在贵州省遵义市和金沙县开展田间试验,以酒用高粱为试验材料,研究酒糟发酵有机肥不同用量及化学肥料施用酒用高粱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指标的变化。【结果】酒糟发酵有机肥施用量为9 000 kg/hm2时,高粱平均产量和生物量分别为5 420 kg/hm2和16 913 kg/hm2,分别高于其余处理136~1 555 kg/hm2和495~4 695 kg/hm2,略高于酒糟发酵有机肥施用量6 750 kg/hm2和化学肥料处理;高粱氮、磷和钾吸收量均以酒糟发酵有机肥施用量9 000 kg/hm2处理最大,分别为116.8 kg/hm2、44.3 kg/hm2和240.5 kg/hm2,高于其余处理;高粱单宁含量和支链淀粉含量分别以酒糟有机肥施用量为6 750 kg/hm2和9 000 kg/hm2时最大,分别为1.85%和49.4%,高于其余处理;酒糟发酵有机肥在中高量施用下,高粱收获后的土壤养分仍能维持高粱种植之前的水平。【结论】适宜的有机肥施用量能合理供应高粱所需的养分,化学肥料、6 750 kg/hm2酒糟发酵有机肥和9 000 kg/hm2酒糟发酵有机肥均能满足高粱生长所需的养分。
关键词: 酒糟发酵有机肥 高粱 产量 品质 养分吸收 土壤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产区黄肉猕猴桃品种及优系溃疡病抗性评价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评价贵州产区黄肉猕猴桃品种及优系对溃疡病的抗性表现,为猕猴桃抗病品种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调查溃疡病高发园黄肉猕猴桃品种‘金艳’、‘金桃’、‘金怡’、‘华优’、优系‘13-3-14’、‘13-6-7’、‘13-6-11’、‘13-11-21’病情指数,并采用枝条离体划伤接种,对品种‘金桃’、‘华优’、优系‘13-3-14’、‘13-6-7’、‘13-6-11’、‘13-11-21’进行室内抗性鉴定,初步评价黄肉品种及优系抗性表现;同时对无病优势区黄肉主导品种‘金艳’、‘Hort16A’进行室内抗性鉴定;比较优势区及新生产区黄肉易感品种‘Hort16A’接菌后菌斑生长情况。结果发现在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拐比村,溃疡病高发果园内,品种及优系抗病性差异显著,田间抗性鉴定中,优系‘13-3-14’、‘13-6-7’、‘13-6-11’、‘13-11-21’表现为中抗,‘华优’表现为感病,‘金艳’、‘金桃’、‘金怡’表现为高感;室内抗性鉴定则发现‘金桃’接菌后病斑发展最快,其长度显著区别于‘华优’及优系‘13-3-14’、‘13-6-7’、‘13-6-11’、‘13-11-21’;品种‘Hort16A’在优生区米箩病斑长度小于新生区清镇红枫湖;在优生区米箩‘金艳’、‘红阳’病斑长度大于‘Hort16A’。综上研究,在黄肉品种中,‘华优’抗性表现最好,‘金怡’、‘金桃’次之、‘金艳’抗性最低、黄肉猕猴桃优系溃疡病抗性高于‘金艳’。同一品种在不同区域抗性表现区别明显,同一区域不同品种抗性差异明显,‘金艳’抗性表现与高感品种‘红阳’相似甚至不及,‘Hort16A’抗性表现显著优于二者。表明在产业布局中品种和种植区选择的重要性。研究结果可为贵州猕猴桃尤其是黄肉猕猴桃生产布局、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种量与施肥水平对东方山羊豆牧草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明东方山羊豆播种量及施肥水平与牧草产量的关系,为生产上东方山羊豆丰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五元二次通用组合设计,对东方山羊豆在播种量、有机肥及氮磷钾肥施用量5个栽培因子共同作用下牧草产量与栽培因子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结果】5个栽培因子对东方山羊豆牧草产量影响的顺序为氮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播种量>有机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当播种量为7.5 kg/hm2、有机肥施用量为13 200 kg/hm2、氮肥施用量为498.6 kg/hm2、磷肥施用量为675 kg/hm2及钾肥施用量为888.86 kg/hm2条件下,东方山羊豆鲜草产量可达91.44 t/hm2,纯收益达37 964.26元/hm2。【结论】5个栽培因子对牧草产量均具有一定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在适宜播种量和施足有机肥的同时,合理配施氮肥、磷肥和钾肥,可实现东方山羊豆的丰产高效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光照条件下热带玉米自交系间的转录水平差异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光周期敏感性差异是影响玉米在不同光长条件下是否能够正常开花结实的重要因子之一.分析比较不同光照条件下热带玉米光敏型与光钝型自交系基因表达差异,能够为解析玉米光周期敏感性变异的分子机制提供更丰富的科学依据.本研究以光钝感自交系QR273和光敏感自交系T32为材料,通过人工控制光照长度分别对其进行长短日照处理,利用RNA-Seq技术对九叶期的基因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表明,不同光照条件能够影响昼夜节律和应答辐射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昼夜节律相关基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表达量均呈极显著性差异.结合材料的光周期反应情况,不同光照长度条件下,影响玉米光反应差异的主要调控途径为GI-CO-FT,初步揭示了热带玉米种质光周期诱导开花的分子调控基础.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光敏感基因;差异表达模式;转录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隐性上位核不育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85的选育及特征特性
《贵州农业科学 》 202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甘蓝型隐性上位核不育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85的选育过程,为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结实(荚)好、配合力强的优良目标亲本2716R多次与原始不育系118A杂交、回交、自交、测交进行新品种选育。【结果】改良不育系118A的结实缺陷,育成结实性好的优良不育系5824A,并成功育成了新一代优良隐性上位核不育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585;该品种(组合)于2015-2017年参加贵州省油菜区试,比对照油研50增产5.97%,于2019年完成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18)520129];2018—2020年参与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及安徽等省市的新品种鉴定试验,2年平均比对照油研50增产5.64%,已完成扩区登记。【结论】品种的丰产稳产性及整齐一致性较好,综合性状好,角粒数较多,粒大粒重,生长势较强,较抗耐病毒病等优点。
关键词: 隐性上位核不育系 油研585 新品种 选育 甘蓝型油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索不同减氮量对机插杂交籼稻产量及光合特性的影响,为水稻合理减氮提供理论依据.以宜香优2115和F优498为试验材料,在品种最高产施氮量(180 kg/hm2,N180)基础上,设置减氮1/6(150 kg/hm2,N150)、减氮1/3(120 kg/hm2,N120)和不施氮(0 kg/hm2,N0)共3种减氮处理,研究减氮对机插杂交籼稻茎蘖生长动态、叶面积指数、光合势、粒叶比、干物质积累与转运、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N180处理相比,两水稻品种在N150、N120和N0条件下的产量平均分别降低3.09%、9.04%和34.37%,其中N150与N180产量差异未达显著水平.与N180相比,N150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平均分别降低7.57%和0.81%,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1.98%和0.87%;N120条件下水稻结实率和千粒重有所提高,但有效穗数和穗粒数持续显著降低.(2)与N180相比,3种减氮条件下水稻各时期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以及各生育阶段的光合势、群体生长率均呈不断降低趋势;N150条件下水稻抽穗期叶面积指数较N180未有显著差异,但高效叶面积率平均提高4.58%,粒叶比增加,同时抽穗至成熟阶段的干物质积累率平均提高4.11%,干物质转运率和转化率平均分别提高13.82%和6.89%,这是其保持较高产量的重要生理原因.因此,适量减氮条件下杂交籼稻品种可通过自身调节以优化群体光合结构,促进抽穗后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维持较高产量水平;过量减氮造成群体生长量显著降低,难以高产.
关键词: 减氮;杂交籼稻;产量;光合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