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266条记录
风蚀强度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分析

水土保持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丘陵连绵起伏的内蒙古后山地区,风蚀观测试验表明,在丘陵上存在风蚀强度的空间差异,这种差异进一步造成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生物量的空间差异。丘陵顶部和北坡上部是强烈风蚀部位,南坡相对较轻,风蚀量从丘陵顶部到坡面下部递减。在丘陵的顶部,风蚀强度大,土壤容重大,土壤肥力低,农业生产力也低。在丘陵的南坡,风蚀相对较轻,土壤容重较小,土壤肥力相对较高,农业生产力也高。在丘陵的北坡,风蚀比较严重,肥力比较低。了解这种差异为风蚀综合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风蚀 农牧交错带 空间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驼绒藜属3种植物开花习性及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

草地学报 2003 CSCD

摘要:研究驼绒藜属 3种植物开花规律、开花日动态、结实率及柱头微形态。结果表明 ,华北驼绒藜和驼绒藜雄花开花高峰均在上午 8:0 0~ 10 :0 0 ,有利于传粉和受精 ,而北美驼绒藜雄花在中午 11:0 0~ 13:0 0达开放高峰 ,其雌雄花开花高峰期不一致 ,不利于传粉、受精 ,从而降低结实率。三者的开花最适温度基本一致 ,都在2 0~ 2 4℃。三者的雌花均在下午 14 :0 0左右达到开放高峰。雌花柱头微形态研究结果表明 ,华北驼绒藜的柱头有利于接受花粉 ,而北美驼绒藜的柱头不利于接受花粉。此外 ,华北驼绒藜与驼绒藜的雌、雄花花期相遇结实率较高 ,而北美驼绒藜因花期不遇 ,故导致结实率低。

关键词: 驼绒藜属 开花习性 雌花柱头微形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包被蛋氨酸对内蒙古白绒山羊氮代谢及产绒性能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 9只装有瘤胃、十二指肠近端及回肠末端瘘管的内蒙古白绒山羊周岁羯羊 ,分 3组处理 (分别在日粮中添加硫酸钠、蛋氨酸和包被蛋氨酸 ) ,研究饲喂包被蛋氨酸对绒山羊小肠氨基酸流通量、氮平衡、绒山羊生产性能及羊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包被蛋氨酸、蛋氨酸组的十二指肠蛋氨酸流通量 (分别为 ( 5 5 5± 0 4 5 )和 ( 5 12±0 0 2 )g·d-1)和消化率 (分别为 81 98± 2 5 6和 82 0 3± 1 34)显著高于硫酸钠组 (为 ( 3 86± 0 0 2 )和 ( 72 5 4± 2 18)g·d-1) (P <0 0 5 )。包被蛋氨酸组的氮沉积 ( 3 6 9± 1 73)比硫酸钠组 ( 2 4 6± 1 2 5 )和蛋氨酸组 ( 2 4 5± 1 6 7)的氮沉积分别提高了 31 7%和 32 2 % (P <0 0 5 ) ,但各组氮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包被蛋氨酸组较硫酸钠组显著提高绒山羊日增重、羊绒生长率、羊绒长度和羊绒中必需氨基酸比例 (P <0 0 5 ) ,但各组羊绒细度、羊绒含硫量、羊绒总氨基酸及含硫氨基酸比例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关键词: 包被蛋氨酸 绒山羊 氮代谢 山羊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纤维对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影响的研究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 CSCD

摘要:选取 60头“杜长嘉”三元杂交仔猪作为试验动物 ,研究提高日粮纤维含量对于仔猪生产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使用甜菜渣和苜蓿草粉作为主要纤维源 ,将仔猪日粮中粗纤维含量由 3 %提高到6% ,对于仔猪的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 ,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仔猪腹泻 ;提高日粮纤维含量 ,显著降低了干物质、能量和蛋白质的消化率 (P <0 .0 5 ) ,显著提高了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 (P <0 .0 5 )。

关键词: 仔猪 纤维 生产性能 养分消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驼绒藜胚胎发育研究

草地学报 2003 CSCD

摘要:在华北驼绒藜进行异株和同株授粉后 ,观察其胚胎发育过程。结果表明 ,异株授粉后 ,完整胚分化完成的时间较同株授粉快 ,前者需 2 2 d,后者需 2 6 d。胚胎的发育方式均属于藜型。

关键词: 华北驼绒藜 胚胎发育 黎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寒矮化砧对金红苹果生理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立地条件一致的情况下,研究了生长年龄相同条件下的抗寒矮化砧木对金红苹果一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基砧相比,金红叶片增厚21 0~36 5μm,栅海比明显提高,比叶重增加4 98~6 37mg·g-1,叶绿素含量增加0 249~0 431mg·g-1,Pn值增加1 81~10 86mg·dm-2·h-1,生长期叶片游离氨基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维持较高水平。秋季叶片的内源激素含量差异明显,IAA,GA3,ABA含量分别是对照的61 1%~83 4%,82 3%~87 3%和119 5%~164 5%。

关键词: 抗寒矮化砧 金红苹果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薄皮甜瓜单性花性状转育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雄全同株类型薄皮甜瓜品种单性花转育的研究 ,表明单性花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 ,转育F1均表现为雌雄异花同株 ,回交后代出现雌雄异花同株和雄全同株的分离 ,经卡方检测 ,分离比例符合 1∶1。经杂交 1代 ,回交 2代的转育 ,后代果实性状逐渐趋于薄皮甜瓜品种 ,性状表现优良 ,通过自交 ,可选育出薄皮甜瓜单性花自交系 ,用于杂一代制种上。

关键词: 薄皮甜瓜 单性花 转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沙地上差巴嘎蒿细根的分布状态

植物生态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长于流动沙地和固定沙地上,处于植被演替不同阶段的半灌木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种群为对象,用土钻取样法研究了生长季(2000年)降雨期前后差巴嘎蒿的根系随土壤深度的分布、生长动态及其与根际土壤含水量的动态关系,观察到:1)降雨期前各土层的根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增加的幅度为流动沙地>固定沙地;降雨期后根际土壤含水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减少的幅度为固定沙地>流动沙地。2)表土层(0~15 cm)中差巴嘎蒿的主根分布量在流动沙地显著高于固定沙地。3)降雨期前,差巴嘎蒿细根(直径<1 m/n)分布比例在两种不同类型沙地上的差异表现为:在土层0~45 cm中固定沙地(84.9%)极显著高于流动沙地(61.9%),而在深土层(>45 cm)中流动沙地(38.1%)显著高于固定沙地(22%);降雨期后,不论是在固定沙地还是流动沙地细根多集中于0-15 cm的表土层中,流动沙地的细根分布比例由降雨期前33%增至降雨期后的78%,固定沙地由降雨期前的49%增至降雨期后的63%。表明流动沙地差巴嘎蒿种群细根的生长比固定沙地活跃,能够在生长季降雨期后迅速调整细根的分布比例,使细根分布适应降雨期后浅层土壤含水量高的特点。固定沙地的细根分布难以迅速适应土壤水分的变化,不利于差巴嘎蒿对水分的吸收,成为种群衰退?

关键词: 流动沙地 固定沙地 细根 土壤含水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套苹果梨不同行间套作物昆虫群落结构分析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CSCD

摘要: 通过对河套苹果梨产区不同果园行间套作物内昆虫群落调查,结果表明,河套地区果园天敌昆虫资源丰富,果园中主要害虫为害、益害虫比值及多样性指数与当地果园化学喷施次数密切相关;果树行间套种适宜作物或适宜种草有利于天敌昆虫的栖息,促进天敌昆虫数量的增加。

关键词: 苹果梨 昆虫 群落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某些生理特性的差异

华北农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比较生理学的方法,对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生殖生长阶段的某些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色素氧化酶及ATP酶活性均表现为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表现为不育系高于其保持系,这反映线粒体内外末端氧化酶活性的高低可能与胞质雄性不育有一定关系;赤霉素含量表现为胞质雄性不育系低于其保持系。

关键词: 甜菜 胞质雄性不育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