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新型鹅星状病毒现地株的分离鉴定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23
摘要:为了解齐齐哈尔地区新型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GAstV)的流行情况,本试验采用从查哈阳农场某养殖场采集的疑似新型鹅星状病毒感染致死的雏鹅肝脾病料,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对获得的病毒尿囊液进行RT-PCR检测、病毒半数致死量测定、血凝性检测及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到的病毒株能使12日龄鹅胚在144 h内死亡;测定病毒的半数致死量(EID50)为10~3.5;血凝性检测未检测出血凝价;动物回归试验,可复制该病,致使5日龄雏鹅发病死亡;ORF1b基因RT-PCR扩增条带大约为210 bp,与目的条带大小相符;对其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与在NCBI上已发表的新型鹅星状病毒核苷酸同源性高达99.64%.说明该分离株为新型鹅星状病毒毒株.
关键词: 新型鹅星状病毒 现地株分离鉴定 病毒半数致死量 动物回归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发酵玉米蛋白粉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旨在研究添加发酵玉米蛋白粉(FCGM)替代豆粕对育肥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瘤胃发酵的影响.选取48只体重(33.81±0.46)kg的健康小尾寒羊×澳洲白绵羊F1 代雄性杂交绵羊.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用FCGM替代试验饲粮中 25%、50%、75%的豆粕.饲养全期饲粮精粗比为 7:3.试验期 70 d,其中预试期 10 d,正试期 60 d.结果表明:1~60 d,25%组平均日增重(ADG)高于对照组(P<0.05);各试验组全期耗料增重比(F/G)均低于对照组;25%组胴体重和屠宰率最高(P<0.05);75%组瘤胃液pH高于其他各组(P<0.05),25%组和 50%组瘤胃液氨态氮高于 75%组(P<0.05),50%和75%组丁酸浓度低于 25%组和对照组(P<0.05).可见,FCGM替代日粮中的豆粕可以提高育肥羊的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促进瘤胃发酵,用 25%替代量效果最佳.
关键词: 发酵玉米蛋白粉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瘤胃发酵 育肥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病粮用大麦新品种-龙紫裸1号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龙紫裸1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2006年以宽颖大麦-3为母本、合03-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利用系谱法选育的优质、抗病、粮用大麦新品种。2013—2014年进行预备鉴定和产量鉴定试验,2015—2016年进行异地鉴定试验,2017—2018年完成黑龙江省地区的区域试验。2021年10月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号为GPD大麦(青稞)(2021)23001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西部盐碱核心区大豆生产现状与技术需求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松嫩平原盐碱区是黑龙江省西部传统的大豆主产区,随着 2019 年中央一号文件"大豆振兴计划",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的实施,该地区大豆种植面积明显增加,但大豆单产始终处于较低水平,极大限制了大豆产业的发展和种植的经济效益.本文通过阐述松嫩平原盐碱地区大豆生产特点、平均单产和种植面积变化、玉米大豆种植收益比较、主栽品种应用和高效技术创建高产典型,来分析土壤地力条件、品种抗病耐逆性、集约标准化生产、加工附加值低等大豆生产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大豆生产发展的建议与对策,以指导盐碱地区大豆科学高效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N-乙酰半胱氨酸对不同直径卵泡来源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在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N-乙酰半胱氨酸(NAC),揭示NAC对不同直径卵泡来源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效果的影响,解析其对氧化还原平衡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收集猪卵巢上大腔(4~6 mm)、中腔(2~4 mm)、小腔(1~2 mm)卵泡中的卵母细胞,在以上3种卵泡来源猪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培养液中,均分别添加0、1、2、4 mmol·L-1浓度的NAC处理,评价卵丘扩展指数、第一极体排出率等成熟指标,检测卵母细胞中ROS水平、谷胱甘肽(GSH)含量和抗氧化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NAC处理对大腔卵泡来源卵母细胞的卵丘扩展指数和ROS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对大、中腔卵泡来源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无显著作用(P>0.05);而适量浓度的NAC(2 m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中、小腔卵泡来源卵母细胞的卵丘扩展指数(P<0.05),降低ROS水平(P<0.05),提升小腔卵泡来源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P<0.05)。同时,NAC处理对大、中腔卵泡来源卵母细胞中的GSH含量和抗氧化基因SOD、CAT、Prdx2、Prdx6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而适量浓度的NAC(2 mmol·L-1)处理可显著提高小腔卵泡来源卵母细胞中的GSH含量(P<0.05),上调抗氧化基因SOD、CAT的表达水平(P<0.05)。综上所述,适当浓度的NAC(2 mmol·L-1)处理可以通过缓解氧化应激提高小腔卵泡来源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效果。
关键词: N-乙酰半胱氨酸 不同直径卵泡 猪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黑龙江省道地药材赤芍栽培技术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赤芍作为黑龙江"龙九味"之一,具有明显的产地优势.虽然种植历史较长,但缺乏系统的种植规范,为此根据黑龙江省道地药材赤芍的生物学特征和生长特性研究并归纳栽培技术,提出了在不同环境条件及不同播期下具体的播种方法.对田间管理及病虫害的防治进行了梳理,进一步分析了赤芍应用前景,并总结了适用于黑龙江省大面积人工栽培的赤芍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机械覆膜插秧技术及装备的研究
《农机化研究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安全、粮食质量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我国有机水稻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有机水稻种植机械需求量也随之剧增。为此,为农药减施、改善环境、减轻水稻种植从业人员劳动强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水稻机械附膜插秧技术方法及技术。为实施该技术,将几种市场保有量较高的传统高速插秧机上加装一套能够在水田里覆盖有机地膜装备,改装后的水稻机械覆膜装备在进行插秧前将生物质有机地膜铺设在稻田地里,实现覆膜插秧一体联合作业,可依靠生物质有机地膜的膜下断氧达到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该技术及装备的应用可为黑龙江省真正发展高效、高质量的有机水稻种植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对稳定我国优质粮食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对‘龙丰’苹果品质的影响
《黑龙江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为了筛选利于寒地主栽苹果品种‘龙丰’(Malus domestica‘Longfeng’)品质提升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组合,以‘龙丰’苹果为材料,设置5个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叶面肥组合处理,以清水为对照,研究不同生长调节剂对‘龙丰’苹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缩短了‘龙丰’果实果柄长度,使果实着色加深;采前14 d单独喷施5%萘乙酸4 000倍液或5%萘乙酸4 000倍液+复合微生物肥料1 500倍液对果实表型性状和内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T3、T4处理花期施用5%萘乙酸4 000倍液进行疏花显著增加果实单果重和横纵径,果实单果重分别较对照提高14.39%和12.26%,横径分别较对照提高6.62%和5.86%,纵径分别较对照提高5.13%和6.72%。T4处理采前施用5%萘乙酸4 000倍液+氨基酸肥1 000倍液+大量元素水溶肥500倍液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5.27%、29.27%和36.14%。采前喷施氨基酸叶面肥(阔实1 000倍液+润色500倍液),使‘龙丰’苹果果实硬度和果实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降低21.60%和32.09%,说明采前喷施氨基酸叶面肥会影响‘龙丰’苹果的耐储性和风味。生产中推荐花期施用萘乙酸进行疏花,采前萘乙酸、氨基酸叶面肥和大量元素水溶肥配合施用可提升‘龙丰’苹果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探讨
《农机使用与维修 》 2023
摘要:玉米机械化生产是提高玉米科学种植及生产的重要措施,其综合机械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农业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快速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加快玉米生产技术水平,是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改善农户生产条件的重要措施,但是我国玉米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种植模式不一、玉米播种及收获质量较低等问题.以玉米全程机械化收获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及战略发展意义为研究背景,系统论述我国玉米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历程,提出限制玉米机械化生产效率提升的因素,提出我国玉米机械化发展的主要趋势,研究结果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