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卵形鲳鲹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初步研究
《动物学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运用封闭流水式实验方法对不同体重和放养密度的卵形鲳鲹(Trachinoms ovatus)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随着鱼体重的增加而逐渐下降,排氨率总体上也呈降低的趋势,体重对卵形鲳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光照对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影响非常显著(P<0.01),幼鱼在遮光条件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比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要低25.18%~40.76%和16.28%~40.28%;随着放养密度的增加,卵形鲳鲹幼鱼的耗氧率逐渐降低,排氨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放养密度对卵形鲳鲹耗氧率、排氨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卵形鲳鲹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白天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高于夜间值,耗氧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69.68%,排氨率的低谷值为高峰值的30.91%。卵形鲳鲹幼鱼的窒息点溶解氧含量为(0.991±0.058)mg/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光合细菌强化对精养鱼塘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
《淡水渔业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定期向池塘投加光合细菌,研究了有益微生物强化对精养鱼塘浮游藻类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光合细菌强化塘(试验塘)藻类组成以绿藻、硅藻为主,养殖前期(5—6月初),以针杆藻、直链藻等占优势,中后期(7—9月)则以绿球藻、栅藻、盘星藻、小环藻、菱形藻等为优势种,水色呈淡绿、黄褐色等良好状态;而对照塘藻类组成在前期与试验塘没有明显差异,但在中后期出现明显变化,以微囊藻、颤藻、鱼腥藻、席藻等蓝藻占优势。试验塘藻类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塘(P<0.05),且对照塘生物量波动变化大,蓝藻数量所占比例可高达77.6%,远高于试验塘蓝藻比例(均值低于25.0%);此外,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试验塘均大于对照塘。结果表明:光合细菌的定期添加有效控制了蓝藻增值,保持了藻类多样性,使精养鱼塘藻相趋于稳定,有利池塘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广东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应用生态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对其可持续利用的评价则是目前世界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本文以可持续利用的有关理论为基础,构建了适用于广东省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分析了1978—2007年间广东省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在整体上呈下降趋势,1998年降至最低,仅为1978年的37.3%;最近10年间开始出现波动上升,2007年升至1978年的55.1%.综合评价结果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故认为将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区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行的.
关键词: 渔业资源 可持续利用 层次分析法 灰色系统方法 广东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动物抗低氧胁迫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体内氧浓度的稳定是机体维持自身功能的一个必要条件。在低氧条件下,机体内部在低氧信号的刺激下形成一个强大的防御体系以保护自己的组织。在采取防御的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等基因表达上调。HIF-1是一个与低氧胁迫相关的转录因子,它的激活与体内氧浓度相关。VEGF是HIF-1下游的一个靶基因,它是至今发现的一个在促血管新生方面起着最关键作用的因子。NF-κB能够抑制由低氧引起的细胞凋亡。以上这些基因在动物抗低氧胁迫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低氧条件下HIF-1、VEGF、EPO、NF-κB的功能、表达特性以及调控机制。
关键词: 低氧 低氧诱导因子-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核因子-κB 促红细胞生成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豆粕替代鱼粉对点篮子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水产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豆粕替代鱼粉配置5组等氮(35%)等能(19.00MJ/kg)饲料,豆粕∶鱼粉替代比分别为0∶1(D1)、1∶2(D2)、1∶1(D3)、2∶1(D4)、1∶0(D5),研究豆粕蛋白对体重(104.64±2.76)g点篮子鱼生长性状、体成分、生物学指标的影响,从而确定点篮子鱼饵料中最佳的动植物蛋白比。试验在室内圆锥形孵化桶中进行,分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25尾鱼。49d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中豆粕含量对点篮子鱼生长有显著影响,特定生长速率(SGR)、增重率(WG)、摄食率(FI)与替代比成负相关,对照组(D1)[11.87(100g)/d]FI显著高于全豆粕组(D5)[5.81(100g)/d]。饲料系数(FCR)与替代比成正相关,D5组FCR高达2.97。饲料中豆粕含量水平对肌肉粗蛋白与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对全鱼粗蛋白和脂肪影响显著,粗蛋白在D5组取得最小值19.11%。肝脏蛋白含量随饲料中豆粕含量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高豆粕含量组肝脏脂肪含量显著低于低豆粕组。蛋白替代对点篮子生物学指标影响较小。综合考虑SGR、FCR、FI等指标,点篮子鱼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比不宜大于1∶2。但从肌肉营养品质方面考虑,替代比可以达到2∶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鲤易捕性状选育群体不同世代微卫星分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30对微卫星引物对易捕性状人工选育鲤(Cyprinus carpio)的4个连续世代共计154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分析。4个世代(F1-F4)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7.7619、6.9189、5.0889、4.666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6215、0.7512、0.7314、0.7431;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7730、0.7135、0.7593、0.7196,人工定向选育已对群体的多样性造成了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卡方检验及F-检验数据显示人工累代选育已经使群体的遗传结构发生了变化,并开始趋于稳定,表现为偏离平衡的位点逐代增加,相邻世代之间遗传分化系数逐代减小。FST平均值0.0995提示出选育群体已处在中等分化水平,有90%的遗传变异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遗传距离及遗传相似性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世代之间遗传距离越来越小,遗传相似性越来越大,但与理论值仍有差距,说明还有育种潜力,应继续保持遗传效应,确保育种成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
《生态学杂志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8年5月和8月先后2次采集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多环芳烃测定,研究其分布、来源与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长江口南支表层沉积物中PAHs总量在8.9~312.2ng.g-1;PAHs组成以芘、菲、苯并[b]荧蒽、苯并[a]蒽、苯并[a]芘为主,各站芘的含量均最高,本研究PAHs总含量与长江口、黄河口和鸭绿江口近期的调查数据相近,但明显低于珠江口和闽江口数据,以及长江口潮滩沉积物中PAHs数据;PAHs环数组成以中、高环为主,表明长江口南支PAHs主要来源于相对高温条件下不完全燃烧过程。采用平均效应中值商法评价长江口南支PAHs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调查区域PAHs产生生态风险的概率较小(<1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油类对虾蟹类幼体的胁迫效应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了解不同油类对虾蟹类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曝油处理采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定时间的超声波乳化等操作,模拟溢油在海洋中风浪、涡动、湍流的乳化过程;设置阶梯浓度组,并在多个平行组急性试验的基础上,估算出8种油品对2种虾类和2种蟹类的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安全质量浓度MPC,并运用程序编制溢油质量浓度与虾蟹类死亡率相关性的估算模型。经过分析,结果得到:各MPC值参差不齐,差距较大;燃料油普遍比原油的毒性效应大;相同生长阶段,蟹类比虾类抗油毒害性强、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比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抗油毒害性强、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比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抗油毒害性强。编制的溢油质量浓度与死亡率相关性的评估模型,简易方便直观,为渔业污染事故理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亦为海域的生态经济学评估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度对不同规格黄边糙鸟蛤呼吸排泄的影响
《海洋渔业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呼吸与排泄是贝类新陈代谢的基本生理活动,不同盐度对贝类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28℃条件下,设八个盐度梯度(16、20、24、28、32、36、40、44),采用Winkle滴定法和次溴酸盐氧化法测定了大、中、小三种规格的黄边糙鸟蛤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黄边糙鸟蛤壳长与组织干重之间符合幂函数关系W=0.004 4H3.852 0,R2=0.949 6;在盐度16~28范围内,黄边糙鸟蛤单位体重耗氧率随盐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盐度28取得最大值,其后随盐度上升,耗氧率呈下降趋势。方差分析(ANOVA)显示,盐度变化对黄边糙鸟蛤的耗氧率有显著影响(F=3.50,P<0.01,n=7)。单位体重耗氧率和组织干重之间的关系用幂函数RO=aWb表示,其中a值范围为0.619 8~0.956 7,b值范围为0.371 5~0.582 8。排氨率与耗氧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盐度下黄边糙鸟蛤的排氨率有显著差异(F=13.37,P<0.01,n=7)。其排氨率和组织干重之间的关系也可用幂函数ER=aWb表示,其中a值范围为92.94~136.65,b值范围为0.397 0~0.564 3;规格大小对黄边糙鸟蛤单位体重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显著影响(F=28.57,P<0.01;F=130.66,P<0.01)。在盐度44条件下,驯化养殖3 d后黄边糙鸟蛤全部死亡,表明黄边糙鸟蛤的最高耐受盐度为4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