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Cu2+单独与联合暴露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作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典型溴化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重金属Cu2+对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salina)的毒性作用,本研究测定HBCD和Cu2+单独和联合暴露96h后小球藻的细胞密度、Chl a含量和叶绿素荧光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单独暴露下,HBCD处理组藻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下降,其中 500 μg·L-1 HBCD处理组抑制率最高(32.99%),Chl a含量和Fv/Fm则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Cu2+处理组中,96 h-EC50分别为637 μg·L-1(细胞密度)和541 μg·L-1(Chl a含量),Chl a含量对Cu2+的敏感性高于细胞密度,海水小球藻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1260 μg·L-1和2000 μg·L-1 Cu2+处理组中Fv/Fm分别显著降低24.24%和32.32%;HBCD和Cu2+联合暴露下,海水小球藻的细胞密度和Chl a含量的抑制率增高、叶绿素荧光参数Fv/Fm和ΦPSⅡ比Cu2+单独暴露低,基于细胞密度计算的96 h EC10和EC50则随HBCD浓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析因分析表明,HBCD和Cu2+联合暴露对海水小球藻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HBCD会增加Cu2+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研究表明,HBCD对海水小球藻的毒性低,但低浓度HBCD与Cu2+联合暴露下Cu2+的毒性明显增强,环境中HBCD和Cu2+联合作用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较大的潜在风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带海草床典型鱼类重金属的富集特征和风险评价
《南方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食性鱼类对海草的摄食会影响海草床中金属元素的传递,其对重金属的累积可能会造成人类摄食风险。以热带海草床中两种摄食海草的典型鱼类——点斑篮子鱼(Siganus guttatus)和褐篮子鱼(S. fuscessens)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了重金属在海草床环境和鱼类中的富集情况,并对两种鱼类进行了污染和膳食暴露风险评价,分析了重金属在海草床生态系统中的传递特征。结果显示,两种典型鱼类肌肉中的铜(Cu)、镉(Cd)、锌(Zn)、铅(Pb)含量均较低,其中Cu和Pb及Zn和Cd表现出显著正相关性,Zn和Cu的富集程度明显大于Cd和Pb,仅Zn存在潜在的明显富集现象。两种鱼类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均为Zn存在超标风险,Pb轻度污染,Cu、Cd处于正常背景水平;摄食这两种鱼类的健康风险极低。受生长速度和食源差异影响,褐篮子鱼中重金属的含量、污染和富集程度均略高于点斑篮子鱼。海草床环境中的重金属含量和富集情况普遍高于鱼体,重金属主要在海草中出现了显著的富集现象,而随着营养级增加,鱼类体内的重金属含量反而下降。
关键词: 热带海草床 鱼类 重金属传递 重金属富集 风险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刀鲚生殖洄游期间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变化分析
《水生生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长江刀鲚生殖洄游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变化规律,研究选择洄游距离、卵巢发育和规格大小3个影响因子设置梯度,对长江刀鲚肝胰腺、肌肉和卵巢的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结果显示,62尾雌性刀鲚3个组织均检测出28种脂肪酸,以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大于各组织总脂肪酸含量的56.23%,各类脂肪酸中的C18:1、C16:0、C16:1、DHA和EPA含量较高,为主要脂肪酸.在生殖洄游过程中,刀鲚肝胰腺总脂肪含量随洄游距离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从崇明江段的(526.61±38.50)mg/g增加至安庆江段的(587.21±124.72)mg/g,而肌肉和卵巢总脂肪酸含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分别下降了33.03%和57.09%(P<0.05).在各体长组中,肌肉总脂肪酸、SFA、MUFA和PUFA含量与体长呈正相关(P<0.05),而肝胰腺和卵巢总脂肪酸及各类脂肪酸含量与体长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刀鲚肝胰腺和肌肉总脂肪酸、MUFA和PUFA含量随卵巢由Ⅱ期发育至Ⅳ期均呈下降趋势,总脂肪酸含量分别减少了47.56%和22.40%,卵巢总脂肪酸含量则由364.17增加至418.95 mg/g;肝胰腺和肌肉中主要脂肪酸C18﹕1、EPA和C16﹕1含量有所下降,但在卵巢中分别增加了1.21倍、1.36倍和1.31倍(Ⅱ期至Ⅲ期),表明这些脂肪酸在卵巢发育过程中发生了显著转移.研究结果表明,大规格刀鲚肌肉中储存了更多的脂肪酸,各组织含有丰富的SFA和MUFA,以及卵巢中富集的EPA和DHA,为其洄游活动和性腺发育提供了营养保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氧胁迫对鱼类的影响以及营养调控策略的研究进展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氧气对需氧生物的生活和生产至关重要,水体溶解氧(DO)更是鱼类获得氧气的主要来源和生存的重要前提.低氧是指水体环境中的DO含量低于2 mg/L的现象,在水产养殖中,低氧会对鱼类的生长、代谢和行为活动等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养殖效果.鱼类能够适应一定范围内的低氧状态,但是长期和更深程度的低氧会严重危害鱼类甚至导致死亡,因此还需要采取一定的外部措施来降低或者消除低氧的危害.本文分别对低氧胁迫对鱼类生长、行为和生化指标的影响、相关的基因表达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总结了目前已有的一些应对水产养殖低氧的相关方案,并重点整理陈述了营养调控策略的应用,以期为鱼类逆境相关研究以及水产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生态效应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底大型垃圾是海洋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关于海洋垃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漂浮垃圾,而针对海底大型垃圾的研究较少.海底大型垃圾通常不易分解和迁移,这使其不仅能直接改变海洋环境和底质,还能通过影响海洋生物生存与生长进而威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本文从定殖、缠绕、围困和摄食等4个角度系统地总结了目前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及其潜在生态效应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从生物角度客观、全面地综述海底大型垃圾对底栖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期为评估海底大型垃圾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机制,及海底大型垃圾综合管控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溶氧变化模式对菲律宾蛤仔鳃组织和血淋巴液氧化应激及生理代谢的影响
《中国水产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m)鳃组织和血淋巴液响应溶氧变化的氧化应激反应和生理代谢情况,并筛选出蛤仔响应溶氧变化的标志性物质,设置3种溶氧变化模式,分别为一直维持正常溶氧(C)处理、正常溶氧-急性低氧-急性复氧(AHR)处理、正常溶氧-慢性低氧-慢性复氧(CHR)处理。用酶标仪微板法96样检测3种溶氧变化模式下血淋巴液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丙二醛(MDA)含量、丙酮酸激酶(PK)活性、己糖激酶(HK)活性、乳酸脱氢酶(LDH)活性、ATP酶(ATPase)活性、脯氨酸羟基化酶(PH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发现菲律宾蛤仔最先响应溶氧变化的是鳃组织,其氧化-抗氧化酶体系、代谢相关酶活性和相关产物的含量及变化幅度均明显高于血淋巴液;鳃组织和血淋巴液中氧化-抗氧化酶体系变化趋势一致, SOD和CAT作为最重要的抗氧化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溶氧变化对蛤仔机体的损伤;氧化应激和能量利用体系在鳃和血淋巴液中的变化趋势也一致,其中PK和HK随溶氧变化调节糖酵解代谢效率,LDH主要调节无氧代谢的效率,MDH含量能真实反映溶氧变化对蛤仔机体的损伤;这些参与生理代谢的酶或产物可作为监测菲律宾蛤仔响应环境溶氧变化的有效指标; ATPase活性、PHD活性和LPO含量变化仅表现出个体间差异,不同溶氧变化模式之间差异不明显。研究表明,菲律宾蛤仔机体能迅速调整氧化应激反应和生理代谢反应来响应急性溶氧变化,慢性溶氧变化会导致蛤仔机体受到持续性损伤。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溶氧变化 鳃 血淋巴 抗氧化酶 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塑料对近江牡蛎免疫力的影响
《海洋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微塑料对牡蛎免疫力的影响,该研究对近江牡蛎(平均壳长:6.6 cm)采用壳内推注的方式注入不同浓度的聚苯乙烯微塑料(0.05、0.5、5 mg·L-1,以无菌生理盐水为稀释液),分别胁迫 24 h、48 h和72 h后,检测分析牡蛎鳃组织的免疫指标(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变化.结果显示,在胁迫 24 h后,微塑料浓度对AKP的活力有显著影响(P<0.05).SOD、AKP和结构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呈现明显的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 48 h后,微塑料浓度上升导致A-chE活力显著下降(P<0.05),CAT、SOD和AKP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胁迫 72 h后,微塑料浓度的升高,AKP和AChE的活力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而 SOD、CAT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力与之呈现相反的趋势,显示先升后降的趋势.随时间和浓度的增长,MDA处于一直上升的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微塑料可使牡蛎产生免疫应激反应,且胁迫时间越长,牡蛎免疫应激反应越剧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离子胁迫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急性毒性、抗氧化及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铜离子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毒性效应的机制,完善铜离子对鱼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并指导淡水石首鱼的健康养殖.[方法]在(17±1)℃曝气自来水中,采用等间对数法在 0.1~1.5 mg·L-1 Cu2+范围内选取 5 个梯度探究Cu2+浓度对淡水石首鱼幼鱼死亡率的影响;选取0.197 mg·L-1 Cu2+进行96h胁迫试验并取样,测定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Px)、谷胱甘肽(GSH)、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Na+-K+-ATP酶(Na+-K+-ATPase)、α-淀粉酶(α-AMS)、脂肪酶(LP)和胃蛋白酶(PP)活性和皮质醇(COR)、丙二醛(MDA)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Cu2+胁迫淡水石首鱼幼鱼96h死亡概率的回归方程为Y=1.435 5X+0.038 2,(R2=0.827 3),半致死浓度为 0.291 mg·L-1,安全浓度为 0.029 mg·L-1.Cu2+胁迫对 CAT、SOD、GPx、GSH、ALT、AST、Na+-K+-ATPase、α-AMS、LP、PP 等酶活性和 COR、MDA 含量及 T-AOC 影响显著.在受到 Cu2+胁迫后 SOD、GPx、GSH、Na+-K+-ATPase、α-AMS、LP、PP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均显著上升,在4h时达到最大,随后不同程度下降,其中T-AOC和Na+-K+-ATPase、α-AMS活性在 96h又恢复正常水平.CAT活性在 48h显著高于对照组,96 h又恢复正常.MDA含量及ALT和AST活性受Cu2+胁迫后不断升高,MDA含量从 4h开始,ALT和AST活性从 12h开始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均在96h达到最大值.[结论]Cu2+对淡水石首鱼幼鱼的危害等级为剧毒,0.197 mg·L-1 Cu2+胁迫对肝脏抗氧化酶、鳃Na+-K+-ATP酶和肠道消化酶活性均产生显著影响,对SOD、GPx、GSH、Na+-K+-ATPase、α-AMS、PP等酶活性和COR含量及T-AOC起到先促进后抑制作用,对CAT、ALT、AST、LP 酶活性和MDA含量起到促进作用.CAT应激响应速度较其他抗氧化酶滞后,SOD是受到Cu2+胁迫最敏感的抗氧化酶,可作为鱼类早期Cu2+污染的首选指示指标.
关键词: 淡水石首鱼幼鱼 Cu2+胁迫 急性毒性 抗氧化酶 消化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苯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基于聚集诱导发光(AIE)机理对汞离子"OFF-ON"荧光识别
《有机化学 》 2023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汞离子(Hg2+)作为一种环境污染物不能被生物降解,而且还会通过食物链积累,对人体造成损害,因此,开发简单、有效检测Hg2+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简单的两步反应合成了新颖的三苯胺衍生物Tbia,该探针在羟乙基哌嗪乙硫磺酸(HEPES)溶液中可与Hg2+发生特异性反应,释放出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特性的前体化合物,从而实现对Hg2+荧光"OFF-ON"识别.Tbia对Hg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灵敏度,较宽的pH适用范围,检测限仅为63nmol/L.此外,Tbia可被制成隐形墨水有望用于防伪包装,利用负载Tbia的试纸可定性或粗定量检测Hg2+,Tbia还能检测真实水样中的Hg2+,并可对活细胞中的Hg2+进行荧光成像.
关键词: 荧光探针 聚集诱导发光(AIE) 识别 汞离子 多重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湾库区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与水质状况分析
《水生态学杂志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小湾库区不同水域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微生物群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2019年在库区选取6个采样点(W1~W6),通过16S rDNA基因扩增和高通量测序,分析库区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差异及水质状况.结果显示,小湾库区水体整体呈偏碱性,COD含量为14.79~24.47 mg/L,TN浓度为0.53~2.39 mg/L,TP浓度为0.14~1.17 mg/L.不同采样点的微生物Chao1指数、覆盖率均较高,Shannon指数为3.42~4.48,Simpson指数为0.030~0.092,反映出各采样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丰富,其中群落丰富度以W6区域最高.各采样点的微生物主要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门(Chloroflexi),丰度之和达90%以上,以变形菌门为优势菌;在属水平上,以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为第一优势菌属.PCoA分析发现,W5和W6聚为一类,W1~W4聚为另一类,并具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小湾库区水质整体良好,但部分区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现象,且有扩散趋势,需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建议通过合理放养、适度捕捞的方式充分利用水域天然饵料资源,在保证小湾库区正常水力发电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库区渔业资源.
关键词: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测序 多样性分析 环境因子 小湾库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